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评估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配合饲料中酶解鱼浆蛋白和陆生复合蛋白替代鱼粉的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了4种等蛋(42%)等脂(12%)配合饲料(D1~D4),其中,D1(对照组)含30%鱼粉,D2~D4(处理组)都含14%陆生复合蛋白且还分别含有16%、11%、6%鱼粉和0、5%、10%酶解鱼浆蛋白;各处理组都补充蛋氨酸和赖氨酸。将360尾初始体重为(7.28±0.10) g的卵形鲳鲹幼鱼随机分配到12个海上网箱中,每个网箱30尾鱼,每种饲料设3个网箱。将鱼以上述4种饲料饲养62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与组织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胃蛋白酶(PEP)、脂肪酶(LPS)和淀粉酶(AMS)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D3和D4组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1和D2组,D4组鱼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D3组(P<0.05);D2~D4组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D2和D3组鱼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都显著低于D1组(P<0.05),D1和D4组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O)水平显著高于D2和D3组(P<0.05);D2~D4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D1组(P<0.05),且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低于D1组(P<0.05)。研究表明,含6%鱼粉的D4组鱼的生长性能与30%鱼粉D1组无差异,且全鱼蛋白含量及肝脏和肌肉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说明14%陆生复合蛋白配合10%酶解鱼浆蛋白可有效替代卵形鲳鲹饲料中80%鱼粉,使饲料鱼粉使用量低至6%。本研究是首次探讨酶解鱼浆蛋白在卵形鲳鲹配合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可为研发高效低成本配合饲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前期研究表明,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高效低鱼粉配合饲料在池塘网箱养殖中展现出优良效果。为进一步评估该饲料在深海网箱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基于该饲料配方,委托某饲料公司采用大规模生产工艺(基于饲料厂大机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进行饲料生产,每小时生产量达十多吨,且具有喷油机等设备,通过外喷添加脂肪源)生产实验饲料(粗蛋白47.66%,粗脂肪7.98%),以某知名品牌的商品饲料为对照(粗蛋白47.75%,粗脂肪9.63%),利用上述2种饲料,于深海网箱(周长60 m)养殖大规格卵形鲳鲹(平均体重约为262 g) 33 d。结果显示,2种饲料组鱼的生长性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相比于商品料组,实验料组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14.43%和8.19%,日均增重提高0.68 g;在肌肉营养成分和质构特性方面,实验组鱼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水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鱼肌肉品质和质构特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于商品料组,实验料组鱼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鱼肝脏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鱼肝脏抗氧化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实验料每养成1 kg鱼的饲料成本比商品料低18.80%,总养殖效益提高62.12%。研究结果表明,与商品料相比,实验料(卵形鲳鲹高效低鱼粉配合饲料)不仅具有优良的促生长效果,且能够提升肌肉脂肪水平、改善卵形鲳鲹的血脂代谢、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这说明该高效低鱼粉配合饲料可在卵形鲳鲹养殖生产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豆油、鱼油为脂肪源,配制9种不同蛋白能量水平的饲料,蛋白质3个水平(38%、43%、49%),每个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梯度(6%、10%、14%),其蛋白能量比为19.3~27.4mg/kJ。卵形鲳鲹初始质量为(25.02±0.16)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网箱(1.5 m×1.0 m×2.0m)放养卵形鲳鲹苗2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显示,卵形鲳鲹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投喂含43%或49%蛋白质、6%脂肪饲料的卵形鲳鲹表现出较好的特定生长率。饲料中不同的脂肪水平未表现出蛋白质节约效应,较高的脂肪水平反而抑制了卵形鲳鲹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卵形鲳鲹鱼体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随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上升而显著升高(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最适蛋白质、脂肪水平和蛋白能量比分别为43%、6%和24.4 mg/kJ。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设计5组等氮等能(粗蛋白为53%,能量为25KJ/g)的实验饲料,以60%的鱼粉饲料组作为对照(D1),豆粕∶花生粕∶鱼溶浆粉∶鸡肉粉(2∶1∶3∶2)的复合蛋白替代40%(D2)、50%(D3)、60%(D4)和70%(D5)的鱼粉,养殖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 L.)初始体重(53.0±0.2) g,养殖周期84 d,每天定时(08:00,16:30)投喂2次,投喂量为体重的1.5%~2%。