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 要:利用虹鳟(♀)和山女鳟(♂)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90.00%的受精率,80.52%的发眼率,90.68%的孵化率和30.68%的鱼苗成活率。运用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杂交亲本与杂交子代进行了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 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3个位点只在虹鳟中得到扩增产物,6个位点扩增出虹鳟和山女鳟清晰的差异条带,另外4个位点在双亲中没有扩增出显著差异条带;(2) 双亲遗传分化显著,虹鳟和山女鳟存在杂交现象,虹鳟和山女鳟杂交子代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后代与虹鳟和山女鳟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617和0.5965,遗传距离分别为0.7729和0.5168, 表明杂交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本研究结果将为虹鳟、山女鳟两种鱼的杂交育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哲罗鲑(Hucho taimen,♂)与细鳞鲑(Brachymystaxc lenok,♀)进行属间杂交,出现了仔鱼上浮率低和畸形率高等杂交不相容现象,为探究哲罗鲑与细鳞鲑属间杂交不相容现象产生的原因,本研究采用30对微卫星引物对杂交亲本及F1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30对微卫星引物中,2对在细鳞鲑中未出现扩增带,3对在哲罗鲑中未出现扩增带,其余25对在双亲中均扩增出差异条带;(2)在双亲中具有差异的25个微卫星位点中,除Omi84TUF位点在1个F1出现非亲条带外,其余位点所有条带均来自于双亲,其中21个位点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表明哲罗鲑与细鳞鲑属间杂交属两性融合生殖,大部分遗传物质来源于父母本双方;(3)4个位点Omi105TUF、Omi156TUF、Omi165TUF及Omy16DIAS在部分子代中出现2条母本条带或父本条带缺失现象,可能是部分亲本染色体在配对或分离过程中产生了异常,出现染色体丢失或异源加倍现象,非整倍体的较早出现可能是导致杂交不相容的直接原因;4)F1与哲罗鲑和细鳞鲑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673 5和0.729 8,遗传距离分别为0.395 3和0.315 0,表明F1与细鳞鲑亲缘关系更近,UPGMA聚类分析也支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引进种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及其杂交后代的生存力及稚鱼的生长速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五项生存力指标由低到高的顺序均是:日本金鳟、杂交金鳟(F1 )、杂交金鳟自交后代(F2 )、野生型虹鳟(P <0 . 0 1 ) ,杂交日本金鳟对纯系日本金鳟体现出杂种优势,但是对于道氏虹鳟来说未体现优势,是由于道氏虹鳟是经过长期选育的良种,杂交后代遗传了它的部分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4.
虹鳟、山女鳟的营养与饲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虹鳟鱼主要摄食水生昆虫、落水昆虫和小型鱼虾。被驯化成家养鱼类的初期,人工饲料主要是生鲜鱼制成的鱼酱或软颗粒饲料。直到本世纪初期,美国的科学家率先开始研究以虹鳟鱼为主的鲑鳟鱼类的营养学和饲料问题。20世纪60年代全价硬颗粒饲料问世以来,虹鳟鱼的养殖效率大幅度提高。山女鳟是60年代日本由土著野生山女鳟经人工驯养成的池养鱼类,与虹鳟鱼同属鲑科鲑属,摄食习性与虹鳟相似。山女鳟家化驯养期间,虹鳟鱼全价硬颗粒饲料已经研制成功。研究者借鉴虹鳟鱼饲料配制技术开发了山女鳟全价饲料。此后数十年的养殖实践证明山女鳟的营养需求与虹鳟鱼大体相似。但是虹鳟、山鱼鳟的营养与饲料问题的研究并未终止,至今仍是世界养鳟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3种虹鳟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甘肃金鳟、道氏虹鳟和美国金鳟3个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金鳟、道氏虹鳟、美国金鳟群体多态位点百分比分别为82.79%、73.33 %、77.87%;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8239、1.7429、1.7887,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 4823、1 4281、1.4527;基因多样度分别为0.2820、0.2528 、0.2675,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219、0 3801、0 4022;以上参数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偏高的水平,且以甘肃金鳟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甘肃金鳟与美国金鳟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道氏虹鳟与美国金鳟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分化指数表明,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低,而群体内个体间的分化程度很高,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综合分析认为,甘肃金鳟遗传多样性偏高,有进一步选育的遗传潜力;同时,群体内遗传分化程度较大,说明品种的纯度可能较低,经济性状不够稳定,需进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西洋鲑(Salmo salar)、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3种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利用生化分析、物性分析方法分析3种鱼肌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肉色、系水力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大西洋鲑、三倍体虹鳟、金鳟肌肉的水分质量分数分别为62.91%、67.15%、73.02%,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22.39%、21.03%、22.11%,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14.64%、17.16%、5.11%。3种鱼肌肉的滴水损失、黄色值(b~*)、羟脯氨酸含量、内聚性均显著不差异(P0.05)。3种鱼肌肉的硬度和咀嚼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大西洋鲑、三倍体虹鳟、金鳟,而pH值的结果则与之相反(P0.05)。大西洋鲑和三倍体虹鳟肌肉的灰分、解冻损失、蒸煮损失、回复性、弹性和红色值(a~*)差异不显著(P0.05),但灰分、蒸煮损失、回复性均小于金鳟肌肉的对应指标(P0.05),弹性和红色值(a~*)则均大于金鳟肌肉的对应指标(P0.05)。大西洋鲑、三倍体虹鳟、金鳟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2.28%、41.84%、41.63%(质量分数),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比值分别为73.25%、71.94%、71.32%,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对优质蛋白质的评价标准;3种鱼肌肉中均检测到22种脂肪酸,组成丰富,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综上所述,3种鱼的肌肉都是符合人体营养需求的优质水产品,其中大西洋鲑和三倍体虹鳟肉质接近,且都优于金鳟的肉质。  相似文献   

