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周麦22’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能使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更好地被利用于农业生产,以‘周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在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周麦22’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速率总体遵循“慢—快—慢”的变化规律,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均以秸秆还田+氮肥240 kg/hm2为最大值,秸秆还田+氮肥195 kg/hm2+精制鸡粪1500 kg/hm2次之。‘周麦22’产量、千粒重以及穗数均在秸秆还田+氮肥240 kg/hm2处理下最高,分别为8661.8 kg/hm2、50.2 g、630.9万/hm2,比秸秆还田+氮肥150 kg/hm2分别提高12.6%、12.0%、9.7%;穗粒数最多的则是秸秆还田+氮肥195 kg/hm2+精制鸡粪1500 kg/hm2,为34.8粒/穗,比秸秆还田+氮肥150 kg/hm2增多10.6%。‘周麦22’主要生育期总茎数均以秸秆还田+氮肥240 kg/hm2为最高;成穗率则是秸秆还田+氮肥195 kg/hm2+精制鸡粪1500 kg/hm2为最大值,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周麦22’灌浆速率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且在秸秆还田+氮肥240 kg/hm2处理下可以实现二者的高效配合。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油菜秸秆腐熟还田对减少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的作用,及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统一施用500kg/667m~2腐熟油菜秸秆还田的情况下,配方施肥量基础上减少10%~30%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施用纯氮(N)9.9kg/667m~2、磷肥(P_2O_5)4.95kg/667m~2、钾肥(K_2O)8.1kg/667m~2的产量最高,水稻单产达到507.8kg/667m~2,纯收入达到1381.14元/667m~2,是腐熟秸秆还田栽培水稻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秸秆与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于内蒙古达拉特旗重度盐碱地,分别设不施秸秆不施微生物菌肥(CK)、秸秆单施(G)、微生物菌肥单施(F)、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GF)4个处理,分别种植燕麦、高丹草、黍子、油用向日葵4种作物,分析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离子浓度及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作物生物量及作物体内盐离子积累量,其中土壤全盐量在种植油用向日葵的土壤中最低,为4 400.41 mg/kg,较CK显著降低了13.85%;作物生物量及盐离子积累量以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处理下的高丹草最大,生物量和盐离子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了68.32%,108.28%。此外,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增强了各作物对盐离子的选择吸收能力,配施处理下燕麦对Mg2+、Cl-、SO42-有较强吸收能力,分别较CK提高50.51%,72.74%,56.39%;高丹草对Ca2+有选择吸收能力,较CK提高76.01%;油用向...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菌肥拌种及减少化肥用量对燕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微生物菌肥拌种及减少一定量的化肥用量对燕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给微生物菌肥在燕麦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研究了微生物菌肥配合不同用量的化肥对燕麦出苗、各生育期株高、干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燕麦产量差异显著(F=601.346,P=0.00<0.05),处理C(菌肥+ 75%化肥)下产量最高为达4189.5 kg/hm2;处理A(全化肥)和B(菌肥+50%化肥)次之,产量分别为3546 kg/hm2和3468 kg/hm2;处理D(对照)产量最低,为3064.5 kg/hm2。因此,使用微生物菌肥对燕麦拌种,可以减少一定量的化肥用量,减轻土壤板结程度,提高燕麦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化肥投入,控制秸秆焚烧污染,探求作物秸秆有效还田的技术途径,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留高茬收割后立茬、粉碎、焚烧3种秸秆还田方式及化肥减量施用(参照N 180 kg/hm2、P2O5 90 kg/hm2)对春小麦复种油菜的产量以及资源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秸秆还田的措施可提高籽粒产量和水、肥、光能利用率。其中小麦单产以高施肥、麦茬粉碎还田处理最高,复种油菜单产以秸秆焚烧还田、化肥减量15%处理最高,分别达7444 kg/hm2和997 kg/hm2。小麦水分利用率以麦茬粉碎还田、化肥减量15%处理最高,油菜水分利用率以秸秆焚烧还田、化肥减量15%处理最高,分别达1.75 kg/m3、0.50 kg/m3。全年光能利用率和生育期光能利用率均以高施肥、麦茬粉碎还田处理最高,分别为0.68%、1.56%。氮肥利用率和磷肥利用率均以麦茬粉碎还田、化肥减量15%处理最高,分别为53.20%、50.01%。化肥减量15%时,各高留茬秸秆还田处理间作物产量、光能利用率和氮磷肥利用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保证条件下,化肥较当前高施肥水平降低15%在生产中是可行的。