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茶叶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南涧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茶树育种专家每年都会选育出许多茶树新品种,为了及时筛选出适宜在南涧县种植的新品种,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增效作用,加快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南涧县茶叶工作站在云南省普洱茶树良种场的安排和指导下在新安茶场实施“茶树新品种农业协作试验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2.
DUS测试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技术基础和品种授权的科学依据。为促进茶树育种创新,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我国茶树品种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笔者对近5 a来我国茶树新品种保护申请量、授权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茶树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提高品种保护水平,加强司法维权鉴定;加大宣传培训,提高育种者品种权保护意识;简化程序,提高品种权授权效率;加快完善茶树已知品种数据库;加快茶树测试操作手册和拍摄技术规程的研制的建议,以期为该领域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茶树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云南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考察、收集与保存研究的状况,并通过分析茶树无性系新品种选育研究、茶树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和茶树良种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茶树良种繁育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科技厅持续支持"甘蔗高产高糖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示范"等重大项目,以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和云南农业大学以及省内重点制糖龙头企业组成甘蔗育种研发团队,加大甘蔗育种科技投入,以"科研育种单位+企业+基地"的运作模式,创新育种思路,大规模开展甘蔗品种选育和改良,先后引进和选育了9个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成为云南省新一代主推品种,实现全省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创新育种思路,大规模开展甘蔗品种选育和改良,“十一五”以来自主选育的7个甘蔗新品种已成为云南省新一代主推品种,今年选育开发出6个新品种并实际应用于生产,使云蔗型品种首次超过了外引种,成功实现了云南省甘蔗品种由自育种、引进种平分天下到自育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孔祥瑞  杨军  王让剑  宋振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58-17060
近10年我国有55个茶树新品种通过国家审(鉴)定。从这些新品种在不同茶区的分配比例、选育单位的组成类型、品种适制性和选育途径4个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新品种的2/3是由华南和西南茶区选育而成,适制绿茶的品种所占比例较高,约占总数的57%,且产量型品种明显多于品质型品种。新品种中有51%属常规种,由此可见,系统选育法仍然是茶树育种的主要技术手段。与之前相比,选育单位的组成类型有所变化,但科研院所仍居主力地位。今后的发展,可以考虑从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加强上下游技术合作、细化育种研究方向、鼓励公司或个人从事或参与等方面,推进茶树育种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优质油菜育种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加拿大率先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后,世界优质油菜育种发展迅速。至今,云南省已育出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17个,为云南省优质化油菜生产作出了贡献。综述报道云南省优质油菜育种现状、高产优质油菜开发利用前景。今后,云南省将加快优质油菜育种步伐,采用多种育种手段,努力与国际油菜品质育种目标接轨,提高油菜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8.
“紫嫣”新品系茶树品种来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刊讯(编辑:王雯慧)日前,四川农业大学茶树育种团队与四川一枝春茶业公司合作选育的高花青素含量珍稀新品系"紫嫣"获新品种授权(授权号CNA20120455.2),这是近年来四川省第一个茶树品种获得授权。据悉,四川农业大学茶树育种团队将在本月底完成紫嫣新品种的登记申报工作。今年以来,团队加强了研发工作,开发新产品2个,据中国茶叶研究所测试中心检测,其干茶花青素含量超过百分之三,其中一产品在今年五月中国黄茶  相似文献   

9.
广西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产业在广西历史悠久,为提高茶产业效益、提高茶树品种质量,增加广大农民收入,文章对广西茶树种质资源、茶树良种选育、茶树育种方法以及茶树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广西茶树育种发展趋势及提出了广西茶树育种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为茶树原产地和世界产茶大国,有着悠久的茶树育种历史和深厚的研究基础,育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茶树品种,无性系茶树品种和无性繁殖技术最早出现于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加速,进入21世纪后在育成品种数量及多样性、育种技术、育种基础理论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好成果,特别是在茶树全基因组测序与组装、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引领世界,并有力支撑了我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回顾了我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历史及成就,梳理了在茶树主要性状遗传规律、育种技术、突破性品种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茶树遗传育种基础理论创新、育种技术创新和品种创新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树离体培养类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离体培养在茶树育种、种质创新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茶树腋芽、茎段、茶籽、花药、叶片和愈伤组织等离体培养类型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茶树离体培养在离体快繁、胚状体诱导、种质离体保存、次生代谢产物生成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茶树离体培养未来的发展前景,为茶树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钱柳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绥宁县青钱柳野生资源及生长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了青钱柳生态特性、苗木繁育技术及栽培技术,重点研究了青钱柳全茶的加工技术,研制开发出青钱柳芽茶、叶茶及袋泡茶3种不同档次的青钱柳全茶产品,填补了省内一项新资源药食同源物品用于保健食品的科研空白.  相似文献   

13.
