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蛋白质电泳技术在品种真伪和纯度检验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种子贮藏蛋白和同工酶电泳技术对油葵品种康地4、5、6、7号及G101的父母本和杂交种在品种鉴定上的应用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品种中,种子贮藏蛋白电泳谱带多,但没有明显差别;过氧化物酶谱带数少,在G101杂交种有明显区别父母本的过氧化物酶谱带;酯酶电泳谱带数目较多且清晰,康地6号杂交种中出现了明显的父母本的互补酯酶电泳谱带.利用酯酶谱带对康地6号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其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2.
西瓜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酶谱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无籽西瓜组合G1,杂优西瓜组合G2及其双亲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G1母本胚根,第1真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胚芽,子叶及第2、第3真叶的酯酶同工酶谱明显异于子代;G2母本的胚芽,子叶及第2真叶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明显异于子代。此结果可应用于西瓜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3.
油菜种子纯度室内同工酶检验与田间种植检验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同工酶检验与田间种植检验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检验油菜种子纯度是完全可行的,且该方法准确、快速、经济;幼芽酯酶同工酶检定结果能够准确反映种子的原始纯度.  相似文献   

4.
同工酶电泳技术在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与田问种植法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两种鉴定结果无显著差异,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鉴定种子纯度可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生产实践。该文还对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应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的一些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自杂交稻推广种植以来,种子部门普遍通过南繁来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这种方法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都不经济,因此,寻求一个更经济有效的鉴定办法,是当前发展杂交稻生产的迫切需要.本文介绍利用酯酶同工酶分析法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技术及其可行性.实验依据同工酶技术在水稻杂交优势与品种分类上利用已有不少文献报道.龚蓁蓁等运用酯酶同工酶分析高粱稻及其亲本,发现杂交子代中有与亲本异同的酶带.陆士伟等以酯酶同工酶E_3~S和E_3~F谱带作为杂交稻早期纯度测定的手段.易琼华等研究了酯酶同工酶酶带  相似文献   

6.
提取水稻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分析杂交水稻汕优63种子样品纯度,并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比较。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能准确快速地鉴定杂交水稻汕优63种子样品纯度且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趋向吻合。该项技术在种子检验上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南京市八卦洲乡的4个芦蒿农家栽培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蒿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谱带都很丰富,2种酶同工酶带型在芦蒿中都存在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利用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可以鉴定芦蒿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黑色型黄粉虫各虫态及龄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研究,为其物种鉴定和大规模饲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的黑色型黄粉虫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结果]黑色型黄粉虫各虫态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且不同龄期的幼虫之间和不同性别成虫之间也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发育时期黑色型黄粉虫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栽培半夏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不同的4种类型半夏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的同工酶进行比较,并根据同工酶分析结果探讨半夏种内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过氧化物和酯酶同工酶谱在不同类型的半夏之间有着很高的多态性,除少数共有特征谱带外,各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谱带差异.  相似文献   

10.
保证杂交稻种子的纯度,是杂交稻增产的关键之一。由于去海南岛进行种植鉴定种子纯度成本高,质量和农时不能保证,因此1983年冬季我们按照江苏省农科院遗传生理所师素云等报道的用酯酶同工酶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原理和方法,对江都县种子公司收购的部分杂交稻种子进行了纯度鉴定。 测试材料为汕优2号、汕优3号和汕优6号的100多个样品,在室内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柱状电泳酯酶同工酶法,进行纯度鉴定。并于1984年5月从中随机抽取78份样品,种于江都县原种场,每个样品实种300株,于8月5日和9月上旬两次进行小区田间纯度调查,其中有11份样品于8月初直接到生产大田进行纯度调查。另外,还对11份样品的同工酶鉴定结果与生产大田纯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雌雄芦笋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芦笋雌雄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芦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在雌雄株叶片中存在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雄株中多了R f值为0.78的一条酶带;酯酶同工酶在雄株中多了R f值为0.93的一条酶带。  相似文献   

1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同一寄主尖孢镰刀菌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黄瓜不同部位分离的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是相同的,均为 3条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带,迁移率分别为 0.04、0.20和 0.33;而酯酶 (EST)同工酶酶谱存在较大的差异。西瓜尖孢镰刀菌都具有 4条POD同工酶酶带,电泳迁移率分别为 0.048、0.190、0.286和0.381,而EST同工酶条带很少,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应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分析了甘蓝一代杂种秦甘60及其亲本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图谱。结果表明,甘蓝秦甘60(F1)及其亲本在苗期的POD酶谱和EST酶谱表现相一致,都表现为单一亲本型,具有母本的完整酶带。对秦甘60(F1)杂交率的鉴定在其反交种中是可以利用POD酶Rf0.227、0.273酶带或EST酶Rf0.778酶带将其与父本自交种区分开,但在正交种中与母本自交种不易区别。  相似文献   

