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肥水平对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豫南花生主产区砂姜黑土上花生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常规施肥条件下,‘远杂9102’、‘远杂6’和‘豫花22’的产量分别为5958.1、5437.1、6008.6 kg/hm~2,比不施肥分别增加18.4%,14.9%和13.7%;施肥能提高‘远杂9102’、‘豫花22’花生仁中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降低‘远杂6’花生仁中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的比值;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对花生仁中粗脂肪含量及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远杂6’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最高,粗脂肪的产量最小,平均分别为50.3%、1873.3 kg/hm~2,‘豫花22’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最低,粗脂肪的产量最高,平均分别为48.6%、1895.2 kg/hm~2。在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50、90、150 kg/hm~2条件下,‘豫花22’的荚果产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分别为6008.6 kg/hm~2和2059.7 kg/hm~2。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花生产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品种花生产质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优质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合理的施氮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花生品种荚果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豫花23、远杂9102和远杂6的花生产量均最高,分别比不施氮的增产30.45%、25.96%和21.46%;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豫花23花生仁中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而远杂6和远杂9102花生仁中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粗脂肪含量呈降低趋势;除了施氮降低远杂6和远杂9102花生仁中蛋氨酸含量外,施氮均能增加其他花生蛋白质组分的含量;远杂9102的氮利用率最高,为36.7%;豫花23的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大,分别为6.9 kg/kg和36.9 kg/kg。本试验条件下,豫花23、远杂6适宜的施氮量为180kgN/hm2,花生产量分别为5330.36 kg/hm2、5002.98 kg/hm2,远杂9102适宜的施氮量为135 kgN/hm2,花生产量为5199.40 kg/hm2。  相似文献   

3.
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5种种植密度和4种施肥水平下,对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对远杂9102产量和叶面积指数影响不同,远杂9102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8.0万株/hm2,最佳施肥水平187.5 kg /hm2施磷酸二氢氨。  相似文献   

4.
花生ahFAD2A是控制种子油酸、亚油酸含量和油亚比的关键基因。利用ahFAD2A基因特异引物检测远杂9102, 豫花9416等52个花生品种的ahFAD2A基因等位变异, 并比较其中13个品种的ahFAD2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 花生ahFAD2A基因存在G-A两种单核苷酸等位变异(野生型ahFAD2A-wt和突变体ahFAD2A-m), DNA序列比对结果证实, 豫花9416等10个品种(突变体)与远杂9102、延津花籽和开农白2号(野生型)相比, 在ahFAD2A基因的448 bp处存在核苷酸G-A突变。应用real-time PCR检测ahFAD2A等位基因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动态显示突变体豫花9416等位基因(ahFAD2A-m)在种子发育中期表达量稍高, 种子发育后期表达量下降速度较野生型远杂9102(ahFAD2A-wt)更快。进一步测定豫花9416和远杂9102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油酸、亚油酸积累和油亚比动态, 发现两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豫花9416在籽粒发育前期油酸相对含量已超过亚油酸, 油亚比大于1并逐渐增加, 而远杂9102到籽粒发育中后期油酸相对含量才高于亚油酸, 油亚比逐渐接近于1左右。  相似文献   

5.
开农61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开农30?开选01-6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油酸高脂肪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1年3年省中间试验中,平均单产荚果4641.49kg/hm2、籽仁3251.4 kg/hm2,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84%和0.87%。油酸含量76.01%,油酸亚油酸比值(O/L)9.56,粗脂肪含量55.31%。2012年该品种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开农 306 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开农 30 为母本、开选 016 为父本,采用套龙骨瓣杂交技术进行有性杂交结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农 306 在 2016-2017 年河南省联合体小粒花生区域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4633.28kg/hm2,比对照远杂 9102 增产 2.39%。2 年品质测定显示,开农 306 平均油酸含量 77.45%,为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农306 结实性好,结实集中,荚果均匀,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介绍了开农 306 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开农 306 优质、高产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任丽 《中国种业》2016,(4):59-59
开农176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开农30和开选01-6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其油酸含量76.8%,亚油酸含量6.9%,油酸亚油酸比值(O/L)为11.13。全国北方区大花生中间试验结果,开农176平均荚果产量4807.35 kg/hm2,比对照花育19号增产7.28%;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结果,开农176平均荚果产量6044.25 kg/hm2,比对照豫花15增产9.71%。三年48点次试验结果,开农176平均荚果产量5019.00 kg/hm2,44点次增产,增产点率91.67%。高产示范结果,开农176荚果产量8164.95 kg/hm2。开农176于2013年分别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和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不同花生品种氮磷钾钙硫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优化施肥条件下,不同花生品种氮磷钾钙硫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差异,旨在为豫南花生产区不同品种花生合理施用氮磷钾钙硫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花生仁中氮(N)、磷(P)、硫(S)含量最高,其中,‘驻花1号’的N、‘开农71’的P、‘冀花13’的S含量最高,分别为5.150%、0.558%、0.277%;花生茎叶中钾(K)、钙(Ca)含量最高,其中‘中花16’茎叶中K、‘中花24’茎叶中Ca含量最高,分别为1.637%、0.940%。花生仁中N、P、S积累量最高,其中,‘豫花40’花生仁中N、P、S积累量最高,分别为288.436、25.505、15.263 kg/hm2;花生茎叶中K、Ca积累量最高,其中‘豫花37’、‘中花24’茎叶中K、Ca积累量最高,分别为80.760、54.084 kg/hm2。每形成100 kg荚果需求的N、P2O5、K2O、CaO、S养分量分别3.920~5.042、0.905~1.293、1.626~2.721、0.777~1.150、0.270~0.343 kg。本试验条件下,每形成100 kg荚果,‘豫花22’需求的氮最低,‘中花24’需求的磷最低,‘商花5号’需求的钾、钙、硫最低;‘驻花1号’需求的氮最高,‘开农71’需求的磷、钾、硫最高,‘中花24’需求的钙最高。  相似文献   