构建贵州地方茶树遗传资源核心种质库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核心种质的概念、原理和研究内容要求,提出构建贵州地方茶树遗传资源核心种质库的构想,为贵州创新育种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可可茶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茶树资源,具有天然不含咖啡碱的特性。本研究以单株选育的无性系品种可可茶1号和可可茶2号为研究对象,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蒸青样、绿茶、黄茶、红茶的茶多酚总量、氨基酸总量、黄酮类总量、儿茶素组分、生物碱、茶氨酸及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可可茶1号和2号优势嘌呤生物碱为可可碱,含量分别为3.98%~6.06%和4.21%~6.26%;可可茶鲜叶、绿茶和黄茶的优势儿茶素组分为(-)-gallocatechin gallate(GCG),含量分别为5.26%~14.88%和6.51%~13.58%。(2)在鲜叶和各类成茶中,可可茶的茶多酚总量及氨基酸总量均大于对照品种白毛2号,但是茶氨酸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种;可可茶和栽培茶树白毛2号制成红茶后,茶多酚含量均比其蒸青样、绿茶、黄茶低。(3)可可茶嫩梢所含的茶叶生化成分呈季节性变化,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为春季>夏季>秋季,茶多酚、总黄酮、生物碱及主要儿茶素的含量为夏季>春季>秋季。(4)可可茶红茶的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特别是茶褐素远高于白毛2号红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述茶叶作为中国重要农产品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对近年来茶叶育种栽培、植保培肥、功能成分利用等茶叶科学应用基础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综述,并从学科发展、交叉和融合的角度,展望了今后茶叶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茶树短穗扦插育苗关键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良种的繁育是加快良种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但常规育苗周期一般为13~18个月,周期长,出圃数较少且管理成本高。为进一步提高茶苗出圃率、苗木质量和育苗效益,本课题组和茅河乡香水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多年的试验和生产应用,结合川西茶区实际,研究总结出一套茶树短穗扦插的关键技术,主要通过使用旋耕机整地、提高苗圃土地利用率和扦插密度、加强苗圃管理来实现多出苗,出壮苗,出圃率及育苗效益均提高1倍以上,该技术目前在四川川西茶区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王绍梅  邹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34-5835,5857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茶树(Camellia sinensis)资源品种的功能性化学成分的差异,为茶叶综合利用及优良茶树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12个茶树品种(黔湄502、黔湄419、黔湄701、蜀永307、海南大叶、东湖早、蒙山11号、台湾大叶、英红2号、越南大叶、安溪水仙、黔湄303)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咖啡碱、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鉴定。[结果]筛选出茶多酚含量>38%的资源1个,水浸出物含量>50%的资源2个;乔木型可作为高茶多酚品种育种材料,而小乔木型和灌木型可作为高水浸出物品种良好素材。[结论]不同茶树品种的功能性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在选育优良茶树品种时应根据选育目标选择不同的育种材料,不同的茶树品种应选择不同的综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8.
陕西茶树品种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石蜡制片技术,对18个陕西当地茶树品种及8个引进茶树品种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组织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陕西省茶树品种抗寒性优于外地引进品种,普遍具有叶片较小,栅栏组织层数多、厚度大,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和上表皮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茶树炭疽病是茶树主要叶部病害之一,特别是南方湿度大、高山云雾多的茶园发生尤为严重。本文介绍了茶树炭疽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发生分布情况与病原种类、病原菌鉴定技术、发病及危害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为炭疽病的抗性茶树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