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建立参贝混养的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了海湾扇贝在池塘中与刺参混养,对养殖环境的影响。通过参贝混养与海参单养池的比较研究表明:参贝混养池的水质指标:氨态氮、亚硝酸盐等明显低于海参单养池;扇贝的滤食作用改善了水的透明度,参贝混养池明显高于海参单养池。参贝混养池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优于单养池,海参喜食的底栖硅藻的生物量较多;浮游动物的种类较少,规格也较小。为池塘参贝生态养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连续分期配施有机肥对棉花超高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 1 999年定位施肥试验表明 ,在施N量为 592 5~ 60 0 0kg·hm- 2 (N∶P2 O3∶K2 O =1∶0 5∶0 6) ,有机肥N、P2 O5、K2 O分别占 1 0 0 %~ 1 2 4%、 50 3 %~ 51 0 %和 50 0 %的条件下 ,随着分期配施有机肥年限的增加 ,棉花果节数、结铃数、结铃率和皮棉产量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铃重和衣分也略有增加 ,土壤肥力也得了改善和提高。创棉花 2 2 50kg·hm- 2 高产 ,要求连续分期配施有机肥 2年以上 ,棉花六成铃区成铃比例皆在 1 0 %以上。  相似文献   
3.
2012年在老铁山黄渤海分界线附近海区和位于旅顺渤海沿岸的董坨子海区进行了不同海区虾夷扇贝海区采苗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海区的采苗效果。结果表明,位于黄海海域的铁山东采苗水平为3 600枚/袋,平均壳高2.1mm;位于渤海海域的铁山西采苗水平为528枚/袋,平均壳高2.0mm;位于旅顺渤海沿岸的董坨子海区采苗水平为216枚/袋,平均壳高为1.9mm。虾夷扇贝海区采苗效果,主要取决于采苗海区的浮游幼虫数量,尤其是即将附着的成熟幼虫数量和持续时间。即成熟幼虫数量多、持续时间长,采苗效果好,反之采苗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1997年南京农业大学与灌云县棉办,联合承担国家科委与省科委重大攻关项目中,创棉花“2250kg”高产4个6.67hm2以上示范方和攻关试验区,皮棉产量均突破2250kg·hm-2,苏棉12号实收皮棉达2464.5kg·hm-2,攻关试验区苏棉8号达...  相似文献   
5.
海参产业是我国的重要渔业产业之一,跟踪和了解产业基本状况是多方面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我国海参的产量变化、价格变化、进出口情况及主产区经营特征等情况进行了梳理,明晰了我国海参产业的基本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海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海参产业界及相关行政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棉花单一群体创“150”产量构成及其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位面积铃数、单铃重和衣分是构成棉花产量的三个重要因素。单位面积铃数对创“150”(公顷2250kg,后同)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单铃重和衣分次之。偏相关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铃数与单铃重和衣分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增加单位面积铃数与提高单铃重和衣分是创“150”高产的不同主攻方向。主攻单位面积铃数时,实收密度不得低于4.65万株·hm-2。选用高铃重高衣分优良品种,创高产的风险性较小。创高产群体要求生物学产量稳定在15t·hm-2以上,子棉经济系数稳定在0.383以上。  相似文献   
7.
棉花每公顷2250kg高产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花2250kg@hm-2攻关是在总结棉花"1500kg@hm-2"和"1800kg@hm-2"攻关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选择棉花种植方式、棉花品种应用、种植密度配置、有机肥配施及科学运筹施肥五个方面组织攻关,取得了预期效果.实施结果表明,这五项措施已成为创2250kg@hm-2攻关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创棉花高产 (2 2 5 0kg/hm2 ,首先要有一条创高产的思路。思路明确 ,措施得力 ,才能达到创高产的预期目标。现将 1997— 2 0 0 1年在实施国家科技部创高产攻关项目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概述如下。1生育思路不同产量水平的棉花 ,其具体的生育轨迹是明显不同的。棉花创高产 ,就是寻找与产量水平相适应的生育轨迹和生育各阶段的生育特点 ,提出主攻目标和关键技术措施 ,使棉花生育沿着创高产方向发展。1.1 苗期抓“早、壮、平衡”棉花创高产 ,必须同时提高群体生产力和个体 (单株 )生产力。否则 ,会难以实现预期的产量指标。围绕“双提高” ,苗…  相似文献   
9.
室内高密度培养中国对虾仔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多因子正交试验、单因子补充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观察了盐度、饵料等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cntatis)仔虾的生长及其成活率的影响,对室内高密度培养仔虾的几项关键性技术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1)仔虾的适宜盐度下限为16%左右,最适盐度下限为22%左右,25‰培养效果最佳。(2)第1至第4天仔虾可投喂卤虫(Arteraia salina)幼体。第1天仔虾投饵量为125只/尾,此后日增90只/尾。第5至第20天仔虾可改投颤蚓(Tubifex sp.)、磨碎的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肉或成体卤虫。投饵量可按W(克/百尾)=0.2482e^0.2064t式计算。式中t为仔虾日龄。(3)培养水中保持0.5—1.0万细胞/毫升密度的扁藻(Platymonas spp.)有明显降低水中氨氮含量的作用。(4)培养水中保持0.5—1.0ppm土霉素,不仅可预防疾病,且有促进仔虾生长的作用。(5)13口池共23立方米水体,共育成平均体长为0.95厘米的仔虾141万尾,每立方米水体出苗量达6.1万尾,总成活率达83.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