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研究利用PCR和PCR-RFLPs等技术检测了特种野猪72个样品的繁殖(ESR和FSHβ)性状的主要功能基因的多态性分布,ESR基因运用PCR-RFLPs法研究它们的遗传变异,FSHβ基因直接采用PCR进行检测,检测这两种基因不同基因型在特种野猪群体中的分布频率。并对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合特种野猪的繁殖性能记录,建立合理统计分析模型,旨在研究ESR和FSHβ这两种基因对特种野猪产仔数性状的影响,从基因角度寻找特种野母猪繁殖力低的原因,寻找其解决办法,利用分子遗传标记手段提高特种野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FSHβ基因和ESR基因可以作为控制猪高繁殖率的候选基因。注意提高ESR基因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将能显著提高猪群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
猪FSHβ亚基基因、ESR及ob基因分子遗传标记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影响猪繁殖性能和产肉性能的雌激素受体 (ESR)基因、促卵泡素 (FSH) β亚基基因和ob基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对不同基因型的PCR反应条件和程序进行了改进 ,建立了一次PCR反应同时检测这 3个基因分子遗传标记的方法 ,结果与分别对 3个基因进行检测的结果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
主基因是指在染色体上占据一定区域的控制某一数量性状(或阈性状)的基因位点或基因簇(Gene Cluster),其检测与确定涉及到QTL定位、主基因效应分析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在对主基因的概念、检测方法以及牛、羊、猪各物种主基因和相关经济性状候选基因研究现状作了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对其开发利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猪的肉质属于数量性状是受多个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调控,氟烷基因、酸肉基因和H-FABP基因都是影响猪肉质的主效基因.为了探索在群体中这几个基因多态性快速检测的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双重PCR和双重酶切手段的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快速准确的实现同时扩增和酶切两段DNA片段,提高了检测猪肉质基因多态性的效率.该方法在猪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基因型检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锦鲤疱疹病毒双基因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锦鲤疱疹病毒(KHV)双基因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KHV聚合酶基因(Sph)和胸苷激酶基因(TK)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建立两基因同时检测的PCR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双基因同时检测KHV,可以同时特异扩增出570 bp和155 bp片段,而与鲤春病毒血症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和鲤鱼疱疹病毒无扩增反应.而且所建立的双基因检测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方法比较符合率为100%.为进一步研究KHV以及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旨在建立一个基于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LDR)的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检测鸡肉风味相关候选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基因和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在优良地方鸡种——清远麻鸡和快大型隐性白羽鸡中的分布差异。采集165只隐性白羽鸡和185只清远麻鸡母鸡的血液并提取DNA,应用PCR-LDR方法检测A-FABP51C/T、Ex-FABP1011T/C和ADSL3484C/T的基因型。结果,所得分型结果同直接测序分型结果一致。3个多态位点在2个品种鸡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并且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均存在差异,在A-FABP51C/T位点上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连接酶检测反应的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是一种准确、灵敏的SNP检测方案,为鸡肉风味性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猪Haln基因与H-FABP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Hal^n基因和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其对内质的影响、H-FABP和H-FABP基因与IMF含量关系的相关研究以及两种基因的PCR-RFLPs检测作一综述,旨在为肉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炭疽杆菌基因组组成、炭疽杆菌基因组的特征及其在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几方面阐述了炭疽杆菌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分别位于pXO1和pXO2质粒上的主要致病毒素编码基因pagA、lef、cya和参与荚膜合成的主要蛋白编码基因capA、capB和capC的作用,认为这些炭疽杆菌特异基因序列是建立基因检测体系的可靠基础,其标志性序列有早期发现的序列指纹图谱、高度保守基因序列和最新发现的高度特异基因序列,基因检测方法从早期的RFLP、VNTR、单重PCR、多重PCR发展到最新的实时定量PCR,随着标志性序列特异性的增加和检测方法的改进,炭疽杆菌的诊断工作变得更加准确和快捷。  相似文献   

9.
将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王岗(WG)株的gB、gC、gD基因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的EcoRⅠ位点,经过酶切、测序分析,筛选鉴定出含有gB、gC、gD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CAGG—gB、pCAGG—gC、pCAGG—gD。用质粒纯化试剂盒对重组质粒进行了纯化,将纯化后的质粒转染293T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测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得到了真实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转基因猪中抗生素标记基因neo漂移的可能性。利用Southern blotting鉴定F1代仔猪的显隐性,结果发现6头仔猪中有3头为转基因仔猪,3头为阴性仔猪。通过PCR技术对试验仔猪血液和消化道组织中neo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发现neo基因没有在血液水平和消化道组织中发生漂移。通过PCR技术对试验仔猪肠道细菌中neo基因进行检测,在肠道细菌基因组中没有检测到neo基因的存在。检测结果表明,仔猪血液、肠道细菌和消化道组织等都没有发生neo基因的漂移。  相似文献   

11.
根据绵羊、猪、小鼠和牛的Myostat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了山羊的Myostatin基因的3′臂、5′臂,其长度分别为1.4kb、4.5kb.将扩增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后进行部分序列测定,与已知发表的Myostatin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源性为100%.对目的片段与载体进行酶切后定向连接形成转基因结构,经序列测定后,证明其插入方向和位置完全正确,构建表达Neo、Tk基因的哺乳动物双标记转基因载体,并命名为ploxp-M .  相似文献   

