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盐碱化土壤上不同因素对饲用小黑麦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盐碱化降低了小黑麦生物产量,研究轻度盐碱化土地上不同因素对饲用小黑麦产量的影响,为盐碱地上饲用小黑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B)、底肥量(C)、追肥量(D)对3个优良饲用小黑麦品种(品系)(A):‘哈师209’、‘哈师0442’、‘哈师0447’鲜草产量的影响,并对不同组合鲜草产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密度对小黑麦鲜草产量影响显著,且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极显著,其他3个因素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各因子对小黑麦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品种>底肥量>追肥量;在供试条件下,适宜的品种为‘哈师209’,播种量为300 kg/hm2,施用复合底肥300 kg/hm2,刈割后追尿素肥75 kg/hm2。  相似文献   

2.
山东是中国甘薯的主产区,如何发挥甘薯优势,增强甘薯及其制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当今甘薯研究的首要课题。针对目前甘薯生产上品种繁多的现状,选择北方甘薯生产上正在推广的16个不同类型甘薯品种进行试验,测定甘薯的鲜薯产量、烘干率、薯干产量、薯干淀粉率、粗纤维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鲜薯产量最高的是‘南薯8号’,为74253.25 kg/hm2,烘干率最高的是‘商薯025-6’,为39.19%,薯干产量最高的是‘南薯8号’,为25857.6 kg/hm2,薯干淀粉率最高的是‘商薯025-6’(73.03%),薯干粗纤维含量最低的是‘商薯025-6’(1.8%)。同一生态环境下食用型品种‘南薯88’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都最高;‘鲁薯8号’、‘齐宁031’、‘北京553’、‘南薯8号’、‘泰中6号’既可作为食用型品种又可作为淀粉工业型品种;所有供试品种的粗纤维含量均较低;鲜薯产量与薯干产量之间存在极高度的正相关,淀粉率与烘干率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食味总评与薯干淀粉率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水稻高产高效栽培,通过对水稻的生理指标的测定和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的调查,研究4个氮素水平对3个粳稻品种(‘沈农315’,‘沈稻7号’以及‘沈稻11’)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均呈增加的趋势。高氮处理穗长较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较多。‘沈农315’和‘沈稻7号’在高氮肥处理下产量最高,分别达到9.78 t/hm2和9.65 t/hm2。其次为‘沈稻11’高氮、‘沈农315’中氮、‘沈稻11’中氮及‘沈稻7号’中氮处理,产量依次为9.21 t/hm2、9.11 t/hm2、8.60 t/hm2、8.49 t/hm2。  相似文献   

4.
在山西中部研究发展复播玉米生产,是增加玉米产量与收入的有效途径。适宜品种少、栽培产量低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特早熟品种‘并单4号’、‘特早1号’、‘极早单2号’和早熟品种‘郑单958’为试材,经过4个密度和3个播期的多因素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以‘并单4号’和‘特早1号’产量较高为6308 kg/hm2和6255 kg/hm2,均比对照‘极早单2号’极显著增产,‘郑单958’未正常成熟。密度间以75000株/hm2产量高为6231 kg/hm2,67500株/hm2减产显著,再降低密度即极显著减产。播期以6月25日产量最高为6723 kg/hm2,6月30日和7月5日迟播均极显著减产。迟播使玉米生育中后期受低温及早霜影响,导致秃尖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下降与最终减产关系密切。此研究三因素互作效应明显:应用‘并单4号’和‘特早1号’,采用75000株/hm2密度,于6月25日播种产量分别达8003 kg/hm2和7770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获得高产的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模式,以‘油研599’和‘三北98’为材料,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不同时期施氮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研599’获得最高产量指标(2898.211 kg/hm2)时的各个因素组合为活棵肥89.27 kg/hm2,开盘肥120 kg/hm2,腊肥101.12 kg/hm2,施氮总量为310.39 kg/hm2。活棵肥、开盘肥、腊肥所占比例分别为28.76%、38.66%、32.58%;‘三北98’获得最高产量指标(2870.14 kg/hm2)时的各个因素组合为活棵肥120 kg/hm2,开盘肥120 kg/hm2,腊肥37.55 kg/hm2,施氮总量为277.55 kg/hm2,活棵肥、开盘肥、腊肥所占比例分别为43.24%、43.24%、13.53%。2个品种合并后获得最高产量指标(2813.82 kg/hm2)时的各个因素组合为活棵肥120 kg/hm2,开盘肥120 kg/hm2,腊肥76.23 kg/hm2,施氮总量为316.23 kg/hm2,活棵肥、开盘肥、腊肥所占比例分别为37.95%、37.95%、24.11%。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峨山县旱坡地抗旱甘蔗品种(系)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适宜山地甘蔗栽培的抗旱优良品种,解决山地甘蔗发展因干旱胁迫而面临着单产和糖分不高等问题,在云南省峨山县旱坡地实际栽培条件下,开展6个抗旱甘蔗品种(系)的种植比较试验研究,并采用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2个主要指标对甘蔗品种的抗旱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的抗旱性能较好(高产和高糖),3个品种的蔗茎产量依次为97.80、83.05、72.40 t/hm2,分别为对照种产量(‘新台糖22号’,88.16 t/hm2)的110.93%、94.20%、82.11%,蔗糖产量分别为11.01、11.30、10.58 t/hm2,比对照种的蔗糖产量(9.95 t/hm2)分别增产10.65%、13.57%、6.33%。因此,‘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可初步作为山地甘蔗的抗旱优良品种,其宿根性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7.
