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果蔬及其制品在生长、贮藏、加工、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极易发生真菌性病害而引起腐烂或腐败,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部分真菌还会产生真菌毒素在果蔬及其制品内部不断积累,对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危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果蔬及其制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类型、毒性作用、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同时提出了果蔬及其制品在采摘前、采摘后、生产加工过程真菌毒素污染风险管控策略,为保障果蔬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谷物及其制品在从田间生长到端上人们餐桌的整个过程中,均可能被真菌所感染,而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变长,当遇到合适的温度以及湿度条件下真菌会产生真菌毒素,并在谷物及其制品中不断累积,通过食物链富集在人体内,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对谷物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管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综述了谷物及其制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污染情况以及大量的管控策略,为预防和消除谷物及其制品中的真菌毒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药用植物及其产品中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药用植物从田间生长、采集后不及时干燥、贮存不当或在制备与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善,均可能污染各种真菌并产生真菌毒素。为了保障人们用药安全,完善我国药用植物安全控制标准体系,对国内外药用植物及其产品中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粮食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其在生长、储存过程中易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从而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探明真菌毒素的种类及监测技术,对保障粮油食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真菌毒素的种类及其检测技术,有效防控粮食作物的真菌毒素污染提供参考,从目前粮食作物中已发现的主要真菌毒素种类及其检出限和真菌毒素的主要检测方法2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粮食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其在生长、储存过程中易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探明真菌毒素的种类及监测技术,对保障粮油食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真菌毒素的种类及其检测技术,有效防控粮食作物的真菌毒素污染提供参考,从目前粮食作物中已发现的主要真菌毒素种类及其检出限和真菌毒素的主要检测方法2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吉林农业科学》2017,(6):49-52
玉米等主要作物在田间生长、收获、贮藏等各个环节极易受到病原致病微生物的侵染。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会在作物籽粒内部大量积累,某些毒素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会通过食物链传播对人和牲畜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世界各国都积极制定各种标准来控制真菌毒素在作物及其制品中的污染水平。本文对我国玉米等主要作物中真菌毒素的现行限量标准与国外相应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该领域目前存在问题及今后开展调控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谷物中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谷物中的真菌毒素污染的主要种类、已有的限量标准、检测技术,概述了真菌毒素对人和动物的毒害作用.真菌毒素一直以来都是谷物的最大污染源,影响经济和农业生产,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的安全,如何快速检测谷物中真菌毒素的含量,制订相关的限量标准就十分必要.阐述了不同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讨论了真菌毒素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国内外不同的限量标准,找出存在的差距,并指出了今后真菌毒素在检测技术和安全评价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果品主要真菌毒素污染检测、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果品在生产、贮运过程中易发生真菌性病害,不但可引起腐烂或腐败,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部分霉菌还可能产生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是继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后,影响果品质量安全的又一类关键风险因子,具有强毒性。大量研究表明,真菌毒素可致DNA损伤,低浓度下即可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使肝脏、肾脏和胃肠道发生病变,并且可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研究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精准检测、风险评估和控制,对于果品质量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展青霉素(Patulin,PAT)、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链格孢毒素(Alternaria toxins)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存在于果品中的主要真菌毒素种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别将PAT、AFB1、AFM1和OTA列为第3类、1类、2B类和2B类致癌物质。通常果品中检出的真菌毒素含量极低,因此对检测方法的要求较高,目前主要的分析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但往往由于化学结构和性质各异,无法采用一种标准方法完成对所有真菌毒素的定量测定。因此,筛选准确、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也是该领域当今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已有8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来保护消费者健康,但均未涉及链格孢霉毒素。许多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真菌毒素风险评估研究,基于毒理学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大多情形下通过果品摄入的真菌毒素水平极低,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危害。果品中的真菌毒素可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防治、降解和控制,但无法将被真菌毒素污染后产品中的毒素完全脱除,果品中真菌毒素污染重在"防"而非"除"。本文从果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的种类、污染状况、毒性、检测方法、限量标准、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对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穗腐病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产量损失。镰孢菌、曲霉菌等病原真菌导致粮食减产和大量真菌毒素污染,这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重要威胁,各国已制定了多项措施,以保护消费者免受这些真菌毒素的影响。