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氏仿对虾和细巧仿对虾是东海经济虾类资源中主要的仿对虾属种类,为调查研究浙江省舟山市近海这2种虾类种质资源现状及亲缘关系,通过PCR扩增获得2种仿对虾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长度为632 bp的序列片段,共检测到101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99个,哈氏仿对虾有4种单倍型,细巧仿对虾有3种单倍型。统计碱基组成发现,二者在目的片段上的A+T含量分别为62.0%、62.9%,均显著高于C+G含量。细巧仿对虾的单倍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均高于哈氏仿对虾,采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并基于木村双参数遗传距离计算2种仿对虾的分化时间约在5.93百万年前。初步摸清了哈氏仿对虾和细巧仿对虾遗传多样性现状并比较了两者间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以期为仿对虾属经济物种的遗传信息和系统发育提供分子生物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测定和分析了4种鱚属(Sillago)鱼类:斑鱚(Sillago aeolus)、亚洲鱚(S. asiatica)、多鳞鱚(S. sihama)和少鳞鱚(S. japonica)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片段,比较了不同鱚属鱼类种间的序列差异,探讨了彼此间系统发育关系和分类地位。结果显示,4种鱼类平均核苷酸组成为T 29.9%、C 29.2%、A 21.5%、G 19.3%,种间平均净遗传距离在0.157到0.280之间。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树显示,少鳞鱚和亚洲鱚首先聚类、再与多鳞鱚和斑鱚相聚,斑鱚是最晚分化出的鱼类。基于Cyt b基因序列核苷酸分歧速率计算得出4种鱼类发生遗传分化时间在距今785—1400年前的第三纪中新世(Miocene)。  相似文献   
3.
额尔齐斯河银鲫形态学及COI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对额尔齐斯河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两个群体的形态和遗传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通过对8个可量性状和20个框架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两个群体分别占据两个不相重叠的区域,两个群体在形态上存在明显分化。COI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两群体之间遗传距离为0.012,群体间遗传距离是群体内最大遗传距离的4倍,两群体间在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上出现了一处替换,群体遗分化指数值为0.96078,基因流值为0.01,表明群体间缺乏基因交流,群体间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亚东鲑DNA条形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亚东鲑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线粒体COI基因638bp碱基序列,探讨了该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鲑科三种鱼类(亚东鲑、大西洋鲑和红点鲑)鉴定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亚东鲑33个个体共享1种单倍型。利用Kimura-2模型分析得到亚东鲑与大西洋鲑遗传距离最小,为0.079;大西洋鲑与红点鲑遗传距离最大,为0.141;亚东鲑与红点鲑遗传距离为0.120。基于COI基因片段序列构建的NJ显示,亚东鲑和大西洋鲑首先聚到一起,然后再与红点鲑相聚。结果表明COI基因片段作为三种鱼类DNA条形码进行分类鉴定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海萨  孟玮  杨天燕  张富春 《鲑鳟渔业》2012,(1):38-41,57
河鲈为我区优质经济鱼类之一,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阿勒泰地区。为更好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有限资源,我们基于mtDNA控制区序列对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水系的5个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PCR-SSCP标记结果显示,18个单倍型分布于5个群体的100个个体中。对这18个单倍型个体的mtDNA控制区序列克隆和测序,最终确定13个单倍型,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占分析序列的1.60%。河鲈总种群表现高的单倍型多样度(0.942±0.034)和偏低的核苷酸多样度(0.00242±0.00450)。Tajima’s D和Fuand Li’s D指数的估算结果显示,河鲈5个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P〉0.1),具有较稳定的种群结构。YBW,BEJH和LSW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流(Nm〉1),WLGH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基因流水平低(Nm〉0.6),存在着由于遗传漂变而产生分化的危险。5个群体间的单倍型序列差异为0.003,说明单倍型间未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艾氏蛇鳗(Ophichthus evermann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并对其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艾氏蛇鳗线粒体基因组全长 17759 bp, 包含了 13 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22 个转运 RNA 基因(tRNA)、2 个核糖体 RNA 基因(rRNA)、2 个控制区(D-loop)和 1 个轻链复制起始区(OL)。线粒体 DNA 全序列的碱基组成分别为 A (31.27%)、G (16.19%)、C (26.22%)和 T (26.32%), 其中 A+T 含量(57.59%)大于 G+C 含量 (42.41%), 呈现出明显的 A+T 偏好性。与大多数硬骨鱼类不同, 艾氏蛇鳗线粒体基因组中发生了基因重排现象, ND6 基因和 tRNA-Glu 移到了 tRNA-Thr 和 tRNA-Pro 之间, 且 ND6 基因上游还存在另一个高度同源的 D-loop 区。 tRNA-Gln (Q)、tRNA-Ala (A)、tRNA-Asn (N)、tRNA-Cys (C)、tRNA-Tyr (Y)、tRNA-SerUCA (S1)、tRNA-Glu (E)、 tRNA-Pro (P)和 ND6 9 个基因位于 L 链, 其余基因均位于 H 链。除 tRNA-Ser (AGC)外, 其余 21 个 tRNA 均为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分别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 基于 12 个蛋白编码基因(ND6 除外)构建了蛇鳗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树。结果显示艾氏蛇鳗与短尾蛇鳗(O. brevicaudatus)和食蟹豆齿蛇鳗(Pisodonophis cancrivorus)的亲缘关系较近, 蛇鳗属是蛇鳗科鱼类中分化较晚的一个类群。研究结果丰富了蛇鳗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库, 也为该类群鱼类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为开展江鳕(Lota lota)遗传多样性、系统分化分析,开发有效分子标记,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方法,挖掘江鳕微卫星标记。结果显示:通过聚类、从头组装和拼接,获得Unigene共计106 084条。所有的Unigene中,共识别17 619个SSR位点,包含SSR位点的Unigene序列数量为10 893条,占总Unigene的10.27%。江鳕转录组中SSR含量较为丰富,一至六核苷酸重复类型均存在。其中,单核苷酸重复类型的数量最多(7 102个),占总SSR位点数的40.31%。江鳕转录组SSR位点中,以10次重复次数最多,达2 788个位点,占总SSR位点的15.82%。江鳕转录组SSR的片段长度从10~66 bp均有分布,大部分集中在10~24 bp,占SSR总数的87.24%。  相似文献   
8.
9.
6月4~8日,"中亚和高加索国家负责任水产养殖和渔业发展区域合作规划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屈四喜、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崔利锋、新疆水产局局长古力努阿不都热扎克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会议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农业部联合主办、新疆水产科学研究所承办,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中亚和高加索地区14个国家、农业部、水科院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及新疆水产科学研究所的近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过程中自斑狗鱼肝脏和肌肉RNA/DNA比值的变化.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白斑狗鱼体内RNA/DNA比值不断下降,体重逐渐减小,饥饿561时RNA/DNA比值下降幅度达到最大.恢复投喂后,白斑狗鱼摄食强度明显增大,生长加快,各组试验中肝脏和肌肉RNA/DNA比值均超过正常投喂水平.试验结果表明RNA/DNA比值与体重变化呈正相关,进一步证明RNA/DNA比值可作为衡量鱼类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