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以"杜×长×大"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选21日龄体重相近[(6.85±0.25) kg]断奶仔猪9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CON组(饲喂普通教槽料)、HP组(饲喂优质蛋白来源的教槽料)和HPP组(HP+肠道保护剂,肠道保护剂主要成分为3 g·kg~(-1)复合酸化剂、0.6 g·kg~(-1)植物精油和2 g·kg~(-1)复合益生菌),试验期14 d,研究日粮蛋白来源和肠道保护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及肠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教槽料的HP组和HPP组,可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增加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以HP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最高;提升仔猪空肠和回肠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丙二醛含量。这一研究显示,早期断奶仔猪养殖中使用优质蛋白教槽料和优质蛋白+肠道保护剂的教槽料可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增强仔猪机体免疫机能及肠道抗氧化水平,有效减弱断奶应激对仔猪造成的危害,促进仔猪生长、提高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制剂对苏淮断奶仔猪肠道黏膜营养素转运体、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微生物菌群数量、短链脂肪酸及乳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胎次和体质量(9.34 kg)相近的28日龄健康苏淮断奶仔猪144头,按饲喂日粮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抗生素)、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基础日粮+植物乳杆菌制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预饲期3 d,仔猪32日龄开始试验,59日龄试验结束时屠宰采样。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及黏膜样品分别用于黏膜营养素转运体和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分别收集盲肠和结肠食糜,测定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RT-qPCR分析微生物菌群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上调十二指肠PepT1、空肠SGLT-1和PepT1以及回肠SGL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对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上调十二指肠Occludin、空肠和回肠Occludin和ZO-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而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其他基因无明显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增加盲肠丁酸、结肠丁酸和乳酸的含量(P0.05),而对乙酸和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减少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增加结肠乳酸杆菌和梭菌ⅩⅣa群的数量(P0.05);相较于抗生素组,植物乳杆菌制剂可显著提高盲肠乳酸、结肠乳酸和丁酸含量以及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结论]仔猪断奶时饲喂植物乳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黏膜营养素转运体及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提高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促进肠道有益菌如乳酸杆菌、梭菌ⅩⅣa群的增殖,减少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数量,从而促进肠道健康,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3.
选取24头21日龄早期断奶的三元杂交(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仔猪,随机分为A和B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仔猪.A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B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250 mg·kg~(-1)角鲨烯,预饲期3 d,正饲期21 d.饲养试验结束后,收集前腔静脉血,麻醉仔猪,屠宰收集空肠组织样本,研究角鲨烯对早期断奶仔猪空肠形态、黏膜通透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250 mg·kg~(-1)角鲨烯可显著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显著降低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血清和空肠组织中肠道损伤标识物的水平(P<0.05),显著降低空肠黏膜通透性(P<0.05),显著提高空肠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及空肠紧密连接蛋白基因ZO-1、Occludin、Claud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角鲨烯具有改善早期断奶仔猪空肠形态,保护空肠黏膜并提高空肠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有效缓解了早期断奶应激引起仔猪空肠损伤.  相似文献   

4.
以仔猪小肠上皮细胞为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相关基因指标,研究刺五加苷B(EB)对仔猪小肠上皮(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m L刺五加苷B显著增强肠道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3、ZO-1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mRNA表达量,且减弱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NF-γ的mRNA表达量。说明刺五加苷B可通过改变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和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对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起到促进作用,有益于仔猪肠道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5.