为了初步确定在气候变暖情况下广东水稻的最适播种期,通过采用早晚两季分期播种分期移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播栽期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季别对各品种生育期影响较大,早播种生育期延长,且早季比晚季的更加明显;‘天优998’和‘玉香油占’早季3月15日播种的实际产量最高,分别为7.450 t/hm2和7.442 t/hm2,而‘天优428’在3月10日播种的实际产量最高为5.975 t/hm2;晚季中,7月16日播种的‘天优998’和‘天优428’实际产量最高分别为8.477 t/hm2和8.055 t/hm2,7月9日播期的‘玉香油占’实际产量最高为8.215 t/hm2。相关分析表明,合适的栽培条件下,增加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可以增加产量。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栽期和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引进甘蔗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探明新引进甘蔗品种的种性表现,采用品比试验方法,于2010-2011年在广东省增城市宁西华南农业大学基地进行新引进甘蔗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8个参试品种中,Q200B、Q189和Q208综合表现较好,表现为早熟或中早熟、高糖、稳产、宿根性好、农艺性状优良,新宿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平均蔗糖分含量分别为14.53%、15.11%和14.23%,分别比对照‘新台糖16号’降低0.44个百分点、提高0.14个百分点和降低0.74个百分点,分别比对照‘新台糖22号’提高0.03个百分点、提高0.61个百分点及降低0.27个百分点;蔗茎产量分别为110829 kg/hm2、105830 kg/hm2和92674 kg/hm2,分别比对照‘新台糖16号’增产29.1%、23.3%及8.0%,分别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1%、减产4.3%和7.2%;含糖量分别为16110 kg/hm2、15999 kg/hm2和13186 kg/hm2,分别比对照‘新台糖16号’增糖25.4%、24.5%及2.6%,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糖0.4%、减糖0.2%和17.8%;Q155、Q151表现特早熟、高糖,但中小茎、蔗茎产量低;Q190表现丰产潜力大、前期生长极快,但迟熟低糖;Q157、Q96的综合表现最差。并对参试品种的利用意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育出适合广西栽培的高淀粉含量能源型甘薯新品种,对9个引进的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广薯87’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等。结果表明,JSP-4和‘徐薯22’的淀粉产量较高,分别达到6698.42 kg/hm2和5685.96 kg/hm2,分别比对照高43.54%和21.84%。通过研究得出,JSP-4和‘徐薯22’可作为高淀粉含量的能源型甘薯品种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西藏拉萨市‘白燕2号’与箭筈豌豆不同混播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西藏高寒牧区饲草产量,缓解草畜矛盾。在西藏拉萨研究了‘白燕2号’与箭筈豌豆不同混播比例草地,在适宜刈割时期牧草养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混播比例间的产草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Ca和P含量差异显著,混播可显著提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且随着箭筈豌豆比例的增加,粗蛋白含量随之增加,最高为单播箭筈豌豆达到22.58%。各混播比例以H4为佳,鲜草产量达到7.71 kg/m2、粗蛋白含量达到13.66%、粗脂肪含量达到1.99%、粗纤维含量达到35.99%、粗灰分含量达到6.77%、Ca:P为5.36。在西藏气候适宜的地区可将‘白燕2号’与箭筈豌豆按此比例(箭筈豌豆40%+‘白燕2号’60%)混播推广以改善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对花生产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品种花生产质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优质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合理的施氮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花生品种荚果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豫花23、远杂9102和远杂6的花生产量均最高,分别比不施氮的增产30.45%、25.96%和21.46%;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豫花23花生仁中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而远杂6和远杂9102花生仁中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粗脂肪含量呈降低趋势;除了施氮降低远杂6和远杂9102花生仁中蛋氨酸含量外,施氮均能增加其他花生蛋白质组分的含量;远杂9102的氮利用率最高,为36.7%;豫花23的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大,分别为6.9 kg/kg和36.9 kg/kg。本试验条件下,豫花23、远杂6适宜的施氮量为180kgN/hm2,花生产量分别为5330.36 kg/hm2、5002.98 kg/hm2,远杂9102适宜的施氮量为135 kgN/hm2,花生产量为5199.40 kg/hm2。  相似文献   