9.
舜花 14 号是以普通油酸含量的花育 19 号作母本及轮回亲本,高油酸花生开农 176 作父本,经 TaqMan 探针及 KASP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油酸大花生品种。2019 年开始参加山东省高油酸花生联合体新品种多点比较试验,荚果平均产量 5601.90kg/hm2,较对照花育 25 号平均增产 8.33%。2022 年单粒精播高产攻关试验实打验收荚果产量 9728.40kg/hm2,首创高油酸花生实打验收山东省高产纪录。品种籽仁蛋白质含量 26.4%,含油量 50.67%,油酸含量 80.6%,亚油酸含量 2.99%,O/L 比值 26.96。2022 年 9 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花生(2022)370149。  相似文献   

10.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高油酸性状受2对同源非等位隐性基因ol1和ol2调控,分别编码Ah FAD2A和Ah FAD2B。本研究利用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分析不同花生品种的油酸、亚油酸及粗脂肪含量,并设计等位基因特异引物,对不同油亚比值的12个花生品种进行AS-PCR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对12个花生基因型均能准确分析出Ah FAD2基因型,其中1514、606、9102、614和1474的基因型为OL1OL1OL2OL2,其相应的O/L值位于0.971~1.759;花17、1513、1476和1586的基因型是ol1ol1/OL2OL2,其相应的O/L值位于2.252~3.679;1504、1505和1515的基因型为ol1ol1ol2ol2,其相应的O/L值位于8.204~12.79。综合12个花生品系籽粒O/L值和Ah FAD2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因型的改变直接导致O/L值的变化,但与含油量无特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在豫西地区环境条件下推广的最优花生品种,给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在往年试验中表现突出的品种,采取随机区组、3次重复的试验方法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荚果、果仁产量高低趋势基本一致,果仁产量比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增产超过5%以上的有‘豫花9326’、‘漯花4087’、‘濮花9519’、‘豫花15’、‘秋乐177’、‘豫花9719’、‘商花6号’,果仁产量比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减产超过5%以上的有‘白沙1016’、‘远杂9102’、‘商花5号’,其余品种介于二者之间,依据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性等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评定,筛选出目前在豫西地区春花生田中最佳的种植品种为‘豫花9326’、‘漯花4087’、‘濮花9519’、‘豫花15’、‘商花6号’。  相似文献   

12.
选用15个大粒花生品种和6个中粒花生品种,于2009至2010年在京郊4个花生产区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粒花生品种的产量高于中粒花生品种,大粒花生濮科花9519产量最高(3697.5kg/hm2),产量在3600kg/hm2以上的品种有8个。中粒花生品种河北1号(冀花4号)的产量最高,为3421.5kg/hm2。大粒花生品种中的濮科花9519、花育25号、豫花9327、河北2号和中粒花生中的河北1号(冀花4号)、花育26、花育20号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宜在北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宜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复播种植的花生品种,在巴州地区复播种植6个花生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综合评价中,各花生品种的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排列位次一致,排列位次为‘吉花4号’>‘四粒红’>‘DF05’>‘远杂9102’>‘DF06’>‘闽花6号’。‘吉花4号’综合性状评价优于对照‘四粒红’,适宜在新疆巴州地区复播条件下推广种植。而花生‘DF05’、‘远杂9102’、‘DF06’、‘闽花6号’的综合农艺性状劣于对照‘四粒红’,不建议推广种植。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巴州地区引进花生高产品种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油酸是花生重要的品质性状,高油酸花生及其制品具有较好的品质稳定性和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我国高油酸花生的育成品种类型较少,遗传背景不够丰富,育种手段比较单一。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开发了AS-PCR-MP高油酸分子标记检测方法,优化了KASP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连续回交,结合近红外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及南繁加代技术,以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豫花15、远杂9102、豫花9327、豫花9326四个不同类型品种为轮回亲本, 5年内连续回交4代、自交4代,定向获得了4个轮回亲本遗传背景的BC4F4和BC4F5稳定高油酸改良材料24个。调查分析了BC4F4和BC4F5单株的13个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的相似度,并利用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之间的差异SNP的KASP分子标记进行了BC4F4和BC4F5株系的轮回亲本遗传背景检测。结果表明,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在BC4F5的比例为79.49%~92.31%。本研究为快速高效改良花生油酸含量探索了新的方法,获得的新品系拓展了高油酸花生的遗传背景,获得的一系列近等基因系可作为遗传研究材料进一步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花生品种生产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7个花生品种在4个试点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花生品种的生产力及其应用前景。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在不同试点其农艺和经济性状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枝数、单株总果数和单株饱果数较易受环境影响,而出仁率较为稳定性。泰花5号产量潜力较高,适合本区域种植。泰花2号适合在南京、如皋、盱眙等地区种植。花育23号也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且产量稳定性较好,适合南京、如皋、泗洪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两个荞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对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两种荞麦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施氮量为90 kg.hm-2时表现最佳。其中,苦荞“黑丰1号”的株高、主茎分支数和主茎节数与对照相比显著(P&;amp;lt;0.05)提高,分别增加了23.21%,15.63%,9.80%;甜荞“六桥1号”分别提高了8.48%,15.29%,14.00%。与产量相关的构成要素也有大幅度的上升,90 kg.hm-2施N处理下为最高,产量表现也最高,且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品质方面,90 kg.hm-2处理增加了两个荞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和总黄酮含量,显著(P&;amp;lt;0.05)高于对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施N量(90 kg.hm-2)对荞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