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温13.8~20.0℃下,在容积50 L的塑料水槽中,放养体质量为(1.4±0.6)g的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11个,过量投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再分别混养体质量为(3.4±0.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0(A组)、3(B组)、5(C组)和10个(D组),体质量为(12.4±1.7)g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m2rum)6个,排出水培养底栖硅藻和石纯(Ulva lactuca),用底栖硅藻饲喂仿刺参.77 d的饲养表明,仿刺参和海胆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混养组海胆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B、C和D组海胆的SGR分别比单养高9.12%、7.24%和10.06%,各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混养海胆的饲料系数(7.28~7.70)分别显著低于单养(9.12)(P<0.05)组20.2%、15.5%和18.0%.将刺参的产量计算在内,B、C和D组海胆的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1.5%、26.8%和16.0%,但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胆和仿刺参的适宜混养比例为11:3.蛤仔和石纯生长慢,死亡率高.养殖排水培养的底栖硅藻以菱形藻(Nitzschia sp.)和卵形藻(Cocameissp.)为主,少量舟形藻(Navicula sp.).混养海胆性腺中亚麻酸、EPA DHA含量和n-3/n-6比值显著大于单养组(P<0.05),混养池水中氨氮含量低而稳,溶氧量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花生秧粉替代配合饲料中的马尾藻粉,研究不同比例花生秧替代马尾藻的配合饲料对仿刺参幼参的生长和消化的影响。试验设6组,替代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8%、16%、24%、32%和40%,每组3个重复,试验进行60 d。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存活率均超过95%,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24%替代组仿刺参特定生长率最大(0.58%/d),高于对照组28.9%,8%替代组和16%替代组生长稍慢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 P >0.05),而32%替代组和40%替代组仿刺参生长明显慢于对照组(P <0.05);各替代组水体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各替代组幼参对饲料消化率随替代比例变大而降低;试验前30 d肠道内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后30 d ,淀粉酶活性对照组表现最大,并有随花生秧粉替代比例变大含量下降的趋势;5个替代组仿刺参体腔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3.
林伟  杨治国 《河南水产》2009,(3):39-40,36
选用浓度分别为5&#215;10^-6、10&#215;10^-6、0.5&#215;10^-6、1&#215;10^-6的维生素B6(维生素类)、益母草膏(中草药类)、腐殖酸(天然螯和剂)和大蒜素(免疫药物)4种制剂,采用浸浴的方法,对11-39日龄的九孔稚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进行免疫刺激。试验期间每两天换水、补药一次,以维持各组原有的药物浓度,同时对稚鲍的脱板情况进行计数;最后取样测定各组幼体酚氧化物酶、溶菌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各药物组的酚氧化物酶和溶菌酶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稚鲍成活率亦有显著性提高。试验结束时大蒜素组的成活率最高,可达60.00&#177;3.33%;其次为益母草膏、腐殖酸和维生素B6组,成活率分别为56.60&#177;1.66%、45.05&#177;2.44%和42.67&#177;3.13%;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177;7.14%(0〈0.01)。由此可见,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提高稚鲍的成活率;本试验所选用的4种免疫因子均可提高九孔稚鲍的免疫力.能有效地提高鲍鱼的附板率。  相似文献   

4.
底栖硅藻营养丰富,是仿刺参养殖中重要的食物来源。分离获得单株底栖硅藻半裸舟形藻,并对影响其生长的pH、光照度、氮磷比、玉米素等环境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培养基的最适初始pH 8.0,最佳光照度2500 lx,玉米素的最适添加质量浓度1.0 mg/L,最佳氮磷比12.5。在此条件下,半裸舟形藻的比生长速率和细胞密度相对最高,积累的生物量最多。通过饲养试验研究半裸舟形藻对仿刺参幼参生长、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共设3组,分别为商业饲料处理组、筒柱藻处理组和半裸舟形藻处理组。饲养试验共持续30 d,每10 d取样测定仿刺参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结果表明,与筒柱藻和商业饲料相比,半裸舟形藻不但能够促进仿刺参生长,还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仿刺参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这表示饲喂半裸舟形藻对仿刺参的益生效果更明显,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仿刺参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应答,抑制氧化损伤,提高磷酸酶响应能力和机体防御能力。试验结果可为底栖硅藻的培养和在仿刺参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3种植物生长激素对2种底栖硅藻生长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原位光密度法探讨三十烷醇(TA)、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3)对咖啡形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和灰状舟形藻(Navichla corymbosa)生长速率的影响。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激素对2种底栖硅藻生长速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其中IAA和GA3对2种底栖硅藻的最佳质量浓度均为0.5mg/L,TA对咖啡形双眉藻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0mg/L,对灰状舟形藻的最佳质量浓度为0.1mg/L,正交多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培养2种底栖硅藻的TA、IAA和GA3最佳质量浓度(mg/L),配比分别为:咖啡形双眉藻0.5:0.5:0.5;盔状舟形藻0.1:0.05:1.0。  相似文献   

6.
