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研究美洲大蠊蛋白质饲料原料在不同日龄肉仔鸡体内的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处理1饲喂美洲大蠊型饲粮,另1个处理饲喂无氮饲粮.试验饲粮为半纯合饲粮,以0.5%二氧化钛为指示剂,采用无氮饲粮法估测内源氨基酸损失,测定肉仔鸡在14日龄和35日龄的美洲大蠊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结果表明,除异亮氨酸外,14日龄和35日龄其他16种氨基酸的消化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14日龄的丙氨酸消化率极显著小于35日龄(P<0.01),而14日龄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其他15种氨基酸的消化率极显著大于35日龄(P<0.01).  相似文献   

2.
采用Sibbald强饲法,通过无氮饲粮法和回归法估测肉鸡内源氨基酸的损失量。结果发现,每kg干物质采食量中,2种方法估测的粗蛋白质内源损失量分别为178414.43和142438.89mg,总氨基酸内源损失量分别为15727.96和14414.52mg。说明无氮饲粮法和回归法均可估测内源损失量,且2种方法的估测值相似。  相似文献   

3.
用成年罗斯公鸡32只,用真代谢能法测定了莱粕氨基酸真利用率.结果表明:半合成日粮中菜粕含量大于20%时,氨基酸真利用率与单一菜粕测定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低于20%时,氨基酸真利用率极显著的低于单一菜粕测定的结果(于<0.01)绝食法与无氮日粮法对AAmf+AAeu的损失无显著差异(P>0.05).本文就菜粕蛋白质对产蛋鸡的营养价值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24日龄‘科宝’肉仔鸡528只,随机分配到11个处理组中,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公母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以10份不同来源菜籽粕作为蛋白质唯一来源配制成10种半纯合日粮,同时添加无氮日粮组作为内源基础对照,分别测定不同来源菜籽粕回肠表观氨基酸消化率(AID)和回肠真氨基酸消化率(TID).结果表明:性别对肉仔鸡回肠末端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量(BAAL)、AID和TID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来源菜籽粕的肉仔鸡AID和TI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6号菜籽粕(来源武威)AID和TID均显著高于其他来源菜籽粕(P<0.05);5号菜籽粕(来源临洮)蛋氨酸消化率最低,7号菜籽粕(来源定西)赖氨酸消化率最低.结果显示,不同来源菜籽粕回肠表观氨基酸消化率及真氨基酸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将初重17 g的异育银鲫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Ⅰ组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不平衡日粮,Ⅱ组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平衡日粮,Ⅲ组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平衡加酶日粮,Ⅳ组喂蛋白质含量为35%的氨基酸不平衡日粮。结果表明:氨基酸平衡和外源酶不仅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而且显著降低异育银鲫氮收支中的排泄氮比例,提高生长氮比例(P<0.05)。在含氮排泄废物中,氨基酸不平衡组的氨氮、亚硝基氮含量显著高于氨基酸平衡组(P<0.05)。相关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氨基酸平衡日粮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氨基酸平衡组的总蛋白和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不平衡组。  相似文献   

6.
断奶仔猪日粮中常使用血液制品,但不同加工工艺生产出的血液制品可能会导致其对氨基酸(AA)消化率的不同。然而,断奶仔猪对不同血液制品之间AA的标准化回肠消化率(SID)数据的比较尚未见报道。因此,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血液制品中粗蛋白质(CP)和AA的SID值,选用喷雾干燥血(SDAB)、喷雾干燥血细胞(SDBC)、喷雾干燥血浆蛋白(SDPP)、禽类血粉(ABM)和猪血粉(PBM)饲喂断奶仔猪。试验选用去势公猪(初始体重11.5±1.1kg)7头,在其回肠末端配有T形套管,采用7×7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含酪蛋白的基础日粮,5个处理组分别添加不同血液制品和酪蛋白的混合物。采用无氮日粮测定AA和CP的基础内源性损失。试验结果表明,SDAB、SDBC和SDPP处理组的CP的SID值极显著高于ABM和PBM处理组(P<0.01)(SID值分别为1.040、0.945、0.995、0.704和0.689)。SDAB(0.998)、SDBC(0.976)和SDPP(0.981)处理组赖氨酸的SID值极显著高于ABM(0.740)和PBM(0.786)处理组(P<0.01),而ABM和PBM两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DAB、SDBC和SDPP处理组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SID均值均极显著高于ABM和PBM处理组(P<0.01)。总之,SDAB,SDBC和SDPP处理组AA的SID值高于ABM和PBM处理组,提示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喷雾干燥血液制品优于血粉。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猪血粉和禽类血粉对AA的SID值影响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7.
