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室内流水养殖,以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料和分别添加1、2、4、8、16g·kg-1枯草芽孢杆菌(粉剂有效活菌数1.0×108 cfu·g-1)饲料饲喂黑鲷幼鱼,探讨其对黑鲷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及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当添加量达2g·kg-1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P0.05),而后下降。存活率、肝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组黑鲷幼鱼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量为2g·kg-1时达最大值;各组间葡萄糖、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也显著提高;胃、前肠和肝脏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淀粉酶和脂肪酶差异不显著,仅中肠脂肪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在黑鲷幼鱼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提高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最适添加量为2g·kg-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饲料中不同蛋氨酸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生长、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力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13.63±0.01) g/尾的洛氏鱥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蛋白源,玉米油和鱼油为脂肪源,面粉和糊精为糖源,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配合饲料,其中添加蛋氨酸使饲料中蛋氨酸水平为0.74%(对照组),1.03%,1.33%,1.62%,1.92%和2.21%,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洛氏鱥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及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活力。【结果】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洛氏鱥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饲料中蛋氨酸水平为1.62%时,洛氏鱥的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肥满度、脏体比与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特定生长率与饲料中蛋氨酸水平的折线模型拟合,当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时,洛氏鱥饲料中蛋氨酸需求量为1.43%。饲料中蛋氨酸水平为1.33%和1.62%时,洛氏鱥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洛氏鱥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饲料中蛋氨酸水平为2.21%时,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前肠、中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蛋氨酸水平对洛氏鱥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淀粉酶与脂肪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洛氏鱥肝胰脏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蛋氨酸水平为1.62%时,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蛋氨酸水平为1.62%和1.92%时,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生长性能及消化代谢角度来看,洛氏鱥配合饲料中蛋氨酸适宜水平为1.33%~1.62%。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0、200、350、500和650 mg/kg的虾青素作为试验饲料,对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sp.进行60d的摄食-生长试验,以研究虾青素对七彩神仙鱼生长和形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虾青素对七彩神仙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对形体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虾青素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虾青素组之间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50mg/kg虾青素可以满足七彩神仙鱼的生长需要。考虑到生长需要和养殖成本,建议在本试验条件下向饲料中添加50mg/kg虾青素。  相似文献   

4.
以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豆粕和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其生长、体组成、消化和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用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和80%的鱼粉,酶解豆粕替代6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SM0、SM20、SM40、SM60、SM80、HSM60)。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7.18±0.4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1)同对照组相比,豆粕替代20%和40%鱼粉对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SM60和SM80组幼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_(GR))、蛋白质效率(P_(ER))和摄食率(D_(FI))较SM0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F_(CR))显著升高(P0.05)。(2)全鱼粗蛋白含量随豆粕替代量的增加而降低,SM0组显著高于各替代组(P0.05),SM40-80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SM80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豆粕替代组多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3)SM60和SM80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各豆粕替代组胰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SM0组(P0.05)。(4)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在SM40-80组显著降低(P0.05),SM20和SM40组葡萄糖-6-磷酸酶(G6P)活力显著升高(P0.05)。