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银杏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本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硼酸缓冲液中最适pH是8.8,在Tris-HCl缓冲液中最适pH为:pH8.0、pH8.8。用pH10和pH4 Tris-HCl处理,5min后,PAL活性分别残存13.07%,45.64%。PAL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40℃、50℃水浴30min,60℃、70℃、80℃水浴20 min,90℃水浴10 min,100℃水浴5 min时,酶活性还残存50%左右。酶液酶活性残存50%左右时,贮存时间长短依次为:-20℃甘油贮存液37d、-20℃40%(NH4)2SO4悬浮液21d、-20℃上清液15d、4℃甘油贮存液21d、4℃上清液5d、4℃40%(NH4)2SO4悬浮液3d。PAL最适底物浓度为0.02mol·L-1,其Km为8.568×10-3mol·L-1。  相似文献   

2.
应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丝瓜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酶学特性的影响因素,为丝瓜酶促褐变的研究提供基础。以普通丝瓜果肉为材料,PPO以邻苯二酚为底物,POD以愈创木酚为底物,研究分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及测量波长、底物的浓度、PPO提取酶液添加量对丝瓜PPO、POD活性的影响。丝瓜褐变相关酶提取和测定方法的优化:(1)PPO最佳反应体系:测定波长408nm、反应温度是35℃、pH为6.0、酶液用量0.15mL,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底物浓度为0.056mol·L~(-1);(2)POD最佳反应体系:测定波长410nm,反应温度为40℃,最佳pH为5.5,酶液用量0.1mL,底物是愈创木酚,浓度为0.067mol·L~(-1)。  相似文献   

3.
黄皮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pH值、温度、底物浓度及抑制剂等因素时黄皮果实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皮PPO具有同工酶,PPO的最佳底物浓度为0.14mol·L-1,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40℃,当温度高于60℃时,PPO的活性明显降低,亚硫酸钠、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等4种抑制剂对黄皮PPO的活性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为亚硫酸钠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其中,抗坏血酸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越好,抑制率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新疆骏枣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红枣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红枣PPO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6.8-7.2,最适底物浓度为0.402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7.164U/min,Km=0.6714mM;当温度大于55℃时,热处理对PPO的钝化效果比较显著,80℃处理20min即可完全钝化红枣PPO;热处理对红枣PPO的钝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其ZT:32.78℃,Ea=29.658KJ/mol。  相似文献   

5.
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以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果实PPO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余甘子果实PPO作用的最适底物,同时探究反应体系pH、反应温度、底物浓度、抑制剂对余甘子果实中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PPO作用的最佳底物为焦性没食子酸,最适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10℃,底物最佳浓度为0.14 mol/L,抗坏血酸(VC)、柠檬酸、亚硫酸钠、L-半胱氨酸4种抑制剂对余甘子果实PPO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抗坏血酸对余甘子果实PPO活性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铁棍山药POD特性及褐变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棍山药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与其褐变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的特性以及抑制剂对P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棍山药POD对愈创木酚的最适反应pH为5.0,温度为50'℃,在80℃下温育5 min基本失活,酶促反应的最佳底物为愈创木酚,且最适浓度为0.04 mol/L,Km值为 0.012mol/L;L-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荔枝果肉中提取了过氧化物酶(POD),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对热较敏感,当温度为70℃以上时,短时处理即可使酶活降至50%以下.最适pH 5,但在pH6.0~8.0范围内活力比较稳定.该酶在25℃和0.1 mol/L磷酸缓冲液(pH7.0)条件下对愈创木酚和没食子酸的Km值分别是4.64× 10-3和0.063 mol/L.谷胱甘肽和亚硫酸盐能完全抑制POD活性,但谷胱甘肽抑制浓度远低于亚硫酸盐,抗坏血酸只能在廷迟时间内抑制POD活性,对POD抑制具有暂时性,各抑制机制不同;CuSO4 、ZnSO4 、CaCl2 、MgCl2、EDTA对荔枝果肉POD活性有一定激活作用;FeSO4和MnSO4对POD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离和部分纯化了甘蓝型油菜荚果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亚基分子量约为46KD,推测其全酶分子量为184KD。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8.4;最适温度是60℃,70℃处理10min残存活性仍保持在50%,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底物L-Phe最适反应浓度是0.02mol/L;有两个Km值,即Km1为1.01×10-3mol/L,Km2为0.778×10-3mol/L。  相似文献   