7.
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甘肃金鳟、道氏虹鳟和美国金鳟3个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金鳟、道氏虹鳟、美国金鳟群体多态位点百分比分别为82.79%、73.33%、77.87%;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8239、1.7429、1.7887,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4823、1.4281、1.4527;基因多样度分别为0.2820、0.2528、0.2675,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219、0.3801、0.4022;以上参数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偏高的水平,且以甘肃金鳟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甘肃金鳟与美国金鳟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道氏虹鳟与美国金鳟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分化指数表明,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低,而群体内个体间的分化程度很高,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综合分析认为,甘肃金鳟遗传多样性偏高,有进一步选育的遗传潜力;同时,群体内遗传分化程度较大,说明品种的纯度可能较低,经济性状不够稳定,需进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8.
用大黄鱼(♀)和(鱼免)( ♂)进行属间杂交,获得了56.25%的受精率,45.24%的孵化率和0.65%的鱼苗成活率.对杂交亲本与子代进行了微卫星和AFLP标记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微卫星位点(LYC0003,LYC0006,LYC0007,LYC0008)都可扩增出清晰的亲本差异条带,26个F1个体中均未出现雄鱼特有条带;4 对选择性扩增引物(E-ACC/M-CAG,E-AAC/M-CAT,E-AAC/M-CTA,E- AGC/M-CTC)共检出326个AFLP条带,143条母本特异性条带中有132 条出现在子代中,94 条父本特异性条带中只有18 条出现在子代中,子代中另出现了33 条非亲条带.F1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91,与母本、父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53、0.271;F1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16,与母本、父本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59、1.307,表明杂交子代与母本大黄鱼之间具有极高的遗传同质性,属异精雌核发育个体.  相似文献   

