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主要有离子沉淀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树脂吸收法、超声波提取法等,但应用最广的提取方法是离子沉淀萃取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其中盐离子沉淀提取法是生产高纯度茶多酚的一种廉价方法,该法选择性强,产品纯度高,无须使用大量的氯仿等有机试剂,成本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根据已有文献对虫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与总结,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主要有水酶法、超临界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压榨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举例分析并进行未来展望,为虫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提取工艺对补骨脂黄酮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筛选中药补骨脂黄酮溶出的最佳方法,本试验采用半仿生法、水煎法、有机溶剂浸提法等方法对补骨脂黄酮溶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提取时,不同温度提取的补骨脂黄酮量不同,以45℃最佳;半仿生法提取温度在100℃时,补骨脂黄酮溶出最高,与37℃提取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水提法(100℃),苯萃取法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半仿生法为提取补骨脂黄酮的最佳方法,在100℃时提取为半仿生法提取补骨脂黄酮的最佳条件.且半仿生法提取工艺操作简单,因此半仿生法提取是一种方便、提取率高的技术,可推动中药现代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芪皂苷的三种提取方法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并比较三种不同皂苷提取方法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分别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正丁醇萃取法和KOH回流提取法制备供试品.以氯仿-甲醇-水为展开系统,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结果显示,大孔树脂吸附法、正丁醇萃取法和KOH回流提取法三种方法提取物中黄芪甲苷平均含量分别为0.077 68%,0.055 78%,0.069 53%.结果显示大孔树脂法提取黄芪所得黄芪甲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瑞香狼毒有效成分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试验先采用冷浸配合超声波提取法和连续加热回流提取法进行粗提,再将所得粗提物分别运用聚酰胺吸附法、碱提酸析法、溶剂萃取法进一步分离,并通过芦丁标准曲线计算所得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粗提物分别为12.64%和11.62%,聚酰胺吸附法分别为22.28%和20.36%、碱提酸析法分别为23.39%和21.25%、溶剂萃取法分别为24.78%和22.20%;利用冷浸配合超声波提取后再用溶剂萃取法处理,不仅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高,原料的利用率也明显高于其他方法,而且成本较低,适合大量提取。  相似文献   

6.
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黄酮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植物总黄酮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论文对传统的醇类提取法、热水提取法、碱液提取法、系统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酶浸溃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加热提取法及超微粉碎提取法等总黄酮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荧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扫描色谱法和超临界...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组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方法。与传统的提取分离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条件下提取分离不同极性、不同沸点的化合物,几乎保留中药中全部有效成分,无有机溶剂残留。因此,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纯度高,  相似文献   

8.
为红茂草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试验以甘肃平凉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提取、蒸馏萃取(SDE)提取、超临界CO2萃取等3种方法,分别提取红茂草中的精油成分;以GC-MS对其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将超临界CO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提取方法中,水蒸气提取法和蒸馏萃取提取法所得精油为橙黄色,有浑浊,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精油为淡黄色,澄清液体。3种方法所得精油均含有24种共同成分,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最优,其提取率为2.1220%,水蒸气提取法最低,提取率为1.7870%;将超临界CO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作用于3种供试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2500 g/mL、大肠杆菌0.3000 g/mL,绿脓杆菌0.2600 g/mL,抑菌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是提取红茂草精油的最佳方法,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红茂草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唐滇  方平  陈芳艳 《广东蚕业》2015,(2):27-29,26
以丙酮为溶剂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蚕沙叶绿素的工艺,并将该方法与传统提取法、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丙酮2.5(ml)浸提,萃取3次,每次45 min,该条件下叶绿素的提取率为7.63 mg叶绿素/g蚕沙,提取率比另外两种方法都高。  相似文献   