挑选60头体重(20.15±1.1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低磷组、低氮低磷组,分别饲喂含17.5%粗蛋白质+0.60%磷、17.5%粗蛋白质+0.44%磷+0.1%植酸酶、15.10%粗蛋白质+0.44%磷+0.1%植酸酶+合成氨基酸日粮。试验期47 d,研究了日粮氮、磷水平对仔猪生产性能,氮磷排放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氮低磷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无显著差异。(2)低磷组、低氮低磷组食入氮、尿氮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6.67%(P0.05)和25.61%(P0.01),以及21.32%(P0.05)和50.19%(P0.01);粪氮、总氮排泄量、氮沉积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磷组、低氮低磷组食入磷、粪排泄磷、尿排泄磷和总排泄磷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磷利用率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和对照组相比,低磷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氮低磷组乳酸杆菌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11%(P0.05),而大肠杆菌数量和p 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降低饲粮中蛋白质和磷含量,通过添加植酸酶和氨基酸,可显著降低氮磷排放量,而不影响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的5种日粮对蛋鸡粪中吲哚、粪臭素和挥发氨等臭气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氨基酸平衡的低蛋白日粮饲喂蛋鸡,鸡粪中吲哚、粪臭素和粪氨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7.98%、42.61%和53.95%,比玉米-棉粕-菜籽粕组分别降低了64.38%、76.84%和69.91%,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用菜籽粕和棉菜籽粕日粮饲喂的蛋鸡,粪中有机酸含量高于大豆粕日粮(P<0.05),说明杂粕日粮虽然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不大,也降低了饲料成本,但同大豆粕日粮相比,粪中臭味物质的排放量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对DLY猪生产性能及氮、磷排泄量的影响.选用45头体重(62.5±3.46)kg的DLY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分别饲喂含14.5% CP日粮、12% CP日粮、12% CP+AA日粮.试验期28天.结果表明:1)与14.5% CP日粮组相比,12% CP日粮组可显著降低猪日增重,提高料肉比(P<0.05).但12% CP+AA组生产性能与14.5% CP日粮组无显著差异(P>0.05).2)12% CP组猪食入氮、粪排出氮、尿排出氮、总排氮量、沉积氮比14.5% CP组分别极显著地减少了21.51%、16.81%、41.10%、29.94%和9.80% (P<0.01),而与12% CP+AA无显著差异(P>0.05).3)12%CP组猪沉积磷和磷利用率显著低于12%CP +AA组和14.5% CP组(P<0.05),而3组间粪磷和尿磷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降低日粮蛋白水平,通过补充氨基酸,可极显著降低氮排泄量,而对磷的排泄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360尾初重为17 g的异育银鲫随机分成4组,进行不同成分日粮的饲养效果试验.Ⅰ组为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不平衡日粮;Ⅱ组为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平衡日粮;Ⅲ组为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平衡加酶日粮;Ⅳ组为蛋白质含量为35%的氨基酸不平衡日粮.结果表明:氨基酸平衡和添加外源酶的日粮,不仅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而且显著降低异育银鲫氮收支中的排泄氮比例,提高生长氮比例(P<0.05).氨基酸不平衡日粮组的含氮排泄废物中,氨氮、亚硝基氮含量显著高于氨基酸平衡组(P<0.05).饲料中蛋白源的营养平衡状况即饲料配比,不仅影响异育银鲫的饲养效果,而且还直接影响异育银鲫氮代谢,因此,提高饲料质量是从源头控制水产养殖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用去盲肠鸭测定3种饲料氨基酸真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真代谢能法,以去盲肠鸭(未去盲肠鸭作对照)测定了豆粕、棉仁粕和菜籽粕氨基酸真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豆粕、棉仁粕和菜籽粕氨基酸真利用率分别为85.3%、82.3%和80.7%;去盲肠鸭内源氨基酸排泄总量比未去盲肠鸭高27.6%;豆粕氨基酸真利用率平均值和大多数氨基酸真利用率在去盲肠鸭和未去盲肠鸭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棉仁粕和菜籽粕氨基酸真利用率平均值和大多数氨基酸真利用率在去盲肠鸭和未去盲肠鸭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本试验结果与一些研究报道中用去盲肠和未去盲肠鸡测定的结果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20个油菜籽产区,采集了用低温机榨饼(低温饼)、95型和200型机榨饼(机榨饼)、预榨-浸提粕(粕)三种不同生产工艺生产的菜籽饼样品179个。并用世界公认的分析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氨基酸含量,包括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并从中选出20个有代表性的样品,用强饲法测定了鸡对菜籽饼粕各氨基酸的真利用率(TAAA)。并用化学-色谱法测定了74个样品中可利用赖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总氨基酸含量,低温饼比机榨饼和浸提粕均高,且差异显著(P<0.01)。