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草鱼养殖产业朝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许多围绕草鱼养殖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生产旺季草鱼疾病暴发、死亡率高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立足于宁夏草鱼养殖现状,分别从常见草鱼疾病介绍、诱发原因以及防治措施3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旨在为宁夏草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三毛金藻(Prymnesium parvum Carter)是一种半咸水害藻,其代谢物中含有几种毒素,可使鱼类中毒死亡.自从1920年中荷兰沿海首次发现该藻以来,在世界许多地区都发现了它的存在和危害.我国于1963年在大连市南关岭首次发现这种害藻,其后又在全国许多地区先后出现并造成鱼类死亡,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3.
牛磺酸对鲤鱼诱食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牛磺酸作为诱食剂,以0.2%、0.4%、0.6%、0.8%的剂量将牛磺酸添加到基础饵料中,以基础饵料为对照,以鲤鱼为对象进行诱食活性试验,用one-way ANOVA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牛磺酸对鲤鱼有明显的诱食作用,其中0.4%组诱食效果最佳,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4.
牛磺酸、γ-氨基丁酸对鲫抗缺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牛磺酸、γ-氨基丁酸对鲫抗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5‰、7‰牛磺酸水溶液对鲫抗缺氧能力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作用(P<0.01),质量分数3‰γ-氨基丁酸水溶液对鲫抗缺氧有显著作用(P<0.05)。实验证明,γ-氨基丁酸、牛磺酸均可提高鲫的抗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黄河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对饲料钙、磷的适宜需要量,选取总能、钙、粗蛋白质、非植酸磷、赖氨酸5个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各设6个水平,钙为0.50%~1.34%,非植酸磷为0.50%~1.00%,采用均匀设计法U*6(64)设计6种配合饲料,饲喂体质量为(170±5)g的黄河鲇幼鱼,分别记为A、B、C、D、E、F组,饲养时间为60 d。试验结束后,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和肝脏RNA/DNA值、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为试验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通过降维分析和优化求解,分析研究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钙和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结果表明:C组(钙0.56%、非植酸磷0.60%)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肌肉RNA/DNA最高,分别为84.83%、1.02%和2.98,肠、肝、胃中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7.53%、66.76%、51.52%;随着饲料中钙、非植酸磷含量的增加,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值和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钙和非植酸磷含量对黄河鲇幼鱼生长、蛋白质合成能力、饲料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影响明显,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钙的适宜需要量为0.54%,对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为0.50%~0.53%。  相似文献   
6.
赵红雪  邱小琮  李力  王远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51-16253,16307
[目的]探索沙湖后生浮游动物与主要水质因子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沙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主要水质因子的季节动态,对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与水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34种,其中轮虫23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3种;密度为175~924个/L,轮虫占优势;生物量为0.28~1.80mg/L,桡足类和轮虫占优势,趋向小型化。沙湖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大于50,水体营养水平达到富营养化。相关分析表明,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生物量与桡足类密度同叶绿素a、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TLI在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与水体透明度在0.05水平显著负相关。[结论]后生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与水体水质因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不同类型的水质指数在沙湖综合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及其相关关系,采用水质标识指数(WQII)、加拿大环境部长理事会水质指数(CCMEWQI)、通用水质指数(UWQI)对沙湖2010-2017年4月、7月、10月水环境进行了综合水质状态评估,并对不同水质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沙湖WQII变化区间为3.1~4.7,CCMEWQI变化区间为27.44~72.07,UWQI变化区间为31.53~51.74,水质状态整体处于较差等级,综合水质呈恶化趋势,水环境治理刻不容缓。不同综合水质指数结果存在差异,CCMEWQI及UWQI皆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显著相关;CCMEWQI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在复合及增长模型下拟合优度达到最优(R2=0.614),UWQI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在二次模型下拟合优度达到最优(R2=0.970)。  相似文献   
8.
宁夏鲇属鱼类一新纪录种——兰州鲇形态学特征描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在黄河宁夏段采集到一批鲇鱼标本。经鉴定,为鲇属(Silurus)宁夏一新纪录种———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兰州鲇(S.lanzhouensis)与小背鳍鲇(S.m icrodorsalis)、鲇(S.asotus)、大口鲇(S.m eridionalis)、昆明鲇(S.m ento)、抚仙鲇(S.graham i)相似,但也有显著区别。兰州鲇犁骨齿带左右分离,与小背鳍鲇、鲇、大口鲇犁骨齿带连续相区别;兰州鲇臀鳍鳍条77-86、脊椎骨数目63-68,可与昆明鲇臀鳍鳍条61-72、脊椎骨52-56,抚仙鲇臀鳍鳍条68-74、脊椎骨58-59相区别。此外,兰州鲇卵色为黄色,可作为与黄河中生活的鲇相区别的鉴别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于2008年4月-2009年1月对宁夏沙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依据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多维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结果表明,沙湖浮游植物共有8门94属117种,种类构成比例为绿藻49.6%、硅藻21.6%、蓝藻16.0%和其它12.8%。春季优势种的种类较多,蓝、硅、绿藻均有,夏、秋季蓝藻占绝对优势,冬季以绿藻为主。浮游植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分布依季节而异,高峰期出现在7月,低谷期出现于1月。Margalef指数2.872~4.652,Shannon指数2.058~3.057,均匀度指数0.521~0.759,综合评价沙湖水体为中富营养水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春、夏、冬季聚为3类,秋季聚为2类,除春季外,MDS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支持和证实了聚类分析的结果,很好地揭示了沙湖各季节、各样点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b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黑河干流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分别于2015年4月、7月和12月测定黑河干流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与水环境因子,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河干游浮游动物种类以轮虫等小型个体为主,其密度、生物量及种群分布受到水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各断面水环境因子的差异是浮游动物数量变动及分布情况不同的主要原因。上游浮游动物数量变动受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溶氧影响,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决定浮游动物的分布;中游浮游动物数量变动受叶绿素a含量和透明度制约,其分布与pH、溶氧、电导率、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密切相关; 影响下游浮游动物密度的主要因子是叶绿素a含量、溶氧、总磷和电导率,生物量则与叶绿素a含量、总氮和电导率相关,总磷和溶氧共同决定下游浮游动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