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胆汁酸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脂肪代谢酶及血清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3%、0.06%、0.09%及0.12%的胆汁酸,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D1、D2、D3、D4、D5),投喂体质量为26.5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56 d,研究胆汁酸对其生长、体组成、脂肪代谢酶活力及血清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及脂肪效率呈先升后平稳的趋势,均在D3组达到最高值。(2)胆汁酸显著降低了全鱼粗脂肪及粗灰分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含量(P0.05);降低了肌肉粗脂肪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及粗灰分含量(P0.05)。(3)脂肪酶及脂蛋白脂酶活力呈先升后平稳的趋势;肝脂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4)胆汁酸降低了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活力,提高了碱性磷酸酶活力(P0.05);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含量随胆汁酸含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随胆汁酸含量的升高而下降(P0.05)。(5)鳗弧菌感染48 h后,D3、D4及D5组的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D1组。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体质量26.5 g的大菱鲆幼鱼饲料中胆汁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09%。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饲料中牛磺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免疫功能及消化酶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2.28±0.20)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配制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0%(T1,对照)、0.5%(T2)、1.0%(T3)、2.0%(T4)和5.0%(T5)的试验饲料,分别投喂不同的处理组,试验在15个200 L方形聚乙烯水槽中进行,养殖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添加了不同水平牛磺酸的饲料可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提高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在2.0%添加量时T-AOC达到峰值,而MDA含量下降到最低(P0.05),SOD、CAT和GSH-PX在添加量为1.0%时酶活力达到峰值(P0.05);肝脏AKP活力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1.0%添加量时达到最大值(P0.05),但牛磺酸对肝脏ACP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牛磺酸水平的饲料能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肠道脂肪酶活力,2.0%添加量时脂肪酶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但牛磺酸添加量对肠道蛋白酶无显著性影响(P0.05);1.0%、2.0%、5.0%添加量时红鳍东方鲀体表黏液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0%添加量时体表黏液溶菌酶活力达到最大值;通过对T-AOC、肠道消化酶和体表黏液溶菌酶这3个指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红鳍东方鲀幼鱼饲料牛磺酸最适添加量为1.35~2.21 g/100 g(干饲料)。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的机体抗氧化及免疫能力,但过多的牛磺酸会导致抗氧化及免疫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碳源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养殖系统内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在12个室内水泥池(3.0 m×5.0 m×1.2 m)中进行花鳗鲡—罗非鱼—蕹菜立体综合养殖试验,试验设置A(花鳗鲡单养)、B(花鳗鲡—罗非鱼—蕹菜)、C(花鳗鲡—罗非鱼—蕹菜同时添加玉米淀粉)、D(花鳗鲡—罗非鱼—蕹菜同时添加木薯淀粉)4组,其中,A、B组为非生物絮团组,C、D组为生物絮团组。试验期间不换水,仅投喂花鳗鲡商品饲料,两种淀粉的添加量为花鳗鲡实际摄食量的75%,此时碳氮比为12,试验共进行78 d。结果表明:养殖水质方面,到试验结束时,生物絮团组在总氮、总磷、三态氮方面均显著低于单养组(P0.05);养殖期间,各组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变化剧烈,无明显规律,叶绿素a含量随养殖水温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OD含量随生物絮团形成量起伏变化;絮体体积形成量与总悬浮颗粒(TSS)变化规律一致;试验结束时,D组絮团蛋白质含量最高(23.68%),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B (P0.05);絮团组C的氮、磷利用率分别为31.43%、14.14%,D组氮、磷利用率分别为28.04%、13.69%,二者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18.43%,9.23%)和B(19.91%,8.42%);生物絮团组(C、D)在花鳗鲡生物量、终末平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B)(P0.05),在饵料系数方面显著低于花鳗鲡单养组(A)(P0.05),但絮团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养殖组(B、C、D)在花鳗鲡生长性能方面均优于花鳗鲡单养组(A)。研究表明,在花鳗鲡综合养殖系统中,添加有机碳源能够显著改善养殖水环境,提升花鳗鲡生长性能及对饲料中氮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饲料中牛磺酸含量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抗胁迫能力的影响,在10%鱼粉的基础上设计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0(A组)、0.15%(B组)、0.30%(C组)、0.45%(D组)和0.60%(E组)的等氮等能饲料(A、B、C、D和E饲料中实测牛磺酸含量依次为1.42、3.07、4.37、5.79和7.48 mg/g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0.160±0.002)g的幼虾56 d。养殖实验结束后,测定对虾的生长性能、肌肉常规组成、肝胰腺消化酶活性。而后分别取各组对虾进行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实验和耐低溶解氧胁迫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牛磺酸含量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牛磺酸含量的增加,对虾肌肉总脂肪含量逐渐升高,D组和E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肌肉水分含量逐渐下降,A、B和C组显著高于D和E组(P0.05);肌肉粗蛋白质及灰分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胰腺中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升高而升高,D和E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水体亚硝酸盐含量为8.5~9.0 mg/L条件下,D组在胁迫48、72和84 h后的累计死亡率低于其他各组。在低氧胁迫下,C组的致死溶氧低于其他各组。