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以奶样为对照,测定了奶牛粪便中的孕酮(P4).用90%乙醇抽提粪便孕酮,回收率为(95.2±0.50)%.通过测定正常发情奶牛、配种后怀孕奶牛和卵巢机能性疾病奶牛粪样和奶样孕酮含量的变化,发现两者趋势一致,有较好的相关性(r=0.7984),而且通过粪样测得的发情周期天数与奶样完全一致(20.0±1.41)d.  相似文献   

2.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以奶样为对照,测定了奶牛粪便中的孕酮,用90%乙醇抽提粪便孕酮,回收率为(95.2±0.50)%,通过测定正常发情奶牛。配种后怀孕奶牛和卵巢机能性疾病奶牛粪样和奶样孕酮含量的变化,发现两趋势一致,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通过粪样测得的发情周期天数与奶样完全一致(20.0±1.41)d。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甘加型藏羊(Ovis arise)发情周期血浆孕激素(P4)的分泌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GR)在HPO轴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藏羊繁殖活动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血浆中孕酮含量的动态变化、HPO组织中PGR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和组织分布。结果显示:1)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血浆孕酮呈波动式和脉冲式分泌,在间情期达到最高峰值,发情期最低,二者差异显著(P<0.05)。2)PGR mRNA及其蛋白在HPO组织中均有表达;下丘脑中,PGR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在间情期最高,各时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垂体中,PGR mRNA表达量在发情后期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发情前期和间情期(P<0.05),发情前期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时期;卵巢中,PGR mRNA在发情期最高,与间情期差异显著(P<0.05),蛋白表达水平在发情前期最高。3)PGR免疫阳性反应产物表达在下丘脑神经胶质细胞和大神经元胞体中,腺垂体嗜酸性细...  相似文献   

4.
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牦牛乳汁中孕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对牦牛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乳汁中孕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在发情周期的1d和3d,礼汁中孕酮含量分别为0.4±0.08ng/ml和0.55±0.12ng/ml。而后开始显著升高,15d时达到峰值(21.37±6.58ng/ml)。随后出现下降,19,21d时降至发情之初的水平,分别为0.93±0.16ng/ml和0.42±0.07ng/ml。妊娠早期牦牛从发情配种开始到怀孕14d内乳汁中孕酮水平与发情周期牦牛乳汁中孕酮水平基本一致(P>0.05)。在怀孕的15d出现一短暂而明显的下降(15.47±2.68ng/ml)。而后含量继续升高。妊娠的19d,21d时,乳汁中孕酮含量分别为32.32±9.73ng/ml和36.45±7.56ng/ml,极显著的高于发情周期牛(P<0.001)随后妊娠早期的60d内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荷斯坦牛发情周期中孕酮、雌二醇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了50头中国荷斯坦牛产后90d乳中孕酮、雌二醇的含量,累计采集乳样1642个。结果表明:发情周期中孕酮变化特征可用参数来描述,①孕酮的最高水平(2.08ng·mL-1);②孕酮含量上升期的持续时间约15d;③孕酮含量维持在高峰期的时间约3d;④孕酮含量下降的速度为0.54ng·d-1。而雌二醇在发情时达到高峰,其峰值是69pg。发情前后雌二醇水平在40pg左右,波动较小。产后孕酮及雌二醇含量均迅速下降。孕酮在产后1d下降至较低水平,直到产后17d又开始上升,说明有些牛此时卵巢已开始活动。雌二醇在产后2d下降至较低水平,直至产后23d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波动。  相似文献   

