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投式白菜泡菜发酵及杀菌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直投式白菜泡菜发酵工艺及杀菌工艺。[方法]比较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酸度、pH值和活菌总数的变化,并对泡菜进行感官评定;比较了微波杀菌和超高压杀菌的效果;最后考察了白菜泡菜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接种发酵缩短了发酵时间,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0.4%,盐浓度4.0%;以微波杀菌和超高压杀菌为代表的杀菌方式都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有望取代现有的热杀菌方式;泡菜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对延长泡菜货架期可产生积极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直投式白菜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1泡菜生产过程生物胺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1.1成果单位四川大学、四川高福记股份有限公司等。1.2成果简介本成果主要包括通过特殊培养基选择性检测泡菜发酵过程中生物胺转化菌株数量与HPLC定量检测结果相关性,采用微生物-TCL-HPLC组合检测,微生物修复降低生产过程生物胺与亚硝酸盐的方法,实现降低椒醅、泡菜生产过程生物胺、亚硝酸盐的含量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葡萄酒二次发酵液中筛选的优良植物乳杆菌L42为研究对象,对菌株L42的高效直投式发酵剂进行研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L42最佳增殖培养基、离心条件、冻干保护剂进行优化,得到植物乳杆菌L42最佳廉价培养基为番茄汁基础培养基、0.2%K2HPO_4、0.5%胰蛋白胨、1.5%蛋白胨、2.5%葡萄糖,培养后活菌数可达到57.8亿CFU/m L,与番茄汁基础培养基相比提高了8.41倍;最佳离心条件为6 000 r/min、10 min,离心后活菌数收得率可达99.37%;最佳冻干保护剂的配方为10%脱脂乳、10%海藻糖、1.5%谷氨酸钠、1%吐温80、0.5%酵母浸粉,冻干存活率为89.01%;冻干后的植物乳杆菌L42在11%乙醇度、130 mg/L SO_2、pH值3.0的环境下能够正常增殖,将获得的直投式发酵剂于4℃下保存11个月后活菌数仍可达到10亿CFU/m L。  相似文献   

4.
以植物乳杆菌为实验菌种并进行冻干处理,将冻干菌粉加入玉米秸秆中进行青贮发酵,以粗蛋白为指标对发酵结果进行判定。以单因素实验结果发酵时间10 d,发酵温度30℃,接种量1%为基础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发酵条件,通过实验测得优化后的粗蛋白含量为11.71%,与预测值11.85%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出发酵制备纳豆激酶制品质量稳定、价格低廉的直投式纳豆发酵剂。[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市售纳豆及纳豆菌剂中筛选出3株纳豆芽孢杆菌优势菌株。通过比较这3个分离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的产酶能力,优选出其中1株作为制备直投式纳豆发酵剂的菌种并研究其发酵工艺。[结果]试验得出,实验室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产纳豆激酶酶活力最高。作为接种剂,直投式发酵剂在产酶活力上均优于液体种子液。试验优化了冻干粉菌悬液的浓度为107CFU/ml,发酵豆粕获得了498.8 U/g纳豆激酶酶活力。[结论]研究可为利用直投式发酵剂发酵产纳豆激酶制品提供参考依据,为实际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马铃薯渣生产能量饲料菌种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板培养和混菌发酵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能量饲料的最佳菌种.以筛选的单菌株为基础,采用平板点种刺激圈法选育共生良好的配伍菌株,并将已证明共生良好的菌株分别与嗜酸乳杆菌进行共生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含量,以确定嗜酸乳酸菌与其他菌种的共生发酵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白地霉、啤酒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为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能量饲料的最佳菌株.  相似文献   

7.
谭欢 《湖南农业科学》2012,(17):102-104,107
为了探索制备高效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的最佳方法,从离心收集条件、干燥方法及冻干保护剂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在转速为3 000 r/min条件下离心10 min收集菌体,而后用冷冻干燥法对菌泥进行干燥,并研究出了高效的复合冻干保护剂的配方为谷氨酸钠20 g/L、甘油30 mL/L和Vc 20 g/L,同时溶解于无菌脱脂乳中。采用此法成功地制备了性能优良的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  相似文献   