表明在淡水养殖条件下,低鱼粉饲料(鱼粉含量10%)中添加0.30%~0.45%的牛磺酸(实测含量4.37~5.79 mg/g饲料)在维持良好生长性能的同时可改善凡纳滨对虾的抗亚硝酸盐和耐低溶解氧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鱼油,配成5种不同脂肪水平(7.07%、9.92%、12.92%、15.95%和19.04%)的等氮饲料,投喂体重278.5 g的石斑鱼10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石斑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呈逐渐上升后显著下降趋势(P0.05),饲料效率变化趋势同增重率相反;各处理组成活率不受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P0.05)。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后稳定,全鱼灰分含量逐渐下降;全鱼水分、粗蛋白和肌肉水分、粗蛋白、灰分含量不受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P0.05)。肥满度和脏体比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逐渐上升后稳定;肝体比逐渐上升。血浆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P0.05)。肝脏肝酯酶、脂蛋白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力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逐渐下降,乳酸脱氢酶活力逐渐上升。肝脏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活力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逐渐上升后稳定;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据,二次曲线模型拟合得出,养成期斜带石斑鱼对饲料脂肪的需要量为14.44%。  相似文献   

6.
以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豆粕和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其生长、体组成、消化和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用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和80%的鱼粉,酶解豆粕替代6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SM0、SM20、SM40、SM60、SM80、HSM60)。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7.18±0.4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1)同对照组相比,豆粕替代20%和40%鱼粉对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SM60和SM80组幼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_(GR))、蛋白质效率(P_(ER))和摄食率(D_(FI))较SM0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F_(CR))显著升高(P0.05)。(2)全鱼粗蛋白含量随豆粕替代量的增加而降低,SM0组显著高于各替代组(P0.05),SM40-80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SM80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豆粕替代组多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3)SM60和SM80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各豆粕替代组胰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SM0组(P0.05)。(4)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在SM40-80组显著降低(P0.05),SM20和SM40组葡萄糖-6-磷酸酶(G6P)活力显著升高(P0.05)。(5)与SM60组相比,HSM60组幼鱼WGR、SGR和DFI显著升高(P0.05),FCR显著降低(P0.05),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脂肪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AST和ALT活力显著升高(P0.05),FAS活力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豆粕可替代40%的鱼粉而不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更高的替代量会对幼鱼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在相同的替代水平,幼鱼对酶解豆粕的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木聚糖酶添加量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0.03%、0.06%、0.09%、0.12%和0.24%)的木聚糖酶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设6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7.73±0.09)g的幼参50头,分别用6种饲料进行投喂,共进行56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幼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且0.09%木聚糖酶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添加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体壁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6%~0.24%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6%~0.12%木聚糖酶添加组肠道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4%添加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幼参体腔液中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均随木聚糖酶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06%~0.12%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刺参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对平均体质量为(7.73±0.09)g的刺参,其饲料中木聚糖酶最适添加量为900 mg/kg。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影响,以体质量为(0.54±0.06)g幼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投喂含益生菌(1×105cells/g梅奇酵母C14+1×105cells/g红酵母H26+1×107cells/g芽孢杆菌BC26)饲料(益生菌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后,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以及幼参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幼参特定生长率和肠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组幼参比对照组具有较高的体壁粗蛋白质及糖分含量(P0.05);投喂含益生菌饲料的幼参肠道弧菌数量显著低于投喂基础饲料的幼参(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体壁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混合益生菌可促进幼参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并影响其体壁营养组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浮萍Lemna minor对黄金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抗氧化和消化能力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52.99±1.95)g的黄金锦鲤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3%、6%、9%、13%、14%的浮萍,相应替代同等水平的菜粕,制成6组等氮(粗蛋白质为38.5%~38.6%)、等能(12.2 MJ/kg)的饲料,分别记为D1(对照)、D2、D3、D4、D5、D6饲料组,将540尾健康的黄金锦鲤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养殖时间为8周。