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对冬瓜首雌花节位基因(FFFN)进行遗传分析和定位,为FFFN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方法】以首雌花节位差异显著的冬瓜高代自交系材料B214 (P1)和B227 (P2)及以P1为母本和P2为父本构建的F1(P1×P2)、F2、B1(F1×P1)和B2(F1×P2)遗传群体为材料,采用6世代混合模型分析方法对FFFN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SNP遗传图谱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冬瓜FFFN遗传符合E模型,主要受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及2对主基因的加性互作效应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结合已构建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仅检测到1个与FFFN相关的QTL位点(FFFN2.1),其对数优势比阈值(LOD)为11.7,贡献率为32.1%,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Marker 61668-Marker 39179,物理距离为7.64 Mb。通过标记加密将FFFN2.1定位在InDel2和SSR91之间的1.38 Mb范围。候选区间内有28个候选基因(Bhi02M001022~Bhi02M001049),其中11个基因没有功能注释,其他17个注释的功能基因包括生长素反应蛋白(ARF)、逆转录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三角状五肽重复蛋白等。【结论】冬瓜FFFN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主效位点FFFN2.1定位在InDel2和SSR91之间,结合功能注释推测Bhi02M001033为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节瓜始雌花节位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始雌花节位有差异的节瓜品种配制组合K36×G1,对其P1、P2、F1、F2代群体植株始雌花节位进行调查,并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始雌花节位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K36×G1组合的始雌花节位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64.299%、多基因遗传率为0,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为35.701%.说明节瓜始雌花节位是由主基凶和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早熟性(较低的始雌花节位)可以通过杂种优势来实现;始雌花节位遗传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普通丝瓜第1雌花节位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第1雌花节位有梯度差异的普通丝瓜品种L001与L023配制组合,调查P1、P2、F1、B1和B2第1雌花节位,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第1雌花节位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普通丝瓜第1雌花节位遗传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 多基因)分别为54.45%、61.88%和58.91%,且以加性效应为主;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38.02%~45.1%。结论:对第1雌花节位进行定向选择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早熟性不太可能通过杂优育种来实现;以第1雌花节位均较低的材料作为双亲,才能提高早熟育种效率。环境对第1雌花节位的遗传影响较大,要不断地对第1雌花节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中国南瓜第1雌花节位的遗传规律,选用中国南瓜杂交组合89-1×93-5的P1、P2、F1、F2、BCP1、BCP2的6个世代为研究对象,应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研究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该群体第1雌花节位的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为0.068 4,均使第1雌花节位升高;显性效应分别为-4.826 5和-0.905 8。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分别3.008 5和-1.566 8。其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F2分别为74.34%、68.17%、89.84%,多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F2均为0;说明主基因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可以在早期世代对第1雌花节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乙烯利对夏黄瓜雌花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瓜苗期不同叶龄,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观察黄瓜第1雌花着生节位和植株主蔓前20节位的雌花数。结果表明:幼苗期用乙烯利处理可增加黄瓜的雌花数.且第1雌花节位有明显的上升;处理苗龄以2~4叶时为宜,乙烯利浓度以50~150μL/L较好。  相似文献   