6.
山羊同期发情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期发情是对群体母畜应用外源激素处理 ,或通过改变管理措施 (如母猪可同时断奶 ) ,使之发情相对集中在一定时间范围的技术 ,亦称发情周期化。同期发情的原理 :母畜一个发情周期中 ,黄体期占整个发情周期长度的 70 %左右 ,如羊的黄体期的时间为 1 5d,黄体分泌的孕酮对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7.
于2010年4月底至9月中旬采集了陕西风县圈养林麝的新鲜粪样,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林麝非孕期的粪样皮质醇含量,探查林麝的应激生理状态。结果表明:圈养雌性林麝非孕期应激生理状态可以分为4个阶段(幼仔卧巢哺乳期、幼仔出巢哺乳期、幼仔单独饲养期、雌麝进入发情期),其中,雌麝于产后的幼仔卧巢哺乳期处于较高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2~4周),而雌麝与幼麝分离期处于较低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13~15周);与此对应,单独饲养且与育幼无关的雄麝仅于饲料更换阶段(5月份)表现出一定的应激生理水平增高。分析得出,非孕期圈养林麝粪样皮质醇水平变化与重要的时间相联系,是导致应激生理状态变化的主导因素。认为圈养林麝非孕期应以雌麝的管护为主,尤其处于较高水平的第1阶段,是育幼雌麝饲喂和管护的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8.
于2010年4月底至9月中旬采集了陕西凤县圈养林麝的新鲜粪样,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林麝非孕期的粪样皮质醇含量,探查林麝的应激生理状态。结果表明:圈养雌性林麝非孕期应激生理状态可以分为4个阶段(幼仔卧巢哺乳期、幼仔出巢哺乳期、幼仔单独饲养期、雌麝进入发情期),其中,雌麝于产后的幼仔卧巢哺乳期处于较高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2~4周),而雌麝与幼麝分离期处于较低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13~15周);与此对应,单独饲养且与育幼无关的雄麝仅于饲料更换阶段(5月份)表现出一定的应激生理水平增高。分析得出,非孕期圈养林麝粪样皮质醇水平变化与重要的时间相联系,是导致应激生理状态变化的主导因素。认为圈养林麝非孕期应以雌麝的管护为主,尤其处于较高水平的第1阶段,是育幼雌麝饲喂和管护的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吉林地方特色肉牛发情周期体内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国产特色肉牛繁殖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地区优质的草原红牛和延边黄牛,以及西门塔尔为试验对象,对发情周期内3个品种牛的血清与尿样中的孕酮、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素的变化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发情第21天已孕与未孕肉牛的孕酮和雌二醇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促黄体素含量在发情当天与其他天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检测肉牛发情早期血液中孕酮含量对发情鉴定及早期妊娠的诊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甘加藏羊发情周期血浆中生殖激素的分泌变化规律,选取24只处于发情周期内的甘加藏羊,采集甘加藏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甘加藏羊发情周期血浆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和雌激素(E)的分泌变化。结果显示,FSH含量在发情期最高,为3.406 m IU/m L,发情后期降低至2.492 m IU/m L,间情期又开始升高,至发情前期达2.727 m IU/m L,发情期含量极显著高于发情后期、间情期和发情前期;LH含量在间情期最高,为4.377 m IU/m L,发情后期显著低于间情期和发情前期;P含量在发情前期最高,为18.039 ng/m L,发情期降至16.196 ng/m L,发情后期缓慢升高,间情期达17.127 ng/m L,发情前期极显著高于发情期与发情后期;E含量在发情前期最低,为29.625 pg/m L,发情期升高(36.035 pg/m L),发情后期达到最高,为38.573 pg/m L,间情期又降低(35.531 pg/m L),发情后期极显著高于发情期、间情期以及发情前期,发情期与间情期极显著高于发情前期。  相似文献   

11.
林麝生殖生理和繁殖性能观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上海新杨养麝实验场,对1998~2003年饲养繁殖的林麝进行繁殖生理和繁殖性能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林麝15~18月龄可达性成熟,性成熟时体重5~6kg,雌性性成熟比雄性早1~2个月;30~36月龄时可达体成熟,成龄林麝体重7~8kg。雌雄林麝繁殖特点均具有明显季节性,每年9月下旬开始发情,至次年3月下旬后逐渐进入休情期,雄林麝繁殖季节略早于雌林麝;雌林麝1个发情周期为18~23d,发情持续期32~48h,1年1胎,每胎1~3仔,妊娠期为178~183d,饲养林麝年平均繁殖率为152.05%,年断乳仔麝平均成活率为74.04%。  相似文献   

12.
林麝毛发DNA的提取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麝及麝属动物系统分类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采用分子标记方法,分析林麝的系统发育。利用非损伤取样方法,从秦岭林麝的毛发样品中提取得到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麝、原麝、马麝、喜马拉雅麝、黑麝是5种独立的种,林麝与原麝的亲缘关系最近。秦岭林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单倍型多样度(Hd)为0.558,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15 42。可弥补现有形态分类研究的不足,得到更有说服力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林麝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菌株O4,O26和O139为抗原,经甲醛灭活,以铝胶为佐剂,制成林麝大肠杆菌病三价铝胶灭活疫苗,含菌量为20×108/ml。疫苗成品纯粹检验、安全性检验均达到相关要求。将疫苗分别肌肉注射怀孕母麝及其所产仔麝,采用首免后7天进行二免及其二免后14天进行三免的免疫方法,并用微量血凝试验检测母麝和仔麝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怀孕林麝产后35天至产后68天的血清抗体水平较稳定,怀孕林麝产后68天的血清抗体仍可维持到平均24.75;仔麝可获得母源抗体,但母源抗体在出生后60天消退,因此仔麝首免时间确定为出生后60日龄,仔麝三免后可获得一定的抗体水平,可使仔麝对林麝致病性大肠杆菌有一定的保护力。该疫苗的试制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性化脓病和肺炎的预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慢性应激与圈养林麝球虫感染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四川九药林麝繁育中心采集的粪便样本中的寄生虫卵进行检测,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对虫卵进行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并基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年龄、参配对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的影响,以及年龄、参配及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与球虫感染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龄和参配的交互作用对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影响显著,3岁龄参配个体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显著低于6岁龄参配个体,其余3组间差异不显著。宿主年龄和参配对球虫感染强度无影响,但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对球虫感染强度影响极显著(GLMs, P < 0.01)。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和球虫感染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 = - 0.502, P < 0.01),3个浓度组之间球虫感染强度差异极显著(P < 0.01)。慢性应激会增加林麝寄生虫易感性,应激强度与寄生虫感染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议麝场不要选取3岁龄个体作为种麝,并减少人为刺激或扩大每个林麝个体的活动空间来降低林麝的应激反应,加强林麝的健康管护。  相似文献   