8.
以东北冬季自然发酵酸菜液、自然发酵泡菜汁为原料分离耐低温乳酸菌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初步进行形态学鉴定,经发酵试验,对发酵产品外观、口感、酸度、滋气味等综合评价效果好的菌种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从酸菜汁中分离到菌株10株,从泡菜汁中分离到菌株12株。经综合评价鉴定,筛选出适于酸菜发酵的低温菌株3株,2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为乳明串珠菌,分离出的菌株可为酸菜低温乳酸菌发酵规模化生产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育降解棉酚菌株,组建复合菌系,优化固体发酵条件.[方法]从实验室已有菌株、动物新鲜粪便和土壤中筛选降解棉酚菌株,确定共生菌株混合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水分、接种量、发酵天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选育出10株符合《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规定的降解棉酚菌株,确定共生菌株最优配比为QC-3:QC-5:QC-9:QC-10按1:2:1:1,最优的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为水分68.8;、接种量12.8;、发酵天数42.5 d,在此条件下脱毒率可达到91.4;.[结论]确定了混合菌发酵棉秸秆脱毒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棉秸秆固体发酵降低游离棉酚含量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科院"高效清洁型红麻生物脱胶技术"是麻类研究所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工艺,利用本所选育的专用菌种研究形成的一种用于红麻脱胶的高新技术成果.其基本技术原理是:将少量具有脱胶能力的菌种接种到红麻韧皮上,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这些菌种利用红麻韧皮中的胶质作为培养基进行生长繁殖,形成一个"胶养菌-菌产酶-酶脱胶"的生物大循环,直到韧皮纤维间的胶质彻底崩溃为止.  相似文献   

11.
泡菜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其规模化生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泡菜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物理、生物及化学变化,赋予了泡菜更多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本文对泡菜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和泡菜的保健功能做了论述,并从优良泡菜菌种的选择、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以及发酵后的防腐处理三个方面探讨了规模化纯种发酵泡菜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2.
试验根据泡菜汁的营养条件以及乳酸菌的营养要求,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确定了泡菜用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并通过纯菌种接种发酵试验,测定了泡菜发酵过程中的参数变化,确定TVJ培养基在生产上要优于MRS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机肥是利用农业废弃物/禽畜粪便等经过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一种肥料,具有有机质含量高,能有效刺激植物生长等特性。传统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存在许多问题,采用好氧深层发酵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传统有机肥生产对风化煤利用不够,选育风化煤活化菌可提高利用率。发酵菌种的选育是有机肥生产的核心技术,发酵菌种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生物有机肥绿色环保,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生物有机肥是利用农业废弃物/禽畜粪便等经过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一种肥料,具有有机质含量高,能有效刺激植物生长等特性。传统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存在许多问题,采用好氧深层发酵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传统有机肥生产对风化煤利用不够,选育风化煤活化菌可提高利用率。发酵菌种的选育是有机肥生产的核心技术,发酵菌种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生物有机肥绿色环保,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甜瓜枯萎病拮抗链霉菌D2菌株的发酵条件,为该菌发酵方法的建立及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D2菌株有效活菌数为考察指标,玉米粉含量、豆饼粉含量、pH、摇床转速、接种量和温度为影响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对D2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豆饼粉含量、玉米粉含量和温度对D2菌株有效活菌数有显著影响(P<0.05).D2菌株有效活菌数回归模型为:Y=8.28757+0.12344X1+0.21477X2+0.06184X3-0.05929X12-0.09817X22-0.14942X32(式中,Y为有效活菌数对数,X1、X2和X3分别为玉米粉含量、豆饼粉含量和温度的编码值),理论有效活菌数为2.99×108 CFU/mL.D2菌株最优发酵条件为:玉米粉含量39.08 g/L、豆饼粉含量39.19 g/L、培养温度37.4℃,在此条件下D2菌株有效活菌数为3.01×108 CFU/mL,与理论值接近,但极显著高于未经优化采用培养基Ⅱ得到的有效活菌数(1.0×106 CFU/mL)(P<0.01).[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D2菌株发酵条件可有效提高该菌株有效活菌数,且回归模型推算出的理论活菌数与优化条件发酵的有效活菌数接近,可用于指导D2菌株的实际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郑炬  曹广丽  杨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259-4261,4279
[目的]对一株新型丁醇产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富集培养、分离筛选纯化微生物菌株,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分离菌株的丁醇产量,并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分子鉴定确定分离菌株的种类。[结果]试验得到一株高产丁醇菌HIT1,其发酵时适宜的葡萄糖浓度为25 g/L,适宜的发酵初始pH为6.5,且与酵母粉相比,其能更好地利用蛋白胨作为氮源;试验确定HIT1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结论]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产丁醇菌种的资源库,为综合开发利用生物丁醇奠定了菌种多样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液体菌种已在黑木耳菌包工厂化生产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但提高黑木耳液体菌种发酵生产效率仍是菌包生产企业的重要技术需求。为深入探究发酵营养条件、环境条件及其交互作用对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效率的影响,为黑木耳液体菌种高效生产提供有益参考。试验以国家认定品种黑木耳2号为试验菌株,以发酵醪中菌丝量为响应值,采用经典的响应面法对液体菌种发酵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基质营养与环境条件对黑木耳菌丝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试验范围均出现影响峰值;基质营养条件中的碳源浓度、环境条件中与溶氧水平密切相关的装液量和摇床转速都与其他发酵条件有很强的交互作用。结合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分析和验证试验,确定最佳配方为葡萄糖22.3 g/L、蛋白胨2.7 g/L、KH2PO4 2.0 g/L、MgSO4·7H2O 1.5 g/L,同时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3 g/L,菌丝生物量达13.22 g/L,与预测值13.05 g/L相比,相对误差为1.3%;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时间7 d、摇床转速165 r/min、装液量105 m...  相似文献   