实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之间幼鱼存活率、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D4和D5组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肥满度在D2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3、D4和D5组(P0.05);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和肠体比(ISI)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均显著低于D5组(P0.05);复合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在D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背肌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鱼体肌肉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均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总蛋白浓度在D2组显著高于D4和D5组(P0.05);血糖浓度在D2和D3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D3、D4和D5组甘油三酯浓度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组(P0.05);各替代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碱性磷酸酶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动植物蛋白可有效替代50%鱼粉而不影响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配合饲料对鱼粉的依赖性大,而鱼粉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其饲料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降低饲料成本,本研究以鱼粉、鸡肉粉和猪肉粉为饲料动物蛋白源,制作7种配合饲料(D1~D7),其鱼粉/鸡肉粉/猪肉粉的添加百分比分别为45.0/22.6/0、37.1/22.6/8.0、28.8/22.6/16.0、45.0/14.5/8.0、45.0/5.3/16.0、41.6/18.0/8.0和37.0/13.8/16.0。采用上述饲料投喂大口黑鲈幼鱼(初始体重约为55 g) 60 d,评估饲料动物蛋白源组合对鱼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肌肉质构特性以及肝脏蛋白质代谢和肠道炎性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饲料投喂组,D3组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D3组全鱼粗蛋白质显著高于D5组,其粗脂肪水平显著低于D4和D6组(P<0.05)。在组织生理生化指标方面,D3组鱼血清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D1和D4组(P<0.05),而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D5组(P<0.05);D3组鱼肝脏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7组(P<0.05)。在肌肉品质方面,D3组肌肉硬度和胶着性以及咀嚼性分别显著低于D4组和D6组(P<0.05)。此外,D3组肠抗炎基因il-10,肝脏蛋白质合成基因tor、s6k1、akt、pi3k mRNA表达水平上调,显著高于D7组(P<0.05);而肠促炎因子il-1β、il-6和肝脏翻译抑制因子4ebp-1 mRNA表达水平下调,显著低于D1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8.8%鱼粉、16.0%猪肉粉和22.6%鸡肉粉对大口黑鲈的促生长效果最优,且有利于提高肝脏蛋白质合成,维护肠道健康。研究结果可为降低大口黑鲈配合饲料对鱼粉的依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饲料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及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饲料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血浆生化指标、肝/肌糖原的影响及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影响,本实验以不同食性的吉富罗非鱼、卵形鲳鲹和军曹鱼为研究对象,糊精为糖源,三种鱼各设置低、中、高(CL、CM、CH;吉富罗非鱼:20%、30%、40%;卵形鲳鲹:13%、26%、39%;军曹鱼:12%、24%、36%)3个不同饲料糖添加水平,依次为进行8周的饲养实验并进行葡萄糖注射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系数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以CL组最高(P<0.05);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最高值均出现在CH组中,显著高于CL组(P<0.05)。卵形鲳鲹和军曹鱼CH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则均为CM组显著最高(P<0.05);三种鱼饲料系数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均以CM组最低,分别为1.47(吉富罗非)、1.61(卵形鲳鲹)和1.49(军曹鱼)。饲料中不同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糖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饲料中糖水平的上升,罗非鱼CH组糖代谢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卵形鲳鲹和军曹鱼CH组血糖、胰岛素、肝/肌糖原、甘油三酯均为最高;军曹鱼CM组肝/肌糖原和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葡萄糖耐受实验结果显示注射葡萄糖后:(1)卵形鲳鲹组和罗非鱼组在1 h血糖水平达峰值(P<0.05),并且均在12 h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而军曹鱼组在3 h达血糖峰值后直至24 h才回到注射前水平。(2)军曹鱼组与罗非鱼组血浆胰岛素水平缓慢上升,至3 h达最高水平(P<0.05),而卵形鲳鲹组在1 h内显著下降(P<0.05)。(3)卵形鲳鲹组与罗非鱼组肝糖原水平缓慢上升,分别在3 h、6 h达峰值(P<0.05),而军曹鱼组在1 h内呈下降趋势。(4)罗非鱼组与卵形鲳鲹组甘油三酯水平分别在3 h、6 h达峰值(P<0.05),而军曹鱼组在1 h内显著下降(P<0.05)。本研究表明,饲料糖水平对对三种食性鱼类生长、糖代谢生化指标、葡萄糖利用和耐受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杂食性罗非鱼可比肉食性鱼类更好地利用膳食糖物质。葡萄糖耐受能力则以杂食性吉富罗非鱼为最强,卵形鲳鲹次之,军曹鱼葡萄糖耐受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评价核糖蛋白替代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饲料中鱼粉的潜力。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设6个鱼粉替代水平。对照饲料(D1)中鱼粉含量为45%,通过添加核糖蛋白替代D1组饲料中鱼粉的0.5%(D2)、1%(D3)、2%(D4)、3%(D5)和4%(D6)。实验期间,每天分2次按饱食量投喂初始体重为(24.00±0.30)g大菱鲆幼鱼56 d。结果显示,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随着核糖蛋白替代水平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D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5和D6组(P<0.05);饲料系数则呈相反趋势,在D3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6组(P<0.05)。各替代组幼鱼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和生长激素(GH)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核糖蛋白替代1%~3%的鱼粉后,显著提高了幼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P<0.05);幼鱼肠道α-淀粉酶活性在D4和D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核糖蛋白替代鱼粉显著降低了幼鱼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各替代组幼鱼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3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D6组(P<0.05);各组间幼鱼血清白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替代组均显著提高了幼鱼血清白介素β1(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D4~D6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在D5和D6组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在D4组显著升高(P<0.05)。