选取12头体质量相近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ON组)和试验组(SDGS组)分别饲喂依据NRC(2012)仔猪营养需要标准配制的等氮等能基础日粮与4%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添加日粮,每组6个重复,预饲7 d后试验28 d,探索日粮添加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形态、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TJ)和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综合评价日粮添加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在断奶仔猪上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SDGS组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P<0.05)高于CON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则无显著(P>0.05)变化;SDGS组的肝脏指数显著(P<0.05)低于CON组的,脾脏、心脏、胰脏、肾脏的器官指数则无显著(P>0.05)变化;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尿素、葡萄糖、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相比,SDGS组的肠道形态更完整、排列整齐,但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显著(P<0.05)增加,空肠绒毛高度显著(P<0.05)降低,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均显著(P<0.01)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有增加趋势(P=0.081),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则无显著(P>0.05)变化;SDGS组空肠黏膜TJ蛋白中闭合蛋白–3(Claudin–3)的mRNA相对表达量有降低趋势(P=0.091),空肠黏膜TJ蛋白中闭合小环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与十二指肠和回肠黏膜TJ蛋白Claudin–3、occludin、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则均无显著(P>0.05)变化;SDGS组十二指肠和回肠黏膜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降低,回肠黏膜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有降低趋势(P=0.068),十二指肠黏膜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空肠黏膜细胞因子IL–6、IL–1β、IL–10和回肠黏膜细胞因子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则无显著(P>0.05)变化。总之,依照NRC(2012)仔猪营养需要标准,添加4%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配制的等氮等能日粮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降低肝脏指数,改善肠道的免疫功能,且不会破坏肠道屏障结构,肠黏膜结构更完整,但肠道形态却向消化吸收能力降低的方向发展。可见,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可作为断奶仔猪配合日粮的原料,但使用时需要注意肠道健康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刺五加苷E(Eleutheroside E)对仔猪小肠上皮(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m RNA表达量的影响。在正常DMEM/F12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 05,0. 1,0. 2 mg/m L的刺五加苷E,测定刺五加苷E对IPEC-J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选择对IPEC-J2有显著作用的刺五加苷E浓度为有效浓度,研究刺五加苷E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的影响。细胞增殖试验结果表明,0. 1 mg/m L的刺五加苷E对IPEC-J2有极显著的增殖作用(P0. 01)。选择0. 1 mg/m L的刺五加苷E处理剂量对IPEC-J2的主要紧密连接蛋白和细胞因子进行基因表达水平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紧密连接Claudin-3、Occludin和ZO-1,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NF-γ的m RNA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苷E上调了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和ZO-1的基因表达(P0. 05),在细胞免疫方面下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NF-γ的基因表达;上调了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基因表达。这说明刺五加苷E能够改变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进而促进肠道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有益于仔猪肠道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研究饲粮添加猪源罗伊氏乳杆菌对断奶仔猪肠道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表达的影响,为猪源罗伊氏乳杆菌在畜牧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1 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 144 头,随机分为 3 个处理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O)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75 mg/kg 金霉素和 100 mg/kg 喹乙醇,罗伊氏乳杆菌组(LR1)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5×1010 CFU/kg 猪源罗伊氏乳杆菌 LR1,每个处理组各分 8 栏饲养,每栏 6 头猪,试验期为 42 d,饲养试验结束时随机从每栏挑选 1 头仔猪进行屠宰,取其十二指肠(近端)、空肠(中段)、回肠(远端)样品,进行肠道胶原蛋白、纤维黏连蛋白、肌腱蛋白及其相关调控因子等 ECM 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Masson 染色观察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胶原纤维均由肠黏膜下层向上层延伸,与 CON 组相比,LR1 组和 AO 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的胶原容积分数均显著降低(P<0.05),LR1 组的回肠胶原容积分数也显著降低(P<0.05)。TMT 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ECM-受体互作通路是差异蛋白主要富集通路之一,且其差异蛋白 COL1A2、COL4A2、COL6A1、ITGA1 等 ECM 分子的表达在 LR1 组显著低于 CON 组(P<0.05)。与 CON 组相比,LR1 组和 AO 组断奶仔猪空肠和回肠 COL1A2、COL3A1、ITGβ2 的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且 LR1 组显著降低了空肠 COL4A2、COL5A1、COL6A1、FN1、TNC、ITGα1 及回肠 ITGα1 的基因表达(P<0.05),但对回肠 COL4A2、COL5A1、COL6A1、FN1、TNC 无显著影响。