(5)与SM60组相比,HSM60组幼鱼WGR、SGR和DFI显著升高(P0.05),FCR显著降低(P0.05),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脂肪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AST和ALT活力显著升高(P0.05),FAS活力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豆粕可替代40%的鱼粉而不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更高的替代量会对幼鱼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在相同的替代水平,幼鱼对酶解豆粕的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蛋糖比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草鱼营养需求研究及饵料配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设计,以饵料蛋糖比为影响因素,共配制6组等脂等能饵料,对应的蛋糖比值分别为2.00、1.50、1.14、0.88、0.67和0.50.草鱼幼鱼饲养于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日投饵3次,试验周期8周.[结果]蛋糖比对草鱼幼鱼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受饵料蛋糖比影响显著(P<0.05,下同),均随蛋糖比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蛋糖比为0.88时达最高值;饵料系数同样受蛋糖比影响显著,且在蛋糖比为0.88时最低(1.72).随着饵料蛋糖比的降低,草鱼幼鱼蛋白效率比、氮保留率、脏体比、肝体比和腹脂率均显著升高,但对全鱼、胴体的蛋白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全鱼水分含量随饵料蛋糖比的降低显著降低,而脂肪含量显著升高;胴体水分和脂肪含量及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全鱼一致.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饵料蛋糖比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脂肪酶活性则显著升高.[结论]草鱼幼鱼饵料中添加适量糖可节约蛋白质,且适宜蛋白质和糖水平分别为30.61%和29.54%,最适蛋糖比为1.04;过高的饵料糖水平能显著增加草鱼幼鱼内脏器官的相对重量,促进体脂过度沉积和糖原合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添加不同水平甘草粉的饲料对尖吻鲈幼鱼生长特性、消化酶及免疫酶的影响,为甘草在尖吻鲈饲料中的添加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甘草粉按不同比例添加至饲料中,然后对尖吻鲈幼鱼进行饲料投喂试验,添加量0%为对照组,1%、3%和5%为试验组,各组均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56 d,测定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胰蛋白酶(TRYP)、胃蛋白酶(PP)、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溶菌酶(LZM)等指标,并对尖吻鲈消化酶指标与生长特性指标间、免疫酶指标与存活率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和5%试验组尖吻鲈的存活率(S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各试验组的体长增长率(BL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在5%试验组显著升高;前肠AMS活力在3%和5%试验组显著升高;肝脏AMS、前肠LPS、肝脏LPS和胃LPS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前肠TRYP活力在1%和5%试验组显著升高;PP活力在5%试验组显著升高.WGR、SGR与肝脏AMS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肝脏T-AOC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CAT活力、GSH-PX活力和POD活力在1%试验组显著升高,MDA含量在5%试验组显著下降;血清T-AOC活力和CAT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GSH-PX活力在3%试验组显著升高,LZM活力在1%和5%试验组显著下降.SR与肝脏T-AOC、肝脏T-SOD、血清T-AOC、血清CAT和血清GSH-PX活力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MDA含量及血清T-SOD活力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饲料中添加3%~5%甘草粉可更好地提高尖吻鲈消化酶活性、促进鱼体增长,协助杀菌,提高尖吻鲈的存活率;添加1%~3%甘草粉可增强尖吻鲈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过氧化物积累.因此,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甘草对尖吻鲈幼鱼具有促进消化及提高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植酸酶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消化酶及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质量为(4.58±0.05)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对象,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研究植酸酶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消化酶、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6组:对照组D1,全鱼粉蛋白组;对照组D2,以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组;试验组S1~S4,在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基础上设4个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500、1 000、1 500、2 000 U/kg),每个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各组幼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D1组幼鱼各项生长指标均最优,D2组幼鱼生长性能指标较D1组显著降低(P<0.05);添加植酸酶后,试验组幼鱼的生长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添加植酸酶≥1 000 U/kg时,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较D2组明显提高(P<0.05),饵料系数较D2组显著降低(P<0.05);添加植酸酶能提高幼鱼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力;植酸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干物质的消化率,但不明显(P>0.05);添加1 000 U/kg植酸酶时,幼鱼的蛋白表观消化率达到最高;添加1 000、1 500 U/kg植酸酶时,能显著提高幼鱼的脂肪消化率(P<0.05);添加植酸酶后,幼鱼的磷消化率较D2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促进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改善消化,建议饲料中植酸酶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1 500 U/kg。  相似文献   

8.
以异育银鲫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水平半乳甘露寡糖对其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2%和0.3%的半乳甘露寡糖,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试验鱼体初始体重为1.03 g左右,每天饱食投喂两次,饲养10周.结果表明,基础饲料中添加0.2%半乳甘露寡糖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 <0.05),降低饵料系数(P<0.05) ,同时能够显著提高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P<0.05).  相似文献   

9.
