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龙茶空调制茶程序与传统乌龙茶制作基本一样,但各工序技术特点与传统乌龙茶又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空调制茶成本较高,若不能制出中高档以上毛茶,则失去空调制茶的意义。现就有关原理、方法,结合茶区茶农实际经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空调制茶程序与传统乌龙茶制作基本一样,从鲜叶直到烘干成毛茶,其制作工艺流程可分为十几道工序,但各工序技术特点与传统乌龙茶又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空调制茶成本较高,若不能制出中高档以上毛茶,则失去空调制茶的意义,现就有关原理、方法,结合茶区茶农实际经验,将铁观音空调制茶工艺技术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94-2095
取各茶树品种的中开面2-3片鲜叶,参照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初制技术加工出茶样,并对不同品种茶样进行感观审评和内含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早年从福建引进的毛蟹、梅占和武夷菜茶等群体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最优;近年引进的龙井长叶、浙农113等无性系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与毛蟹、梅占等品种相近;茅麓群体种、宜兴群体种等当地群体种和福鼎大毫茶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4.
金萱茶是乌龙茶品种,适宜在台湾、福建、广东等地生长。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原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于2000年引种试种金萱乌龙茶成功,并于2003年6月,成功研制出了广西第一批乌龙茶产品,填补了广西制茶史上无乌龙茶生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单丛茶是介于全发酵的红茶与不发酵的绿茶之间的半发酵乌龙茶,它体现了乌龙茶制作过程最精细的制茶工艺.现代单丛茶产品,分“凤凰单丛”和“岭头单丛”2个茶品种.岭头单丛茶,原产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原坪溪乡、坪溪镇)的岭头村.岭头单丛茶传统做法乌龙茶,品质稳定,外形条索紧结壮硕,色泽黄褐油润,花蜜香高锐持久,汤色橙黄明亮,耐冲泡.  相似文献   

6.
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是延平区传统产茶乡镇,历史上主产绿茶,茶产品比较单一。近几年随着清香型乌龙茶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青睐,为了适应市场的消费需求,拓宽延平区茶叶产品销路,提高茶叶经济效益,2010年南平市延平区南山茶场利用新发展种植100多亩的金观音品种,对传统武夷岩茶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引进台制清香型乌龙茶及闽南空调做青加工工艺,尝试生产清香型武夷岩茶。该工艺主  相似文献   

7.
不同做青环境对丹桂秋季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丹桂品种制乌龙茶做青调控工艺,以丹桂小至中开面鲜叶为原料,分别在空调和自然环境下,采用轻发酵做青方式制作乌龙茶,并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苯乙醛、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己酸-3-己烯酯、β-异戊酸苯乙酯、3,4-二甲基环己醇、苯乙腈、吲哚等;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香气种类比自然环境下做青的丰富;自然环境下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烯类为主,而空调环境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含量均大于10%)。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下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桂香18号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从广西凌云白毫茶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的新品种,用其原料与不同茶类国家级对照种进行制作绿茶、乌龙茶、黑茶的适制性对比试验,并与其亲本及国家级对照种进行感官审评对比。结果表明,桂香18号继承了母本适制性广的优良特性,产品品质独特,制作的各种茶类产品品质优,花香突显,其中绿茶、红茶品质均优于母本对照种和国家级标准对照种;乌龙茶品质与国家级乌龙茶标准对照种相当,优于母本对照种;黑茶品质与母本相当,优于广西六堡茶(黑茶)标准对照种。为今后推广该品种适制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稠顶茶场乌龙茶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稠顶乌龙茶制茶工艺,是汲取台湾冻顶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精华,结合自身的茶青质量和生产条件,自创一套新的乌龙茶制作工艺。其工艺特点是轻晒青、轻做青、重炒青、反复包揉塑外形、低温干燥保色香,  相似文献   

