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以什烟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晾制期间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叶9种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晾制期间烟碱、降烟碱、新烟草碱、可替宁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麦斯明、2,3′-联吡啶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假木贼碱、N-甲基假木贼碱含量基本不变。干筋期时,除新烟草碱、麦斯明、N-甲基假木贼碱含量以尚熟处理最低外,其他生物碱含量均以适熟处理最低。随着晾制的进行,各成熟度处理烟碱转化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整体表现为过熟尚熟适熟。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烟碱、降烟碱、新烟草碱、假木贼碱、N-甲基假木贼碱含量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且适熟处理达到显著水平;新烟草碱含量与麦斯明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可替宁含量与新烟草碱、二烯烟碱含量均为正相关,而与N-甲基假木贼碱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糊毛烟发酵过程中发挥性生物碱组成和含量变化情况,利用SDE和GC/MS分析了不同发酵时间糊毛烟挥发性生物碱。结果表明,发酵0 d时检测到烟碱、假木贼碱、麦斯明、N 氧化烟碱和2,3′ 联吡啶5种生物碱,发酵7 d时检测到烟碱、假木贼碱、麦斯明、氧化烟碱、2,3′ 联吡啶和可替宁6种生物碱,发酵21 d后可以检测到烟碱、假木贼碱、麦斯明、N 氧化烟碱、二烯烟碱、2,3′ 联吡啶和可替宁7种生物碱。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7种生物碱绝对含量呈增加趋势;烟碱和假木贼碱二者相对含量降低,麦斯明、二烯烟碱和2,3′ 联吡啶3种物质相对含量增加。糊毛烟发酵过程中结合态生物碱转化降解为游离态可挥发生物碱,有利于改善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中间香型烤烟5个不同生态区域典型地点烟叶样品的生物碱含量及其组分差异,为烟叶生产种植的合理区划及改进烟叶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传统中间香型烤烟5个生态区域的127份C3F烟叶样品为材料,分析比较其生物碱含量及组分的差异.[结果]5个生态区域以贵州中部山区烟叶中烟碱、降烟碱、麦斯明含量最高,分别达2.88%和0.68、0.0044 mg/g;秦巴山区烟叶中烟碱、降烟碱、麦斯明、新烟草碱含量最低,分别为2.24%和0.50、0.0032、0.76 mg/g.主要生物碱含量高低排序为烟碱>新烟草碱>降烟碱>假木贼碱>麦斯明.烟叶中烟碱占总生物碱的比例均高于93.00%,麦斯明占总生物碱的比例相对较稳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麦斯明与新烟草碱的相关程度为低度相关,麦斯明与降烟碱的相关程度及假木贼碱与新烟草碱的相关程度均达中度相关.[结论]5个生态区域烟叶生物碱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总生物碱和烟碱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贵州中部山区>武陵山区>东北产区>山东产区>秦巴山区,其中烟碱占总生物碱的比例均高于93.00%.  相似文献   

4.
