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4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在孵化后第3天(对照组)、延迟1 d(D1组)、延迟2 d(D2组)和延迟3d(D3组)投喂轮虫,探讨延迟投饵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水温21~22℃,盐度为31.00,试验周期为15 d.结果显示,仔鱼于孵出后第3天进入混合营养期,从第4天开始加速生长,第5天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延迟投饵2 d,会使仔鱼的干重、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投饵天数的延迟,仔鱼的存活率也随之降低.在仔鱼开口后4 d内,各组死亡率差异不大;开口后第6天(孵化后第8天),仔鱼死亡率呈现明显差异.在孵化后第10天,延迟投饵3 d的仔鱼几乎完全死亡.  相似文献   
2.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0、1200 mg/kg的维生素E(DL-α-生育酚乙酸脂形式)配制成Ec、El和Eh三种试验饲料,饲喂3龄半滑舌鳎亲鱼(雌性1.58±0.19 kg/尾、雄性0.20±0.05 kg/尾)70 d,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200 mg/kg的维生素E(Eh组)不仅可以促进亲鱼性腺的发育,提高亲鱼产卵量、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初孵仔鱼长度,而且影响仔鱼质量,仔鱼的成活率、12 d仔鱼长度、生存活力等方面均要高于对照组。而饲料中添加200 mg/kg的维生素E(El组)只对亲鱼性腺的发育和初孵仔鱼长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亲鱼产卵量、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E的增加,血清中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此外,El和Eh试验组卵中干物质、维生素C的含量,以及卵子脂肪酸中PUFA、n-3PUFA、n-3HUFA和n-6PUFA的含量均要高于Ec组,El和Eh试验组之间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半滑舌鳎亲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会亲鱼促进性腺的发育,增加产卵量,提高卵子和仔鱼的质量。在本试验中Eh组(1200 mg/kg)亲鱼的繁殖性能要优于Ec组(0 mg/kg)和El组(200 mg/kg)。  相似文献   
3.
在半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0、0.35%、0.70%、1.05%、1.40%、1.75%苏氨酸,制成苏氨酸实际梯度为1.05%、1.35%、1.65%、2.00%、2.42%、2.65%的6组等能等氮饲料(44.67%粗蛋白质,21.65 k J/g总能),对初始体重为(333.93±6.60)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在海水浮式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了70 d的喂养实验,研究其对苏氨酸的最适需求量。结果显示,鲈鱼成活率在89.58%–95.83%之间,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鲈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增加(P0.05),且在2.00%苏氨酸饲料组出现最大值,但随着苏氨酸水平的继续升高,SGR呈减小的趋势;饲料效率(FE)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00%苏氨酸组的FE显著高于1.05%组及2.65%组(P0.05);随着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蛋白质沉积率(PPV)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于2.00%苏氨酸组出现最大值;肝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饲料中不同水平苏氨酸对鱼体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沉积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鲈鱼对饲料中苏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占饲料干重的1.84%、1.87%及1.83%,占饲料蛋白质的4.11%、4.18%及4.09%。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亚麻酸(ALA)含量对大规格鲈鱼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大规格鲈鱼饲料中ALA的适宜含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苏子油,制成ALA含量分别为饲料干重0.06%、0.99%、2.03%、3.18%、4.12%和5.08%的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将上述试验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07.77±0.64)g的鲈鱼,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养殖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1)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随饲料ALA含量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SGR和FE均在2.03%ALA组有最大值,同时2.03%与3.18%ALA组的SGR和FE差异不显著(P0.05);肝体指数(HSI)与脏体指数(VSI)均在5.08%ALA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0.06%ALA组(P0.05);存活率(SR)和肥满度(CF)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饲料中ALA含量的升高,鱼体粗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呈现增加趋势,4.12%和5.08%ALA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0.06%ALA组(P0.05),而4.12%和5.08%ALA组鱼体粗脂肪含量则显著高于0.06%、0.99%、2.03%、3.18%ALA组(P0.05);不同组之间鱼体的水分与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2.03%ALA组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3.18%ALA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0.06%与5.08%ALA组(P0.05)。2.03%、3.18%ALA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0.06%和5.08%ALA组(P0.05);同时,肝脏中MDA含量在2.03%ALA组达到最低,除与3.18%ALA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在2.03%ALA组最低,且显著低于0.06%与5.08%ALA组(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含量在4.12%ALA组有最大值,且显著高于0.06%ALA组(P0.05);随着饲料中ALA含量的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2.03%、3.18%、4.12%ALA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适宜含量(2.03%~3.18%)的ALA能够促进大规格鲈鱼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与肝脏健康水平;以SGR与FE作为评价指标,经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得出体重为207.77~406.94 g的鲈鱼饲料中ALA的适宜含量分别为饲料干重的2.53%和2.72%。  相似文献   
5.
