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从11株野生大型真菌中筛选具有产漆酶活性的大型真菌,并对漆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产酶发酵条件优化,为将其投入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采集自安徽省琅琊山的11株真菌为材料,通过平板显色反应,筛选具有产漆酶活性的大型真菌菌株,再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方法优化大型真菌产酶培养基的组成,并对优化条件进行验证。【结果】①在供试的11株野生大型真菌中,有6株具产漆酶活性,占54.5%;其中有柄树舌灵芝(Ganoderma gibbosum) CZSWXY0001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其产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膏。②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L,酵母膏 2 g/L,K2HPO4 3.2 g/L,MgSO4·7H2O 0.2 g/L,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3 mg/L,Cu2+浓度6 mmol/L,pH 7.0。培养基优化后,有柄树舌灵芝菌株所产漆酶活性达到496.18 U/mL,约是优化前的12.2倍。【结论】有柄树舌灵芝CZSWXY0001具有较好的产漆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的黑曲霉生长最好,所产酶的活力最高,最佳碳源浓度为15g/L;蛋白胨浓度为15g/L时黑曲霉干重最大,蛋白胨浓度为10g/L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pH值为5时黑曲霉的生物量最大,pH值为4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培养温度为30℃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g/L+蛋白胨5g/L+MgSO4 0.05g/L+KC10.5g/L+K,HPO4 1g/L+FeSO4 0.5g/L。当pH值为5,发酵温度为25℃,孢子接种量为10^6cfu/ml,发酵时间为96h时,培养基上黑曲霉产α-半乳糖苷酶的活力最高,达到(3.250±0.035)U/ml。[结论]该试验为仪一半乳糖苷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从腐烂紫菜中分离的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产琼胶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装液量、摇床转速、发酵时间、初始pH、发酵温度、盐度等因素对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活力的影响,从中筛选出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分析不同氮源和碳源对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活力的影响,从中筛选出该菌株最佳培养基的组成。【结果】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的最佳条件为:装液量25mL、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时间23h、初始pH 7.2、发酵温度28℃、盐度3.4%;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牛肉膏5.0g/L、酵母浸膏1.50g/L、琼胶0.30g/L。【结论】在最佳组成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该菌株产琼胶酶活力稳定在87.1U/mL左右,比优化前提高了60.4%。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探讨了碳源、氮源、pH值、培养温度等各种因素对白腐真菌分泌漆酶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菌株的最佳产漆酶培养基为:200 g/L马铃薯+20 g/L葡萄糖+5 g/L酵母膏+1.5 g/L MgSO4+0.1 g/L维生素B1+0.05 g/L ZnSO4+0.05 g/L MnSO4+3.0 g/LKH2PO4。优化后的培养基最适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6,转速130 r/min,装液量70 mL,在32℃条件下摇床培养发酵10 d左右时,粗酶液的酶活力达到12.7 U/g。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菌株HS-03产漆酶的7种单因素发酵条件进行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用量、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基体积等因子对该云芝漆酶产量均有明显的影响,云芝HS-03摇瓶产漆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7.5 g/L,酵母浸出液6 g/L,培养基初始pH值4.5,培养基初始体积70 mL(250 mL三角瓶).同时培养基中含有2 mL/L Tween-80、2 mL/L愈创木酚、终浓度为0.5 mmol/L的Cu2+.  相似文献   

6.
拟探讨培养条件对大球盖菇液体发酵产漆酶的影响,为大球盖菇漆酶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以ABTS[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条件对漆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球盖菇液体发酵产漆酶的培养基最佳配方为25 g/L可溶性淀粉、2. 5 g/L蛋白胨、1. 5 g/L MgSO4,其中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用量为显著影响因素。最佳发酵条件为pH值5. 5、250 mL三角瓶装液量60 mL、接种量5%、温度28℃、转速140 r/min。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培养7 d后酶活性可达18. 103 U/mL。由结果可知,大球盖菇在发酵条件优化后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镰刀菌YL2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效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设计优化了镰刀菌YL2产纤维素酶的发酵工艺,确定该菌种的最适产酶培养基及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稻草粉31.6 g/L、豆饼粉25 g/L、柠檬酸氢二铵2.0 g/L、硫酸镁1.0 g/L、蔗糖酯1.45 g/L,在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6.4、500 mL的三角瓶中装液量为80 mL、摇床转速225 r/min、接种量3%、培养温度30℃的最优产酶条件下培养6 d,微晶纤维素酶(AVI)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为分别6.72和84.36 IU/mL。  相似文献   