10.
在龙州茶区引进茶树新品种金牡丹进行试种.结果表明,在龙州茶区,金牡丹在冬季有保护性栽培措施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和乌龙茶.其所制的乌龙茶花香馥郁,滋味醇厚芬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新技术》2009,(12):63-66
对乌龙茶传统工艺进行革新,运用空调做青技术,生产轻发酵型乌龙茶,因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更清香,称为"清香型乌龙茶",相应地,将运用传统工艺技术加工而成的乌龙茶称为"浓香型乌龙茶"。笔者在福建省安溪虎邱大坪西山、南安眉蜂、漳平南阳小车茶场及上杭步云玛璐茶场先后进行浓香型乌龙茶采翻方法跟踪调查与实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在乌牛早茶相对集中区永嘉县瓯北镇罗溪、行禅村修建标准乌龙茶生产厂房一幢,引进两条乌龙茶生产线,开展乌牛早适制乌龙茶研究。根据乌牛早品种特性,开展了大中开面、中小开面两种不同采摘标准、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两种不同加工工艺的交叉试验,并  相似文献   

13.
不同摇青工艺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摇青次数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在春、夏、秋3个季节,对同一批次的鲜叶分别进行不同摇青次数处理(2次、4次、6次),并以凉青为对照,然后按照乌龙茶传统加工工艺制得成品茶.经GC-MC检测,结果表明,3个季节中的6次摇青处理均在香气组分数量和香精油总量上高于其他处理,其规律为6次>4次>2次.感官审评结果亦表明,6次摇青处理制得的乌龙茶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对照组,其中秋茶6次摇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一、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指的是制做工艺“武夷茶始于唐,兴于宋元,衰于明,复兴于清。”(见民国《崇安县新志》卷十九)在明代由于罢龙团,改制散茶,制茶工艺简化,成本大大下降,产量逐年增加。加之,明末清初,茶禁松驰,促进茶叶海外销售,享有盛名的武夷茶更是倍受重视,工艺逐渐改进,终于制成乌龙茶。当时叫青茶,民国末年改称乌龙茶。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这是茶界专家公认的史实。最权威的当属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程启坤先生的文章。文曰:“关于乌龙茶的制造,据史料记载,清代陆廷灿(笔者注:陆于1717—1720年任崇安…  相似文献   

15.
乌龙茶名考及其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乌龙茶是世界闻名的茶叶,是世界三大茶类之一。欲谈乌龙茶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先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 (一)从北苑茶谈起唐末以后,福建茶叶生产的发展比较突出,特别北苑茶形成为宋代最大宗的贡品后,名振国内,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的扩展。因此历史上专门谈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也较丰富,  相似文献   

16.
清香乌龙茶初制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香乌龙茶初制工艺探讨福建农业大学陈洪德,张育松恩顶茶场郑金凯前言清香乌龙茶是属于半发酵茶,但发酵程度较轻,仅有10-20%,与绿茶相近①,所以又称绿色乌龙茶。这种茶冲泡后,香气清高又幽雅,滋味甘醇润滑,满口含芳,回味无穷,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为了...  相似文献   

17.
杨山虎 《农业考古》2003,(4):298-301
2003年春节我收了两位学生,三明尤溪易继兴及肖方添,专程来安溪跟我学习制作乌龙茶方法,我把台湾制茶五项心得要领和铁观音做法融合贯通形成海峡两岸乌龙茶基本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乌龙茶传统工艺进行革新,运用空调做青技术,生产轻发酵型乌龙茶,因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更清香,称为"清香型乌龙茶",相应地,将运用传统工艺技术加工而成的乌龙茶称为"浓香型乌龙茶".笔者在福建省安溪虎邱大坪西山、南安眉峰、漳平南阳小车茶场及上杭步云玛璐茶场先后进行浓香型乌龙茶采制方法跟踪调查与实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清香型乌龙茶空调做青设备及加工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调控技术和设施被应用到茶的加工工艺中来。本文主要分析清香型乌龙茶空调做青设备及加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农副产品深加工前景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茶制食品。一种新的饮食时尚已在国内盛行起来,即从过去的"饮茶"发展到现在的"吃茶"。其方法是将乌龙茶、绿茶的茶末、茶粉添加到食品中,从而加工出一种全新的茶制食品。在我国山西、广东、福建及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