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豌豆花DNA导入小麦对籽粒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不同生育期导入豌豆花DNA的效果不同。返青期导入DNA使小麦种子蛋白质含量增加22.61%,新增加47KD和71KD两种组分,而且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给F_2代;拔节、抽穗、开花期导入DNA仅使小麦种子千粒重增加10%~12%,而对小麦种子蛋白质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外源DNA导入普通小麦变异株系的性状及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外源DNA导入普通小麦选出的三个变异株系进行了田间性状观察、种子蛋白质含量测定及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变异株系均获得DNA供体鲁牧1号的抗病性状,以及抗旱、耐寒、耐盐碱等抗逆特性。表现为白粉病高抗到免疫;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受体,接近DNA供体水平;种子蛋白质电泳图谱也与受体材料有明显差异。由此证明,通过外源DNA导入技术,将一些优良野生遗传资源DNA引入普通小麦,培育小麦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导入大赖草DNA小麦后代的变异性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外源大赖草DNA直接导入普通小科,诱导小麦籽粒蛋白质组成及过氧化物酶,酶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谱带发生了显著变化,蛋白质分别增加了44,67,85ku新组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6.82%,15.62%,赖氨酸增长42.94,同工酶不同程度出现了差异谱带,酶带缺失酶活性增减的明显变化,导入DNA的变异上麦的籽粒色泽、硬度,胚乳粉质等生物学性状都有一些改变,其变异现象在连续后代中依然表达。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品种“鲁豆4号”为受体导入花生全DNA。测定了39份D3代变异系的种子蛋白质、粗脂肪、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比受体对照增加14.92%,有31份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和亚麻酸含量比受体大豆明显下降,下降水平达极显著的分别有34份和22份材料,最高下降百分率分别达到11.44%和33.42%。  相似文献   

5.
高粱NDA导入小麦选育出抗条锈白粒新品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利用花粉管道将高粱总体DNA导入矮秆红粒,不抗条中29号的小麦品种后,研究了后代白粒新品系统抗条锈性及产量构成,籽粒蛋白质,赖氧酸,淀粉和灰分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外源DNA直接导入,D1代出现了白粒变异,占30.8%,其粒色和抗条锈性连续5代稳定遗传,产量试验折合亩产497.2kg,比受体增产23.4%,较当地对照增产8.2%,容重高达821g/l,蛋白质(干基)14.31%,赖氨酸(干  相似文献   

6.
外源瓠瓜DNA导入西瓜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DNA浸胚法和子房注射法,将供体瓠瓜的总DNA导入西瓜,后代D1代分别获得了1株(株系1)和7株变异株,变异率为0.32%~1.77%.D1代的性状变异较小,但株系1的D2代性状变异特别大,有22.7%的果实皮色由深绿色变成白色或白皮绿网纹,接近供体皮色;其果实形状有11.9%由圆形变成长椭圆形,10.8%变成椭圆形,8.3%变成高圆形;其果实种子的形状和色泽有33.3%发生变异.而其它株系的D2代性状变异较小.株系1D2代变异植株成株期功能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与受体不同,出现了供体植株的酶带.初步认为西瓜的性状变异是供体瓠瓜DNA导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花生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发芽率和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双向SDS-PAGE分析了粤油79和油73花生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发芽率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老化8d后,种胚内出现了一种蛋白质或多肽(p16.2,MW10KD),并且该蛋白质或多肽随种子老化程度的加深其含量逐渐增加,而对照不存在这种物质,表明随着种子活力的丧失,蛋白质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对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离子束注入和大豆DNA浸泡 2种手段处理小麦种子 ,测定F1 代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离子束注入导入大豆DNA后可引起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改变 ,处理后的小麦蛋白质含量随离子束剂量的加大和供体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外源DNA导入创造抗枯萎病西瓜种质资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采用DNA浸胚法将供本瓠瓜的总DNA导入导入西瓜,D1代获得一变异株,变异率为0.32%,D2代是植株成株期功能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增加,出现了供体植株的酶带,变异株部分染色体的臂长、臂比、带型与受体相比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果实有22.7%的皮色由深绿变成白色或白皮绿网纹,接近供体瓠瓜的皮色;果实形状有31.0%发生变异;种子的形状和色泽有33.3%发生变异。初步认为西瓜的性状变异是供体瓠瓜DN  相似文献   

