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的北方双孢蘑菇菌株培养条件及提高双孢蘑菇菌种质量,研究了双孢蘑菇菌株在不同温度、光照和氮源条件下其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双孢蘑菇As2796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避光和光照条件下双孢蘑菇As2796菌丝均可生长,避光处理略好于光照处理;以硫酸铵、蛋白胨、酵母粉和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As2796菌丝均可生长,其中最适合的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来自不同地区的4株有害疣孢霉菌的生物学特性,为双孢蘑菇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采自山东、甘肃、河南、四川的双孢蘑菇湿泡病菌有害疣孢霉菌菌株SD2、GS36、HN15和SC7为供试材料,采用十字交叉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对4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利用凹玻片法分析了温度、pH、光照和相对湿度对4株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4株有害疣孢霉菌菌丝分别在蘑菇提取液培养基、25℃、pH6.0条件下生长最好;菌株SD2和HN15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菌株SC7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菌株GS36的最适碳源为蔗糖;菌株HN15和GS36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株SD2的最适氮源为玉米粉,菌株SC7的最适氮源为硝酸铵。有害疣孢霉菌分生孢子萌发最佳温度为30℃,pH为6.0,相对湿度为100%;光照对有害疣孢霉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较小。【结论】4株有害疣孢霉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2种忍冬致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忍冬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以从忍冬根腐病株病根分离到的2种致病镰刀菌菌株FQ3(Fusarium solani species complex)、FQ4(Fusarium 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FQ3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产孢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值为9,最适产孢pH值为7~10,全黑暗条件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乳糖和甘氨酸,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钠;菌株FQ4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产孢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7~10,最适产孢pH值为9,半光照条件有利于其生长和产孢,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果糖和酵母。除温度处理外,菌株FQ3在所有参试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及产孢量均明显高于菌株FQ4。  相似文献   

4.
王英姿  张伟  赵明  刘学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28-4829,4831
[目的]探究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与产孢的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pH及光照对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氮源中,氯化铵最利于菌丝生长,硫酸铵最利于病菌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和蔗糖最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利于病菌产孢;分生孢子在碳、氮营养液中均不能萌发,而果梗煮液最利于孢子萌发。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产孢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30℃;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28~32℃。适宜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是3~5,最适pH为3;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2~9,最适pH为3~5。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影响,但全光照能抑制病菌产孢。[结论]为葡萄白腐病的预警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应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碳源为乳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仅能在pH 6~8内生长,最适pH为7;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培养基(CMA)上病原菌产孢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8℃处理15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1℃处理5 min.[结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偏好高温,但适应的pH较窄;病原菌产孢的关键因子是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重庆市白术根腐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预测、防治及白术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3~8月,每隔30 d对重庆市白术产区进行白术根腐病田间症状及危害情况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柯赫氏法则获得白术根腐病致病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并考察不同培养基、碳氮源、pH、温度等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的影响.[结果]白术根腐病在田间有块茎腐烂型和须根腐烂脱落型2种症状,其中块茎腐烂型占发病植株的69.68%,为主要症状类型.将2种来源的白术根腐病病原菌接种于4种不同白术栽培类型,结果发病症状也以块茎腐烂型为主.引起2种症状的病原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rum Schl.).最适宜白术根腐病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S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甘氨酸;最适产孢碳、氮源分别为D-果糖和亮氨酸;菌丝在5~4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产孢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菌丝在pH为3~11时均能生长,最适pH为7,产孢及孢子萌发最适pH为6.[结论]重庆市白术根腐病表现为块茎腐烂型和须根腐烂脱落型2种症状,病原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oxysprum),其症状表现与白术栽培类型的抗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番茄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晚疫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其中RSA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及产孢;光照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而黑暗条件起到促进作用;菌丝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好,甘露糖最差;在氮源利用方面,大多数氮源均促进菌丝生长,产孢量以氨基丙酸最多,胱氨酸最少;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20℃,适宜pH为5~9。