以武陵山区41份C3F初烤烟叶样品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烟碱、降烟碱、麦斯明、假木贼碱、新烟草碱等5种生物碱含量,分析了气象因子与烟叶生物碱含量及组分比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武陵山区烟叶烟碱含量为2.52%,占总生物碱比例达94.13%,各生物碱含量大小依次为烟碱新烟草碱降烟碱假木贼碱麦斯明;降水量、空气湿度、日照时数对烟叶生物碱含量及组分比例的影响较大,而气温、地温、昼夜温差对其影响不明显;烟碱、新烟草碱含量及其占总生物碱比例和烟碱转化率受气象因子的影响较大,麦斯明、假木贼碱占总生物碱的比例受气象因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气-质联用(GC/MS)法测定烟草生物碱的方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通过优化相关技术参数建立了能够快速准确测定烟草中烟碱和微量生物碱(降烟碱、麦斯明、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含量的方法.经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提取和有机溶剂萃取前处理方法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烟碱、降烟碱、麦斯明和假木贼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600、30~300、3.2~12、16~60mg/L,检测限分别为0.11、0.09、0.02和0.04mg/kg,回收率介于88.5%~105.4%,相对标准偏差(n=5)介于2.4%~9.2%.该方法具有检测烟草生物碱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的特点,且操作简便,解决了已有方法存在的生物碱各个组分提取不完全和含量极低的麦斯明检测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湖南烤烟生物碱含量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集湖南省主产烟区B2F,C3F,X2F共3个等级烟叶样本559个,通过测定烟叶生物碱含量,研究了湖南烤烟生物碱含量的地理分布特征及与生物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南烤烟总生物碱和烟碱含量偏高,降烟碱、假木贼碱、新烟草碱和总微量生物碱含量较低;生物碱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烟碱、新烟草碱、降烟碱、假木贼碱;烟碱转化率B2F最高,C3F次之,X2F最低;烟叶等级间生物碱含量差异极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B2F,C3F,X2F;3大生态区烤烟的生物碱含量只有C3F烟叶的烟碱差异极显暑和新烟草碱差异显著;3个等级烤烟的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新草烟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对烤烟生物碱含量进行趋势面分析,所建立的趋势模型拟合适度的显著性F检验,差异不显著,但具有一定的拟合优度,其3阶趋势面分析图基本能够揭示湖南烤烟生物碱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以中部最高,向四周递减,新烟草碱是西北、东南部较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烟丝烟碱及卷烟烟气烟碱量,计算烟碱转移率,研究了烟碱转移率与烟气烟碱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烟气烟碱量除了与烟丝烟碱含量有关外,与烟碱转移率也有密切关系;在烟丝烟碱含量一定时,烟气烟碱量与烟碱转移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分别测定38种具代表性卷烟烟丝中总烟碱、游离态烟碱、结合态烟碱的含量和烟气总粒相物pH,通过简单相关性和内在关联性分析方法,研究卷烟烟丝中烟碱不同形态与烟气总粒相物pH的关联性。简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游离烟碱含量与卷烟烟气总粒相物pH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6,游离烟碱和总烟碱之比与卷烟烟气总粒相物pH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4。内在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总烟碱含量对烟气总粒相物pH影响显著(P=0.01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筛选出与卷烟感官质量密切相关的烟气主要化学指标用于计算适宜性指数,为评价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的适宜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04—2017年254份卷烟样品烟气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卷烟样品烟气主要化学成分的数据分布及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得分的关系,采用指数和法计算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的适宜性指数.[结果]卷烟样品焦油量、一氧化碳量、烟气烟碱量和焦碱比的均值分别为11.49 mg/支、12.53 mg/支、0.97 mg/支和11.94,98.03%的卷烟样品焦油量≤15.00 mg/支,88.19%的卷烟样品烟气一氧化碳量≤15.00 mg/支,79.13%的卷烟样品烟气烟碱量为0.75~1.25 mg/支,焦碱比在10.00~14.00的样品占样品总量的81.89%.卷烟焦油量与一氧化碳量、烟气烟碱量和焦碱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焦油量与烟气烟碱量和一氧化碳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和0.759.感官质量得分较高(85分≤得分<95分)的卷烟样品,一氧化碳量和焦碱比相对较低、烟气烟碱量相对较高;得分较低(60分≤得分<75分)的卷烟样品,一氧化碳量和焦碱比相对较高、烟气烟碱量相对较低.卷烟烟气一氧化碳量和焦碱比与卷烟感官质量各项得分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烟气烟碱量与卷烟感官质量各项得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烟气一氧化碳量、焦碱比和烟气烟碱量与卷烟感官质量得分均呈线性回归关系.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选取烟气一氧化碳量、烟气烟碱量和焦碱比作为计算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适宜性指数的指标;采用指数和法计算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适宜性指数为83.10,与卷烟感官质量得分(85.72分)较接近.[结论]建立了一种以烟气一氧化碳量、烟气烟碱量和焦碱比为评价指标,计算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适宜性指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香型烟叶中生物碱的差异规律,运用经典的抽样方法,从国内15个省份中的71个市和县收集2011-2013年间3类香型烤烟烟叶共543个样本。根据现行相关的行业标准文献方法进行定量检测,并采用F-假设检验、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数理统计手段研究了不同香型烟叶中生物碱含量的差异规律。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度3种香型烟叶中新烟草碱和2,3'-联吡啶含量差异水平较为相似,可以用来区分不同香型烟叶;烟叶中假木贼碱是2013年度不同香型的特征物质,可以用来区分清香和浓香型烟叶。不同年度3种香型中6种生物碱物质的含量均可以聚成3类;采用烟碱、降烟碱、麦斯明、假木贼碱、新烟草碱和2,3'-联吡啶等较少数的成分指标的含量来对3类香型烟叶样本进行模式识别和判定,回判及预测正确率分别为55.7%~71.6%、50.0%~69.8%。  相似文献   

11.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小林  张挽澜  酒强 《北京农业》2012,(12):187-188
雪松是常绿的观赏树种,栽植时要选择恰当的栽植季节、苗木和采取正确的挖掘方法,后期管护浇水、施肥,加强高温季节以及越冬的管护。  相似文献   

13.