14.
3个不同养殖群体裙带菜同工酶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不同养殖群体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本地裙带菜、日本裙带菜、自育裙带菜)的孢子叶、茎和叶不同部位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进行了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3个裙带菜群体的POD同工酶其孢子叶活力都相对强于其它部位;日本裙带菜茎和叶的各部位POD酶活力相同,但叶中部的酶活力稍强于茎;自育裙带菜茎底部和茎中部的POD酶活力较强些,而叶底部的酶活力较叶中部和顶部的强;本地裙带菜的茎和叶由底部到顶部POD酶活力逐渐变弱。孢子叶EST酶活力要较茎和叶的酶活力强很多,3种裙带菜孢子叶中EST酶活力相同。此外,还对裙带菜的种质、样品处理方法以及3种裙带菜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垂直板电泳系统,测定了36份不同居群半夏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及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在3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半夏物种的共同特征谱带,同时又蕴涵着丰富的多态性。POD酶、EST酶酶谱存在明显差异,酶带数分别为20和24条。采用 DPS数据分析软件对这两类酶带谱进行聚类分析,该结果能够对供试材料的细胞学研究给予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在果蔗生长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不同的取样时期和植株不同器官,对8个果蔗品种利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电泳得出的叶片、根组织不同生育时期POD、EST同工酶酶谱进行聚类分析,并检测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同工酶谱的遗传相似系数存在差异,特别是外引黑皮果蔗(Badila)与中国地方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2)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或根部的POD同工酶和EST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图都存在着差异;(3)叶片中的POD、EST酶谱在各个生育时期均达到极显著相关。说明叶片是这两种酶基因表达的最重要活性部位,因此叶片可以作为同工酶分析较为稳定和适宜的采样部位。  相似文献   

17.
36份不同居群半夏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垂直板电泳系统,测定了36份不同居群半夏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及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在3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半夏物种的共同特征谱带,同时又蕴涵着丰富的多态性。POD酶、EST酶酶谱存在明显差异,酶带数分别为20和24条。采用DPS数据分析软件对这两类酶带谱进行聚类分析,该结果能够对供试材料的细胞学研究给予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铝胁迫对大豆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3个大豆品种在不同浓度铝毒害下,不同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铝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同工酶酶带有一定的差异。随着铝浓度的增加,各品种的酶活性和酶带数量变化不一,但总趋势为下降,这与各品种对铝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同工酶标记区分玉米多胞质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往培育成的含Mo17细胞核的班米多胞质系(同核异质系)的基础上,开展了11种多胞质系同工酶生化标记的筛选。通过在不同发育阶段选取不同部位组织样品,进行POD和EST同工酶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组织样品,其同工酶带数与活性是不同的,选取3个发育阶段的不同组织,即授粉后9d籽粒、授粉后34d籽粒乳和抽雄期雄穗作同工酶电泳分析,就可以将11种多种胞质系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0.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work, the study of screening marker bands of maize ( Zea mays L. )isozyme was carried out. 11 multiplasmic line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different tissue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were taken for each material. DPAGE system and double vertical gel slabs were u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POD: A total of 20 isozymic bands. (Fli)Mo17 and (su1)Mo17 possessed the POD1 and POD3, while POD7 was absent. (sh2)MoI7-POD15 and POD16. (bt1)Mo17-POD1, POD11. (Pop)Mo17-POD15. (wx)Mo17 did not possess the POD3, 4, 5, 6, 8, 15, 16. The other lines possessed different POD. (2) EST: A total of 18 isozymic bands. (Fli)Mo17 possessed the EST 2, 17,but EST15 was absent. (su1)Mo17-EST13. (bt1)Mo17-EST6, 12, 14. (Pop)Mo17 possessed the EST12, but EST2, 8, 11, 13, 14 were absent. For the other multiplasmic lines, some possessed this EST, some possessed other EST. (3)According to the above data, some specific isozymic bands can be used as biochemical markers to distinguish these multiplasmic lines from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