12.
旨在为福建省菜用大豆育种、生产提供参考。通过对2015年福建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9个参试品种在福建省不同生态区7个地点试验的表现及产量差异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菜用大豆在福建省春播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试9个品种春季种植采青日数79.4~88.4d,鲜荚产量8268.45~9190.50kg/hm-2,标准荚产量5942.70~7498.80kg/hm-2,株高23.79~46.89㎝,主茎节数7.0~9.7节,有效分枝数2.8~3.4个,有效荚数19.0~24.4个,荚重48.22~61.00g,鲜百粒重73.39~89.86g,标准荚长×宽5.18~6.07×1.29~1.46,标准荚数280.8~373.7个/kg;根据福建省菜用大豆品种审定标准,推荐‘交大127’、‘闽豆7号’续试。  相似文献   

13.
为指导当地花生施肥,广东省在2008—2013年开展了花生“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花生施肥效应及对产量的影响。根据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广东省花生种植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y=15.486lnx+19.745,r=0.701**;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推荐施钾(K2O)量的数学模型y=-0.6357x+ 155.24,r=-0.531**。根据数学模型确定土壤速效钾丰缺范围分为<20 mg/kg、20~35 mg/kg、35~70 mg/kg、70~130 mg/kg、>130 mg/kg 5个等级,对应的每公顷推荐施钾(K2O)量为142.5 kg、135.0~142.5 kg、112.5~ 135.0 kg、75.0~112.5 kg和75.0 kg。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省开展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以来,河南省选育并通过审定的花生品种59个。从审定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最高产量、品质、抗性、农艺性状等方面对品种进行分析,平均产量由1982-1990年3694.05 kg/hm2,上升到2006-2009年的4306.35 kg/hm2,最高产量也从平均5879.55 kg/hm2,提高到6345.90 kg/hm2,增长了465 kg。研究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的产量在逐年提高,抗性有明显增强,虽有个别品种品质明显改善但品种平均品质改善不大;降低株高,适当增加分枝、单株结果数、增加百果重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陕西榆林风沙草滩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最佳化肥施用量,以‘冀张薯8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马铃薯株高、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的影响差异显著,对单株块茎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磷肥和钾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氮磷钾配比间马铃薯蛋白质、Vc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幅分别为1.02%~1.69%、11.49~16.44 mg/100 g和0.40%~0.84%。合理的氮、磷、钾肥施用能够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提高块茎产量及品质。在中等肥力水平的风沙地,马铃薯在施用有机肥30 t/hm 2的基础上,化肥氮、磷和钾推荐用量分别是150、90和 112.5 kg/hm 2。  相似文献   

16.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地燕麦形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为筛选出适宜盐碱地燕麦生长、增产增效的改良措施,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A)、腐熟秸秆还田(AF)、750 kg/hm2菌肥(B)、腐熟秸秆还田 750 kg/hm2菌肥(BF)、1500 kg/hm2菌肥(C)、腐熟秸秆还田 1500 kg/hm2菌肥(CF)、2250 kg/hm2菌肥(D)、腐熟秸秆还田 2250 kg/hm2菌肥(DF),并对盐碱地燕麦形态指标、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腐熟秸秆还田和菌肥均有利于燕麦在盐碱地生长,各时期CF处理燕麦株高、根长、根系活力、Gs、Tr、Pn、Ci和SPAD等指标较其他处理表现最好;其中CF处理的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3530 kg/hm2、30910 kg/hm2和6521 kg/hm2,较其他处理分别高出31.23%~129.22%、10.47%~102.69% 和8.73%~109.10%。