9.
郑楚珊  詹嘉红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25-27,145
过氧化物酶(POD)是参与酚类物质氧化,并且在果蔬酶促褐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主要酶类之一。该研究以台湾青枣果实为材料,以愈创木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该果实POD部分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台湾青枣果实POD的最适p H值为5.8,最适温度为40℃。p H值小于3.0时酶基本失活,温度高于70℃时也基本失活。该酶热稳定性较差,100℃处理超过15s时,酶几乎钝化。抗坏血酸和Na HSO对POD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EDTA的抑制作用较弱。3种化合物的抑制效果依次是抗坏血酸Na HSO3EDTA。  相似文献   

10.
莲藕多酚氧化酶的催化特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冰浴研磨离心法制备莲藕多酚氧化酶酶液,用分光光度法系统的研究了pH值、温度、底物浓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莲藕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20℃;KM为0.18mol/L,Vmax为0.900OD/min;抗坏血酸和硫脲为强烈抑制剂;莲藕多酚氧化酶具有底物专一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 Merr.& Perry)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及活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探讨了亚硫酸氢钠、EDTA二钠、抗坏血酸、柠檬酸、硫酸钠等5种抑制剂对莲雾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莲雾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5;莲雾多酚氧化酶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为Km=0.035 5 mol/L,Vmax=0.7789 U/min;5种不同抑制剂对该酶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为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EDTA二钠、硫酸钠、柠檬酸.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玫瑰花(Rosa rugosa)多酚氧化酶(PPO)的酶活性,分析了pH值、温度、热稳定性、底物结合能力、底物浓度、抑制剂以及金属离子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PO最适pH值为7.0,最佳反应温度为40℃,PPO在80℃及以上加热12min后酶活性基本完全丧失。玫瑰PPO与焦性没食子酸亲和力最强,底物最佳浓度为0.04mol/L,PPO催化的酶促褐变反应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相应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分别为0.351mol/L和76.335U/min。L-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L-半胧氨酸和柠檬酸4种抑制剂均能抑制PPO活性,抑制剂在相同浓度下的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L-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L-半胧氨酸柠檬酸,L-抗坏血酸的抑制作用较明显。Mg~(2+)、Fe~(2+)、K~+对玫瑰花PPO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Mn~(2+)、Cu~(2+)对PPO活性具有双向作用,Ca~(2+)、Zn~(2+)、Ba~(2+)对玫瑰花PPO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火龙果果肉的酶促褐变及其抑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品种为红皮白肉的火龙果果肉为材料,对火龙果果肉中的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其催化邻苯二酚氧化后产物的吸光度值的测量,分别研究了pH值、温度、反应时间以及肉桂酸、L-半胱氨酸、柠檬酸和抗坏血酸4种抑制剂等条件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2 mol·L-1的邻苯二酚为底物时,其最适波长为410 nm,最适pH值为6.8,最适温度为30℃,温度超过50℃时该酶的活性明显降低,反应时间不宜超过15 min.在较短时间内几种添加剂对火龙果PPO的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以L-半胱氨酸的效果最为理想,而且2种添加剂协同作用时以L-半胱氨酸 抗坏血酸的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以菜花为原料制备粗酶液,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20 nm波长下研究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菜花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建立相应的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并探讨了氯化镁、十二烷基硫酸钠、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等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花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50℃,50℃加热10 min仍保留61%的活性.其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分别是0.056 23 mol·L-1和8.650 5U·min-1.氯化镁、十二烷基硫酸钠可增强菜花PPO活性,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可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吡蚜酮、吡虫啉、螺虫乙酯和溴氰虫酰胺4种内吸性杀虫剂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生理生化响应。以‘粉印三号’为供试植株,测定4种杀虫剂不同浓度处理8片真叶期植株15 d后植株株高、茎粗、主根长、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叶绿素、3种抗氧化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游离脯氨酸9项指标。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番茄幼苗在吡蚜酮低剂量处理下SOD活性增加,在浓度为9.38、18.75和150 mg·L~(-1)时POD活性均下降,在浓度为37.5mg·L~(-1)和75 mg·L~(-1)时POD活性均增高。当处理浓度为37.5 mg·L~(-1)时番茄的株高、茎粗及主根长都达到最大值。吡虫啉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无太大影响,随着浓度增加根系活力增加;番茄幼苗在浓度为35 mg·L~(-1)时,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番茄幼苗在螺虫乙酯浓度为24.9、224mg·L~(-1)时,SOD活性均增加,其余浓度处理下SOD活性均降低;低浓度时增加POD活性;对CAT活性无影响;浓度为224 mg·L~(-1)时,番茄幼苗的游离脯氨酸和SOD活性最高。溴氰虫酰胺对番茄幼苗的SOD、CAT活性和游离脯氨酸无影响;浓度为47.5 mg·L~(-1)时,株高和茎粗均达到最大值。综上,37.5 mg·L~(-1)吡蚜酮、35 mg·L~(-1)吡虫啉、224 mg·L~(-1)螺虫乙酯和47.5 mg·L~(-1)溴氰虫酰胺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得到高纯度的POD,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High-Q对红薯POD的粗酶结晶进行纯化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粗酶结晶经过单步阴离子交换层析后达到电泳纯,SDS-PAGE检测结果为单条带,回收率为8.69%,纯化倍数为2.14;以愈创木酚为底物的Km值为0.62 mmol/L,最适pH值为4.0,最适温度为45℃;60℃保温25 min后残存活性为71.27%,0~4℃贮存15 d后残存活性为84.84%.该方法优于传统的亲和层析法纯化红薯POD.  相似文献   