在回肠中,与 CON 组相比,LR1 组和 AO 组断奶仔猪回肠 Collagen Ⅰ ~ Ⅵ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LR1 组回肠胞内调控因子 SEC6A1、PDE4D 和胞外调控因子 MMP2 的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 AO 组相比,LR1 组的胞内调控因子 SEC6A1、细胞因子 TGF-β 的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猪源罗 伊氏乳杆菌 LR1 可通过减少 ECM 调控因子 SEC6A1、PDE4D 等的基因表达来调节断奶仔猪肠道 ECM 的重塑。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体内试验,根据仔猪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肠黏膜sIgA水平及肠道免疫球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研究DON对断奶仔猪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30头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DON低剂量组和DON高剂量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饲喂含1和2 mg·kg-1DON的基础饲粮。试验期60 d。在试验开始后的0、14、28、42和60 d,所有仔猪经前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6水平;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取5头仔猪剖杀,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检测肠道黏膜sIgA水平及肠组织IgA、IgM、IgG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DON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仔猪平均日采食量与平均日增重,增加料重比(P0.05,P0.01);显著降低血清IFN-γ、IL-2、IL-4、IL-6水平和小肠黏膜sIgA水平及小肠组织IgA、IgM、IgG mRNA相对表达量(P0.05),其中DON高剂量组的作用效果比低剂量组更加明显。[结论]DON可以降低仔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细胞因子及肠道免疫水平,对断奶仔猪具有一定的免疫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三棵针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4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含100 mg/kg土霉素和500 mg/kg三颗针提取物的饲粮,研究三颗针提取物对仔猪生长、肠道pH、肠道菌群和肠道挥发性脂肪酸的作用效果。【结果】与添加土霉素相比,三颗针提取物能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P<0.05)、降低仔猪料重比(P<0.05)和腹泻率(P<0.05),显著增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乳酸杆菌数量(P<0.05),降低空肠、回肠、盲肠中的大肠杆菌和回肠中的总需氧菌数量(P<0.05),显著增加仔猪空肠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增加结肠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P<0.05),具有降低仔猪不同肠段pH的趋势(P>0.05)。【结论】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三颗针提取物,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添加土霉素的促生长效果,能够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生长并提高仔猪肠道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改善仔猪肠道内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讨饲粮添加鼠李糖乳酸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是否可以缓解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对断奶仔猪回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4头健康的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即LGG处理(添加或不添加109 CFU/kg LGG饲粮)和RV攻毒(灌服轮状病毒或无菌培养液),于试验第15天早上进行RV攻毒。试验期为19 d。【结果】RV攻毒诱导了断奶仔猪腹泻,显著提高了仔猪回肠黏膜中轮状病毒抗体和非结构蛋白4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回肠黏膜的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了回肠黏膜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ZO-1、occludin、mucin 1和mucin 2的表达(P0.05)。饲粮中添加LGG显著提高了回肠黏膜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有降低回肠黏膜隐窝深度的趋势(P=0.08),显著提高了回肠黏膜中ZO-1、occludin、mucin 1和mucin 2的表达(P0.05);并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腹泻和回肠黏膜中非结构蛋白4含量(P0.05),显著缓解了RV对回肠黏膜形态结构及ZO-1、occludin、mucin 1和mucin 2表达的影响(P0.05)。【结论】饲粮添加LG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RV诱导的断奶仔猪腹泻,而这一作用与其可改善仔猪回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猪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密连接是肠上皮细胞间的主要连接方式,对维持猪肠道黏膜上皮机械屏障和通透性起着重要作用。紧密连接蛋白是构成肠道黏膜屏障、决定肠壁通透性的重要蛋白质分子,对紧密连接的组成和功能发挥有很大影响。其中,ZO-1(zonula occludens 1)、Occludin(OCLN)和Claudins(CLDN)是构成细胞间紧密连接的重要蛋白分子,在维持细胞极性和紧密连接屏障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ZO-1、Occludin和Claudins等猪紧密连接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基因表达情况,并对近年来这些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猪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功能,寻找腹泻和肠道炎症等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壳聚糖铜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形态等方面的影响,为壳聚糖铜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20头体重(7.8 ± 0.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日粮:基础日粮组不添加外源铜(对照组),其它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50、100 mg?kg-1壳聚糖铜(CS-Cu)、200 mg?kg-1硫酸铜,预饲期7 d,试验期30 d。