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影响4月龄斑石鲷体质量的形态性状及其影响程度和生长规律特征,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随机选取的100尾4月龄斑石鲷的体质量(Y)和全长、尾鳍长、头长、尾长、吻长、眼径、体高、尾柄高、体长、躯干长等10个形态学指标(X1~X1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月龄斑石鲷各形态性状指标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357~0.943,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体长、体高和尾柄高是影响4月龄斑石鲷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体长通径系数最大(0.518),尾柄高通径系数最小(0.124);所选性状与体质量的R2=0.930,大于0.850,表明自变量的主成分已经找到,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及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检验,建立了体长(X9)、体高(X7)和尾柄高(X8)对4月龄斑石鲷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3.614X9+3.983X7+6.025X8-32.817;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66.019%,累计贡献率为76.025%,反映了全长、体长、体质量、体高方面的信息,主要指向不同部位的发育状况。综合分析结果,建议将体长作为4月龄斑石鲷选育的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2.
松江鲈鱼(Trachidermis fasciatus)作为我国一种降海洄游经济性鱼类,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捕捞和栖息环境遭到破坏,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本文从松江鲈鱼表型、染色体、蛋白质(酶)和DNA 4个层面概述其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当前资源现状。为松江鲈鱼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出生长快、外形美、耐粗饲、易起捕的尖塘鳢属鱼类新品种。本研究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线纹尖塘鳢(♀)、云斑尖塘鳢(♂)及其杂交、回交子代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对引物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出87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以线纹尖塘鳢最低(1.6087),杂交子代F1最高(2.913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依次为云斑尖塘鳢(2.2570)>杂交子代F1(2.1516)>回交子代F2(2.1061)>线纹尖塘鳢(1.5164);在4个群体中平均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香农指数(I*)4个参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891~0.7767、0.2714~0.5193、0.3473~0.4458、0.3662~0.7993。其中,各参数均为线纹尖塘鳢群体最低,平均观测杂合度和香农指数杂交子代F1最高,平均期望杂合度回交子代F2最高,多态信息含量云斑尖塘鳢群体最高,且各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均高于平均期望杂合度;哈代-温伯格平衡的χ2检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位点发生了偏离(P<0.05);根据Nei’s遗传距离建立的UPGMA聚类图表明:杂交子代F1和回交子代F2聚为一支后再与线纹尖塘鳢聚为一支,而云斑尖塘鳢为另一支,并且无论是杂交还是回交均表现了一定的母本效应。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二代(杂交鲷或杂交F2)与黑鲷幼鱼在不同投喂频率下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表现,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依据.选用杂交F2及黑鲷幼鱼为研究对象,设4个投喂频率组(1T:1次·d?1、2T:2次·d?1、3T:3次·...  相似文献   
5.
河川沙塘鳢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川沙塘鳢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的含肉率为64.45%;肌肉(鲜重)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6.70%、0.70%、1.65%、80.01%;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80.94%(干重),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2.67%,占氨基酸总量的40.36%;4种为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1.1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2.65%,其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工授精法以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母本、鸭绿沙塘鳢(O.yaluensis)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子代。利用胸腔活体注射植物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溶液后,取头肾细胞进行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其杂交子代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的核型为2n=44,2st+42t,NF=44;鸭绿沙塘鳢的核型为2n=44,2st+42t,NF=44;杂交子代的核型为2n=44,4st+40t,NF=44。经对比分析,杂交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的一套染色体,表明杂交子代为真正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8.
为探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在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响应低温过程中的作用,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了黑鲷scd1a(Asscd1a)和s...  相似文献   
9.
以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一代为亲鱼,于2017年4月在水温(21.8±0.4)℃条件下,对自然受精、人工孵化获得的杂交子二代(F_2)早期仔鱼进行发育观察,并就饥饿对仔鱼早期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及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_2初孵仔鱼全长(2.40±0.15)mm,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混合营养期4~5 d,7日龄全长增长到(3.95±0.04)mm,生长态势正常;杂交F_2仔鱼开始摄食的初次摄食率及最高摄食率分别为45.8%及77.21%,6日龄时初次摄食率下降为29.83%,抵达PNR时间;饥饿仔鱼5日龄时负生长,全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6日龄时全长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杂交F2早期仔鱼具有较好的生长态势;其开始投饵的最适时机应于仔鱼开口后的3 d内。  相似文献   
10.
使用15对微卫星引物对河川沙塘鳢( Odontobutis potamophila,♀)、鸭绿沙塘鳢( O.yaluensis,♂)及其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杂交子代3个群体进行扩增,研究3个群体的分子遗传机制,结果表明:(1)15对微卫星引物中OP215 a和OP110 a在鸭绿沙塘鳢中呈现单态性,其余的13对在3个群体中均能良好扩增;OP10a、 OP23a和OP46a可鉴别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杂交子代3个群体。(2)3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 PIC)含量分别为0.6450、0.5375、0.51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 Ne)分别为4.2977、3.6188、2.7793;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6334、0.5920、0.6290。(3)双亲遗传分化显著,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群体,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推断杂交子代为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4)杂交子代与河川沙塘鳢和鸭绿沙塘鳢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036、0.8361,前者大于后者,表明杂交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是不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一方,系统进化树也支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