8.
以尖孢镰刀菌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诱导产酶及同步糖化发酵产纤维素乙醇的影响。选取不同诱导底物、产酶培养基以及发酵时间,通过测定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确定最佳诱导产酶条件。最佳诱导产酶培养基:底物30 g/L,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5 g/L,蛋白胨10 g/L,磷酸二氢钾1 g/L,硫酸镁0. 2 g/L,硫酸铵3 g/L,pH值6. 0。最佳诱导产酶的底物为小麦秸秆,发酵4 d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达到12. 40 U/mL,木聚糖酶活性达到930. 9 U/mL。尖孢镰刀菌诱导所产纤维素酶具有较好的pH值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真菌纤维素酶耐碱性差和细菌纤维素酶活性低的不足。将其作为乙醇发酵菌种进行木质纤维素同步糖化发酵,在3%葡聚糖负荷下,96 h生成乙醇12. 23 g/L,乙醇得率为71. 81%。将其与酿酒酵母混菌同步糖化发酵,48 h添加木糖利用率最高,96 h生成乙醇19. 11 g/L,乙醇得率82. 11%。  相似文献   

9.
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JSU-5产纤维素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和产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牛粪和麦秸秆堆肥中筛选出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对其产纤维素酶的条件:碳源、氮源、pH值、NaCl浓度、装液量等进行研究,并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从筛选出的分解纤维素的11株高温菌种中选出产酶活性较高的JSU-5。其高温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当pH值在6左右时,产酶活性最高;培养时间为5 d时,产酶活性最高;以麦草为碳源,产酶活性最高;以黄豆饼粉为氮源,产酶活性最高;较为适合的钠盐浓度为0.2%。培养基组分中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碳源、水分和氮源。[结论]菌株JSU-5产纤维素酶培养基的最佳营养组成为麦草装量50 g/L,黄豆饼粉30 g/L,NaCl2 g/L,装液量60 ml,pH值为6.0,发酵温度为50℃。该条件下所产酶活力为113.4 U/ml。  相似文献   

10.
潘自皓  顾薇  潘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892-17895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肠杆菌XD-12发酵培养基,以提高转氨酶的转化得率。[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菌种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0 g/L,玉米浆28.3 ml/L,蛋白胨9.3g/L,MgSO_4 0.5g/L,NaCl 0.5g/L,pH值7.2,在此条件下,酶转化得率的预测最优值为93.8%,实际平均值为93.0%。[结论]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际发酵情况,用于大肠杆菌发酵产酶培养基的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β-半乳糖苷酶的凝结芽孢杆菌,研究该菌产β-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酶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0 g/L,麦芽糖5 g/L,可溶性淀粉5 g/L,酵母提取物6.7 g/L,胰蛋白胨13.3 g/L,KCl 1.5 g/L;产酶的最适发酵温度为45℃。培养48 h总酶活力达到7.1 U/mL,60 h胞外酶活力最高为3.0 U/mL。胞外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65℃。该酶能够完全水解乳糖,可适用于无乳糖乳制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钩丝孢属真菌高产蛋白酶菌株,并优化其产酶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寄生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菌种。【方法】以15株钩丝孢属真菌为材料,在28℃、180 r/min振荡培养10 d后,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其蛋白酶活性,筛选高产蛋白酶菌株,测定其产酶周期,并利用全齿复活线虫测定该菌株发酵液的杀线虫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高产蛋白酶菌株的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优化条件进行验证。【结果】从15株钩丝孢属真菌中筛选出1株高产蛋白酶菌株H6,其蛋白酶活性在发酵5 d最高。最佳产酶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8 g/L、明胶8 g/L、蛋白胨8 g/L、酵母提取物4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0、20℃、260 r/min、接种2块直径5 mm的菌块。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H6蛋白酶活性为216.42 U/mL,比优化前(67.84 U/mL)提高了2.19倍。【结论】筛选出1株钩丝孢属高产蛋白酶菌株H6,获得了其优化产酶培养基和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固体发酵所得漆酶粗酶液对蒽醌染料进行脱色的条件.[方法]分别研究不同的pH、染料浓度、温度、酶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活性艳色蓝X-BR染料脱色的影响.[结果]脱色的适宜条件为:在pH 3.5、40℃、60 U/ml灵芝漆酶、200 mg/L染料浓度的条件下反应5h,活性艳色蓝X-BR染料脱色率可达49%.[结论]灵芝固体发酵的漆酶粗酶液在一定条件下对蒽醌染料活性艳色蓝X-BR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黏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对一株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B1活性的黏细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化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酵母粉7 g/L、CaCl2.2H2O为1 g/L、MgSO4.7H2O为0.5 g/L、VB12为750μg/L;并确定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接种量20%、发酵时间50 h、发酵温度30℃。在上述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下,该菌株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能力为78.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哈茨木霉UN-2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参数,提高其产酶能力,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效,阐明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木霉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最适温度、pH、接种量、瓶装量、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优化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条件;通过体外拮抗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结果】哈茨木霉菌株UN-2发酵产β-葡聚糖酶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麸和硫酸铵,金属离子Ca2+和Mg2+对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哈茨木霉UN-2菌株以10.0 g/L麦麸、0.5 g/L β-葡聚糖、4.0 g/L硫酸铵、1.5 mmol/L Ca2+、0.5 mmol/L Mg2+为培养基,在温度32℃、起始pH 6.5、接种量8 mL(106   相似文献   