【结果】50、100 mg?kg-1 CS-Cu和200 mg?kg-1硫酸铜组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添加CS-Cu可使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与硫酸铜组相比, 100 mg?kg-1 CS-Cu组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空肠绒毛高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100 mg?kg-1CS-Cu与200 mg?kg-1硫酸铜,对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具有等同的效果;日粮中添加CS-Cu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和肠道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益生菌联合多酚共同对抗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感染,利用食淀粉乳杆菌和芦丁干预PoRV感染清洁级中国昆明鼠乳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病毒组(RV组)、食淀粉乳杆菌预防组(SR组)、芦丁1 mg·kg-1预防组(LR组)、芦丁20 mg·kg-1预防组(HR组)、食淀粉乳杆菌联合1 mg·kg-1芦丁预防组(SLR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Occludin和Claudin-4 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分布,ELISA定量检测RV、胰蛋白酶、PAR-2、TGF-β和MMP-9含量。结果表明,RV组病毒含量最高,RV组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Claudin-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预防组,Claudin-4蛋白在肠道组织中分布不均;其他组Claudin-4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但蛋白分布无改变。RV组胰蛋白酶、PAR-2、TGF-β和MMP-9含量均高于其他组;SLR组TGF-β含量低于SR组,MMP-9含量低于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添加纤维原料是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探讨不同纤维水平饲粮对马身猪和杜长大猪肠道健康的影响,为纤维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初始体重为(20±0.5)kg的马身猪(MS)和杜×长×大三元杂交猪(DLY)各80头,品种内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试验饲粮分别在玉米-豆粕基础日粮中添加0%、9.35%、18.64%和28.03%的大豆皮,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分别为9%(9N)、13.5%(13.5N)、18%(18N)和22.5%(22.5N)。试验期30 d。【结果】对于马身猪,18N组回肠IL-10含量、13.5N和22.5N组盲肠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空肠、回肠、盲肠杯状细胞数目随纤维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结肠杯状细胞数量和MUC2表达水平在13.5N和18N组均显著增加(P<0.05);18N和22.5N组Claudin-2、Occludin、E-cadherin、ZO-1、ZO-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13.5N、18N和22.5N组的大肠杆菌志贺氏菌丰度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15.
【目的】罗伊氏乳酸杆菌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的有益乳酸杆菌,研究表明,口服罗伊氏乳酸杆菌能显著降低腹泻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研究罗伊氏乳酸杆菌I5007(Lactobacillus reuteri I5007)对新生仔猪肠绒毛发育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9窝1日龄的杜×长×大初生仔猪,每窝挑选8头体重相近、出生状况良好的仔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3窝仔猪。即:对照组(灌服0.1%无菌蛋白胨溶液),前4日龄灌服组(1-4 d,每日每头灌服活菌总数为1.2×1010 CFU 的L. reuteri I5007)和隔4日龄灌服组(1、5、9、13、17和21 d灌服,灌服剂量同前4日龄灌服组)。试验期21 d,试验期间仔猪由各自母猪哺乳饲喂。于试验第7、14和21 天,每个处理组随机选取4头仔猪,空腹称重、麻醉和屠宰,截取相同位置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测定其肠绒毛形态,并测定试验结束时(21 d)空肠和回肠二糖酶活性和紧密连接(TJ)蛋白的表达。【结果】灌服L. reuteri I5007对仔猪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不同阶段仔猪的肠道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7 d时,隔4日龄灌服组与对照组相比,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杯状细胞数和回肠杯状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前4日龄灌服组仔猪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杯状细胞数和回肠杯状细胞数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P<0.05),但对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05);14 d时,隔4日龄灌服组仔猪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回肠杯状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4日龄灌服组仔猪的回肠杯状细胞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却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P<0.05);21 d时,隔4日龄灌服组显著提高了仔猪十二指肠和回肠的杯状细胞数(P<0.05),前4日龄灌服组与对照组相比,仅提高了回肠杯状细胞数(P<0.05),反而降低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另外,前4日龄灌服组仔猪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仔猪(P<0.05),但其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仔猪(P<0.05)。在二糖酶活性上,隔4日龄灌服组仔猪空肠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4日龄灌服组仅提高了仔猪空肠麦芽糖酶活性(P<0.05),且该组空肠蔗糖酶活性和麦芽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P<0.05)。隔4日龄灌服组对仔猪空肠和回肠的3种TJ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均有显著的促表达作用(P<0.05),前4日龄灌服组仔猪空肠Claudin-1、ZO-1和回肠Claudin-1的表达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其空肠Occludin显著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P<0.05),且其回肠Claudin-1(P = 0.1)和ZO-1(P = 0.1)相比于隔4日龄灌服组也有降低的趋势。