15.
行为多样性可综合量化动物行为特征。根据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摄食量和生理反应,泌香期划分为不同时期。为阐明圈养林麝泌香期行为多样性与泌香量的关系,2016年5月1日至7月31日,综合采用焦点取样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中心的57头雄性林麝进行了行为取样和记录,计算了行为多样性指数,并根据年龄将林麝分为亚成体、成体和老年麝,结合个体的摄食量计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林麝各泌香时期的行为多样性及与年龄和麝香分泌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尔康圈养林麝亚成体雄麝麝香分泌前的行为多样性指数(n=38)显著高于老年麝(n=14,P < 0.05),后者与成体麝行为多样性指数(n=7)间无显著差异(P>0.05);泌香后期老年麝行为多样性指数(n=49)显著低于亚成体(n=84,P < 0.05),并极显著地低于成体林麝(n=73,P < 0.01)。麝香分泌不同阶段的行为多样性与其泌香量间的相关不显著(r=-0.016,n=57,P>0.05)。老年林麝的行为多样性指数在麝香分泌前期(n=14)及后期(n=49)均显著低于同期的亚成体行为多样性(n=38,n=84,P < 0.05),2个时期行为多样性居中个体的麝香分泌(n=4,n=28)相对更多;麝在泌香中期的行为多样性(n=71)随年龄增加呈攀升趋势,而且行为多样性低的个体泌香量(n=3)更高。圈养林麝泌香期的行为多样性可作为其泌香量的预测指标,可应用于麝类动物驯养及麝香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采集林麝DNA样本获得快捷、有效的DNA提取方法是其分子标记,良种遗传选育的分子基础。以林麝粪便为研究对象,用常规和改良的方法比较提取林麝粪便DNA的效率,两种方法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集林麝粪便后分别在空气暴露0、2、4、6d。用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种方法提取粪便DNA,以林麝GAPDH为目的基因,用PCR方法扩增样本。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目的条带,以空气暴露0d的粪便DNA条带光密度值为参考,2、4、6d粪便DNA条带光密度值与0d进行比较获得相对光密度值。结果发现,随着时间延长,林麝粪便逐渐失去光泽,表面粗糙;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提取林麝DNA。试验组2d和4d与0d相比较DNA水平显著上升,6d与0d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仅在2d提取的DNA水平上升,而4d和6d显著下降到0d的水平。以对照组为参照,两组各时间点相比,试验组获得的D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提取DNA的方法可显著提高林麝粪便DNA的获得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雌性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行为特征,于2002—2003年在甘肃省兴隆山麝场采用焦点取样、扫描取样和连续记录结合的方法,对雌性马麝在非交配季节及交配季节的行为进行取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非交配季节,雌麝在交配季节的静卧频次较少,但差异不显著,站立凝视、环境探究、冲突行为和运动,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而摄食、反刍行为极显著减少,亲和行为下降,但差异不显著。此外,在繁殖交配季节,雌麝有蹭尾行为发生。雌麝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同它们繁殖策略和时间、能量投资的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18.
林麝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工养殖麝群数量依然偏少、整个驯养群体处于长期封闭状态、种群品质退化严重的问题,综述了林麝繁殖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扩大麝群数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CIDR在林麝同期发情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CIDR和PMSG对林麝进行同期发情试验,研究其对林麝的应用效果,寻求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稳定的林麝同期发情方法.把CIDR放人林麝阴道内,11d后取出同时注射PMSG,观察发情情况.结果表明,取栓后7d内同步发情率达到85.7%.CIDR诱导发情在林麝上的首次应用研究,效果优于巴报道的其他林麝同期发情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