血糖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D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实验结果显示,D2组大菱鲆幼鱼48 h累积死亡率最低为56.4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核糖蛋白替代1%鱼粉时,大菱鲆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及鱼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细菌感染能力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牛磺酸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以鱼粉、发酵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基础蛋白源配制了牛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3 g·kg-1(T0)、4.4 g·kg-1(T1)、7.4 g·kg-1(T2)、10.5 g·kg-1(T3)、12.7 g·kg-1(T4)的等氮等脂饲料。将750尾卵形鲳鲹(81.0±0.5)g随机分为5组(每组150尾,分为3个平行),试验为期56 d。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卵形鲳鲹肠道内共获得87707条序列,能够注释到数据库的OTUs数目为5130(95.32%),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软壁菌门、螺旋体门为优势菌群。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T2组中的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最低,T1和T4组间物种组成差异较大(P<0.05)。随外源性牛磺酸的添加,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提高,补体C4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ToTLR-1、ToTLR-2、ToTNF-α和ToIL-1β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1、T2和T4组的ToNFkB P65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和T4组ToIL-10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试验结果显示,外源牛磺酸对卵形鲳鲹肠道微生物菌群和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晖  陈刚  林小涛 《水产科学》2012,31(6):311-315
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D1组以全鱼粉作为蛋白源,D2、D3组分别用脱脂豆粕替代10%和20%鱼粉,D4组以啤酒酵母粉替代10%鱼粉,D5组以玉米蛋白粉替代10%鱼粉,投喂体质量30~38g的幼鱼5周,研究3种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对大规格军曹鱼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D3组体质量、质量增加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D1组(P0.05),而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D5组(P0.05),肌肉灰分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的脏体指数、肝脏脂肪含量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提示,3种蛋白均可替代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而不产生显著影响,但替代比例达到20%,就可能对大规格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初始体质量为(13.88±0.28)g的卵形鲳鲹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盐藻添加量(0.0%、0.1%、0.2%、0.4%、0.8%、1.6%)饲料对其体色和生长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鱼,每日饱食投喂2次(8:00;17:00),试验周期为56d。结果显示,盐藻添加量为0.1%~1.6%时,随着饲料中盐藻水平的提高,卵形鲳鲹背部和腹部黄色值(b*)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饲料中添加盐藻可明显改善卵形鲳鲹体色;与此同时,卵形鲳鲹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盐藻水平的上升呈下降趋势(P0.05),未添加盐藻的对照组具有最高蛋白质效率和最低饲料系数,且与盐藻添加量为0.4%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盐藻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饲料盐藻水平对卵形鲳鲹体成分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发酵鱼溶浆(FSW)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蛋白质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正对照组(50%鱼粉),负对照组(30%鱼粉),在负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以2%、4%、6%、8%的FSW替代鱼粉,分别命名为FSW2、FSW4、FSW6和FSW8组,饲喂初始体重为(30.00±0.03) g的大菱鲆幼鱼8周。结果显示,各组间幼鱼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FSW2~FSW8组幼鱼增重率、蛋白质效率与正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FSW2~FSW8组全鱼和背肌粗蛋白含量与正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负对照组全鱼和背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负对照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甘油三脂(TG)均显著高于正对照组(P<0.05),负对照组、FSW2 ~FSW8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ALT和AST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肝脏中ALT和AST含量则呈相反趋势。负对照组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正对照组(P<0.05)。负对照组肝脏中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对照组(P<0.05)。