18.
解磷细菌突变株PS-01P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PS-01P菌株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一株解磷能力明显提高的菌株PS28P,其解磷量达257.24 mg·L-1,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1.95%.通过对PS28P碳源、氮源、装液量和发酵温度等发酵条件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即玉米粉0.5%,豆粕粉3.5%,鱼粉0.3%,装液量为50 mL(250 mL三角瓶),35℃培养40 h为宜.菌量达到2.35×109 mL-1.  相似文献   

19.
高效清洁型红麻生物脱胶技术是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 (邮码 : 413100 电话 : 0737- 2721162)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工艺、利用本所选育的专用菌种研究形成的一种用于红麻脱胶的高新技术成果 . 其基本技术原理是 : 将少量具有脱胶能力的菌种接种到红麻韧皮上,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这些菌种利用红麻韧皮中的胶质作为培养基进行生长繁殖,形成一个 “胶养菌 - 菌产酶 - 酶脱胶”的生物大循环,直到韧皮纤维间的胶质彻底崩溃为止 . 技术内容包括去叶 - 剥皮 - 扎把 - 接种 - 堆麻 - 脱胶管理 - 洗麻 .  相似文献   

20.
为缩短发酵周期,使人工接种发酵的水豆豉产品风味与自然发酵的风味相同,筛选出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发酵菌粉,确定不同菌种发酵对水豆豉产品中多肽及风味肽的影响,采用LC-MS/MS(液质联用)技术检测3种发酵工艺生产的水豆豉产品中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对比多肽序列及所属蛋白的类别。结果表明:A_3菌粉人工接种发酵、自然发酵和纳豆菌粉发酵的3个样品中分别检测出186、176和445条多肽,分别分解自23种、21种和31种蛋白。3种不同菌株发酵的产品中鉴定出47条相同的主体风味肽,其中A_3菌粉发酵产品中共检测到88条主体风味肽与自然发酵的风味肽相同,其多肽含量和种类更接近,风味也更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