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保护环境方面综合分析,小麦留茬25 cm收割,旋耕粉碎还田后复种油菜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对稻田土壤碳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滨海盐碱地稻田土壤有机质较低、氮肥投入过量,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对稻田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碳氮含量及水稻生长特征的影响。设秸秆还田与氮肥两因素,3个碳(秸秆还田)水平:C0:无秸秆还田; C1:秸秆还田4 500 kg/hm~2; C2:秸秆还田9 000 kg/hm~2; 2个氮水平:N1:255 kg/hm~2(优化施氮); N2:400 kg/hm~2(农民传统施氮)。结果表明,与C0、C1处理相比,C2处理时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00. 46%,28. 06%;分蘖期时C2N2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而成熟期C1N1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秸秆还田与优化氮肥显著增加了DOC(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蘖期与成熟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以C1N1最高,分蘖期与成熟期时,与未秸秆还田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增加,且C1N1、C1N2处理含量最高;秸秆还田量4 500 kg/hm~2与氮肥施用量255 kg/hm~2处理可有效增加水稻二次枝梗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及水稻产量,且高于其余处理。与农民传统施肥管理(C0N2)相比,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C1N1)处理水稻产量提高19. 02%,且显著提高滨海盐碱地稻田土壤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7.
秸秆还田对滨海盐碱地棉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滨海重度盐碱地棉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设置增施有机肥、播前秸秆还田、冬前秸秆还田3个处理,测定了棉花苗期3个层次土壤含盐量、水分和容重,棉花叶片光合参数、叶片SPAD值以及干物质积累和棉花产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的处理各个土层含盐量和容重明显降低,棉苗叶片LAI和SPAD明显增大,光合能力提高,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以及棉花产量明显增加。其中,冬前秸秆还田各土层含盐量低于2.00 g·kg-1,容重保持在1.15~1.40 g·cm-3,叶片SPAD值高于40.0,LAI提高65.5%,光合性能系数增高23.4%~92.8%,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降低12.2%,干物质积累总量增大46.3%,根冠比提高56.5%,产量提高36.2%。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前秸秆还田更有利于滨海盐碱地改良及棉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我国不同产地的秸秆腐熟剂对寒地黑土区的玉米秸秆腐熟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采用田间框栽和微区试验法研究3种秸秆腐熟剂对黑龙江省玉米秸秆降解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北京正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秸秆腐熟还田专用菌剂(30 kg/hm2腐熟剂与45 kg/hm2尿素混用撒施)和山东金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金山生物-秸秆快腐剂(7.5 kg/hm2与45.0 kg/hm2尿素混用喷施)180 d后玉米秸秆降解率达70%以上,对土壤p H值、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机碳和有机质无明显影响,但能提升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对照高6.23%和7.94%。2种秸秆腐熟剂降低土壤容重分别为0.10,0.12 g/cm3。北京正农腐熟剂可增加土壤含水量,较对照高1.4个百分点。所以2种秸秆腐熟剂能加快黑龙江省黑土区玉米秸秆的腐解速度,且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9.
摘 要:在大田条件下,以尿素和不施肥作对照,研究了畜粪、菜籽饼、生物有机肥、硫酸镁钾等4种肥料、12个配比施用量对水稻病虫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肥料、12个配比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具有较好的抑制和控制作用,对稻田杂草发生无影响。产量测定结果表明,早稻菜籽饼2250 kg/hm2、菜籽饼1500 kg/hm2、菜籽饼750 kg/hm2、生物有机肥900 kg/hm2处理和晚稻畜粪31500 kg/hm2、菜籽饼2250 kg/hm2、菜籽饼1500 kg/hm2、生物有机肥900 kg/hm2、生物有机肥600 kg/hm2处理均增产效果显著,硫酸镁钾3个配比施用量无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硅钙镁磷钾肥在油菜上施用效果,于2013—2014年在安徽省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硅钙镁磷钾肥不同用量与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配合施用对油菜产量、磷钾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较习惯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油菜产量,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比习惯施肥(CF1)增产4.0%~20.8%,比习惯施肥(CF1和CF2)磷钾减半(CF2)增产10.2%~28.0%。施用硅钙镁磷钾肥通过提高每荚粒数来增加油菜产量。