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明确陕南地区主栽灵芝的生产种名和亲缘关系,为建立栽培灵芝种质资源数据库提供技术支持,以陕南灵芝主要栽培种为试材,通过分析菌丝体生物学特征,结合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研究了陕南地区10种主栽灵芝(紫灵芝、平盖灵芝、泰芝2、灵芝1、松杉灵芝、灵芝2、灵芝、大灵芝、赤芝、鹿角灵芝)的生产种名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灵芝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10.56±0.042)mm/d,泰芝2生长速度最慢,仅为(4.35±0.016)mm/d;紫灵芝、泰芝2之间无明显拮抗反应,菌种赤芝分别与菌种紫灵芝、平盖灵芝、泰芝2、灵芝1、松杉灵芝、鹿角灵芝之间的拮抗反应极强,两者之间亲缘关系远;基于酯酶同工酶聚类图与ITS序列分析构建的进化树结果基本一致。平盖灵芝与Ganoderma sessile(MG773847)聚为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紫灵芝、泰芝2、鹿角灵芝聚为一个分支;灵芝1与Ganoderma sinese(DQ424990)聚为一个分支;松杉灵芝、灵芝与Ganoderma tsugae(DQ425004)聚为一个分支;灵芝2与Ganoderma sichuanense(KC662402)聚为一个分支;赤芝与Ganoderma resinaceum(KX371964)聚为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2.
赤芝是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品种繁多,由于目前食用菌管理制度不完善,为稳定菌株质量迫切需要建立起快速鉴定赤芝菌株的有效办法。在对赤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进行SRAP多态性分析基础上,将属于某几个菌株的SRAP特异片段转化为稳定性较高的SCAR标记,共获得17个SCAR标记。聚类分析显示,供试的23个赤芝菌株在遗传距离0.63下分为4类,其中19个菌株在遗传距离0.50下聚成一类。将其中的9个SCAR标记线性组合,建立起赤芝菌株的多标记综合鉴别法,可对供试的23个菌株进行有效鉴别。由此可见,SCAR分子标记能很好地解释赤芝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是种快速、稳定、准确鉴别赤芝菌株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6,(1)
正灵芝【Ganoderma lucidum】别名灵芝草、仙草、红芝、赤芝、万年蕈。在我国野生灵芝主要分布东北、华北、华南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药用菌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灵芝逐渐开始进行人工培养,并且栽培技术不断进步。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着手灵芝人工栽培。20世纪70年代,人工栽培已经应用于生产。20世纪80年代以后,栽培数量和生产区域不断扩大。其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灵芝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选育高产多糖菌株,通过电融合方法对紫芝(Ganoderma sinese )和赤芝(Ganoderma lucidnm)原生质体电融合条件进行了研究,表明灵芝原生质体电融合的最佳条件为:脉冲强度10 kV,脉冲间隙24 μs,脉冲次数3次/s,最高融合率为0.038%.10 L罐发酵结果,选育的融合菌株GL-18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7.52 g/L和1.88 g/L,均高于亲本菌株.  相似文献   

5.