6.
节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始雌花节位性状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节瓜分子遗传图谱,标记始雌花节位性状基因,为建立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克隆雌性相关基因和转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节瓜全雌系K36及弱雌系G4组配得到的115个F2单株为群体,利用AFLP、RAPD和SRAP标记技术构建节瓜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并定位始雌花节位性状基因。【结果】该图谱共包含13个连锁群,涉及93个AFLP标记、16个RAPD标记、35个SRAP标记。该图谱覆盖基因组1651.9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47cM。利用QTL Network2.0分析,检测到3个控制始雌花节位的QTL位点:fn1、fn2和fn3,其中fn1位于连锁群LG1上,fn2和fn3位于LG6上。这些QTL位点对雌花节位性状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62.54%、0.2%、37.39%。【结论】本研究首次构建了节瓜的分子遗传图谱,并定位了3个控制始雌花节位性状的QTL位点,为进一步克隆雌性相关基因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甜瓜果实相关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美国厚皮甜瓜品系ms-5为母本,中国薄皮甜瓜品系HM-1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构建含有189个单株的F2:3群体,对两亲本高通量重测序开发CAPS标记,构建包含159个标记、12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为1 771.5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35 cM。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瓜果实单果重、果实长、宽、果形指数、果肉厚度作QTL分析,共检测到与果实性状相关QTL位点18个,分布在第2、4、5、6和7染色体上,LOD值为2.82~18.78,可解释2.68%~79.40%表型变异率。检测到7个与果形指数相关QTL位点,分别为FS2.1、FS4.1、FS6.1、FS6.2、FS7.1、FS7.2、FS7.3,果形指数QTL位点FS6.1位于B0610和E0623两个标记之间,两标记间遗传距离为0.27 cM,LOD值为6.14,解释5.72%表型变异率,通过基因序列比对QTL FS6.1位于甜瓜基因组scaffold00027上,基因注释结果发现,该区域有26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株高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稻测序品种培矮64s和Nipponbare为亲本构建的含137个SSR标记的连锁遗传图谱和(培矮64s/Nipponbare)F2、F2∶3群体的180个单株(株系)对水稻的株高性状进行了2年2点的QTL定位分析。2年2点共检测到8个QTL分别位于第1、2、3、4、5、7、10染色体,表型贡献率6.9%~47.7%。F2群体(成都试点)共检测到6个QTL,分布在第1、1、3、4、5、7染色体上,F2∶3群体(海南试点)共检测到4个QTL,分布在第1、2、4、10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1、4染色体上的qPH1-2和qPH4为重复检测到的QTL。对所定位QTL的价值、用QTL定位预测基因的功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瓜果实果瘤性状是非常重要的农艺性状,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华北有瘤品系S52(P1)和欧洲无瘤品系S06(P2)为亲本,构建826株F2(S06×S52)群体为试验材料,对黄瓜果瘤基因Tu进行精细定位研究。田间调查和遗传分析发现F2群体的果实表现型为有果瘤与无果瘤,卡方值(χ2=0.5833.84)检验表明其分离比符合3∶1,表明黄瓜果瘤性状是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早期研究中Tu基因被初步位于第5染色体的标记SSR16203和C_SC933之间,本研究利用公布的黄瓜基因组序列在这两标记之间设计了100对SSR引物,通过分析在两亲本的多态性,最后筛选得到4对SSR多态性标记。然后利用SSR16203和C_SC933标记和这4个多态性引物对826株F2群体进行进一步交换单株分析,最后将Tu基因定位于两翼标记SSR7和SSR18之间,剩余的交换单株分别为11株、16株,物理距离为263kb。经过FGENESH基因预测软件(http:∥www.softberry.com)分析,该区间仅含有候选基因31个。本研究为进一步果瘤基因Tu的最后克隆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无雌花1.发病症状黄瓜一般在4-5片叶时就开始有花蕾,7-8片叶时在第3-第4节处开始出现雌花,若管理不当,则只开雄花而无雌花,或雌花很少。2.发病原因黄瓜属于雌雄异花同株作物,雌花数目的多少除了与品种特性有关外,主要受环境条件和植株营养状况的影响,一般低夜温(13-15℃)、短日照(8小时)条件下,黄瓜幼苗体内氮化合物较少而碳水化合物较多时,则促进雌花发育。相反,夜温较高、长日照、湿度大条件下,氮化合物较多而碳水  相似文献   

11.
山核桃雌花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掌握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雌花花芽分化规律,从超微结构、显微结构和外部形态变化多个层次上综合研究雌花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雌花发育过程从3月下旬开始到5月中旬基本完成,历时约35 d,整个过程可分为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花序分化期、总苞形成期和雌蕊形成期共5个时期。未分化期雌花芽外部形态与叶芽无区别;分化初期生长点趋于半圆形;花序分化期3个小花原基形成;总苞形成期每一小花周围形成1个总苞片和3个小苞片;雌蕊形成期小花继续发育,胚囊形成。  相似文献   

12.
以20年生白桦的雌花序为材料,研究了白桦雌花发育时序特征和形态相关性,测量了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的纵径、横径、横径(含种翅)及花柱长。纵径、横径和横径(含种翅)随着发育进程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减数分裂之前的4月底至5月中旬期间,纵径与横径处于缓慢增长状态,5月15日到5月28日,减数分裂和配子体形成期间二者增长幅度较大,5月29日以后又趋于平稳。花柱的长度变化不大,纵横径比值呈缓慢平稳增长趋势,而花柱长与纵径的比值变化则较大,呈迅速下降趋势。横径(含翅)与横径相比,其增长幅度在5月21日之后更大,说明种翅在此期间增长较快。白桦花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较明显,因此,根据花外部形态变化大致判断其生殖发育状态是可行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相关研究的适时取材问题。  相似文献   

13.
山桐子花芽分化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山桐子花芽分化与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桐子花芽分化可划分为6个时期: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花序轴分化期、花序分化期、花器官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山桐子的花芽分化始于8月下旬,在形成花序轴原基之后进入休眠期。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3层)、绒毡层组成。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为四面体结构,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子房1室,多胚珠;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为直线型,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  相似文献   