17.
以邻苯二酚作为底物,采用比色法测定氧化产物的方法对香蕉皮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性质进行研究,以期为防止果蔬褐变和保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香蕉皮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4.5和5.5,70℃水浴处理5 min完全失去活性,100℃沸水浴处理20 s可以钝化香蕉皮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香蕉皮PPO的最适反应底物浓度为0.16mol/L.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香蕉皮PPO的K_m=14.48 mmol/L.v_(max)=O.151 OD_(420)/min.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PPO)的催化特性、最适波长、最适反应时间、最适温度、最适pH值、热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3种添加剂对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寻求在果品的保鲜以及果肉初加工过程中抑制PPO活性的各控制手段与果品加工的有机结合方法,为防止褐变提供有效、合理的措施。实验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反应底物时,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产物的最适波长为420 nm,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8。90℃水浴处理5 min该酶已基本失活。3种抑制剂对该酶均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单一抑制剂对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抑制效果的强弱次序为: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其中L-半胱氨酸的有效抑制浓度为0.100 0%。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菊苣根多酚氧化酶(PPO)酶学特性的影响因素,为菊苣根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菊苣新鲜根为材料,从供试的3种三元酚、5种二元酚和4种单元酚底物中选出最佳反应底物,分析所选择底物的浓度、PPO提取液添加量、pH、温度及抑制剂对菊苣根PPO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PPO的酶促动力学特征。【结果】菊苣根PPO的最适底物为焦性没食子酸,其最佳浓度为40mmol/L,菊苣根PPO的最适粗酶液添加量为0.4mL,最适pH和反应温度分别为7.0和35℃。PPO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米氏常数为0.39mmol/L,最大反应速率为217.39U/min。控制pH在4.8以下,采用0.4mmol/L柠檬酸和0.8mmol/L L-抗坏血酸复配,90℃处理10min或者100℃处理6min,均可基本抑制菊苣根PPO的活性。【结论】通过选择合适的pH和温度,同时结合化学抑制剂调控菊苣根PPO活性,可以减少菊苣根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从而提高加工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甘蔗苗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新鲜甘蔗苗分离和纯化了过氧化物酶(POD),纯化过程包括匀浆、硫酸铵分级沉淀、丙酮分级分离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过氧化物酶最适pH值是4.4;Km值为0.038mol/L;过氧化物酶在4-55℃下水浴20min,酶的失活率较小,在55℃以上时,酶的失活率越来越大;该酶在4℃下耐藏性较好;受半脱氨酸和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