王凯  林占熺  曹剑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49-10852
[目的]比较菌草栽培的9种灵芝菌株的生长状况和多糖含量,优选最佳栽培菌种。[方法]采用G10004、泰山G10014、信州G10002、三明所G10001、韩国灵芝G10006、G10022、赤芝G10008、G10021和Ga0801等9种灵芝菌株进行菌草栽培,比较灵芝菌株的生长状况和多糖含量。[结果]栽培的G10021灵芝菌株生长状况最好,且有效成分多糖的含量较高;Ga0801和泰山G10014菌株也可应用于灵芝的菌草栽培,而其他菌株则不适宜用作菌草栽培。[结论]G10021可以作为菌草栽培灵芝的首选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合海南栽培的优质灵芝菌株,对12株灵芝菌株进行种属鉴定、最适培养条件摸索及栽培出菇试验,子实体总三萜测定和三萜指纹图谱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灵芝菌株的最适碳源、氮源、温度及pH值存在差异;供试菌株中6种灵芝可在海南地区栽培出芝,其子实体三萜类化合物不同且所含种类有较大差异,其中盆景灵芝(F)、南韩灵芝(H)的总三萜含量相对较高;盆景灵芝(F)、南韩灵芝(H)、珊瑚灵芝(I)、弯柄灵芝(J)可在海南地区适度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灵芝这类珍稀野生药用菌资源,对采自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山区的一株野生灵芝进行分离纯化,通过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明确其分类学地位,探讨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子实体活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灵芝菌株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野生灵芝菌株为赤芝[Ganoderma lucidum(Curtis) P.Karst.];单因素试验确定其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最适初始pH为7.0,适宜培养温度为26~28 ℃,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因子组合为葡萄糖15 g/L、蔗糖15 g/L、酵母膏5 g/L、磷酸二氢钾1 g/L、初始pH 6.5;其人工栽培子实体多糖含量 1.42%,三萜含量3.05%,蛋白质含量17.74%,这3种活性成分总含量高于对照菌株灵芝SW01和泰山灵芝,为一株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产孢量高的赤芝优良菌株G8、G9、韩国灵芝、日本灵芝、赤芝5个灵芝菌株的菌盖大小、厚度、分支数,子实层郁闭程度、子实体湿重、孢子粉重量等农艺性状的比较,筛选出适合市场不同需求的灵芝菌株。  相似文献   

9.
4个野生灵芝菌株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野生灵芝菌株为研究材料,以6个外源菌株为参考菌株,采用MEGA4软件对ITS序列进行NJ法聚类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4个灵芝菌株ITS序列与另外6个参考菌株对齐序列长度在357 ~ 369 bp之间,G/C含量变化为43.4%~57.7%;德昌灵芝1#、德昌灵芝4#和通江灵芝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德昌灵芝3#与它们的遗传距离为0.0029;与4个野生灵芝菌株亲缘关系由近到远分别是韩芝、红芝、灵芝(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黑灵芝、血芝、云芝;结合4个野生菌株的ITS序列分析结果和形态特征,4个菌株被鉴定为灵芝(Ganoderma lucidum)种类的不同株系.  相似文献   

10.
灵芝(Ganoderma lucidum)俗称灵芝草、万年蕈等,是著名的食药用菌和天然的工艺品,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段木熟料栽培灵芝,具有发菌快、转化率高、出芝期长等优点,是灵芝的主要栽培方式;利用大棚栽培食用菌,可以实现周年栽培,是食用菌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在大棚内栽培段木灵芝,芝体色深盖大,柄短而粗,生态质优,目前有许多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灵芝属菌株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RAPD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对来自国内外的10个灵芝属代表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0.560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3个组:第1组包括密纹薄芝(1号)、两个灵芝(3号和4号)和两个无柄灵芝菌株(7号和8号);第2组包括灵芝(2号)、近拟鹿角灵芝(5号和6号)和紫芝(10号);第3组是树舌(9号)。这一结论与传统分类学结论基本一致。当相似性水平达到0.800时,上述10个菌株聚成8组,这与传统分类学中种的分类几乎一致。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0.560的相似性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两组:第一组是树舌(9号);其他菌株构成一组。这一结论与传统分类学结论也一致。当相似性水平达到0.800时,上述菌株分为7组:其中3号、4号、7号和8号构成一组,其余的同RAPD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发现,在较高的相似性水平(0.840)上,它们的结论是一致的。这表明,RAPD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在灵芝种间鉴定时是有效的,甚至RAPD在种内鉴定时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贾静  陈元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43-3744