9.
雌核发育草鱼的遗传结构分析和微卫星鉴别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卫星标记检测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根据纯合度的变化建立了雌核发育草鱼的鉴别技术。结果显示,8个位点共扩增出33个等位基因;在普通草鱼中,平均纯合度和PIC分别为0.203 1和0.552 8;在雌核发育群体中,则为0.716 1和0.357 2;2个群体间遗传相似度为0.873 3。其中,5个位点在雌核发育草鱼中纯合度明显提高,雌核发育草鱼在这5个位点的扩增总条带数为5~7个,普通草鱼则为8~10个,由此可100%区分2个草鱼群体。通过概率计算,理论鉴别概率达到99.92%。研究表明,雌核发育技术对草鱼的群体遗传结构改变较大,是快速建立纯系、固定优良性状的有效手段;根据群体遗传纯合度的改变、扩增条带数目差异,应用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可以简单、有效地区分雌核发育群体(或与之相似的高度近交群体)与普通群体。  相似文献   

10.
小瓜虫病是对虹鳟、金鳟稚鱼危害较大的一种体表寄生性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大批死亡。为实施无公害虹鳟、金鳟的养殖生产,我们在虹鳟、金鳟稚鱼培育期,试验总结出用辣椒 生姜和鱼虫克星(槟榔 苦楝)等中药浸洗防治小瓜虫病的有效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使用15对微卫星引物对河川沙塘鳢( Odontobutis potamophila,♀)、鸭绿沙塘鳢( O.yaluensis,♂)及其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杂交子代3个群体进行扩增,研究3个群体的分子遗传机制,结果表明:(1)15对微卫星引物中OP215 a和OP110 a在鸭绿沙塘鳢中呈现单态性,其余的13对在3个群体中均能良好扩增;OP10a、 OP23a和OP46a可鉴别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杂交子代3个群体。(2)3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 PIC)含量分别为0.6450、0.5375、0.51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 Ne)分别为4.2977、3.6188、2.7793;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6334、0.5920、0.6290。(3)双亲遗传分化显著,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群体,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推断杂交子代为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4)杂交子代与河川沙塘鳢和鸭绿沙塘鳢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036、0.8361,前者大于后者,表明杂交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是不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一方,系统进化树也支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虹鳟、棕鳟均为优质水产养殖品种,亚东鲑为棕鳟的同物异名,是19世纪西藏由欧洲引进。为探索杂种优势,对亚东鲑和虹鳟进行杂交试验,对其子一代幼鱼与虹鳟、棕鳟进行了体长和体质量测定。采用ITS1基因分析其遗传关系,并与巴基斯坦引进的棕鳟对比研究。结果发现F_1代体长、体质量增长快于虹鳟、棕鳟,其遗传多样性高于亚东鲑和虹鳟,略低于棕鳟,表明F1代具有一定杂种优势。此外,棕鳟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也反映出从巴基斯坦引进的发眼卵遗传背景较好,具有进一步养殖选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大黄鱼(♀)与鮸(♂)杂交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大黄鱼(♀)和鮸(♂)进行属间杂交,获得了56.25%的受精率,45.24%的孵化率和0.65%的鱼苗成活率。对杂交亲本与子代进行了微卫星和AFLP标记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微卫星位点(LYC0003,LYC0006,LYC0007,LYC0008)都可扩增出清晰的亲本差异条带,26个F1个体中均未出现雄鱼特有条带;4 对选择性扩增引物(E-ACC/M-CAG, E-AAC/M-CAT, E-AAC/M-CTA, E-AGC/M-CTC)共检出326个AFLP条带,143条母本特异性条带中有132 条出现在子代中,94 条父本特异性条带中只有18 条出现在子代中,子代中另出现了33 条非亲条带。F1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91,与母本、父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53、0.271;F1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16,与母本、父本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59、1.307,表明杂交子代与母本大黄鱼之间具有极高的遗传同质性,属异精雌核发育个体。  相似文献   

14.
<正>引进山女鳟发眼卵开展适应性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条件的山女鳟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为大面积推广打好基础,丰富当地养殖品种,减轻病毒性传染疫病的潜在威胁,提升渔业养殖经济。山女鳟原产于日本,50多年前被开发成养殖品种。肉味极鲜,市场价相当于虹鳟的3倍~8倍,适于池塘和溪流垂钓。2年性成熟,终生只繁殖一次。2龄鱼体重多为400g~700g,最大个体900g~1000g,抗病力强,一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在22℃~25℃水温下,生存能力及摄食强度好于虹鳟。  相似文献   