10.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并比较三种不同皂苷提取方法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分别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正丁醇萃取法和KOH回流提取法制备供试品。以氯仿-甲醇-水为展开系统,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结果显示,大孔树脂吸附法、正丁醇萃取法和KOH回流提取法三种方法提取物中黄芪甲苷平均含量分别为0.07768%,0.05578%,0.06953%。结果显示大孔树脂法提取黄芪所得黄芪甲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饲料质量检验部门广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GB/T17480-1998),但由于目前的饲料产品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及其它营养增强剂,采用国标中的提取方法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利用有机相萃取法可有效地消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饲料质量检验部门广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GB/T17480—1998),但由于目前的饲料产品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及其它营养增强剂,采用国标中的提取方法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利用有机相萃取法可有效地消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13.
用食盐作为助溶剂采用细胞自溶法,对解脂假丝酵母33M candida lipolytica细胞壁进行破碎后提取神经酰胺,用SPE(固相萃取法)将神经酰胺与膜中其它脂类分离,分别应用TLC(薄层色谱)方法和HPLC-ELSD(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器)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化合物是蜂胶中的主要功效成分,不仅结构多样,而且还有多种不同的生物学活性,是天然产物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纯化技术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一些新兴技术,包括双水相萃取法、半仿生法、高压脉冲电场法,膜分离法、柱层析法等,旨在为蜂胶黄酮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柠檬酸提取法和碱提取法从海带中提取多糖组分,以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OH)为衡量抗氧化活性指标,比较这两种提取方法得到海带粗多糖产率和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提取法和碱提取法的提取率分别为15.92%和6.05%,所提取的海带粗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柠檬酸提取法抗氧化活性更高。 [关键词] 柠檬酸提取法|碱提取法|海带多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棉籽饼粕富含硫胺素,植物蛋白含量约为33.21%~45.09%。磷含量在1.0%以上,钙不足0.03%,赖氨酸含量较低。棉籽饼水解后,可得17种氨基酸。由于棉籽饼粕中含有对家畜产生毒副作用的棉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在饲料中的应用。通过对棉籽饼粕的脱毒处理,则可使其成为优良的高蛋白饲料。1有机溶剂萃取法就是利用有机溶剂将棉籽油料中的棉酚萃取出来,通常与制油工序同时进行。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丙酮、酒精、异丙醇等。其优点是在加工过程中采取低温脱溶处理,避免了氨基酸和其它营养素的破坏,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原有的营养水平。同时,所提取的棉酚经过…  相似文献   

17.
有机相萃取法消除ELISA检测AFB1假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饲料质量检验部门广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GB/T17480-1998),但由于目前的饲料产品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及其它营养增强剂,采用国标中的提取方法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利用有机相萃取法可有效地消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18.
番茄红素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功能性天然色素。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番茄红素提取方法,其中以酶反应和超临界CO2萃取法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19.
兽药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恺舟 《中国家禽》2001,23(17):5-7
由于饲料药物添加剂和亚治疗量的各类抗生素在畜牧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伴随产生的对于环境及公众健康构成的潜在危害已成为严重的问题。本文就兽药残留的提取、净化、浓缩、衍生化及其分析方法作扼要总结。1 样品前处理技术1.1 提取目的是将样品中的痕量兽药从杂质(干扰物质)中分离出来。不同分析对象有不尽相同的提取过程,如漂洗法、振荡法、组织捣碎法、冷浸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法、固相萃取法(SPE)、超临界萃取法(SFE)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振荡法、组织捣碎法、超声法,而固相萃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日趋广泛,它们具有快速、…  相似文献   

20.
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吸附法(DHA)和固相微萃取法(SPME)收集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黑豆(black soybean)和野大豆(Glycine soja)3种豆科植物气味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3种植物挥发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探究了不同收集方法对豆科植物挥发物组分分析的影响.结果 表明:3种植物通过2种方法收集到7类化合物:醇、醛、酸、酯、酮、萜和烃类,动态顶空法收集到的挥发物组分与固相微萃取收集到的组分不同.挥发物扁蓿豆动态顶空法收集到33种,固相微萃取法收集到24种;黑豆和野大豆动态顶空法收集到18种和16种,固相微萃取法收集到24种和22种.2种收集方法检测出扁蓿豆中有6种相同化合物,黑豆和野大豆中的相同化合物分别为3种和4种;其中,4-乙基苯甲醛和乙酸叶醇酯是3种豆科植物的共有化合物.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的挥发物以酯类为主,固相微萃取法收集挥发物以醇类为主.动态顶空吸附法可反映植物近自然状态,因此建议使用该法收集活体植物挥发物.该研究结果可初步确定豆科植物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筛选豆科植物中对昆虫具有引诱活性的挥发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