结果表明:D6饲料组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添加水平为3%的饲料组(P0.05),而其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上述两组(P0.05);D6饲料组蛋白酶活力与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各饲料组间淀粉酶活力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D4与D6饲料组肝胰脏、脾脏、肾脏和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且D6饲料组丙二醛(MDA)活力显著最低(P0.05)。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浮萍的添加水平在14%时,有利于黄金锦鲤的生长,并能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与消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体成分、消化酶活力、血脂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在6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D0)、25(D25)、50(D50)、75(D75)、100(D100)和200(D200)mg/kg糖萜素,实验期64 d。结果显示:各组间全鱼与背肌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100和D200组全鱼粗脂肪显著低于D0组(P0.05),D75组背肌粗脂肪显著高于D0组(P0.05),D200组背肌粗脂肪显著低于D0组(P0.05);D25和D50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D200组显著高于D25~D75组(P0.05)。各组间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不受饲料糖萜素添加水平的影响(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除D75组,其他添加组均显著高于D0组(P0.05)。D200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低于D0组(P0.05);D50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D0组(P0.05),D75~D200组显著低于D0组(P0.05);各组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添加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D0组(P0.05);D25~D75组脂肪酶显著高于D0组(P0.05);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幼鱼肠道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在石蜡组织切片中:D50组前肠微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50组黏膜厚度显著高于D200组(P0.05);D25~D100组皱襞高度显著高于D0、D200组(P0.05)。综合以上实验结果,饲料中添加50~75mg/kg糖萜素可提高背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血脂、改善肠道生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实验旨在研究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和有机硒对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及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初始体重(10.30±0.02)g的幼建鲤45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投喂以豆粕等氮替代饲料中鱼粉含量的0%(对照组,D1)、2%(D2)、4%(D3)的饲料,其中D2和D3添加300mg/kg的核苷酸和0.3mg/kg的有机硒,进行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结果表明,D2增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相对于D1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D3(P<0.05);采食量D2显著高于D1,D3最低(P<0.05)。D2的肝胰脏重显著高于D1(P<0.05),全肠重相对于D1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体指数、肠体指数、肠长、肠长指数与D1差异不显著(P>0.05)。D2的肠道淀粉酶、Na+,K+-ATP酶、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D1(P<0.05),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活性相对于D1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综上,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和有机硒能够促进幼建鲤的生长,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菱鲆鱼体脂肪累积调节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摄食生长实验来研究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及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脂肪累积的影响。实验对照组(C)含有30%的鱼粉,高植物蛋白饲料+牛磺酸处理组(HT)使用植物蛋白替代对照组的一半鱼粉后添加0.8%牛磺酸,高植物蛋白饲料+牛磺酸+水解鱼蛋白处理组(HTPH)在HT饲料的基础上继续使用水解鱼蛋白替代7%的饲料鱼粉。室内流水系统养殖,每组4个重复。与对照组或HT组相比,HTPH组显著降低了鱼体的中性脂和肝体比。与对照组相比,HT及HTPH组均显著升高了鱼体水分含量,降低了肝脏总脂和中性脂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肌肉总脂及极性脂仅在HTPH组显著降低。HTPH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组织脂肪酸分析显示,HT及HTPH组有降低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C18∶2n-6,C18∶3n-6及C18∶3n-3含量的趋势。综上,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以有效降低鱼体肝脏脂肪含量,而在此基础上继续使用水解鱼蛋白具有更好的脂肪调节效果,能够降低鱼体、肌肉、肝脏及血清中的中性脂肪及总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添加赖氨酸甲酯对草鱼生长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360尾(始重8.34g±0.02g),按照养殖试验要求分成4组(对照组、A、B、C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30尾,分别投喂基础日粮(对照组,w(Lys)=1.25%)、添加赖氨酸盐酸盐日粮(A组,埘(Lys)=1.625%)和添加不同剂量赖氨酸甲酯盐酸盐日粮(B组,W(Lys)=1.50%;C组,w(Lys)=1.625%)。结果表明:添加赖氨酸甲酯后,B、C组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P〈0.05);鱼体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沉积率显著提高(P〈0.05),体脂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晶体赖氨酸的A组,上述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和A组草鱼摄食后,血清中游离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浓度在1h左右达到高峰,而B、C组在3h左右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4.