特别是赖氨酸含量,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43%和153%(P<0.05)。低温饼各氨基酸利用率均高于机榨饼(P<0.01)。与粕相比,除甘氨酸、胱氨酸、色氨酸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氨基酸均差异显著(P<0.01)。机榨饼与粕相比,除蛋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外,其余氨基酸均差异显著(P<0.01)。氨基酸总利用率的顺序是:低温饼>粕>机榨饼,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1)。由此可见生产工艺对菜籽饼氨基酸利用率有明显的影响。实验结果还发现,不论是可利用赖氨酸含量(化学 - 色谱法)还是赖氨酸鸡的真利用率,均与菜籽饼(粕)中赖氨酸在蛋白质中的含量(x)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等于0.68(P<0.01)和0.93(P<0.01)。回归公式:可利用赖氨酸% = 28.15+12.5x;赖氨酸真利用率(鸡,%)= 42.92+8.28x。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肉质性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同一海区不同养殖模式(大围网、传统网箱)的成年大黄鱼及野生成年大黄鱼进行体色、背部肌肉肉质性状(pH值、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的测定及肌肉感官性状的主观评定。结果表明:大围网养殖大黄鱼的体色与野生大黄鱼接近(P>0.05),显著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粗脂肪、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pH值、水分和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大黄鱼上述肉质性状接近野生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可改善大黄鱼的生活环境,补充天然饵料,是一种提高大黄鱼肉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的营养需求、饲料配制及鱼肉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对人工养殖及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8.40%,显著(P0.05)高于野生云南光唇鱼;粗脂肪含量为0.80%,显著(P0.05)低于野生云南光唇鱼。两者的脂肪酸组成一致,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63.775%)显著(P0.05)低于野生云南光唇鱼(65.19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30.93%)显著(P0.05)高于野生云南光唇鱼(14.06%);两者间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养殖和野生云南光唇鱼的氨基酸组成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6.43%和73.30%,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39%和34.43%,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61%和19.81%,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8.92%和46.97%,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95.77%和88.58%,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5.01和70.63。云南光唇鱼经过驯化养殖及人工驯养的营养价值得到提高,更适合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投喂皇竹草和配合饲料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短期内投喂优质牧草对大规格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以皇竹草、配合饲料在半径为5 m的圆形室内水泥池中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0±0.1)k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分别记为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每天于8:30和16:30投喂两次,试验时间为3个月,试验结束时对其生长、体型和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牧草组草鱼的增重率、肥满度、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而空壳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组草鱼肌肉中普通营养成分、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月桂酸外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牧草组和配合饲料组草鱼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53%和19.33%;牧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85,配合饲料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67,其组成均符合FAO/WHO的标准;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草鱼肌肉中均含有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n-3 PUFA/∑n-6 PUFA值分别为25.80%和22.56%。研究表明,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在不降低肌肉营养物质含量前提下,摄食牧草的草鱼具有出肉率高、体型好等优点,更符合商品鱼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16.