镰孢菌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产生涉及多种因素,其中收获前的环境因素和农艺措施已被证明对田间病害感染和毒素污染有严重的影响。本文将重点讨论玉米生产中的环境条件和胁迫因素如何影响病原真菌感染和致病,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防控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目的是为制定预防玉米穗腐病及其真菌毒素污染的有效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修饰型真菌毒素是重要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通过综述修饰型真菌毒素的形成机制、种类、污染水平、毒理研究、代谢规律、分析检测、脱毒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识别已知风险、潜在风险以及分析风险防控措施.已知风险包括:谷物及制品中修饰型真菌毒素的阳性检出率高,浓度跨度大,其存在会增加人群真菌毒素膳食暴露的风险.毒理学研究表明,有的修饰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在巨峰葡萄上的应用效果,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 17980.143—2004),采用葡萄开花期喷果穗和幼果期浸果穗2种方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每种方法施药剂量均设2、4、6、8 mg/kg计4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药剂量对葡萄坐果率、果粒性状(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百粒重)、果穗重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种方法施用试验剂量的药剂,均能够明显提高葡萄的坐果率、果穗重和产量,降低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但对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其中,开花期喷果穗施药虽然坐果率明显高于幼果期浸果穗,但葡萄大小粒指数增加,果粒外观品相较差;而幼果期浸果穗施药,能够明显促进果粒变大和葡萄大小粒指数降低,果粒外观品相较好,且对果形指数影响不大,显著提高百粒重,最终大幅度增产。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适宜采用在葡萄幼果期浸果穗的方法施药,4 mg/kg剂量效果较好,该处理下葡萄果穗重为1 018.5 g/穗,产量为54 181.5 kg/hm~2,均达到最高,较清水对照增产30.2%,且对果粒外观和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葡萄具有适应性强、早果丰产、花芽超节位分化和一年多次结果等习性。本文详细归纳了葡萄一年两收的生理生化基础,及温度、修剪、药剂、栽培管理措施等在葡萄二次果生产上的作用,以及二次果生产对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指出花芽分化是葡萄二次结果的基础,掌握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和诱导花芽分化萌发的方式与节位,对发展葡萄二次结果技术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该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时间较短,大部分种植者的技术运用还不够成熟,且对气候条件、品种特性要求较高,造成在实际生产中发展缓慢。针对生产研究现状,笔者建议应结合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深入研究葡萄二次结果的生理生化机理机制,加快引进或选育更多花芽分化好、品质优良的葡萄品种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对于试验成功的葡萄品种和对应栽培管理模式要先小面积应用、技术掌握成熟后再大规模生产,重视示范推广作用、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指导等,以期为葡萄二次果生产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葡萄病理性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害是葡萄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果园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从葡萄病害的病原菌、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加以综述,分析我国葡萄病理性病害及其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我国葡萄病害研究方面亟待开展的工作,为葡萄病理性病害的深入研究与可持续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也为我国葡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真菌毒素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可在作物收获前和贮藏期间广泛污染油料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坚果类及其加工品,不仅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而且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也造成严重危害。评述了主要真菌毒素的种类、危害、限量及其生物防治研究现状,介绍了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毒素生防微生物及活性物质的筛选新模型,提出了我国真菌毒素生物防治研究的政策与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解决巨峰葡萄第2造果果实存在含酸量偏高和果粒较小的问题。[方法]以巨峰葡萄为材料,研究多肽及不同施肥配方处理对巨峰葡萄第2造果产量、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增施有机肥能够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果实酸含量,有利于叶片P、K元素的吸收,增加葡萄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的效果明显;喷施800倍多肽,能促进果实中Ca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提升第2造果果实品质,对葡萄产量的提高效果明显;增施化肥则对叶片、果实N元素吸收与积累作用最大。[结论]增施有机肥和喷施多肽有助于提高巨峰葡萄第2造果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滴灌能改善葡萄园的生产条件,是葡萄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以贺兰山东麓万亩葡萄长廊高效节水灌溉(滴灌、喷灌等微灌)方式实践,总结了滴灌对土壤、肥力、容重、孔隙率、葡萄生长发育、葡萄产量、浆果品质等的影响,同时对葡萄滴灌的灌溉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巨峰、红地球、秋红、秋黑四个品种葡萄果实结构与耐压力、耐拉力关系的研究,发现葡萄浆果耐拉力大小与果柄粗细、果蒂大小以及果刷面积成正相关,与单位面积果柄和果蒂上所承受的浆果自重成负相关,耐压力强弱不仅受果肉质地影响,还与果粒大小有一定关系,与果皮厚度关系不大。果梗发育程度对葡萄耐贮性的影响远远大于果梗占果穗的比重,耐压力与耐拉力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南方葡萄采后贮藏保鲜HACCP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南方葡萄耐贮性能和生理生化特点,结合自身技术研究,运用HACCP体系对南方葡萄采后贮藏保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葡萄采收、预冷、分级、防腐保鲜处理、贮藏保鲜技术等关键控制点,制定了监测方法、纠偏措施、验证程序和记录要求,旨在将葡萄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鲜食葡萄的安全性和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9.
谷物真菌毒素的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物真菌毒素主要是作物在生长阶段或者谷物存放过程中受到真菌感染而由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饲料对人和动物具有严重的急慢性毒性,因此研究去除毒素污染的途径,将有效保障谷物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本文综述了控制毒素产生的策略,及各种真菌毒素去除方法,主要包括控制真菌生长以减少毒素的产生,利用物理去除、化学吸附方法去除毒素,以及通过化学分解或酶促降解毒素等,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