12.
将构建的pBST2~6工程菌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BglⅡ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电洗脱,回收147bp的目的ST1基因。随之将该基因分别重组到能有效表达K99菌毛抗原和LacZ酶的pGK99之K99基因BglⅡ位点和pUC18的BamHI位点中。通过ST1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特定酶切分析及DNA序列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了理想重组子,从而构建出了能分别表达ST1融合基因产物的工程菌株pSK219和pXST1。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和纯化对氧磷酶(PON1和PON2)蛋白做准备,对牛的PON1和PON2基因进行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从牛肝脏组织中用RT-PCR扩增PON1和PON2 cDNA的全长编码序列,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 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PON1和PON2两个基因的cDNA的全长编码序列,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表达的牛的PON1和PON2融合蛋白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这为进一步制备和纯化PON1和PON2蛋白,以及探索其在家畜使用寿命中的研究和提高犊牛初生重的作用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草地早熟禾转CMO-BADH双基因和转CMO基因耐盐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非转基因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转CMO-BADH双基因草地早熟禾、转CMO基因草地早熟禾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试验,测定其细胞膜的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氧化氢酶(CAT)活性,评定各株系耐盐能力的强弱,同时还验证并比较了CMO-BADH双基因和CMO基因的耐盐性功能,为耐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有株系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大,在NaCl胁迫下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大小顺序为:非转基因株系>转CMO基因株系>转CMO-BADH双基因株系;在NaCl的胁迫下,各个株系的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都有明显的提高,此3种指标的大小顺序为:转CMO-BADH双基因株系>转CMO基因株系>非转基因株系;综合考虑各个指标,各株系耐盐性强弱顺序为:转CMO-BADH双基因株系>转CMO基因株系>非转基因株系。  相似文献   

15.
昆虫抗真菌肽Thanatin-CAD双价基因的合成、克隆及其表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促进昆虫抗菌肽基因在转基因抗病育种和生物工程制药的应用,通过设计嵌合引物结合分段PCR的方法将抗真菌肽Thanatin基因与Cecropin AD基因(CAD基因)融合拼接为Thanatin-CAD双价基因,采用T-A克隆法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进行测序,结果证实与预期设计的完全一致;然后再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1d中,用IPTG诱导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菌株,对表达产物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初步结果显示Thanatin-CAD双价基因的融合表达产物对受试细菌无抑菌活性,但对部分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是在生物细胞里起到信号转导作用的一种蛋白,在胚胎发育、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实验以成年母牦牛的卵巢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克隆牦牛FADD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牦牛FADD基因CDS区长度630 bp,编码20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C996H1632N300O307S7,整个蛋白质带负电荷,总共原子数量3 242;分子质量23.0 ku,半衰期30 h;理论等电点6.11;消光系数18 240;不稳定指数49.08,属于不稳定蛋白;脂肪系数104.64,平均亲水系数-0.168,预测FADD蛋白为亲水蛋白。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与哺乳动物亲缘关系近,与鱼亲缘关系最远,符合物种进化规律。FADD蛋白质的二级结构α螺旋、自由卷曲、β-转角和延伸链,占靶蛋白的比例分别为71.29%、22.97%、3.83%和1.91%,与三级结构相符。牦牛FADD蛋白有13.0%位于细胞核、52.2%位于细胞质、8.7%位于细胞外、13.0%位于线粒体、4.3%位于高尔基体和8.7%位于细胞骨架。该研究成功克隆出牦牛FADD基因CDS区,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及其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简要介绍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及其受体基因的位置、结构、表达、调控机理,并初步探讨了这两个基因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将带有外源基因的载体酶切纯化后与去精清的猪新鲜精液按比例混合,17℃静置处理使外源DNA进入精子头部,通过人工授精使受体母猪怀孕后产下20头仔猪,经PCR特异性片段扩增,特异片段序列测定和比对,共4头PCR结果为阳性。初步证明人her2基因已在猪染色体上整合,其整合率约为20%。本研究利用精子载体法成功获得了转基因阳性猪,为大动物的转基因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抑制素基因免疫大鼠的免疫应答与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免疫应答和发情的影响及免疫后抑制素的组织分布,将60只大鼠分为5组,每只分别肌肉注射10(T1)、50(T2)、100μg pCIS(T3),50μg pcDNA3.1(V)和生理盐水(S)。ELISA检测抑制素抗体水平,阴道涂片法检测大鼠的发情状况,免疫组化分析抑制素的组织分布。结果显示,不同剂量抑制素基因2次免疫10 d后抗体P/N值均显著升高(P〈0.05),3次免疫10 d后T2和T3组抗体P/N值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T3组抗体水平有高于T1和T2组的趋势(P〉0.05);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的发情无显著影响;3次免疫2周后心脏、肝脏、接种肌肉部位均未检出抑制素;卵巢、肾脏和垂体部位均检出抑制素;而脾脏部位,抑制素质粒免疫组检出抑制素,对照组则未检出抑制素。这些结果表明,免疫剂量和次数的增加没有导致大鼠产生明显的抑制素免疫耐受,抑制素基因免疫大鼠是相对安全的,抑制素的组织分布结果亦为抑制素基因免疫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