【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新生仔猪隔4日龄灌服L. reuteri I5007(1.2×1010 CFU/头/日),能有效促进仔猪肠绒毛发育,提高空肠二糖酶活性,促进仔猪肠上皮细胞TJ蛋白的表达,在改善新生仔猪的肠黏膜屏障功能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沂蒙黑山羊羔小肠发育、菌群多样性及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沂蒙黑山羊早期断奶羔羊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双胎沂蒙黑山羊羔羊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其中,对照组(Ⅰ组)羔羊随母哺乳至75日龄,试验组(Ⅱ组)于10日龄断奶后饲喂代乳粉。分别于试验的第10、15、25、45和75 天称羔羊活体重以及屠宰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重量,并收集各肠段内容物、黏膜组织样品。采用16S rDNA的PCR-DGG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分析小肠菌群定植规律及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GLUT-2)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Ⅱ组羔羊45 d时平均日增重和空肠、回肠重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75 d时平均日增重和回肠重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十二指肠在45和75 d、空肠在15 d及回肠在10 d时两组间菌群变化较为明显,二者菌群多样性指数回肠最高,其次空肠、十二指肠;两组各肠段优势菌群均为溶淀粉乳杆菌和普雷沃氏菌属,但随着日龄增加,Ⅰ组各肠段益生菌属总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Ⅱ组却与此相反。Ⅱ组在10 d时SGLT-1和GLUT-2基因mRNA表达量最低,而25 d后Ⅱ组表达量均高于Ⅰ组,且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基因表达量呈现肠段部位间差异,其中SGLT-1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空肠最大,十二指肠最低,而GLUT-2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十二指肠最大,回肠最低。【结论】饲喂代乳粉在第25 天时可促进沂蒙黑山羊早期断奶羔羊空肠、回肠有益菌提前定植,并通过调控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而引起葡萄糖吸收转运的改变,进而影响羔羊后期肠道组织及机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蚕豆皮对湖羊空肠屏障相关基因表达、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30只4月龄体重相近[(27±2.0)kg]的雄性湖羊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CON)和添加30%蚕豆皮日粮(蚕豆皮组,BBS)。预饲期10 d,正式期50 d。试验结束后采集空肠组织及食糜(n=5),通过RT-qPCR检测黏膜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生化试剂盒检测消化酶活性,高通量测序分析食糜微生物菌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BS组空肠黏膜细胞连接基因Claudin-1、Occludin、MUC-2和ZO-1,促炎因子IL-6、IL-10和TNF-α 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IL-1β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2组空肠黏膜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BBS组食糜微生物Shannon、Chao1和Observed_otus指数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BBS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髌骨细菌...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将80头25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EGB;试验期为28 d;测定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黏膜免疫球蛋白含量和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2%EGB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提高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Ig A、IL-2、IL-4、IFN-γ含量(P0.05)。本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0.2%EGB可提高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乳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影响,试验选用144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基础+3 g·kg-1乳酸酸化剂、基础+6 g·kg-1乳酸酸化剂,测定仔猪生产性能,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回肠和结肠黏膜粘附的乳酸杆菌数量。结果表明:添加乳酸酸化剂后,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14 d后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回肠和结肠黏膜粘附的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表明乳酸酸化剂能减少肠道有害菌,增加有益菌的繁殖,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壳聚糖螯合锌对大肠杆菌攻毒断奶大鼠回肠形态结构、屏障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48只断奶SD大鼠(初始平均体重55.65 g),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CON)、攻毒对照组(CON)、硫酸锌组(ZnSO_4)和壳聚糖螯合锌组(CS-Zn)。正式试验开始,N-CON和CON组大鼠饲喂基础日粮,ZnSO_4组大鼠饲喂添加含50 mg·kg~(-1) Zn的硫酸锌日粮,CS-Zn组大鼠饲喂添加640 mg·kg~(-1)壳聚糖螯合锌颗粒(锌含量50 mg·kg~(-1))的日粮。试验期为14 d,试验第9~12天,CON、ZnSO_4和CS-Zn组每天灌胃4 mL总菌数量为1×10~(10) CFU·mL~(-1)的大肠杆菌菌液。[结果]与N-CON组相比,CON组大鼠回肠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降低,隐窝深度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增加,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增加,IL-10浓度显著降低。而与CON组相比,CS-Zn组大鼠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上升,隐窝深度显著降低;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基因ZO-1、Occludin、Claudin-1表达量显著上升,组织MPO活性显著降低,促炎因子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抑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升高,TLR-4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基因MyD88、IRAK1、TRAF6表达量明显下调,MyD88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有益菌Lactobacillus的数量显著上升。[结论]壳聚糖螯合锌可显著改善大肠杆菌攻毒大鼠的回肠形态结构,并且可通过上调有益菌含量及抑制TLR-4信号通路,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