黑水虻替代鱼粉对锦鲤生长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替代鱼粉对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血浆与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平均质量为51.2 g的锦鲤27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分别投喂以黑水虻替代鱼粉的0(H1组)、50%(H2组)、70%(H3组)饲料30 d。结果表明:黑水虻替代鱼粉对锦鲤增重率、肥满度、肝体比、体型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黑水虻替代鱼粉时,锦鲤血浆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显著降低(P0.05),但血浆和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增强(P0.05),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黑水虻可增强锦鲤抗氧化性和抗病能力,且黑水虻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70%。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金鼓鱼(Scatophagus argus)日粮中脂肪的适宜添加量,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3%、6%、9%、12%、15%的5种等氮的配合饲料(F1~F5),在海上网箱中对初始体质量为4.3g左右的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测定其生长、免疫与抗氧化指标、内源性消化酶活性等。结果显示,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饲料脂肪水平为9%的F3组最大,与饲料脂肪水平为12%和15%的两试验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蛋白质效率以饲料脂肪水平为12%的F4组最大,在F2~F5组间没有显著差异;饵料系数以饲料脂肪水平为9%的F3组最低,在F2~F5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其变化趋势与上述3个指标相反;肝体比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不断上升,饲料脂肪水平为15%的F5组鱼的肝体比显著大于F1和F2组。饲料脂肪水平也显著影响金鼓鱼的粗脂肪、粗蛋白、灰分及水分含量。当饲料脂肪水平为9%时,金鼓鱼胃和肠道的脂肪酶活性较高,且肠道和肝脏的免疫与抗氧化指标较好。根据饲料脂肪含量与金鼓鱼的增重率、饵料系数分别作曲线回归分析,确定金鼓鱼饲料脂肪的适宜添加量为8.6%~11.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女贞子Ligustrumlucidum对镜鲤Cyprinuscarpioyar.Specularis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组:A组为基础饲料空白对照组;B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mg/kg的大蒜素(纯度为25%);C、D、E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1.5%的女贞子粉。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10尾鱼(初始体质量为125.55g±19.14g)。试验共进行12周。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添加女贞子粉试验组镜鲤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女贞子粉对镜鲤中肠和后肠消化酶的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除D组外,其它试验组镜鲤前肠淀粉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镜鲤前肠蛋白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女贞子试验组镜鲤肌肉的持水能力和D组的pH1值显著降低(P〈0.05),对肌肉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饲料糖蛋白质比(C/P)和投喂率对异育银鲫生长和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3组C/P水平为C24/P42、C32/P36、C40/P30的等能等脂饲料,每组饲料设2%、3%、4%各3个投喂水平,实验共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4尾初始体质量为(2.40±0.10)g的异育银鲫,每天投喂两次,实验期50 d。结果表明:(1)C24/P42组终末体重(FBW)、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转化效率(FCE)显著高于而蛋白质效率比(PER)显著低于C40/P30组(P0.05),C32/P36与C24/P42组差异不显著。4%组FBW、SGR显著高于3%和2%组(P0.05)。(2)鱼体组成仅受投喂率显著影响,3%、4%组全鱼及胴体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组(P0.05),3%与4%组差异不显著。(3)随着饲料C/P水平上升,肝脏苹果酸酶(ME)活性先升高后下降(P0.05),肝酯酶(HL)与脂蛋白酯酶(LPL)活性呈相反变化趋势,但总酯酶(TLP)活性无显著变化,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上升(P0.05)。随着投喂率增加,3%与4%组ME、HL、LPL、TLP活性及LPO含量显著高于2%组(P0.05)。综合生长和脂质代谢指标分析结果,异育银鲫适宜的饲料C/P水平和投喂率分别为C32/P36和4%。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鱼粉,制成6组等脂等能的蛋白质梯度实验饲料(P1~P6),研究中成鱼阶段(初始体质量范围定义为100 g/只的个体)卵形鲳鲹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需求量。研究发现,随着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P1~P6),实验鱼的生长性能如增重率、蛋白质效率以及全鱼粗蛋白含量均呈现先显著升高(P0.05)而后逐渐平稳的趋势(P0.05),而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呈现先显著降低(P0.05)而后轻微升高的趋势(P0.05)。折线回归模型拟合生长性能,计算中成鱼阶段卵形鲳鲹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需求量(质量分数)为49.75%。在获得蛋白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水平的豆油,制成6组等氮的脂肪梯度实验饲料(L1~L6),研究中成鱼阶段卵形鲳鲹对饲料中脂肪的最适需求量。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提高(L1~L6),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等生长性能呈现先显著升高后稳定的趋势(P0.05),而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则呈现先显著降低后稳定的趋势(P0.05)。折线回归模型拟合生长性能,计算中成鱼阶段卵形鲳鲹对饲料中脂肪的最适需求量(质量分数)为12.20%~12.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