15.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与硬头鳟(O.mykiss)为同一种的不同生态型,都属冷水性鱼类.为探讨急性高温胁迫对虹鳟和硬头鳟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虹鳟[体重(22.76±2.89)g]和硬头鳟[体重(23.2±1.22)g]幼鱼,分别在不同温度梯度(16℃、20℃、22℃和24℃;16℃、19℃、...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对国内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代表性养殖群体开展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评估。利用57K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检测了来自不同地域的6个虹鳟养殖群体样本共计48尾,包括黑龙江虹鳟、黑龙江金鳟、四川虹鳟、四川金鳟、北京虹鳟和北京金鳟,共获得有效SNP位点50201个,在中国虹鳟中的多态比例达到97.7%,表明该芯片虽然基于美国和挪威虹鳟群体设计,但对中国群体同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各群体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均值为0.240~0.267,与国外主流养殖群体相近,黑龙江虹鳟、四川虹鳟和北京虹鳟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态位点比例为83.6%~84.9%,与国外主流养殖群体相近,而黑龙江金鳟、四川金鳟和北京金鳟,多态位点比例相对较低,在60.2%~76.9%范围内。应用6个中国虹鳟群体和2个美国虹鳟群体数据开展系统发育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8个群体可分为3个祖源类群,其中3个金鳟群体为遗传联系较紧密的一个类群,黑龙江虹鳟和北京虹鳟为一个类群,而四川虹鳟与2个美国虹鳟群体为一个类群,部分中国养殖群体中有显著离群个体存在,表明群体遗传背景不均一。本研究表明,高密度SNP芯片在我国虹鳟养殖群体遗传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为种质资源评估、本土化良种培育、制种和引种工作提供基因组水平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山女鳟、金鳟、白点鲑发眼卵国际长途托运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白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f pluvius)发眼卵3.9万粒,采用托运方式从日本国运抵我国黑龙江省。运程3990公里。从日本NIIGATA县起动的山女鳟和金鳟,运输时间分别为46和64小时,到达当日死卵拣出率分别为0.8%和2.8%,第7天分别为1.6%和4.3%。从东京水产大学大泉实验实习场起运的白点鲑和山女鳟、运输时间93小时,其中22个小时非正常滞留在机场暖库里,运卵箱内温度上升到12.5℃,运到当日死卵拣出率分别为4.2%和42%,第7天率拣出率分别为7.7%和52.3%。  相似文献   

18.
山女鳟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山女鳟的肝脏、肌肉等组织的LDH、MDH、IDH、ADH、EST、SOD等同工酶进行电泳,并对其表型进行生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到6种同工酶是由13个基因座位编码;其中m-MDH基因座位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7.6%,平均杂和度为0.059。在生化遗传水平上山女鳟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养殖山女鳟幼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4年5月30日-2005年2月30日对人工养殖条件下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的生长特性进行观察,观察阶段为山女鳟初孵鱼苗至11月龄。实验期间水温为自然常温(4.7~16.8℃)。结果表明:在这一生长阶段,山女鳟体质量瞬时增长率与水温变化有关,体质量增长量和增长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高峰出现在5月龄(2004年8月),水温为16.83℃,但山女鳟的最适生长温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体质量增长量、相对增长率与体质量瞬时增长率的变化相一致;山女鳟的生长指标和生长常数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变化一致,并显现出规律性;从体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可认为山女鳟幼鱼阶段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基本同步,生长式型为匀速生长;山女鳟幼鱼阶段的肥满度与水温变化不一致,随着月龄的变化而波动;饲料的营养配比满足不了各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因此,对山女鳟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的研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60-164]  相似文献   

20.
(革丽)靬金鳟血液学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otest-3100全自动细胞分析仪首次对革丽革干金鳟血液学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虹鳟和一些鲤科鱼类作了比较.结果显示,由于遗传基础和生理机能的差异,使得革丽靬金鳟与虹鳟和一些鲤科鱼类在血液学指标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