仿刺参内脏再生过程的能量代谢及生化组成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人工注射KCl(0.35mol/L)诱导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排脏,将水温控制在(18&#177;0.5)℃条件下对其消化道和呼吸树再生过程中的能量代谢及生化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仿刺参排脏后停止了一切摄食和排粪,16d消化道打通后开始摄食。在整个再生过程中,仿刺参摄食前体质量出现了负生长现象,实验结束时体质量比对照组降低了36.74%。耗氧率和排氨率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变化,耗氧率最低为3.29μg(O2)/(g&#183;h),排氨率最低为0.0556μg/(g&#183;h),再生对仿刺参身体生化组成也有显著影响(P〈0.05),实验结束时蛋白质,脂肪和体能值分别减少了15.58%、22.58%和24.71%。结论认为,再生对仿刺参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的影响要高于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礁石堆密度对仿刺参幼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规格相近的8—9块礁石装入渔用网袋中,制成礁堆。在12个50cm&#215;40cm&#215;30cm塑料水槽中,分别放入0,1,2,3个网袋礁堆,礁堆体积分别占水体积的0%、2.12%、4.08%和6.71%,每组3个平行。每个水箱中放入平均体质量为2.0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9头,投喂配合饲料,常规管理,研究了礁石堆密度对仿刺参幼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156d的饲养表明,夏眠前放置礁堆的水槽中,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殊生长率均高于未放置礁堆的水槽,其中放置1和3个礁堆的仿刺参增重率和特殊生长率较高。各试验水槽水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随礁堆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各试验水槽水中化学需氧量(COD)随礁堆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夏眠期间,仿刺参减重率和死亡率随礁堆数量的增加而升高;夏眠后,仿刺参的生长依礁堆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文中讨论了礁堆在仿刺参养殖中的生态作用及其作用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在刺参配合饲料中添加6个比例(10%、20%、30%、40%、50%、60%)的甘薯块根粉与甘薯蔓茎粉,测定两种甘薯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仿刺参摄食与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甘薯块根粉中粗蛋白含量为10.01%,甘薯蔓茎粉中粗蛋白含量为5.54%;每100 g甘薯块根与蔓茎粉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33 g和4.37 g.在30 d的实验期间,投喂添加甘薯块根粉饲料的实验组仿刺参平均体重随实验时间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10%和20%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0%组SG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添加10%甘薯蔓茎粉的实验组仿刺参SG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SGR均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添加10%、20%甘薯块根粉饲料的实验组仿刺参食物转化率(FC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喂添加10%甘薯蔓茎粉饲料的实验组FCE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实验组仿刺参FC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当甘薯块根粉和甘薯蔓茎粉添加比例分别低于30%和10%时,可满足刺参的营养需求,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保证并促进仿刺参的摄食与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几种微生态制剂在刺参养殖中受温度影响的效果比较,测定了适宜温度下和低温下刺参特定生长率(SGR)及其肠道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以及各实验组养殖水体COD、NH4+-N和N02--N的含量。结果表明,使用EM原露(自行培养组和商品型)和光合细菌组刺参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M金露和优肽组对刺参生长影响较小,且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刺参出现负增长;适宜水温下,自行培养的EM原露和光合细菌对水体中COD、NH4+-N和NOz--N有显著的控制作用(P〈0.05),EM原露和金露作用效果不显著(P〉0.05)。低温条件下,几种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均不明显;随着水温的降低,刺参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适温期下,商品型EM原露和金露组刺参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商品型微生态制剂组刺参淀粉酶活性高于培养型。