牡蛎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牡蛎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和产品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分析了牡蛎产品开发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发展与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论述世界家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特点及其对农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处理好专与博关系、两络与教师关系、外在知识系统性与内在思维创造性关系,指出了在学校管理中,应当逐步克服传统弊端,哿横向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5.
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来晓丹  贾春虹  余苹中  贺敏  赵尔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26-16628,16647
[目的]研究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状况与残留降解规律,评价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同时测定黄瓜和土壤中精甲霜灵与百菌清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黄瓜和土壤中的精甲霜灵与百菌清采用乙腈溶液振荡提取,使用酸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液相色谱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外标法定量;田间试验按照NY/T 788-2004《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进行。[结果]在添加量为0.02~2.00 mg/kg时,精甲霜灵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4.7%~101.0%,变异系数为2.72%~6.46%;当添加量为0.01~1.00 mg/kg时,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6.9%~95.8%,变异系数为3.36%~4.90%。精甲霜灵的最小检出量为5×10-10 g,百菌清为2×10-10 g;精甲霜灵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2 mg/kg,百菌清为0.01 mg/kg。精甲霜灵和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方程Ct=Coe-kt;精甲霜灵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2.8~3.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8~9.8 d;百菌清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3~2.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7~4.0 d。在黄瓜上施用精甲霜灵.百菌清440 g/L悬浮剂,施药剂量为推荐用量990 g a.i/hm2和推荐用量的1.5倍1 485 g a.i./hm2,施药3~4次,末次施药1 d后黄瓜中的精甲霜灵残留量低于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5 mg/kg,百菌清残留量低于CAC规定的MRL值5.0mg/kg。[结论]精甲霜灵.百菌清440 g/L悬浮剂按推荐剂量施用,1 d后收获的黄瓜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隰县河沟流域水土流失形式、分布、危害及其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基本农田建设,适当发展果树和经济林、建立生物和工程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控制体系,为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保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重视庭院经济及聚落周围经济建设的研究,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17.
高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关系,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优势,提出了构建的对策:教育理念层面实现互相融合、教学内容层面实现丰富升华、实践活动层面实现有机结合和组织管理层面实现系统完备。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体现了母子冲突自古有之的文学主题。由于婚姻生活的不幸,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母亲与儿子之间的爱恨缠绵的冲突。畸变的母爱使得儿子在本应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失去了自主性与独立性,产生了悲剧。  相似文献   

19.
家畜繁育生物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体外受精、动物性别控制、动物克隆、转基因动物、干细胞等多元化的生殖生物工程技术。繁育生物技术的早期研究开发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到产业化推广应用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的历程。目前,包括动物细胞性别控制、转基因-克隆技和干细胞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并且在人类疾病治疗方面显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绿色富硒不知火的品质优势和价格优势,并根据不知火的生态特性和生长习性,从园地选择、土壤改良、开垦定植、整形修剪、肥水管理、杂草管理、病虫害防治、结果期管理整个栽培流程8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技术获得高产优质的富硒绿色不知火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