油菜籽粒磷、钾含量和吸收量随硅钙镁磷钾肥施用量增加而不断增大,用量达到1500 kg/hm2(T100)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p H、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而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硅钙镁磷钾肥合理施用可以明显提高油菜产量、磷钾养分吸收和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硅钙镁磷钾肥用量以1500 kg/hm2(T100)在油菜上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硼镁钙土壤调理剂对红壤旱地土壤酸化的阻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国南方红壤旱地酸化问题,为硼镁钙土壤调理剂在该土壤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红薯为主要作物,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常规施肥(CK)与常规施肥配合施用硼镁钙土壤调理剂 750 kg/hm 2(T50)、1500 kg/hm 2(T100)、2250 kg/hm 2(T150)在江西红壤旱地上对红薯产量的影响,以及土壤酸化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连续2年施用硼镁钙土壤调理剂可以使红薯增产22.45%~78.40%,土壤pH提高0.13~0.30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总量降低0.07~0.28 cmol/kg,且总体上均表现为随硼镁钙土壤调理剂用量的增加改善效果越好。对土壤碱解氮含量没有明确影响,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效果不显著。总体来看,红壤旱地施用硼镁钙土壤调理剂可以明显提高红薯产量,在提高土壤pH和活化土壤磷、钾养分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牛粪施用量处理对红花大金元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方面,每公顷施牛粪2250kg处理组烟株生长发育最好,其次是每公顷施1500kg处理组;在外观质量方面,随牛粪用量的增加,外观质量表现趋好;在化学成分方面,每公顷施1500kg处理组较为协调,主要品质指标含量均在适宜范围内;经济性状方面,每公顷施牛粪1500kg、2250Kg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复合微生物肥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合理用量,以庄薯3号为材料于2015年在宁夏南部雨养农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肥料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化肥等量养分条件下,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提高马铃薯株高、茎粗以及主茎数,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提高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单株产量、大中薯重量百分比。与常规化肥相比,复合微生物肥提高了马铃薯还原糖、维生素C、淀粉及干物质含量,提高了马铃薯品质。马铃薯增产率为1.0%~14.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率为4.3%~17.6%,通过水肥效应方程拟合得出复合微生物肥的最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施肥量分别为954.8和1415kg/hm2,在宁南旱地施用750kg/hm2时即可获得高产,因此分析认为宁南旱地马铃薯施用量在750~1415kg/hm2范围内能可获得高产并实现水分高效。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质配方对番茄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解决(研究)在非耕地区域种植蔬菜的问题,以菇渣、麦秆、菊芋杆、油菜杆、河沙、牛粪、羊粪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基质配方对设施内种植番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A(纯牛粪)、C(菇渣:麦秆:河沙=4:4:2)和L(牛粪:羊粪:河沙=4:4:2)3种基质配方的番茄品质和产量都较高,其产量都达到78.03 t/hm2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各基质配方的番茄产量。A(纯牛粪)、C(菇渣:麦秆:河沙=4:4:2)和L(牛粪:羊粪:河沙=4:4:2)3种配方的基质透气性、营养成分等方面最适合番茄根系对营养的吸收和植株的生长,且能得到高产。因此,利用本地农业废弃物菇渣、麦秆、河沙、牛粪、羊粪等材料配置不同基质配方可完全满足设施番茄的生长,A、C和L 3种基质配方可作为青海省非耕地设施番茄栽培基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肥料输入过量造成的土质退化及环境问题,研究番茄-黄瓜长期轮作体系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氮的淋失动态,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的作用机理,为研究区域设施农业合理施肥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2013—2015 年以宁夏设施番茄-黄瓜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施肥(CF)、减量施肥(OF)、减量+麦草(OFM)、有机肥(M)、对照处理(CK)共5 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时期土壤氮的淋失动态、淋失量、淋失系数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养分淋失对设施作物产量的作用途径。结果表明,施肥措施都增加了土壤氮素的淋溶,且CF处理下土壤全氮的淋失量最大,相对于对照,不同时期的全氮累计淋失量增加了87.6~141.8 kg/hm2。相对于对照处理,不同施肥处理下作物总累积产量增幅为13.9%~130.6%,其中CF 与OFM处理产量增幅最大,且两者差异之间不显著。CF 模式下,作物产量主要受土壤全氮、硝态氮的淋失影响;而OFM模式下则主要受制于土壤硝态氮的淋失作用。