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究候选基因BMPR-1BBMP15与东弗里生羊♂和湖羊♀的杂交F1代(东湖F1羊)产羔数间的关联性,评估东弗里生羊作为引入品种的经济利用价值,使用PCR-RFLP技术对东湖F1羊和湖羊的BMPR-1B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东湖F1羊与湖羊群体内均未检测出BMP15基因的FecXI突变。BMPR-1B基因FecB突变位点在湖羊群体中检测出AG、GG两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064和0.936,优势基因型为GG型,等位基因A、G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032和0.968,优势基因为等位基因G;在东湖F1羊群体中检测出AA、AG和GG 3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146、0.683和0.171,优势基因型为AG型,等位基因A、G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88和0.512。表明对产羔有利的G等位基因可以通过东弗里生和湖羊杂交遗传给后代,可作为其分子育种的辅助选择标记。湖羊AG型与GG型个体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东湖F1羊 GG型、AG型个体产羔数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0.01<P<0.05),GG型与AG型个体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东湖F1羊产羔数与BMPR-1B基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牦牛SMAD4基因SNPs与生长性状的关系,探寻与牦牛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DNA测序和单倍型分型技术,对青海牦牛SMAD4基因进行SNPs检测及其基因分型、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并对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组合单倍型与牦牛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牦牛SMAD4基因在内含子区域存在6个突变位点,其中g.393A>G、g.555A>G、g.6525A>G和g.18360C>T均存在3种基因型,g.582A>T和g.6492C>T均存在2种基因型。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6个位点间不存在强连锁不平衡效应。单倍型分析发现,在14种不同的单倍型中,单倍型H1的发生频率最高。关联性分析表明,g.393A>G位点与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均显著相关(P<0.05),g.555A>G位点与体斜长显著相关(P<0.05),g.582A>T位点与体质量和体高均显著相关(P<0.05),g.6492C>T位点与体高显著相关(P<0.05),g.6525A>G位点与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g.18360C>T位点与胸围显著相关(P<0.05)。基因型组合发现,单倍型H1H14可能是影响牦牛生长性状的最优组合。【结论】牦牛SMAD4基因内含子区域上的6个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关联,可作为牦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鲜食型糯玉米种子活力的遗传模型,为糯玉米种子活力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种子活力有显著差异的糯玉米自交系N34(P1)和N56(P2)为亲本,配制F1、B1、B2、F2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种子活力3个相关指标(发芽势、电导率和活力指数)的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鲜食糯玉米发芽势最佳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62%,49.10%和92.94%;电导率最佳遗传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75%,57.96%和65.14%;活力指数最佳遗传模型是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49%,48.02%和89.49%。3个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结论】在育种实践中,对糯玉米种子活力的遗传改良和选择可在低世代进行,同时可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来积累有效修饰基因和微效基因,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火炬松Pinus taeda生长和松脂产量相关功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筛选与分析,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火炬松cDNA文库进行整理、比对、剪接、注释,挑选出与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及蒎烯合成相关的非重复序列基因(Unigene)作为候选基因片段,利用MEGA5.0和DnaSP4.0软件对火炬松36个单株的8个候选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结果】 所测序列总长为5 177 bp,检测到184个SNP位点,平均36.9 bp的基因序列中出现1个SNP位点,其中123个为非同义突变、61个为同义突变SNP位点。核苷酸多态性πaθw分别为0.020和0.016。对8个候选基因片段内SNP位点进行的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随着核苷酸序列长度的延伸,SNP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在基因内部迅速衰退(R2≤0.2)。【结论】在火炬松中,基于候选基因内SNP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作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具有生防功效的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以提高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并有效防治植物病害。【方法】通过对可产芽孢的11株纤维素降解菌(X1~X11)、17株半纤维素降解菌(B1~B17)、19株木质素降解菌(M1~M19)及1株生防菌(L)间亲和性的测定,构建复合菌系。测定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的降解能力,筛选出最优的复合菌系;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对组成最优复合菌系的菌株进行鉴定。以小麦种子发芽指数(GI)为指标,利用模拟堆肥试验研究最优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腐熟进程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最优复合菌系对番茄生长、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通过亲和性试验初步构建了Z1(LM5X4B2)、Z2(LM3X7B5)、Z3(LM3X10B2)和Z4(LM5X10B12)4个复合菌系,其中复合菌系Z1综合效果最好,其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率最高(45.9%)。喷施复合菌系Z1的发酵液可加快玉米秸秆腐熟进度,堆肥第25天时GI值超过85%,玉米秸秆完全腐熟,腐熟进程较喷施清水的对照提前了4 d。秸秆还田时喷施Z1发酵液,可促进番茄生长,提高番茄产量,并且对番茄灰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为27.92%)。经16S rDNA测序,鉴定组成复合菌系的L为类芽孢杆菌、X4为枯草芽孢杆菌、M5和B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结论】构建的复合菌系Z1具有生防和降解秸秆的双重功效,且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亏缺灌溉和覆盖模式对芒果幼树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和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寻找不同水分条件下适宜的光响应模型,为芒果科学水分管理提供实践参考。