半乳甘露寡糖对异育银鲫幼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异育银鲫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水平半乳甘露寡糖对其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2%和0.3%的半乳甘露寡糖,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试验鱼体初始体重为1.03 g左右,每天饱食投喂两次,饲养10周.结果表明,基础饲料中添加0.2%半乳甘露寡糖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 <0.05),降低饵料系数(P<0.05) ,同时能够显著提高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P<0.05).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对黑鲷幼鱼的生长、消化酶活性、血清蛋白水平以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28±1)℃下,将体质量7 g的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室内微流水小型水泥网箱池中,分别投喂添加了0、0.025%、0.05%和0.1%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饲料。56 d的饲养结果表明:0.05%解淀粉芽孢杆菌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摄食含解淀粉芽孢杆菌饲料的黑鲷幼鱼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025%解淀粉芽孢杆菌组幼鱼血清总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球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极显著升高;0.1%解淀粉芽孢杆菌组黑鲷幼鱼肠道中淀粉酶、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黑鲷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建鲤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其中,蛋白质(CP)的4个水平分别为26%、30%、33%和36%,可消化能(DE)的两个水平分别为13.5 MJ/kg和14.5 MJ/kg。选用建鲤幼鱼96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养殖在规格为3.0 m×1.0 m×0.8 m的水箱中,每日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改善(P<0.05);其中,CP36DE14.5组和CP33DE14.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P26DE13.5组、CP30DE13.5组和CP33DE13.5组(P<0.05),但与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1);此外,氮保留率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摄食率、肝体比和全鱼脂肪含量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而水分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P<0.05);肠道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而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受饲料组成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蛋白质水平为33%,能量水平为14.5 MJ/kg时,建鲤幼鱼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和饲料系数;建鲤幼鱼能对无氮浸出物有很好的利用效果,并对蛋白质有一定的节约效应。研究亮点:本实验首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建鲤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能量水平下建鲤幼鱼的适宜蛋白质需求量。此外,饲料的能量水平是由无氮浸出物的含量调节的,因此也就间接考察了建鲤幼鱼对无氮浸出物的利用能力以及其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本试验采用的是应用型饲料,更贴近实际生产,可以为建鲤饲料的科学配置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黄河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对饲料钙、磷的适宜需要量,选取总能、钙、粗蛋白质、非植酸磷、赖氨酸5个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各设6个水平,钙为0.50%~1.34%,非植酸磷为0.50%~1.00%,采用均匀设计法U*6(64)设计6种配合饲料,饲喂体质量为(170±5)g的黄河鲇幼鱼,分别记为A、B、C、D、E、F组,饲养时间为60 d。试验结束后,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和肝脏RNA/DNA值、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为试验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通过降维分析和优化求解,分析研究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钙和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结果表明:C组(钙0.56%、非植酸磷0.60%)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肌肉RNA/DNA最高,分别为84.83%、1.02%和2.98,肠、肝、胃中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7.53%、66.76%、51.52%;随着饲料中钙、非植酸磷含量的增加,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值和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钙和非植酸磷含量对黄河鲇幼鱼生长、蛋白质合成能力、饲料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影响明显,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钙的适宜需要量为0.54%,对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为0.50%~0.5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饲料钙磷比(质量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钙磷比。【方法】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氯化钙为钙源,分别配制等磷(总磷为9~10 g/kg)、等氮、等能、钙磷比理论值分别为2∶1,1.5∶1,1∶1,1∶1.5,1∶2和1∶3(实测值分别为1.8∶1,1.3∶1,1∶1.1,1∶1.5,1∶2.5和1∶2.9)的6组纯化饲料,用之饲养吉富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46.03±2.14) g/尾)8周,每组设3个重复,测定其体质量增加率、饲料系数、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等。用折线模型分别对供试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与饲料钙磷比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确定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结果】钙磷比为1∶1.1~1∶2.9的试验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钙磷比1.8∶1组(P<0.05);钙磷比1∶2.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8∶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钙磷比1∶2.5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8∶1组、1.3∶1组和1∶2.9组(P<0.05),但与1∶1.1组和1∶1.5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钙磷比对吉富罗非鱼的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及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钙磷比的下降(钙水平的降低),全鱼和脊椎骨的钙、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而全鱼和脊椎骨的粗灰分含量及Ca/P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升高的趋势(P<0.05),饲料钙磷比对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其饲料中最适钙磷比分别应为1∶1.5,1∶1.1,1∶1.1和1∶2.4,据此建议在饲料总磷水平为9~10 g/kg时,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为1∶1.1~1∶1.5。  相似文献   

14.
以体质量为(21.55±1.62)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投喂壳聚糖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0.5%、1.0%、1.5%、2.0%、3.0%的饲料,研究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血清相关免疫因子、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1.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5%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死亡率和蜕壳死亡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和2.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血清中的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1.0%、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各添加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试验虾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均低;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均高,其中1.0%、1.5%和3.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仅1.0%添加组肌肉灰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仅2.0%添加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肠道中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和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成虾饲料中壳聚糖的添加量为0.5%~1.5%,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并能增强其消化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15.
