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人工养殖林麝数量的增加和营养水平的提高,母麝孕期营养充分,林麝胎儿有增大趋势。同时由于圈养场地狭小,母麝活动范围太小、运动量不足,所以难产现象时有发生。仔麝蹄子锋利且四肢修长,难产时往往腿部卡在子宫,造成助产催产困难,强行拉扯胎儿会损伤阴道甚至子宫,此时应果断采取剖腹产。此前国内尚无关于林麝剖腹产的报道,笔者整理了凤县康宁林麝救助中心实施的36例林麝剖腹产手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集林麝DNA样本获得快捷、有效的DNA提取方法是其分子标记,良种遗传选育的分子基础。以林麝粪便为研究对象,用常规和改良的方法比较提取林麝粪便DNA的效率,两种方法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集林麝粪便后分别在空气暴露0、2、4、6d。用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种方法提取粪便DNA,以林麝GAPDH为目的基因,用PCR方法扩增样本。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目的条带,以空气暴露0d的粪便DNA条带光密度值为参考,2、4、6d粪便DNA条带光密度值与0d进行比较获得相对光密度值。结果发现,随着时间延长,林麝粪便逐渐失去光泽,表面粗糙;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提取林麝DNA。试验组2d和4d与0d相比较DNA水平显著上升,6d与0d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仅在2d提取的DNA水平上升,而4d和6d显著下降到0d的水平。以对照组为参照,两组各时间点相比,试验组获得的D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提取DNA的方法可显著提高林麝粪便DNA的获得率。  相似文献   
3.
在测定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喜食野生植物叶的常规养分及矿物质元素的基础上,利用简单线性相关、营养类型及聚类分析,对植物叶成分含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归类,以期明析24种野生植物叶的养分含量特点和营养类别,为林麝日粮中青粗料的合理搭配及饲草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4种植物叶粗纤维(CF)含量均能满足林麝需要;粗蛋白(CP)含量仅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葎草(Humulus scandens)及野桑(Morus alba)能满足其需要;钙含量均超过需要;磷含量部分超过需要;杜仲(Eucommia ulmoides)、苦木(Picrasma quassiodes)、葎草(Humulus scandens)及木姜子(Litsea pungens)等的钙磷比低于7.00,铁、锰含量超过林麝营养需求,铜、锌不足;灰分(Ash)与CP呈显著正相关(P<0.05),Ash与无氮浸出物(NE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CF与NEF呈显著负相关(P<0.05), CP与NE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野桑、木姜子C/N均小于3.75,属于N型,葛萝槭(Acer grosseri)C/N为7.27,属于C N型,蛇葡萄、构树、葎草属于灰分 N型,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铁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var. sinensis)、丛花南蛇藤(Celastrus rosthornianus var.loeseneri)属于NC 灰分型,其余属于N C型;按常规养分含量可将植物叶分为6类,按矿物质元素含量可将植物叶分为7类。  相似文献   
4.
秦岭山地围网养麝试验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恢复野生麝种群数量,使人工养殖种群逐渐由圈养向半放养过渡,最终实现野外放归,2008—2009年在陕西秦岭某麝场进行了围网麝半放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圈养林麝对半放养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采食频率、活动强度和野化程度均高于圈养麝;围网麝取香量显著高于圈养麝(P0.05)。  相似文献   
5.
花面狸属杂食性经济类小型动物,人工圈养种群发展较快、经济价值较高、技术成熟度高。主要依据多年来从事花面狸研究及积累的实践经验,总结、凝练了花面狸养殖场在群体结构合理的基础上,日常管理及技术操作涵盖的内容、要点和注意事项,并编制了群体数量变化、谱系档案记录、繁殖记录、疾病记录及调拨记录等,旨在为花面狸养殖场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以便简便、快速的掌握养殖场经营利用状况和生产中的问题,科学规范的进行花面狸养殖、提高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麝科动物所有种以其资源珍稀、分泌麝香而成为珍稀类药用反刍动物典型物种之一。人工圈养种群研究及其产业的稳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麝类资源保护及以麝香产品开发相关的中医药事业发展。随着饲养规模、生存环境、生产性能等的逐步变化,麝类动物健康养殖相关技术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结合现有研究资料及在林麝饲养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对林麝胃肠道、下泌尿道中几种疾病病因、临床症状、剖解结果与用药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阐述,期望对麝健康养殖科学饲养管理及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林麝异物性瘤胃结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林麝瘤胃异物性结石较为常见,该病临床较难诊断,易造成麝死亡。1表现症状长期营养不良,消瘦,背毛粗糙无光泽。反刍咀嚼无力,经常间断性瘤胃臌气,腹泻,粪便呈黑色,黏稠恶臭,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  相似文献   
8.
某养麝场的2只林麝1只鼻镜发生脓肿,另一只右颌下发生脓肿,对患脓肿病的林麝无菌采取其两处脓汁进行细菌培养并鉴定。经细菌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化脓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yogenes)。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克林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万古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9.
雄性激素受体(AR)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可能与动物生产性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检测雄性林麝AR基因外显子1、4、8的多态性,探究其多态位点与泌香量的相关性,以期为选育高产优质麝香的林麝奠定基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雄性林麝AR基因外显子1、4、8的多态性,并对其单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发现:雄麝AR基因外显子1、4、8的扩增片段在雄麝中均不存在多态性。雄性林麝AR基因外显子1、4、8具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检测泌香期雄性林麝分泌的性激素(睾酮、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探究其变化规律及与泌香量的关系.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2010.04-2011.12间雄性林麝粪样中的性激素水平.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雄性个体的睾酮、雌二醇含量在泌香期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正常期粪样中睾酮含量较低,泌香期前睾酮的含量开始升高,泌香初期睾酮含量急剧升高,显著高于正常期(P<0.05),泌香盛期睾酮的含量达到最高峰,显著高于其他各个时期(P<0.05),泌香后期睾酮含量急剧下降,泌香期后继续下降.雌二醇也呈现出与睾酮相似的变化规律,泌香盛期雌二醇的含量也达到最高峰,除了8~10岁雄性林麝的雌二醇含量与泌香期后期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时期均差异显著(P<0.05).雄性林麝孕酮的含量在整个泌香期表现出无规律性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林麝的泌香量与整个泌香期睾酮的含量之间呈显著强正相关(R2 =0.650 4,P<0.05),与雌二醇的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2=0.456 5,P<0.05).利用粪样来研究半驯养野生动物的性激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