【方法】以2 a生芒果幼树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灌水水平(正常水分灌溉(W1)、轻度水分亏缺灌溉(W2)、重度水分亏缺灌溉(W3))和4种覆盖模式(裸地不覆盖(M0)、地表覆盖黑色地膜(M1)、地表覆盖松针(M2)、地表覆盖黑色遮阳网(M3)),共12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率(VWC)和温度以及芒果幼树光合特性、光合-光响应曲线(净光合速率(Pn)-光强(PAR)曲线)和主干、根、叶片干物质累积量,采用不同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RH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NRH模型)、指数模型(EX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MRH模型))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Pn-PAR曲线进行拟合,并对干物质累积总量与光合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亏缺灌溉和覆盖模式对土壤VWC和温度有明显影响。当灌水量相同时,地表覆盖处理提高了土壤VWC和温度。相同PAR和覆盖模式下,Pn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PAR下,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芒果幼树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降幅增大。MRH模型适用于不同水分条件下Pn-PAR曲线的拟合(R2>0.97),而RH模型、NRH模型和EX模型只适合高水分条件下(W1和W2)芒果叶片Pn-PAR曲线的拟合(R2>0.92)。当覆盖模式相同时,与W1处理相比,W2处理光合参数(Pn、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胞间CO2浓度(Ci))和主干、根、叶片干物质累积量总体无显著变化,W3处理以上指标均明显降低。当灌水量相同时,与M0处理相比,地表覆盖处理增加了Pn和主干、根、叶片干物质累积量。相关分析表明,干物质累积总量与PnTr以及WUE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与正常水分灌溉处理相比,重度水分亏缺灌溉显著降低了芒果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累积量,轻度水分亏缺灌溉对芒果幼树生长没有产生不利影响,而地表覆盖处理有利于增强芒果幼树光合作用,促进干物质累积。4种模型中,MRH模型是拟合不同水分条件下芒果幼树Pn-PAR曲线的最适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巨桉幼树对镉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为巨桉适宜立地条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巨桉幼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CK(0 mg/kg)、T1(12.5 mg/kg)、T2(25 mg/kg)、T3(50 mg/kg)、T4(100 mg/kg)5个镉(Cd)处理水平,每个处理重复3次,将每个处理Cd用量等分为5份,分别于2018年5-9月施入,10月底测定各处理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光合 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随着Cd施入水平的升高,巨桉幼树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总叶绿素Chl(a+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呈下降趋势,Chl a/b呈先升后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逐渐减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逐渐增大;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暗呼吸速率(Rd)均逐渐降低,光补偿点(LCP)则逐渐上升;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逐渐降低,电子传递效率(ETR)先降低后升高,PSⅡ潜在活性(Fv/F0)先升高后降低,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无显著变化;天线热耗散能量(D)和光化学反应耗散能量(P)降低,而非光化学反应耗散能量(Ex)增加。【结论】土壤中较高的镉含量对巨桉幼树的光合生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应尽量避免在镉污染严重地区发展巨桉人工林,也不宜选择巨桉作为镉富集植物用于污染区的生态修复。但在镉污染程度较轻的地区,如土壤中Cd含量在12.5 mg/kg以下时,种植巨桉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淹水胁迫对不同种源流苏树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流苏树在湿地及其周边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南、江苏和山东3个种源2年生流苏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对照、轻度淹水(T1)、渍害(T2)和涝害(T3)4个处理,比较不同淹水处理下3个种源流苏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和荧光参数(最大荧光强度(Fm)、最小荧光强度(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从中筛选出耐淹能力较强的种源。【结果】在胁迫初期,不同种源流苏树叶片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随着淹水程度的加重,各种源流苏树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及PnGsFmFv/FmFv/Fo明显下降,而Fo呈明显上升趋势,Ci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Ls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河南种源总体变化幅度较江苏、山东种源更小。采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3个不同种源流苏树的11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3个种源流苏树耐淹能力强弱为河南种源>江苏种源>山东种源。【结论】河南种源在淹水胁迫下的适应能力较好,耐淹能力较强,更适合在湿地及其周边环境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分别携带有 Ty1/ Ty1· Ty3a/ Ty3aTy1/ Ty1· Ty3/ Ty3的番茄材料09(1)和09(2)为亲本的F2群体的89个单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标记的方法对F2群体所有单株的抗病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明显发生交换的单株有6个,占到F2群体89个单株的6.74%。表明 Ty1位点与 Ty3位点之间属于不完全连锁关系且连锁较紧密,为番茄抗病基因 Ty1Ty3(或 Ty3a)的聚合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黄瓜果实黄色线相对长度(黄色线长度与果实长度百分比,以下均称为黄色线比例)的遗传特点,为黄瓜果实外观品质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色线较长的自交系9501及黄色线短的自交系9502及其F1、F2、回交世代(B1、B2)为试验材料,利用ABC联合尺度遗传分析和主基因+多基因模型遗传分析2种方法,对各世代黄瓜果实的黄色线比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 ABC联合尺度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色线-比例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d]为-34.673,显性效应[h]为-32.037。主基因+多基因模型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色线比例遗传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分离世代中, B1、B2、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hmg2)分别为72.79%,67.81%和81.07%;多基因遗传率(hpg2)分别为26.34%,25.93%和17.83%。主基因加性效应[d]和显性效应[h]值分别为-34.78和-32.96。2种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黄色线比例遗传均存在负向的加性、显性效应。【结论】黄色线比例的遗传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受微效多基因影,环境条件影响不大,适宜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