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参贝混养的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了海湾扇贝在池塘中与刺参混养,对养殖环境的影响。通过参贝混养与海参单养池的比较研究表明:参贝混养池的水质指标:氨态氮、亚硝酸盐等明显低于海参单养池;扇贝的滤食作用改善了水的透明度,参贝混养池明显高于海参单养池。参贝混养池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优于单养池,海参喜食的底栖硅藻的生物量较多;浮游动物的种类较少,规格也较小。为池塘参贝生态养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二、三倍体鲤鱼在单养时,三倍体鱼的性腺重和GSI均低于二倍体,经t检验,性腺重数值差异显著(P<0.05)、GSI数值差异极显著(P<0.001);在混养时,三倍体鱼的性腺重和GSI均低于二倍体,差异均显著(P<0.05)。雄性三倍体鲤鱼的精巢发育比较一致,均完成了精子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
将初始体质量(5.07±0.45)g的仿刺参幼参放养在池塘内竹制的4m×4m×1.5m网格中,将夹有初始平均体长(31.7±10)cm,体质量(2.32±1.2)g的鼠尾藻和菊花心江蓠的聚乙烯苗绳均匀地系在网格竹竿骨架上。仿刺参初始放养密度为11头/m2,鼠尾藻和菊花心江蓠的密度分别为187.5g/m2、375g/m2、562.5g/m2、750g/m2和250g/m2、500g/m2、750g/m2、1000g/m2,后轮养的菊花心江蓠按密度从小到大分别放置于原混养鼠尾藻密度为187.5g/m2、375g/m2、562.5g/m2、750g/m2网格内。每隔15d检测一次不同轮养系统中仿刺参和藻类的生长及水体中叶绿素a,底泥中总氮、总磷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120d的饲养结果表明,轮养大型藻的仿刺参特定生长率高于单养对照组的仿刺参,混养鼠尾藻562.5g/m2后,轮养菊花心江蓠750g/m2的模式下,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轮养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明显下降,大型藻净产量越高,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下降越明显;轮养组底泥中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含量均明显低于单养组(P0.05)。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13.0~23.0℃、容积50L(45cm×31cm×30cm)的塑料水槽中,分别放养5、10和20个重(2.7±0.7)g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hannai Ino),多量投喂海带,再分别混养0和5头重(1.8±0.5)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不投喂。153d的饲养表明,在相同密度下,混养鲍的特殊生长率(SGR)和成活率依次比单养高16.6%、5.7%;7.1%、7.1%;1.9%、10.4%;饲料系数降低了11.7%、5.8%、2.4%。与单养池相比,混养池水中氨氮含量低而稳,溶氧量高。文中讨论了鲍与仿刺参混养的适宜比例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对用“腐皮综合症”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感染刺参的7个体腔液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抗病刺参和易感刺参体腔液吸光值和颗粒细胞浓度在第10天差异显著(P〈0.05)。2)抗病刺参和易感刺参总细胞浓度和透明细胞一淋巴样细胞浓度在第5天差异显著(P〈0.05)。3)抗病刺参体腔液碱性磷酸酶活力在试验各天均保持较高水平,且在第10天与易感刺参有显著差异(P〈0.05);易感刺参体腔液酸性磷酸酶活力在第5天明显高于抗病刺参(P〈0.05),之后各天迅速降低,并显著低于抗病刺参(P〈0.05)。4)抗病刺参和对照组刺参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各天始终无显著蒡异(P〉0.05).抗病刺参和易感刺参在第10天蒡异昂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与大亚湾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进行不同比例混养,探讨了紫海胆对马氏珠母贝贝体和养殖网笼污损生物的防除效果,以及紫海胆和马氏珠母贝的生长状况。试验设混养组(PA3、PA6、PA9)和对照组(P),即在养殖马氏珠母贝30只/层的基础上,分别混养紫海胆3、6、9、0个/层;另设紫海胆单养组(A3、A6、A9),养殖密度分别为3、6、9个/层。试验结果显示:各混养组及P组间马氏珠母贝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紫海胆的存活率均接近10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A6、PA9组马氏珠母贝的特定生长率大于P组(P<0.05),而PA3组与P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就马氏珠母贝的壳长日平均增长率而言,PA3、PA9组与P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PA6组显著大于P组和PA3组(P<0.05);PA6、PA9组马氏珠母贝的肥满度显著大于P组(P<0.05),PA3组与P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混养与单养各组之...  相似文献   

16.