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高于35℃不能萌发;光照抑制孢子囊的萌发,pH为7时孢子囊萌发率最高;孢子囊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孢子囊的致死温度为57℃,10 mi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碳源、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对小桐子叶斑病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uingensis Moss.)的影响,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十字交叉法从碳源、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方面对塔宾曲霉菌丝生长、产孢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塔宾曲霉在尿素、甘氨酸为唯一氮源之外的其他17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的生长,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甘露醇、牛肉膏;菌丝在23~37℃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5℃,致死温度为65℃;培养基中pH值4~8时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8;此外,光照能促进菌丝生长。塔宾曲霉在尿素为唯一氮源之外的其他18种培养基上均能产孢,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牛肉膏;在23~37℃均能产孢,最适温度35℃;培养基中pH值4~8时均能产孢,最适pH值为6;光照对孢子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塔宾曲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酸碱度敏感,可能与寄主小桐子的生长环境及叶片的生理生化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扁桃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ia)的生长特性,明确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不同培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条件)下,培养扁桃叶斑病菌7d,测量其菌落直径大小或者菌丝净生长量,观察其菌落及菌丝生长状况,采用统计软件DPS7.01分析各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病菌在5~35℃均能生长,在20~30℃生长较为适宜;菌丝在pH值3~13间均能生长,两个菌株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5~8;两个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PDA培养基上长势最好,在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长势最差;病菌以果糖、葡萄糖、乳糖和木糖为碳源均生长良好,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氮源处理下菌落生长状况良好,不同菌株间对不同氮源要求有一定差异.[结论]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果糖和木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硝酸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条件下臭椿盘长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菌株SQD-107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情况.该菌株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在供测碳源中病原菌对蔗糖、葡萄糖利用较好,供测氮源中对硝酸铵、氯化铵利用较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25~30℃;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5℃,最适25℃.在pH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7~8;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为7.孢子萌发最适pH 6~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持续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11.
梁祖昂  蔡吉苗  刘先宝  李超萍  时涛  黄贵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90-11193,11328
[目的]对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进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以11株分离自广西华劲竹林发展有限公司枯萎病发病严重竹林基地的杂交竹枯萎病病菌为材料,进行最适生长条件与孢子萌发最适条件的确认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11株菌株的最适生长培养基和光照条件各不相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最适pH值在7.0~11.0,乳糖和山梨醇为最佳碳源,酵母浸膏为最佳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30℃左右,最佳碳源为麦芽糖、乳糖、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牛肉浸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蛋白激发子产生菌链格孢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不同温度、湿度、pH值、碳源及氮源对该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最适pH值7~8 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最适相对湿度98%,最适pH值7~8。葡萄糖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等会抑制菌丝生长。[结论]中温高湿环境利于链格孢菌的生长及孢子萌发,不同营养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室内防治药剂筛选,为兜兰炭疽病的大田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兜兰炭疽病标本,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分离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室内温度、光照控制和培养基中不同pH、碳源、氮源的差异试验确定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条件等生物学特性;选用12种杀菌剂进行兜兰炭疽病病原菌室内药效试验,并对筛选出效果理想的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获得的兜兰炭疽病病原菌的无性态为半知菌类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9~36℃,最适温度27℃;产孢温度12~36℃,最适温度30℃.胶孢炭疽菌菌丝在55℃下处理20 min死亡,孢子在50℃下处理30 min或55℃下处理20 min死亡.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为2~13,最适为pH 8;分生孢子萌发的pH为2~12,最适为pH 7.连续光照有利于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培养基中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显著影响(P<0.05).500 mg/L的恶霉灵、硫磺·甲硫灵、福·福锌和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菌丝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均达100.00%,其中咪鲜胺锰盐的毒力最强、反应灵敏度最高,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09 mg/L.[结论]引起兜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咪鲜胺锰盐、硫磺·甲硫灵、恶霉灵和福·福锌4种杀菌剂可在室内有效防治兜兰炭疽病,其中以500 mg/L咪鲜胺锰盐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西瓜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初步筛选其杀菌剂。