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简要介绍了黄河三角洲冬闲棉田利用对复种作物的要求及四种常见的复种模式,为盐碱地棉田的高效生态利用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黑麦生物产量高,适应能力强,且抗病、抗寒、耐盐碱,整个生长期内很少发生虫害,不需要喷洒农药,能实现绿色优质的饲料生产,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饲草作物。在我国北方冬闲盐碱耕地种植饲用小黑麦,能很好地解决粮作、经作、饲作争地问题。以6个小黑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生育期、抗倒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比较,可知冀饲2号和小黑麦3241生育期适宜冬闲种植,在饲草产量、品质和抗倒性方面表现好,适宜在黄河三角洲冬闲盐碱耕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对稻田土壤碳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滨海盐碱地稻田土壤有机质较低、氮肥投入过量,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对稻田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碳氮含量及水稻生长特征的影响。设秸秆还田与氮肥两因素,3个碳(秸秆还田)水平:C0:无秸秆还田; C1:秸秆还田4 500 kg/hm~2; C2:秸秆还田9 000 kg/hm~2; 2个氮水平:N1:255 kg/hm~2(优化施氮); N2:400 kg/hm~2(农民传统施氮)。结果表明,与C0、C1处理相比,C2处理时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00. 46%,28. 06%;分蘖期时C2N2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而成熟期C1N1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秸秆还田与优化氮肥显著增加了DOC(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蘖期与成熟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以C1N1最高,分蘖期与成熟期时,与未秸秆还田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增加,且C1N1、C1N2处理含量最高;秸秆还田量4 500 kg/hm~2与氮肥施用量255 kg/hm~2处理可有效增加水稻二次枝梗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及水稻产量,且高于其余处理。与农民传统施肥管理(C0N2)相比,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C1N1)处理水稻产量提高19. 02%,且显著提高滨海盐碱地稻田土壤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讨滨海盐碱地缓释肥与无机肥配施情况下,氮素在各时期的用量分配对水稻生育期、生长特性、产量及食味品质的影响。以中粳中晚熟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3‰~6‰土壤盐分条件下,设计了5种施肥方式,在生育期的关键节点测定水稻的根系指标、叶面积指数、各部位干物质积累,并比较各施肥处理水稻的生长指标和食味品质。结果表明,配施缓释肥与无机肥且减少氮素用量20%的T3处理组,水稻的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较全氮量施肥且施用无机肥的T1处理组缩短0.25%,营养生长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增长0.23%,全生育期减少2天。水稻的总根系长度、叶面积指数、单位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单位面积茎鞘干物质及产量总体趋势为T3>T1>T2>T4>T5。稻米中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现负相关性,蛋白质含量越高,食味值越低;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之间呈现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越高,食味值越低。氮肥用量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稻米的食味品质,不施用氮素的T5处理组食味值最高,配施缓释肥与无机肥处理土壤肥效增强,但稻米的食味值也最低。缓释肥与无机肥配施,减少氮素用量20%,且穗肥不追施任何氮素处理时,水稻的生长指标、稻米的食味值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中华绒螯蟹、中粳中熟水稻圣稻2620为试验材料,在4‰~6‰含盐量土壤条件下,以0.67 hm~2为1方挖稻田环沟(环沟占比20%),探索黄河三角洲重度盐碱地的稻蟹高效种养模式。结果表明:稻蟹种养模式的水稻单产为6 607.80 kg/hm~2,普通种植模式为8 340.30 kg/hm~2,但前者显著提高稻米品质,食味值增加5.9%。