将体重为(65.26±4.37)g的刺参分成3组(A组为室内低温养殖,B组为夏眠30d后室内低温养殖,C组为夏眠60d后室内低温养殖),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养殖120d,期间多次取样分析和比较刺参生长状况和体壁成分的变化。刺参夏眠期体质量显著下降,夏眠后体重增加明显。A、B、c三组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03%、0.27%、0.32%/d,存活率分别为91.67%、71.43%、53.57%,说明低温度夏虽然不能促进生长,但成活率高。刺参体壁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分、粗蛋白、灰分、总糖和粗脂肪。养殖30d后,夏眠组与室内低温组相比,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增加,水分、灰分和总糖含量减少。实验结束时,A、C两组刺参体壁各营养成分与实验开始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除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实验开始时(P〈0.05)外,其他体壁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O.05)。研究表明,高温季节低温饲育并不能解除所有刺参夏眠;刺参经历夏眠蛰伏后有一个体重快速增长期;刺参在体重快速增长的同时,体壁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7.0~19.5℃和盐度28.7~30.9的养殖环境下,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混养在1 m3水体中,研究在一定养殖空间内刺参-海黍子适宜的养殖容量和密度及其对水质的影响。仿刺参平均湿重(25.2±1.21)g;养殖密度,A1~A3组:600 g/m3,B4~B6组:400 g/m3,C7~C9组:200 g/m3。海黍子养殖密度,A1、B4、C7组:0 g/m3,A2、B5、C8组:1 000 g/m3,A3、B6、C9组:2 000g/m3。结果显示:(1)A1、B4组仿刺参的平均日增重率(Mdwg)和特定生长率(SGR)最小;C8和C9组仿刺参的Mdwg和SGR最大;A2组海黍子的SGR最大;C9组海黍子SGR最小;(2)A1、B4组NH4+-N、NO2--N、NO3--N和PO43--P含量较高;A3、B6、C9组各营养因子含量较低。研究表明:海黍子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因子,其密度显著影响仿刺参的生长(P0.05)。本试验条件下,C8、C9组搭配比较合适,生态互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11.0~20.0℃、盐度35‰和pH值7.5的条件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4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iaponicusSelenka)幼参放养在容水300L的塑料水槽中,A组投喂含90mg·kg-。β-胡萝卜素+60mg·kg-1维生素E(VE)的饲料,B组投喂含60mg·kg-1虾青素和60mg·kg-1VE的饲料,以不添加上述3种物质的基础饲料作对照(C组)。饲养80d后,将A、B,及C组幼参直接放人盐度(用淡水和海水或加入海水晶,配制成盐度为0、5、10、15、20、25、30、35、40、45,及50)、氨(用NH4Cl配制成氨浓度(Nn3-N)0、0.5、1.0、2.0、4.0、8.0,及10mg·L-1)、温度(0、4、10、15、20、25、30、35,及40℃)急剧变化的1500mL的白色聚乙烧杯中,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存活率和体腔液中SOD活力等指标。应激处理期间,不投喂,24h换水一次并吸出排泄物。96h后,盐度、氨处理组的仿刺参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存活仿刺参体腔液中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A、B组仿刺参在低温应激时,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90mg·kg-1β-胡萝卜素+60mg·kg-1VE或60mg·kg-1虾青素+60mg·kg-1VE均能显著提高仿刺参对盐度和氨应激的抵抗能力(P〈0.05),但抗低温应激的效果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酸化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体重为5.35&#177;0.02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215;O.niloticus ♀)幼鱼480尾,随机分配在16个水族箱中,设计4个处理组,分别添加不同梯度水平的酸化剂(0%、0.1%、0.2%和0.3%),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来评价酸化剂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3%的酸化剂显著促进了罗非鱼的生长(P〈0.05),饲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也有一定的改善;不同水平的酸化剂不影响鱼体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等营养指标;除0.3%组脏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各试验组鱼体的肝体比、脂体比和血液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说明,饲料中添加0.3%的酸化剂可显著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将室外土池培育(简称土池苗)和室内工厂化培育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简称工厂苗)放养在室外池塘和蓄水池的网箱中,比较了越冬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测定了水质变化。经113d的越冬后,土池苗和工厂苗体重分别增加了79.2%和93.0%;土池苗(92.09%)的成活率比工厂苗(82.18%)高12.3%。蓄水池中的幼参体重增加了110.0%,成活率为10.2%。实验期间,蓄水池和土池中水温分别变化在.2.0℃~10.2℃和1.70℃~6.81℃;溶解氧量变化在2.51mg/L-7.21mg/L和6.75mg/L-15.19mg/L;土池水中溶解氧和氨态氮的含量随水温的“高-低-高”而呈“低-高-低”和“高-低-高”的变化;底栖硅藻的生物量变化在1.20mgim2~1553.56mg/m2之间,优势种为舟形藻(Navfcula sp)和新月拟罄形藻(Nitzschiella closterium).文中还讨论了海参室外土池或网箱越冬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