[方法]从海南省大棚西瓜基地采集病样分离得到病原菌,对该病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西瓜炭疽病菌菌丝在西瓜叶煎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3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pH分别为7~9和6~8;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孢子致死温度为55℃水浴处理5 min;以麦芽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的基础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浸粉、牛肉浸膏和蛋白胨作为氮源的基础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32.5%苯甲嘧菌酯SC、50%咪鲜胺锰盐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对西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分别为0.018 0、0.060 2和0.471 5μg/ml。[结论]为田间防治西瓜炭疽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谷春艳  林琳  胡飞  张勇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43-10445
[目的]探讨营养成分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从辣椒炭疽病发病病株上获得的2种炭疽病菌株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研究了营养成分(碳源、氮源)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产孢量及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黑点炭疽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淀粉;红色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产孢的最适碳源为山梨糖。2种辣椒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和蛋白胨,产孢的最适氮源为酵母。[结论]为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更好开发利用野生博湖蘑菇资源,为博湖蘑菇的人工栽培及商品化生产提供优质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方法】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农业有机物等培养基配方研究博湖蘑菇的菌丝体生物学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博湖蘑菇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为蔗糖,最适温度为22℃,最适的pH为6.0,最佳有机物配方为马铃薯加蔗糖,最佳原种培养料为谷粒和麦粒。【结论】野生博湖蘑菇菌丝能够在马铃薯加蔗糖的母种培养基和以谷粒、麦粒为主的原种培养基上良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李丹  李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64-9566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及光照对巴氏菇(Agaricus blazei)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的影响,通过观察、测量分别筛选出了适宜该菌株生长的最佳培养基.巴氏菇的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浓度为7%,最佳无机氮源为硫酸铵,最佳有机氮源为酵母膏,浓度为0.5%;最适生长温度为22.5~27.5℃;最适pH为6.5~7.5;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  相似文献   

18.
较系统地比较了水稻、玉米和小麦3种作物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和光照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菌落生长速率、菌落和菌核颜色、菌核数量和菌核在培养皿的分布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在Czapek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的菌核最多,在Richard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慢,在WA培养基上产生菌核极少或无;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而小麦纹病菌枯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5~30℃,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3种纹枯病菌菌株对供试碳源中的可溶性淀粉、蔗糖和葡萄糖能很好地利用,但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对甘露醇的利用能力最差,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乳糖的利用能力最差;硝酸钾、亚硝酸钠、硫酸铵、脲和L-亮氨酸5种氮源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菌核的形成有显著影响;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pH 4~10时均可生长和形成菌核,pH 6时生长最快、形成菌核较多。试验结果还表明,光照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对菌核数量和颜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黄鸡?菌丝生长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其仿生栽培奠定基础,从采集于云南临沧的野生鸡?子实体中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LCT10,结合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学地位,并设计了不同培养条件,研究不同温度、pH、光照强度、通气性、碳氮源与碳氮比对野生黄鸡?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采集到的菌株LCT10为黄鸡?(Termitomyces aurantiacus),其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该菌菌丝体在5~30 ℃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 ℃;菌丝在pH 4.0~12.0均能生长,当pH为8.0,培养皿在黑纸包裹下培养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5种通气处理下均能生长,不做任何通气处理的菌丝生长最快。能利用可溶性淀粉、玉米粉、蔗糖、蜂蜜、葡萄糖作为碳源,蛋白胨、甘氨酸、硝酸铵、尿素作为氮源,其中,在蜂蜜上生长浓密且生长快,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C/N为(20~30)∶1。LCT10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与其他处理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山药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四川雅安山药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研究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腐皮镰孢菌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30℃;适宜pH范围为4~1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且在连续光照条件下生长较佳。不同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产生作用不同,Mg2+有利于病菌产孢,Zn2+抑制菌落生长和产孢。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连续光照,分生孢子和菌丝的最低致死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10min。【结论】该病原菌对酸碱度不敏感,不同微量元素对病原菌生长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防治山药根腐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