14.
根据核桃的生物学特性,综述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疏雄、加强雌花管理、疏果等方式对核桃花果时期进行合理管理,以提高核桃的品质和产量,达到丰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城市花坛周年布置的花卉种类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宜昌市夷陵广场2003年~2005年连续3年种植的155种次城市花坛花种进行适应性筛选研究,结合宜昌气候特点、城市园林规划、植物形态特征和生产实践,筛选出了适合宜昌地区种植的23个花卉主要种(含6个骨干种),力求为城市广场园艺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乙烯利对厚皮甜瓜第一雌花节位、雌花数目、果实性状及幼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能够显著降低厚皮甜瓜第一雌花节位,增加植株8~13节位内雌花数目,一定浓度乙烯利能够使果实明显增大,单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果实品质提高。处理植株5天后,近生长点抽生的幼嫩叶片内IAA和GA3含量,随乙烯利浓度的增大而降低,ABA含量随乙烯利浓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荔枝种质资源的单穗雌花数量、受精和坐果特性,为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选育 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家种质 - 广州荔枝圃的 43 份荔枝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于 2018 年调查不同品种的单 穗雌花数量、受精率和每周座果率等生物学性状差异。【结果】同一性状在不同荔枝种质资源中均存在明显差 异,其中单穗雌花数量最大和最小的品种分别是妃子笑和翠香荔,为 449.33、69 朵 / 穗;受精率最高和最低品 种分别是陈紫和妃子笑,为 60.20% 和 11.63%;最终座果率最高和最低的品种分别是增埗早黑叶和紫娘喜,为 26.06% 和 1.03%。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 3 类:第Ⅰ类群有 7 份种质,均为高座果率资源;第Ⅱ类群有 10 份种质,属于低座果率类资源;第Ⅲ类群有 26 份种质,其座果率介于第Ⅰ类和第Ⅱ类之间。每个类群动态座 果率变化与最终座果率保持一致。【结论】荔枝单穗雌花数量与受精率呈显著负相关性,花后 1 个月内的落果 程度对最终坐果影响最大。以上品种的受精与坐果特性将为荔枝花果管理和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与芦笋性别分化相关的蛋白,为揭示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芦笋雌株、雄株、雄性两性株两性分化期的花蕾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结果】通过双向电泳3次重复试验发现,雌、雄花蕾相比,雄花蕾特异蛋白点25个,上调蛋白点5个;雌花蕾特异蛋白点13个,上调蛋白点12个;雄性两性花蕾与雄花蕾相比,特异蛋白点19个,上调蛋白点8个。经过质谱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雄花蕾特异或上调表达同源蛋白6个,包括1个促进α淀粉酶合成的luminal binding protein(Bi P);3个参与糖代谢的蛋白,分别为β淀粉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1个与质体相关的脂连接蛋白PAP fibrillin和1个未知功能的Os02g0634900蛋白;雄性两性花蕾和雌花蕾特异或上调表达同源蛋白16个,包括2个参与糖酵解过程的蛋白,即烯醇化酶1和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2个维持细胞结构的蛋白,即肌动蛋白亚型B和肌动蛋白;2个参与能量代谢的蛋白,即ATP合成酶CF1α亚基和ATP合成酶β亚基;2个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蛋白,即小GTP结合蛋白和GTP结合蛋白,1个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失活蛋白,1个参与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的蛋白,即ADP核糖激化因子相似蛋白,1个催化磷酸基团转移的蛋白,即核苷二磷酸激酶,1个脂质相关蛋白,1个与光合作用(光系统Ⅱ)有关的蛋白,即放氧增强蛋白1,1个允许离子、糖和氨基酸被动转运穿过外膜的蛋白,即细胞外膜孔道蛋白,2个未知功能的蛋白,即细胞内病程相关蛋白亚型4和假想蛋白。【结论】β淀粉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luminal binding protein(BiP)、PAP fibrillin和Os02g0634900在芦笋上的同源蛋白与芦笋雄性器官发育相关;烯醇化酶1、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肌动蛋白亚型B、肌动蛋白、ATP合成酶CF1α亚基、小GTP结合蛋白、GTP结合蛋白、核糖体失活蛋白、ADP核糖激化因子相似蛋白、核苷二磷酸激酶、脂质相关蛋白、放氧增强蛋白1、细胞外膜孔道蛋白和假想蛋白在芦笋上的同源蛋白,ATP合成酶β亚基、细胞内病程相关蛋白亚型4与芦笋雌性器官发育相关。放氧增强蛋白1和细胞外膜孔道蛋白在芦笋上的同源蛋白可能为雌性器官发育的关键蛋白。  相似文献   

19.
以软枣猕猴桃雌、雄株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软枣猕猴桃雌雄花发育过程中,GA_3和IAA含量增加有利于雌花的发育,ZR在雌雄花发育过程中起相反的调控作用,ABA对雌雄花性别分化的影响较小。在激素平衡中,ABA/ZR值高更有利于雄花后期花粉的成熟,(IAA+GA_3+ZR)/ABA维持较高的值更有利于雌花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花卉材料种类及其在花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北方地区花卉材料的种类,并分析了其在花境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该地区花卉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