3个蟹苗投放密度下,每公顷蟹苗投放密度2 250只,成蟹规格最大,雄蟹平均规格为166.6 g、雌蟹为136.04 g,成蟹平均产量为201.2 kg/hm~2,每公顷纯收益为12 609.9元;每公顷蟹苗投放密度3 750只,螯蟹规格中等,雄蟹平均规格为160.92 g、雌蟹为131.51 g,成蟹平均产量为316.2 kg/hm~2,每公顷纯收益为17 623.1元;每公顷蟹苗投放密度5 250只,螯蟹规格最小,雄蟹平均规格为149.53 g、雌蟹为125.52 g,成蟹平均产量为391.7 kg/hm~2,每公顷纯收益为19 552.8元;普通水稻种植模式下每公顷纯收益仅为5 703.5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适合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种植的有机肥与磷肥配施比例,连续2年(2015-2016年)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和磷肥配施对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产量、有效分蘖、净光合速率、磷素周转及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磷肥与有机肥两因素,P0:0 kg/hm~2(无磷);P1:64 kg/hm~2;P2:128 kg/hm~2。3个有机肥(碳)水平,C0:无碳(有机肥0 kg/hm~2);C1:450 kg/hm~2(有机肥1 000 kg/hm~2);C2:900 kg/hm~2(有机肥2 000 kg/hm~2)。即CK不施肥(T1);无磷施用(0 kg/hm~2,T2);低磷(64 kg/hm~2,T3);高磷(128 kg/hm~2,T4);低碳低磷(450 kg/hm~2+64 kg/hm~2,T5);低碳高磷(450 kg/hm~2+128 kg/hm~2,T6);高碳低磷(900 kg/hm~2+64 kg/hm~2,T7);高碳高磷(900 kg/hm~2+128kg/hm~2,T8)。结果表明:T5处理水稻产量(9 901±682)kg/hm~2与T8处理(10 134±260)kg/hm~2无显著差异,而两者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16年T5与T8处理其肥料农学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但两者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5处理分蘖效率为700%,而T8处理分蘖效率为680%,两者无显著差异,而有效分蘖数有相同趋势,各处理有效分蘖效率无显著差异(81%~88%,2015年);2016年T3、T8处理有效分蘖效率为78%,75%;而其他处理有效分蘖效率稳定在82%~88%。低磷处理时,分蘖期土壤全磷含量低碳添加显著低于无碳或高碳时,后两者无显著差异;T5处理时土壤全磷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无显著变化;高磷处理时,低碳或高碳添加在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土壤全磷与无碳时无显著差异,且随生育期降低,表明该磷肥水平下,磷有较强淋洗风险。无论低磷或高磷处理,相对分蘖期,孕穗期或齐穗期时高碳添加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且在T6处理时表现相同趋势,而在同一年份T5处理在后2个生育期内差异不显著;齐穗期时T5及T8土壤微生物量磷为(17.8,19.6 mg/kg,2015年)、(19.2,22.4 mg/kg,2016年),但两者无显著差异,且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碳添加能够对各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量磷进行调节。在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种植中,施用有机肥450 kg/hm~2及磷肥(P_2O_5)64 kg/hm~2时水稻产量最优、磷淋洗风险低。  相似文献   
7.
有机-无机配施对盐渍土壤水稻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种植过程中根系生长受盐碱胁迫,导致养分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磷肥配施对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不同生育期根系生长、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设计,3个碳水平:(1)C0,无碳;(2)C1:低碳,450 kg/hm~2;(3)C2:高碳,900 kg/hm~2;3个磷水平:(1)P0:无磷;(2)P1:低磷,P_2O_5 64 kg/hm~2;(3)P2:高磷,P_2O_5 128 kg/hm~2。结果表明,在水稻成熟期,低碳低磷(T5)处理时根系总表面积显著高于高碳低磷(T7)和高碳高磷(T8)处理,分别增加25.2%和30.2%;低碳处理(T5、T6)时根系总体积显著高于高碳处理。T5处理时水稻产量、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0 245,9 550 kg/hm~2。结实率较高是低碳低磷(T5)处理水稻产量最高的原因。低碳低磷(T5)处理时糙米P积累量最高,显著高于T6、T7、T8处理,分别高出13.9%,27.8%,31.2%。T5处理的磷肥贡献率和农学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施磷肥处理。磷肥偏生产力表现为低磷投入显著高于高磷投入。