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观察林麝被毛形态结构与分布特点,探索其功能适应性,为林麝的适宜养殖提供参考。采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被毛形态指标测量的方法,对17头育成、成龄麝(♂7头,♀10头)的整体外观和103个点位被毛的组成、形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麝的被毛分为针毛、绒毛和触毛三类。林麝针毛毛囊长度和直径,荐部最大,小腿外侧的次之,颏部中心的最小。针毛毛基部的长度和直径,荐部最大,胸部腹侧的直径次之,颏部中心直径最小。林麝针毛毛干以躯干部的背侧、两侧及臂部、大腿部外侧较长,背部、荐部最长,头部、颌下和颏部中心的针毛最短。针毛的毛干长度与毛间距、毛干基端直径和毛干中段直径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1、0.807和0.955,相关关系均极显著且均为强正直线相关。针毛除蹄、阴囊、吻、唇等部位外,分布于全身体表,具有保温和保护作用。除阴囊及基部周围是纯绒毛分布外,绒毛依赖针毛并盘曲于针毛间,主要具有保温作用。触毛分布在头部和四肢冠部,具有感触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在半散养条件下的林麝,调查在设定的半散养环境下,野生植物共计41科93种,林麝自由采食野生植物31种,四季都采食。根据动物啃食与自然植被生长恢复速度保持平衡的原则,评估土地面积与动物承载量,半散养一头林麝需要环境面积225~300m2。  相似文献   
3.
家养林麝电刺激采精及精液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刺激采精法对20头次家养林麝进行电刺激采精及精液品质的分析。结果表明:电刺激射精电压为(4.6±0.5982)V;电刺激至射精的时间为(9.6667±6.3152)min;采精量为(0.369±0.242)mL;pH值为6.475±0.2552;精子密度为(6.935±7.0173)亿/mL;精子活力平均为0.67±0.1081。电刺激采精麻醉保定药品用量,氯胺酮(24.5075±10.0285)mg/kg体重,或陆眠宁(0.0225±0.005)mL/kg体重,均能达到满意的保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兽类皮毛标本多采用传统方法制作,也有采用鞣制方法,但需较长时间。采用固定液固定林麝皮张,2周后取出制作皮毛标本,经过多次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用此方法制成的标本不掉毛、不需防虫,可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建立了林麝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为林麝的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基因克隆研究林麝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基本功能和蛋白质结构,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IGF-1基因在林麝中的多态性,分析其与产仔数的关联效应。【结果】①IGF-1基因序列全长465 bp,编码153个氨基酸残基,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15个磷酸化位点,是一个分泌性蛋白,大部分位于细胞膜上,含有Insulin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功能域;②本试验设计IGF-1基因的PCR-SSCP扩增片段长度均为300 bp左右,引物扩增片段用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检测,发现扩增片段没有特异性条带。为证明PCR-SSCP扩增结果,选择其中一条引物对所得的毛发样品进行扩增,测序发现所有PCR产物的序列完全一致,没有多态性。【结论】研究表明不能选择IGF-1基因作为林麝的分子遗传标记,但为林麝产香性能的分子遗传标记选育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CIDR在林麝同期发情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CIDR和PMSG对林麝进行同期发情试验,研究其对林麝的应用效果,寻求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稳定的林麝同期发情方法.把CIDR放人林麝阴道内,11d后取出同时注射PMSG,观察发情情况.结果表明,取栓后7d内同步发情率达到85.7%.CIDR诱导发情在林麝上的首次应用研究,效果优于巴报道的其他林麝同期发情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麝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工养殖麝群数量依然偏少、整个驯养群体处于长期封闭状态、种群品质退化严重的问题,综述了林麝繁殖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扩大麝群数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