[目的]为选育中药优良品种,提高中药质量探索新道路,增强我国中药的出口竞争能力。[方法]对灵明、龙1号、龙2号、韩1号、韩2号、圆芝、G8、泰山灵芝、灵野1号9个不同品种灵芝进行栽培试验,用多项式模型拟合其6种生物学性状的数据。[结果]方差分析表明,转化后的线性模型达显著水平。对于灵芝单丛个数、鲜重、盖径、盖厚、柄长、柄粗6种生物学性状,处于高峰值的品种分别为灵明、灵明、G8、龙2号、灵明和龙2号,处于低峰值的品种为龙1号。6种生物学性状拟合的R2值(拟合度)分别为:0.91、0.88、0.94、0.91、0.86和0.93。[结论]该研究为灵芝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了解不同灵芝菌株的差异,探究其最佳的栽培模式,可为灵芝精深加工源头提高优良的栽培品种和栽培模式。通过不同栽培模式对4个灵芝菌株其子实体农艺性状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段木栽培中黄灵芝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代料栽培中野生灵芝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最佳;段木栽培中平芝多糖和三萜含量最高;代料栽培中野生灵芝多糖含量最高,而平芝三萜含量最高。灵白、平芝和黄灵芝其多糖和三萜含量段木栽培皆高于代料栽培,野生灵芝其多糖和三萜含量代料栽培明显高于段木栽培。由此可见,不同灵芝菌株适宜于不同的栽培条件和栽培模式,这为选择获得活性成分高的专有灵芝菌株及相应的栽培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得较适宜秸秆降解的灵芝菌株。[方法]通过显色圈法初筛和比色法复筛从28株食品级灵芝菌种中筛选适宜秸秆发酵的灵芝菌株的方法。[结果]添加黑芝进行青贮饲料的辅助发酵,经过1 d即可进入乳酸发酵阶段,45 d即可获得p H小于4.2的青贮饲料,且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活力的菌株发酵所得的饲料中乳酸含量更高。[结论]添加灵芝可以加速乳酸发酵的起始时间,并能缩短青贮饲料发酵的周期,提高饲料中的乳酸含量。  相似文献   

15.
以广西田林、西林、融水等5个产地的仿野生栽培灵芝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样品中的总多糖、总三萜、总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供试灵芝子实体的多糖含量在0.1%~0.57%之间,其中融水、西林所产灵芝多糖含量较高;灵芝子实体总三萜含量在0.16%~0.37%之间,其中融水所产灵芝总三萜含量最高;灵芝子实体总蛋白含量11.5%~16.17%之间,其中融水所产灵芝总蛋白含量最高。供试的5个灵芝菌株中,融水和西林两地出产的灵芝营养价值较高,在精深加工开发上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灵芝主要活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灵芝分类鉴定及其药用成分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比较不同灵芝菌株(德昌1号、德昌3号、德昌4号、黑芝、血芝、灵芝)的多糖及三萜化合物含量,并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灵芝菌丝体和子实体中三萜化合物的组分。[结果]子实体多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灵芝、德昌3号、黑芝、血芝、德昌1号,三萜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芝、德昌1号、德昌3号、黑芝、灵芝;不同灵芝菌丝体所含三萜化合物的种类存在差异,同一灵芝菌丝体和子实体所含三萜化合物的种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结论]灵芝多糖含量与三萜化合物含量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7.
灵芝生产用种的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RAPD技术对生产中常用的灵芝属 8个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UPGMA构建的树状图表明 :8个菌株在较低的相似水平上可以分成 3个明显不同的组 :第 1组包括黑芝 (Ganodermaatrum)、松杉灵芝 (Ganodermatsugae)、圆芝 (Ganodermarotundatum)、灵芝 0 770 (Ganodermalucidum 0 770 )和韩国灵芝 (GanodermalucidumHG) ;第 2组包括密纹灵芝 (Ganodermacrebrostriatum)和紫灵芝 (Ganodermasinense) ;第 3组为树舌灵芝 (Ganodermaapplanatum)。这一结果与经典分类结果基本相符 ,表明RAPD技术可以用来区分生产中一些常用的灵芝种 ,同时说明灵芝生产用种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可能是造成灵芝产品研究比较混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贵港市果园套种推广的优良灵芝菌种,本文对引进的5个灵芝菌种进行了龙眼树下套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龙眼树套种模式下,赤灵芝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洁白浓密,边缘较整齐,单芝大,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较高,是适合贵港市果园套种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6个灵芝菌株的栽培特性。[方法]通过对南韩灵芝、京大灵芝、美芝、G4、G18和日本紫芝6只灵芝菌株的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和商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6个灵芝菌株的栽培特性。[结果]G4灵芝菌株生长速度较快,产量高,子实体商品性状好,是适宜本地生产推广的灵芝菌株。[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研究灵芝菌种的栽培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