若不使用腐熟秸秆的情况下,菌肥最佳施入量为750 kg/hm2,综合评价,1500 kg/hm2菌肥结合腐熟秸秆还田是该地区盐碱地改良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有机种植中施肥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有机种植中蔬菜的肥料施用管理水平,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JF0、JF1、JF2、JF3)对北京郊区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前期生长指标包括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JF1与JF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和JF3处理,增幅为6.0%~6.9%;3个施肥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是4.39%、1.55%、0.33%,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是9.52 kg/kg、4.49 kg/kg、-0.19 kg/kg;JF1处理下氮素在果实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施肥处理果实品质(Vc、可溶性糖、硝酸盐和总酸度)与对照相比,没有大幅度增加或降低,不同采收期如盛果期与初果期相比果实品质有所改善,其中Vc增幅49.3%~70.8%,硝酸盐降幅64.3%~78.6%,可溶性糖增幅36.5%~46.0%,总酸度增幅35.1%~68.3%。因此,结合当地土壤条件,低量施肥即52.5 t/hm2时,番茄能获得较高产量并且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商薯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求优质、高产甘薯施钾水平,以豫东地区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进行了6种不同钾肥施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的5个处理B(75 kg/hm2)、C(150 kg/hm2)、D(225 kg/hm2)、E(300 kg/hm2)、F(450 kg/hm2)鲜薯产量增幅为5.1%~ 22.0%,薯干产量增幅7.3%~42.8%,商品薯鲜重增幅8.1%~65.4%,茎叶鲜重减产幅度20.4%~43.9%,薯块干物率较对照提高0.5~4.2个百分点,淀粉率较对照提高0.44~3.66个百分点。增施钾肥能够有效抑制甘薯茎叶徒长,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生产潜力与产量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区小麦-玉米两作系统生产潜力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采用EPIC模型估算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的生产潜力,并结合实际产量计算了产量差。结果显示:(1)华北平原1961—2007年小麦-玉米两作潜在产量在19.7~22.2 t/hm2之间,区域均值为21.2 t/hm2;雨养产量在13.2~21.7t/hm2之间,区域平均值为16.4 t/hm2;(2)1960—2007年间,潜在产量在全区显著上升,年均增幅多在20~40 kg/hm2之间,雨养潜力在南部呈增加趋势,但北部呈下降趋势;(3)华北平原2001—2007年小麦-玉米两作的潜在产量和实际产量的差在20.3%~72.2%之间,区域平均值为潜在产量的48.2%。从空间分布上看,南部地区产量差较大,中部地区产量差较低,北部地区产量差居中。因此,自1960年来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特别是水分状况较好的南部地区,应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挖掘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和方法】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肥水平对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豫南花生主产区砂姜黑土上花生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结果表明,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常规施肥条件下,远杂9102、远杂6和豫花22的产量分别为5958.1kg/hm2、5437.1kg/ hm2、6008.6kg/ hm2,比不施肥分别增加18.4%,14.9%和13.7%;施肥能提高远杂9102、豫花22花生仁中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降低远杂6花生仁中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的比值;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对花生仁中粗脂肪含量及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远杂6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最高,粗脂肪的产量最小,平均分别为50.3%、1873.3 kg/hm2,豫花22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最低,粗脂肪的产量最高,平均分别为48.6 %、1895.2 kg/hm2。【结论】在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 kg/hm2、90 kg/hm2、150 kg/hm2条件下,豫花22的荚果产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分别为6008.6 kg/hm2和2059.7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