16.
以解淀粉芽孢杆菌GZJSr-12作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得到突变株GZJS1-12-7,其产纤溶酶活力为2046.44 IU/mL,是出发菌株GZJSr-12的1.51倍.结合Plackett-Burman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GZJSr-12-7合成纤溶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初始MgSO4浓度、发酵温度和NaH2PO4浓度是影响纤溶酶发酵产量的主要因素,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10 g/L、吐温-80 5 g/L、CaCl2 0.4g/L、MgSO4 0.847 g/L、Na2HPO4 2g/L、NaH2P04 6.988 g/L、pH 9.0,接种量4%,种龄21h,温度31.3℃,每250 mL装液量50 mL,转速150 r/min.在此条件下,纤溶酶产量为4 789.08 IU/mL.  相似文献   

17.
一株产碱性蛋白酶的酵母菌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株产碱性蛋白酶假丝酵母菌(Candidasp.N9211)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各种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产酶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酵母膏20g/L,蛋白胨15g/L,干酪素20g/L,硫酸亚铁0.01g/L。优化后蛋白酶活性提高了27倍(由1.55U/mL提高到41.85U/mL)。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10.0,接种量1%,发酵温度35℃,最佳培养时间为15h。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发酵罐中液体发酵产漆酶,在发酵罐中筛选黄孢原毛平革菌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最佳条件.试验选取已优化的白腐真菌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发酵罐中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对其在发酵罐中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选取的白腐真菌黄孢子原毛平革菌的最佳发酵生产条件为:温度28℃、转速300r/min、通气量5L/min(通气比1.0vvm)、pH值5、接种量为15%.在此条件下最高产酶水平可达14.86U/mL.  相似文献   

19.
以羊毛粉为唯一碳氮源,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NJY1的液体发酵产角蛋白降解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羊毛粉15.0 g/L,MgSO4·7H2O 0.3 g/L,NaCl 0.3 g/L,CaCl2 0.02 g/L,K2HPO4 0.72 g/L,KH2PO4 0.36 g/L;最佳发酵条件:初始pH值7.5~8.0,接种量2.0%,菌龄12 h,发酵温度37 ℃.测定表明,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发酵36 h,角蛋白酶活力达到最高,为88.77 U/mL,比未优化前酶活力增加247.91%.  相似文献   

20.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耐热几丁质酶的嗜热菌株Z16,对其进行鉴定及产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结合形态学方法鉴定该菌为高温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thermoviolaceus).通过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得到了最佳发酵产酶培养基:胶体几丁质5 g/L,粉末几丁质10 g/L,酵母浸粉1.25 g/L,黄豆粉3.75 g/L,吐温20 4 g/L.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45℃培养60 h.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最大产酶水平达5.5 U/mL,比优化前产酶量提高了4.2倍,较高的产酶量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所产几丁质酶的纯化和性质提供了基础.该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