研究探讨了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以及不同投喂时间对大菱鲆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水温为(14±0.2)℃,饲喂鲆鲽类商品饲料。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试验:Ⅰ.分段式投喂方法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段,每天每个试验缸连续投喂8次,大菱鲆幼鱼表现为18 h出现一次摄食高峰;Ⅱ.一次饱食投喂法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段,每个时段作为1个处理,每天每个试验缸投喂1次,大菱鲆幼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5:00、21:00、0:00和3:00,投喂时间显著影响了大菱鲆幼鱼的日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15:00、18:00和3:00投喂的大菱鲆幼鱼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6:00、9:00、12:00、21:00和0:00投喂的各组试验鱼(P0.05)。结合生产实际,每天15:00—18:00时间段投喂大菱鲆幼鱼可显著提高其生长和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时间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设3个组,分别于早上(06:00)、中午(12:00)、傍晚(18:00)3个不同的时间点投喂大菱鲆幼鱼[初始平均体重为(8.95±0.13)g],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养殖试验周期为45 d。结果表明:06:00投喂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个投喂组间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06:00投喂组与12:00投喂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18:00投喂组(P0.05);06:00投喂组大菱鲆幼鱼肝脏中IG F-Ⅰ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2:00和18:00投喂组(P0.05),而投喂时间对大菱鲆幼鱼脑中IGF-Ⅰ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建议体重8 g左右的大菱鲆幼鱼的投喂时间为06:00。  相似文献   
7.
8.
试验研究了饥饿、次饱食、饱食和过饱食4个不同投喂水平(即2%、3%、4%和5%体重)对刺参[初始体重为(5.80±0.02)g]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性能以及刺参体壁与体腔液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的影响.试验在室内静水养殖系统中进行,试验水温为19-21℃,为期60 d.结果显示,在次饱食水平下,刺参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显著高于饥饿水平和过饱食水平(P<0.05),但与饱食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刺参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均随着投喂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在过饱食水平下达到最高,显著高于饥饿水平和次饱食水平(P<0.05),但与饱食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刺参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投喂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下降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在饱食水平之后达到稳定;在饱食水平下,刺参体壁和体腔液AKP、SOD及LZM活性均表现出较高水平,表明在饱食投喂水平下,刺参抗病能力最强;不同投喂水平对刺参体壁营养组成以及刺参脏壁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建议刺参养殖采用饱食水平进行投喂.  相似文献   
9.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100 IU/g的维生素A(视黄醇乙酸酯形式)配制成Ac、Al和Ah 3种试验饲料饲喂3龄半滑舌鳎亲鱼[雌性(1.58±0.18)kg/尾、雄性(0.20±0.05)kg/尾]70 d,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的VA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l组和Ah组雌鱼性腺成熟率均要高于Ac组;相对产卵量Al组最高,Ac组最低;Al和Ah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显著高于Ac组(P0.05);Al组的卵上浮率、初孵仔鱼长度、仔鱼的成活率和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均显著高于Ac组和Ah组(P0.05);随饲料中VA的增加仔鱼畸形率虽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卵巢、肝脏和卵子中VA的含量和血清中SOD的活性均随饲料中VA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此外,Al组和Ah组卵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以及卵子脂肪酸中n-3HUFA、n-6PUFA和PUFA的含量均要高于Ac组。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量VA可促进半滑舌鳎亲鱼性腺的发育,提高产卵量,改进卵子和仔鱼的质量;本研究中Al组(20 IU/g)亲鱼的繁殖性能要优于Ac组(0 IU/g)和Ah组(100 IU/g)。  相似文献   
10.
以初始体重(34.26±0.37)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70d的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不同的碳水化合物(CHO)水平对其生长、饲料利用、血糖水平和糖酵解酶活力的影响。实验配制6种不同CHO水平(0、6%、12%、18%、24%和30%)的等氮等脂饲料。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CHO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都在12%组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24%和30%组(P0.05),而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且在30%组达到最大值。饲料中不同CHO水平对鲈鱼成活率、肥满度、肌糖原和己糖激酶(HK)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不同CHO水平显著提高了鲈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P0.05),降低了灰分含量(P0.05)。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ADC)在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18%组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12%组饲料蛋白质的AD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随着饲料中CHO水平的增加而逐渐上升(P0.05),肝糖原含量先显著升高后趋于平稳(P0.05)。以SGR为评价指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饲料中CHO的适宜添加量为17.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