减量施肥+麦草施肥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氮的淋失量,增加养分的作物有效性,是适合研究区域土壤环境条件的较优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硅钙镁磷钾肥在超级稻上施用效果,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硅钙镁磷钾肥不同用量和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磷钾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较习惯施肥能够有效提高超级稻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比习惯施肥(CF1)增产1.87%-0.65%,比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增产3.69%-12.63%,施用量1500 kg/hm2(T100)和1875 kg/hm2(T125)产量结果一致。施用硅钙镁磷钾肥通过提高每穗实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随硅钙镁磷钾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秸秆和籽粒磷、钾含量和吸收量不断增加。施用硅钙镁磷钾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p H,而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综合产量、磷钾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硅钙镁磷钾肥用量以1500 kg/hm2(T100)在超级稻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耕作和培肥对豫中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在2007-2008年度深耕土壤的基础上,于2008-2009年度研究了深耕(耕深40 cm)和浅耕(耕深20 cm)2种耕作方式和底施专用复合肥(B1)、专用复合肥+鸡粪(B2)及专用复合肥+饼肥(B3)3种培肥模式对豫中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浅耕模式下小麦的株高、群体数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深耕模式。B3培肥模式下,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浅耕+B3模式下成穗数和穗粒数极显著高于其它模式,产量较高。综上,深耕基础上,浅耕配施复合肥和饼肥是豫中区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福建省发展畜牧业过程中豆科饲草短缺现状,了解福建省花生秸秆资源情况,为花生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和品质分析等方法,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对12个福建省适栽的花生品种秸秆产量、主要品质与固碳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为4012.5~5557.5 kg/hm2,平均为5119.5 kg/hm2;籽仁产量2742~3843 kg/hm2,平均为2881.5 kg/hm2;花生秸秆鲜草产量为20425.5~28488 kg/hm2,平均为24475.5 kg/ hm2;花生秸秆含水率为69.95%~73.98%,平均为72.41%;估算出2008-2010年福建省花生秸秆鲜草存量约235.087万t~242.45303万t,年平均为239.199万t;干草量约64.86万t~66.89万t,年平均为65.995万t。秸秆蛋白质含量8.38%~10.7%,平均为9.57%;粗脂肪含量1.2%~2.5%,平均为1.7%;总糖含量0.82%~6.26%,平均为4.72%;蔗糖含量0.4%~3.0%,平均为2.2%;还原糖含量0.4%~3.2%,平均为2.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3.03%~52.4%,平均为46.4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3.49%~42.23%,平均为36.67%;酸洗木质素含量7.19%~9.66%,平均为8.15%。综合品质分析,‘福花4号’、‘皖花4号’等品种的秸秆品质较优。福建省花生所固定的CO2约133.455924万t~143.007561万t,年平均为136.0317315万t。花生秸秆是优质的牧草资源,可相当于65万t饲料粮食,花生生产对CO2固定的贡献巨大,可减轻CO2排放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提升稻鱼共生模式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一轮稻田生态养殖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为了提升传统的稻鱼共生模式的产量,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水稻移栽密度和复合肥(N:P:K=14:2:7)施用量对稻田养鱼产量的影响,以及在不产生面源污染的情况下最适宜稻鱼共生系统的生产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的处理所得到的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鱼产量为750 kg/hm2模式下,适当的增加水稻移栽密度(25 cm×25 cm)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05)而不影响田鱼产量(P=0.175);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产量可以降低对复合肥的依赖,将复合肥施用量水平从750 kg/hm2减少到600 kg/hm2,水稻和鱼产量都没有显著性改变,生产成本下降,环境面源污染风险降低。本试验研究提出适合本地生态条件和生产习惯的稻鱼系统管理模式是:水稻移栽密度30 cm×30 cm,复合肥施用480 kg/hm2,投放规格为55±3 g的冬片9000尾/hm2,设计产量为稻7500 kg/hm2、鱼1500 kg/hm2。实践证明,这种优化模式能较好地利用稻鱼共生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而不产生面源污染等环境压力,可以推荐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地所在的青田县及其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生态条件及生产消费习惯类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