比色法测定茶叶GABA含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比色法、HPLC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同时测定了六大茶类共45个样品的GABA含量,结果表明,HPLC与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比色法和HPLC法测定的普洱茶、红茶、白茶、黄茶的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应用比色法测得的普洱茶和黑茶中GABA含量比HPLC测定结果高,而其他茶类测定结果低,推测茶叶中含有化学物质(色素、氨基酸等)干扰比色法测定。目前比色法不能应用于茶叶GABA测定,需要进一步改进方法以排除如氨基酸、茶色素等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几种氨基酸对日本鳗鲡摄食、消化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初始体重为(6.48±0.23)g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us为试验对象,探讨4种单体氨基酸L-脯氨酸(L-Pro)、L-组氨酸(L-His)、L-丙氨酸(L-Ala)、L-甘氨酸(L-Gly)(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1%、0.5%、1.0%)对日本鳗鲡摄食率、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经40 d的饲养,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的L-His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10%、2.07 %/d、85.88%,显著高于对照组(1.86%、0.70 %/d、81.63%,P<0.05);饲料中添加0.5%的L-Pro时,日本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74%、1.98 %/d、85.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0.5%的L-Ala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43%、1.92 %/d、84.9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1.0%的L-Gly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41%、1.90 %/d、84.3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种单体氨基酸对日本鳗鲡摄食生长效果依次为L-His>L-Pro>L-Ala>L-Gly.  相似文献   

18.
选取1日龄乌鬃鹅、丰城灰鹅和兴国灰鹅,饲养至69日龄,测定分析其生产性能指标及腿肌、胸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兴国灰鹅日增质量、料重比最优,乌鬃鹅和丰城灰鹅差异不大。69日龄灰鹅母鹅中,兴国灰鹅宰前活质量、屠体质量、屠宰率、半净膛质量、半净膛率、全净膛质量、翅膀质量,显著高于另外2种鹅(P0.05);其余指标不存在差异或者品种间部分存在差异(P0.05)。69日龄灰鹅公鹅间宰前活质量、屠体质量、屠宰率、半净膛质量、半净膛率、全净膛质量、翅膀质量、全净膛率、腹脂质量、腹脂率、腿肌质量、腿肌率等差异不显著(P0.05)。3个品种灰鹅腿肌氨基酸含量,兴国灰鹅的异亮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丰城灰鹅(P0.05),其它氨基酸指标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个品种灰鹅胸肌氨基酸含量,兴国灰鹅的缬氨酸显著低于乌鬃鹅(P0.05),乌鬃鹅的色氨酸显著高于丰城灰鹅(P0.05),胸肌中其它氨基酸在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丰城灰鹅腿肌中的十四碳酸、花生酸显著低于乌鬃鹅(P0.05),丰城灰鹅的油酸显著高于兴国灰鹅和乌鬃鹅(P0.05);兴国灰鹅胸肌中的亚麻酸、二十碳一烯酸含量显著高于丰城灰鹅(P0.05),兴国灰鹅的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其余脂肪酸指标没有明显差异。总体来说,3个灰鹅品种,兴国灰鹅在生产性能、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合浦绒螯蟹的营养品质,对其性腺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为其营养价值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体质健康的合浦绒螯蟹雌雄各30只,测定其形体指数,性腺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结果】合浦绒螯蟹雌蟹的总可食率和性腺指数显著高于雄蟹(P<0.05,下同),较雄蟹分别增加20.16%和244.56%;而肝胰腺指数、肌肉可食率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雌蟹性腺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雄蟹分别显著增加57.60%和1546.30%,肌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较雄蟹分别显著增加3.90%和22.81%。雌蟹性腺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氨基酸(TAA)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均显著高于雄蟹,分别增加85.99%、21.61%、41.24%和13.74%;雄蟹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62.09 mg/g)显著高于雌蟹(60.27 mg/g),增加3.02%,而总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依据氨基酸评分(AAS)标准和化学评分(CS)标准分值,以AAS进行评价时,合浦绒螯蟹肌肉和性腺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以CS进行评价时,肌肉和性腺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雄蟹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85.12)高于雌蟹(79.13),而雌蟹性腺必需氨基酸指数(89.35)高于雄蟹(77.01)。雄蟹性腺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雌蟹,分别增加26.25%和11.93%,而肌肉中二者无显著差异;雌蟹性腺和肌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高于雄蟹,分别增加23.01%和9.38%;雄蟹性腺和肌肉的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含量(15.15%和13.08%)均显著高于雌蟹(13.18%和10.97%),雄蟹肌肉不饱和脂肪酸∑n-3/∑n-6比值(1.06)显著高于雌蟹(0.86)。【结论】合浦绒螯蟹雌蟹的总可食率、肌肉和性腺的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及性腺氨基酸营养价值优于雄蟹,而雄蟹肌肉的必需脂肪酸营养价值优于雌蟹。因此,合浦绒螯蟹是富含优质脂肪酸和均衡氨基酸的大型食用蟹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