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肠道中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1和小肽转运载体pept1表达量上调,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pat1表达量差异不显著,FSW2~FSW8组b0at1、cat1、pat1和pept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FSW显著改善了实验鱼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缓解了植物蛋白造成的生长性能下降。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添加FSW可使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降低至22%,且鱼体在生长和体组成上与50%鱼粉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脂肪源种类对卵形鲳鲹肠道微生物结构和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脂肪源对卵形鲳鲹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影响。以鱼油、磷虾油、豆油、玉米油,1∶1鱼油-豆油、1∶1鱼油-玉米油、1∶1磷虾油-豆油和1∶1磷虾油-玉米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了8种等氮等能的饲料投喂640尾卵形鲳鲹。测序结果显示,在卵形鲳鲹肠道内共获得1087662个序列,运算分类单元稀释曲线趋于平缓表明测序深度已经基本覆盖到样品中所有的物种。在门水平上,主要注释到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软壁菌门4个门,且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不同脂肪源对ACE指数、Chao1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磷虾油组和1∶1鱼油-豆油组具有较高的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主坐标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脂肪源对肠道菌群结构影响显著,这可能与脂肪酸种类和含量有关。本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卵形鲳鲹肠道微生物菌群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麻艳群  黄凯  肖新  陈涛  于丹  卢克焕 《水产科学》2011,30(7):383-386
选取900尾健康的巴丁鱼(约1.4 g/尾),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磷脂水平分别为0%、1%、2%、3%、4%),每组设3个重复,投喂同一种饲料,每个重复60尾鱼放养于一个水泥池(1.52 m×1 m×1 m)中。试验期56 d,试验水温为25~27℃。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的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随饲料磷脂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当磷脂水平为4%时,以上2个指标均达最高,分别为(1484.95±36.50)%、(4.92±0.26)%。第5组饲料系数最低(1.00±0.05)(P>0.05)。饲料磷脂水平显著影响巴丁鱼的肥满度、肝脏脂肪含量和肌肉脂肪含量(P<0.05)。第5组的肥满度最高(1.24±0.21),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第1组的肝脏脂肪含量最高(3.71±0.47%),与第3、4、5组差异显著(P<0.05)。第4、5组的肌肉脂肪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前3组(P<0.05)。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复合蛋白源替代饲料中不同水平(0%、16.67%、33.33%、50%和66.67%,分别记为饲料1~#~5~#)的鱼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成活、生长、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鱼粉替代水平增加,幼蟹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肝胰腺指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组最高(P<0.05);2)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均为4~#组最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在1~#组最高(P<0.05);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活力在5~#组最高,甘油三酯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则以4~#组最高,而丙二醛含量在2~#组最高(P<0.05);3) 1~#组躯体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在2~#组最高(P<0.05)。躯体半胱氨酸含量在4~#组最高,而其他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均在2~#组最高(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过高的鱼粉替代水平(33%~67%)会降低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和躯体营养物质的积累,对生理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建议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的比例为16.67%。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生长和血清生化的影响,该研究以鱼粉(fish meal,FM)为基础蛋白源配制了5组饲料[分别添加0%(FM)、25%(FSM25)、50%(FSM50)、75%(FSM75)和100%(FSM100)的发酵豆粕(fermented soybean meal,FSM)替代鱼粉]。为消除限制性氨基酸的影响,分别添加0%、0.10%、0.22%、0.35%和0.45%的赖氨酸及0%、0.14%、0.27%、0.41%和0.54%的蛋氨酸。结果显示,FSM25和FSM5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采食量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FSM100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FM组(P0.05)。发酵豆粕各组的肌肉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FM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FSM75和FSM100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蛋白(TP)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FM组(P0.05),FSM100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FM组(P0.05)。FSM75和FSM100组肝脏IGF-1和GH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FM组(P0.05)。综上,在添加限制性氨基酸条件下,发酵豆粕替代鱼粉不超过50%不会对卵形鲳鲹产生不利影响,根据回归曲线得出最佳替代水平为17.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B_2的最适需要量,配制维生素B_2水平为10 mg·kg~(-1)、4.4 mg·kg~(-1)、6.2 mg·kg~(-1)、8.0 mg·kg~(-1)、11.3 mg·kg~(-1)、15.5 mg·kg~(-1)的6种实验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25尾初始均质量为(11.63±0.17) g的卵形鲳鲹幼鱼,每日2次饱食,投喂8周。