10.
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核酸、蛋白质含量都随开花后日数增加而增加;其中豌豆开花21d后单粒RNA含量下降,24d后DNA含量下降,15d后开始累积豌豆球蛋白,18d后累积豆球蛋白,21d后累积伴豌豆球蛋白,27d后种子中各种蛋白质组分累积量都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核酸、蛋白质含量都随开花后日数增加而增加;其中豌豆开花21d后单粒RNA含量下降,24d后DNA含量下降,15d后开始累积豌豆球蛋白,18d后累积豆球蛋白,21d后累积伴豌豆球蛋白,27d后种子中各种蛋白质组分累积量都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豌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nosarum)DNA和好气性固氮菌(Azotobactervinelandii)DNA之间的同源性,将nifD基因插入了Tn5的豌豆根瘤菌突变株来诱导在nifD基因上产生变异的A.vinelandii突变株.先将豌豆根瘤菌的固氮结构基因nifDH克隆到大肠杆菌质粒PRK290形成新的质粒PRK2509,在协助质料PRK2013的帮助下转入A.vinelandii.对于筛选出的失去固氮能力的A.vinelandii突变株进行测定,检测无细胞提取物中不同固氮酶组分的活性以及固氨酶蛋白组分的免疫性.结果表明,利用此基因转移系统查得到A.vine;andiie的nif突变株.一些突变株的体外固氨酶活性非常低,加入纯化的固氨酶的不同组分可以增加其活性.在测定的突变株中,固氨酶的两种组分仍然存在,说明Tn5插入的位点是染色体上其它与固氮酶活性有关的位点.  相似文献   

13.
外源大赖草DNA直接导入普通小麦,诱导小麦籽粒蛋白质组成及过氧化物酶、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谱带发生了显著变化,蛋白质分别增加44,67,85ku新组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6.82%,15.62%,赖氨酸增长42.94%,同工酶不同程度出现了差异谱带,酶带缺失,酶活性增减的明显变化。导入DNA的变异小麦的籽粒色泽、硬度、胚乳粉质等生物学性状都有一些改变,其变异现象在连续后代中依然表达。  相似文献   

14.
通过花粉管途径将抗虫基因(CpTI)导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带有CpTI基因的pAPCpTI-1-D质粒通过花粉管途径的不同方法导入冬小麦92(8)802,种子发芽经40mg/L卡那霉素液筛选,得到18株绿苗,移栽后成活10株。提取这10株小麦植株叶片的DNA,经PCR检测和PCR-Southern杂交两次鉴定分析,证明去柱头滴加法中的5株小麦CpTI基因已整合到其基因组中,获得5株转基因92(8)802小麦植株,长势良好,并得到饱满的种子。  相似文献   

15.
对玉米DNA导入水稻后代变异系的种子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与受体相比,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比例均发生了变异。氨基酸组分中以极性氨基酸组分变异较大,特别是酸性和碱性氨基酸组分均发生了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16.
1993~1994年,在长沙县石常农业技术试验站对4个由玉米DNA导入的水稻新品系DH1,DH2,D6,MK33进行了示范栽培,摸索了一套较完善的栽培技术措施,为今后大面积生产和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玉米DNA导入水稻选育高蛋白品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蛋白质含量高为育种目标之一,采用浸胚法将高蛋白马齿黄的总DNA导入优质早籼稻91-L中,通过连续6年的选择从变异后代中选育出DH早1,DH早5,DH早6,DH早8,DH早9等5个高蛋白稻新品系,大田试验表明,这些纱能保持原受体较高拉量和抗等优良性状,米质分析表明,这些品系的绝大多数米质指标达到部颁布优质米一级或二级标准,平均蛋白质含量达到13.65%,其中DH早9高达14.9%。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增施基肥可增产15.2%,并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使蛋白质产量增加44.8%,实现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步提高,但对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因品种而不同。不同基肥水平结合生育后期叶面喷氮,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虽可增加蛋白质含量,却不能使蛋白质产量大幅度提高;对蛋白质品的影响因品种关系蛋白质高低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RAPD是一种建立在PCR基础之上的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年份采收的豇豆种子进行了研究从豇豆干种子中直接提取的基因组DNA可以用于RAPD分析在20种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S207和S2082种引物,并获得了豇豆基因组DNA的指纹图谱筛选出的2种引物均只在1997年采收的豇豆种子的基因组DNA上扩增出1条DNA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采收的豇豆种子在遗传性上相当一致,而豇豆种子的基因组DNA在贮藏过程中会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20.
RAPD标记鉴定作物品种单粒种子提取DNA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改进的方法从洒米单粒种子的糙米中提取DNA用于RAPD分析,结果表明,该提取方法简捷、扩增多态性好、谱带清晰,对其他作物如玉米、小麦、水稻等直接利用种子提取DNA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