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明确杂交中籼水稻在江淮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期,提高稻米品质,选用3个杂交中籼水稻品种(系)分5个播期,利用AMMI模型对其营养食味品质性状(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4项指标在基因型间、播期间及基因型×播期互作间的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4项指标的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平均气温较高、累计日照时数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杂交中籼水稻品质的提高;3个参试品种(系)营养食味品质稳定性表现为新两优6号两优1128丰两优4号,5个播期对杂交中籼水稻品质影响表现为4月20日5月10日5月20日4月30日5月30日。  相似文献   
2.
南方丘陵山区茶稻间作的技术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义德  王竞 《茶业通报》2001,23(4):12-15
1994~ 2 0 0 0年 ,在安徽省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进行茶稻间作技术研究 ,所得结果表明 ,茶稻间作系统叶面积和根系垂直分布均分为上、下两层 ,空间结构合理 ,有利于系统对土地、光、热、水、气资源的充分利用 ,盛夏期系统内相对光强、温度有所降低 ,相对湿度增加 ,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较适宜的生态环境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提高。 5龄内幼茶园平均每年每hm2 可生产稻谷 330 0kg,纯收入增加 2 30 0元以上 ,对解决人均耕地少的贫困缺粮山区的温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静  黄义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03-204,235
研究了暖冬对皖北地区小麦生育前期若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暖冬导致生育前期旺长,形成过多的茎蘖数、较大的群体叶面积及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暖冬使小麦生育进程提前,麦苗抗冻性降低,遭遇低温时易遭受冻害,废弃物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浅谈水稻覆膜旱作技术和间作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安徽省干旱缺水地区,水稻栽培灌溉水源不足及缺粮山区人均耕地少,粮食生产难以进一步发展的现状,结合4年来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探讨水稻节水栽培的覆膜旱作技术及茶(桑、果、林)稻间作技术的必要性以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运用光谱技术改进Beer-Lambert定律的定量化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简便、快捷的无损测试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方法,对Beer-Lambert定律进行定量化改进,构建了以NDVI为自变量的LAI预测模型,并采用不同年份、不同株型的玉米数据对其改进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当生长55 d时,叶向值(LOV)显著不同的3种株型的NDVI、LAI和消光系数K的差异均最大;披散型(LOV≤30°)NDVI饱和点的出现较中间型和紧凑型为早;利用NDVI改进Beer-Lambert定律的定量预测模型能够敏感反映植株冠层结构参数的动态变化,且最适用于紧凑型品种。随着玉米育种目标更偏向培育偏紧凑型品种,其改进结果在育种栽培实际中更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水稻若干生理指标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水稻品种的若干个抗旱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排序,初步认为品种扬稻6号的抗旱性最强,汕优63次之,而品种西光和安选5号的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年对淠史杭灌区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浅湿间歇"灌溉、雨季田间蓄雨深度与产量关系的试验,得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适宜的间歇时间、灌溉定额和蓄雨深度;在此研究基础上,并结合淠史杭灌区水资源分布特点,总结出上游地区"浅湿间歇"和下游地区"两保深蓄"的节水灌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不同打顶时期对上部烟叶物理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研究表明:随着打顶时期的推迟,烤烟上部叶长宽比降低,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总厚度逐渐下降,有利于物理特性的形成;上部叶烟碱、石油醚提物和灰分含量下降,而总糖、还原糖、钾素、淀粉、多酚含量逐渐升高;打顶早晚对总氮影响不明显。总体上以中心花开放期烟叶理化性状最好,适当再推迟打顶也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要烟区烟叶烟碱含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3、2004年中国科教网化学数据库烤烟烟碱含量的数据,对我国几个主要烟区的烤烟烟碱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各烟区的主要烤烟品种的烟碱含量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烤烟烟碱含量地区间差异较大,南方烟区高于北方烟区,烟叶烟碱含量变异程度北方烟区较南方烟区大;同一个烟区不同烤烟品种的烟叶烟碱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条锈病生理变化及其遥感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冬小麦条锈病进行 (病情指数 ) (DI)调查 ,并进行同步的光谱测定及田间取样 ,在室内测试了对病情指数有重要影响的几个参数因子 ,叶绿素含量及上叶含水量 ,并且将其与光谱反射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参数因子与反射率数据在 5 5 0~ 70 0和 70 0~ 1160nm范围内与DI有着相似的高相关性 ,说明条锈病害的DI变化可以通过叶绿素含量、上叶含水量参数直接的变化在光谱上得到响应 ,从而证明遥感监测DI是可行的 ,同时解释了遥感监测机理。选出与叶绿素含量、上叶含水量相关性最强的波段与DI作多元回归 ,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地反演冬小麦条锈病的病情指数 ,正确率达到 75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