结果显示,4.4 mg·kg~(-1)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0 mg·kg~(-1)组(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0 mg·kg~(-1)组(P0.05),但饲料中维生素B_2水平对饲料系数、成活率、肝脏维生素B_2含量、血清免疫指标、全鱼粗脂肪和粗蛋白、肌肉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6.2 mg·kg~(-1)组肝脏D-氨基酸氧化酶(D-AAO)活性显著高于0 mg·kg~(-1)组(P0.05)。折线模型分析显示,卵形鲳鲹获得最佳生长和肝脏D-AAO活力达到最大时对饲料中维生素B_2的需要量分别为4.23 mg·kg~(-1)和6.24 mg·kg~(-1)。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当归多糖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能力、血清免疫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6种饲料,当归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对照组)、0.05%、0.10%、0.20%、0.40%和0.80%。挑选体质量为(4.99±0.08)g的卵形鲳鲹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放于池塘网箱中喂养,每天饱食投喂2次,为期8周。结果显示,各组末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0.10%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0.80%组和对照组(P0.05);0.10%组和0.20%组血清补体3、补体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0.40%组、0.80%组和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当归多糖能显著提高卵形鲳鲹幼鱼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但促生长的作用不显著。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当归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0.10%。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水平的亚麻酸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均体质量为(10.38±0.10)g的卵形鲳鲹幼鱼随机分配6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鱼。配制6种亚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13%、0.59%、1.10%、1.60%、2.10%和2.50%的实验饲料饲喂卵形鲳鲹,每天饲喂2次,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饲喂含0.59%和1.10%亚麻酸饲料的实验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1%组和2.5%组。亚麻酸水平显著影响了实验鱼的肝体比、脏体比、腹脂率、肥满度及其成活率。0.59%组实验鱼的胃蛋白酶显著高于0.13%组和2.50%组。1.10%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饲料中亚麻酸含量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得出卵形鲳鲹幼鱼对亚麻酸的最适需求量为饲料干质量的1.04%。  相似文献   

19.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幼鱼的初始体重约5.0 g,试验共设5组饲料,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组(D0),以豆粕和花生粕完全替代鱼粉为试验组,其中两组为不补充磷酸二氢钙的情况下不添加植酸酶(D1)和添加植酸酶(D2),另两组为在补充磷酸二氢钙的情况下不添加植酸酶(D3)和添加植酸酶(D4)。每一饲料组设3个重复,每箱养鱼30尾,在流水系统中饲养,表观饱食投喂,投喂率为5%~6%。饲养实验周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磷组(D3、D4)和全鱼粉组(D0)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不添加磷组(D1、D2)(P<0.05);磷的表观消化率在添加植酸酶组(D2、D4)均显著高于不添加植酸酶(D1、D3),但与全鱼粉组(D0)差异不显著;鱼体粗蛋白含量在不添加磷和植酸酶组(D1)显著低于其他4组;体粗脂肪含量在不添加磷(D1、D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体灰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全鱼粉组(D0)、添加磷和植酸酶组(D4)、添加磷不添加植酸酶组(D3)、不添加磷添加植酸酶组(D2)和不添加磷不添加植酸酶组(D1),且两两组间差异显著;体钙、磷、镁、锌含量和脱脂骨灰分、钙、磷含量在全鱼粉组(D0)最高。不添加磷组(D1、D2)血清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地高。试验结果说明,无鱼粉饲料中补充磷可保持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率,饲料利用和全鱼可食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同时添加植酸酶,能显著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促进磷、锌和镁在鱼体内沉积,并有进一步提高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趋势。[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112-118]  相似文献   

20.
以葡萄糖、蔗糖、糊精、玉米淀粉和糊化玉米淀粉为糖源制成5种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卵形鲳碜(Trachinotus ovatus)8周,研究不同糖源对其日增重、饲料利用和肝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糖源对卵形鲳鲹日增重、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糊化玉米淀粉组的日增重、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均最高,显著高于非淀粉糖源组(P<0.05),而与玉米淀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葡萄糖组的日增重、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糖源组(P<0.05).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饲料中的不同糖源对卵形鲳鲹的肝脏消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两个淀粉组的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分子量较低其他三组(P<0.05);蔗糖组的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除糊精组外的其他糖源组(P<0.05);脂肪酶活性随着糖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本研究中淀粉类大分子糖类对卵形鲳鲹的促生长效果优于葡萄糖、蔗糖和糊精,糊化玉米淀粉组的促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