选择90头平均体重3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通过分别饲喂3种日粮:(1)0.30%有效磷高磷组日粮;(2)0.24%有效磷对照组日粮;(3)0.15%有效磷低磷+植酸酶组日粮,来研究在低蛋白日粮中不同磷水平及添加植酸酶对生长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间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0.15%+酶低磷组与0.24%对照组相比生产性能相当(P>0.05)。随日粮磷水平升高血清钙浓度有下降的趋势(P>0.05)、血清磷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低磷加酶日粮组血清磷酸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牛磺酸对花鳗鲡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牛磺酸对花鳗鲡幼鳗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0%、0.40%、0.60%、0.80%的牛磺酸,配制成牛磺酸含量为0.708%、0.908%、1.108%、1.308%、1.508%的5组试验饲料(D1,D2,D3,D4和D5),投喂体质量为85.95 g的花鳗鲡幼鳗14周。结果表明:(1)随着牛磺酸含量的升高,花鳗鲡体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D4组达到最高值;D4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大于D1和D2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D1和D2组(P0.05)。(2)相比于D1组,高牛磺酸含量组花鳗鲡肌肉中水分的含量降低,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升高,其中D3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大于D1组(P0.05)。(3)饲料中适量的牛磺酸含量(1.108%~1.308%)能显著提高花鳗鲡胃和肝脏中的淀粉酶、蛋白酶活力以及肝脏中的脂肪酶活力(P0.05)。综合以上结果,花鳗鲡幼鳗对牛磺酸的需求量为1.308%。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女贞子Ligustrumlucidum对镜鲤Cyprinuscarpioyar.Specularis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组:A组为基础饲料空白对照组;B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mg/kg的大蒜素(纯度为25%);C、D、E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1.5%的女贞子粉。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10尾鱼(初始体质量为125.55g±19.14g)。试验共进行12周。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添加女贞子粉试验组镜鲤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女贞子粉对镜鲤中肠和后肠消化酶的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除D组外,其它试验组镜鲤前肠淀粉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镜鲤前肠蛋白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女贞子试验组镜鲤肌肉的持水能力和D组的pH1值显著降低(P〈0.05),对肌肉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无机磷水平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肉鸡生长性能、蛋白质及矿物质元素利用率的影响.选取1日龄肉鸡1 500只,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以磷酸氢钙为磷源,其余为试验组,其磷酸氢钙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75%、50%、25%和0%,并添加植酸酶,各组钙磷比值在1.2~1.4之间.结果表明:无磷酸氢钙组日均采食量、日增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0%磷酸氢钙组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各处理组的净蛋白利用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矿物质元素利用率随无机磷含量减少呈升高趋势.随无机磷水平降低,各试验组排泄物中磷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依次降低了11.0%、17.9%、23.9%、28.4%.综合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率以50%磷酸氢钙添加植酸酶组(0~4周:钙0.76%,总磷0.54%;5~7周:钙0.70%,总磷0.53%)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肌肉成分及消化酶活性与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的关系。设置饲料中鱼油添加量为0%、2%、4%、6%、8%和15%共6个梯度组,其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和16.55%共3个重复,饲养90d。吉富罗非鱼饲养中成活率的范围在84.76%~99.05%之间,但是投喂16.55%饲料的吉富罗非鱼成活率显著低于3.71%脂肪组(P<0.05)。吉富罗非鱼摄食量变化范围为(0.94±0.04)~(1.34±0.02) g/d,当饲料中脂肪水平大于7.67%时其摄食量显著下降(P<0.05)。7.67%组的试验末鱼平均体重和体长显著大于1.73%及16.55%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吉富罗非鱼的肌肉脂肪含量上升,变化范围为2.29%~4.27%,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及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吉富罗非鱼胃和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P>0.05),前肠和中肠的脂肪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前肠中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试验证明,高脂肪水平的饲料导致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下降,摄食量减少;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吉富罗非鱼肌肉脂肪含量随之增加,胃和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性变化较小,但是肠道中脂肪酶的活性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不同来源的豆饼、日粮中氯和非植酸磷水平对肉用仔公鸡生长性能和胫骨软骨症(TD)的影响。采用9种不同来源的豆饼,2种日粮,共18个日粮处理。日粮中氯和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15%和0.44%,为对照日粮;0.35%和1.00%,为TD-诱发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根据饲喂不同来源的豆饼,采食对照日粮的鸡其TD发病率为2.5-38.8%;采食TD-诱发日粮的鸡其TD发病率为61.3%-97.5%。TD发病率与鸡生长速度之间相关系数为r=0.52(P<0.01)。高磷、高氯日粮导致TD的发病率高,对鸡胫骨灰分无影响(P<0.05)。商品用豆饼对仔鸡TD发病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豆饼中铝、钡、铜、钠、硅、锌元素的水平显著地影响小鸡T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