综上所述,与单独施用无机肥相比,有机肥与磷肥配施能够显著促进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及磷肥农学效率,其中低碳低磷(T5,C 450 kg/hm~2+P_2O_5 64 kg/hm~2)处理最有利于盐渍化土壤水稻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滨海盐碱地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稻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常规中粳中晚熟品种圣稻2620为试验材料,在含盐量3‰~6‰条件下研究了6种氮肥施用方式(N5,40 kg/667 m2;N4,32 kg/667 m2;N3,24 kg/667 m2;N2,16 kg/667 m2;N1,8 kg/667 m2;N0,不施氮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品质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水稻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由N0的23.67%增长至N5的25.00%,营养生长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由N0的76.33%减少至N5的75.00%,全生育期由N5的180 d减少至N0的169 d。干物质积累盛期在返青期后25 d至抽穗后20 d,总体干物质积累速度表现为N5>N4>N3>N2>N1>N0。茎鞘、叶片的干物质输出率、转化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减少20%的氮肥用量,不影响干物质的输出和转化。氮肥用量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但显著降低了其食味品质,食味值由N0的72分降低至N5的67分。氮肥用量提高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由N0的388.34 kg/667 m2升高至N4的525.83 kg/667 m2,减少20%氮肥用量的N4处理比全氮量的N5处理产量提高4.39%。  相似文献   
9.
磷硅肥配施对盐渍土壤水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滨海盐渍化稻田土壤根系易受盐碱胁迫、磷素养分含量及有效性低的问题,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磷肥与硅肥配施对滨海盐渍化稻田土壤水稻根系生长、土壤磷素含量、水稻磷营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作用。试验采用双因素设计,磷肥设2个水平:P1,P_2O_5 64 kg/hm~2;P2,P_2O_5 128 kg/hm~2;硅肥分土施和喷施,土施设3个水平:Si1,SiO_2 0 kg/hm~2;Si2,SiO_2 60 kg/hm~2;Si3,SiO_2 120 kg/hm~2;Si4为叶面喷施SiO_215 kg/hm~2。结果表明,喷施硅肥与低量磷肥配施的P1Si4处理在各生育时期的水稻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根体积均为最高,与P2Si4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同时,磷肥配施硅肥可有效提高滨海盐渍化水稻土壤磷素有效性,其中P2Si4处理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P1Si3、P2Si1,分别高出35.16%,27.47%;高磷处理的土壤全磷含量高于低磷处理。且施用硅肥的P1Si3、P1Si4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硅肥和少量施硅的P1Si1、P1Si2处理,其中P2Si3水稻产量达9 547.5 kg/hm~2;各处理的有效穗数无显著性差异,每穗实粒数P2Si3处理最高,达162.47个/穗。P2Si3处理水稻籽粒中磷积累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P1Si3、P2Si1处理分别高出8.46%,9.68%。在低磷或高磷施用条件下,叶面喷施硅肥(P1Si4、P2Si4)处理收入分别达到14 953.6,14 323.2元/hm~2。综上所述,与不施硅肥的处理相比,磷肥配施硅肥可显著促进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根系生长,提高磷素有效性、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其中以P1Si4处理(叶面喷硅,P_2O_5 64 kg/hm~2)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0.
旨在获得生育期在120天左右的耐盐碱早熟水稻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优质高效水直播栽培技术研究。以早熟粳稻水稻品种‘吉宏6号’为试验材料,利用3‰~6‰中度盐碱地大田耕平地、灌排水、浸种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施肥最佳模式进行交叉试验。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得出耐盐碱早熟水稻品种优质高效水直播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滨海盐碱地水稻优质高效水直播栽培技术,规定了生育期120天的优质水稻种质质量及浸种技术、春季深翻耕平地技术要求,规定了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对灌排水、地下害虫防治、草害防治、病害防治、施肥管理的技术规程,规定了蜡熟末期、晚熟初期的适时收获标准,规定了水稻脱粒、运输及仓储要求。该技术规程,无需泡田,节约用水量达50%;晚播将灌浆期控制在9月中旬,有效地防止鸟害;适时收获,能显著提高水稻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