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不同杀青方法(炒青机炒青、烘干机烘青、蒸汽杀青、沸水烫漂)对山东紫花丹参鲜叶进行丹参叶茶加工试验,对所得丹参叶茶的主成分(水浸出物、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活性成分(游离氨基酸、类黄酮、总酚、维生素C、丹酚酸B、迷迭香酸)和感官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蒸汽杀青所得的丹参叶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杀青工艺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为杜仲复合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杜仲鲜叶与茶鲜叶以不同质量比(9∶1,7∶3,5∶5,3∶7,1∶9)混合,以及在3∶7质量比下,采用不同杀青方式(锅式、蒸汽、微波)生产的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水浸出物)含量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微波杀青方式,以杀青功率和转速为试验因素,杀青功率设6和4kW 2个水平,杀青转速设350,300和250r/min 3个水平,两因素各水平两两组合形成6个处理,分析杀青条件对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杜仲鲜叶与茶鲜叶按3∶7的质量比混合时,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较为均衡适宜;采用微波杀青的方式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杀青功率和转速,尤其是二者的合理搭配对杜仲复合茶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在微波功率6kW、转速300r/min的杀青条件下,杜仲复合茶中茶多酚、氨基酸、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和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99.3,39.2,19.3,10.5和406.3mg/g,除茶多酚外,其余活性成分含量均为各处理中最高。【结论】杜仲鲜叶与茶鲜叶以3∶7质量比混合有利于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保留;采用微波杀青方式较有利于减少杜仲复合茶活性成分的损失;微波杀青条件以6kW、300r/min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茶氨酸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是绿茶的呈味物质。本文从针形绿名茶的加工过程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对比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嫩度,鲜叶摊放过程、不同杀青方式、不同揉捻方式、理条温度、干燥温度对其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并对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其茶氨酸含量是有明显差异的,茶氨酸含量与鲜叶嫩度呈正相关;鲜叶适度摊放有利于茶氨酸的形成;蒸汽杀青+热风脱水组合式杀青更有利于茶氨酸含量的提高;揉捻对茶氨酸的形成或保留不利;茶氨酸含量以理条叶温(55±2)℃、干燥温度90℃左右最高;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是呈先增加,中间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总的情况是从鲜叶到成茶,其茶氨酸含量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杀青工艺对蓝霉叶茶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研究蒸汽杀青、微波杀青、炒青处理对蓝莓叶尖和鲜叶茶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酚类单体物质及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采用不同杀青方式处理获得的蓝莓叶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微波杀青处理获得的蓝莓叶茶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最高。此外,不同杀青方式处理对蓝莓叶茶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显著影响(P<0.05),微波杀青后样品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均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莓叶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及绿原酸等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微波杀青处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蓝莓叶茶的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优质炒青绿茶的品质要求是:外形紧细匀整,色泽翠绿或绿润,香气高而鲜爽,滋味浓厚,叶底嫩绿,茶汤清澈明亮。要生产这样的优质茶,必须掌握以下的技术要点。 一、合理采摘 合理采摘,把好鲜叶原料关,是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从鲜叶原料上讲,鲜叶的嫩、匀、净、鲜,这不仅是决定茶叶外形的物理因素,其内在成分的含量及其比例,也是决定茶叶内质的品质因素。在鲜叶品质中,嫩度是主要的,采摘的标准应是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在芽叶组成上以一芽二叶为主体,占整个鲜叶比重的70%~80%,其他也应是级内茶。  相似文献   

6.
不同工艺杀青对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三种工艺杀青的扁形特种绿茶氨基酸的组分含量,三种工艺杀青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苏氨酸和茶氨酸、蛋氨酸含量均为蒸汽杀青>锅炒杀青>滚筒杀青,而且蒸汽杀青茶叶具有一种特殊的清香。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杀青方法对氨基酸含量和组分有一定影响,通过工艺技术措施的作用对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及组分进行调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条形苦丁茶 (一)杀青 1.人工杀青。主要是漂杀。用大火将水烧至沸腾,用漏瓢盛适量的苦丁茶鲜叶过水,要求快捷,时间1分钟。沸水要将全部苦丁茶鲜叶浸没,并要将鲜叶快速捞起、捞尽。最好准备大小两个漏瓢。  相似文献   

8.
绿茶原料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微波杀青后的茶鲜叶原料与鲜叶、干茶分别用有色塑料袋抽气包装后,在不同温度下贮藏2个月。检测结果表明,贮藏2个月的杀青叶在主要品质因子上,均优于对照。因此,茶鲜叶微波杀青后,迅速低湿去湿,在-5℃下真空包装,可保鲜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9.
两种杀青方式对名茶品质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GC/MS、薄层扫描分析法测定名茶两种杀青方式茶叶香气和叶绿素变化。结果表明,锅炒杀青较蒸汽杀青有利于茶叶香气提高,但蒸汽杀青叶绿素保留量较多、色泽绿。锅炒杀青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蒸汽杀青,而多酚类则相反。提出春季名茶采用锅炒杀青,夏秋季名茶应用蒸汽杀青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杀青程度对炒青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较优的茶叶杀青程度,以指导茶叶生产。[方法]采用不同的杀青程度对炒青茶进行处理,分析处理后的茶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结果]重杀青处理的茶样外形、汤色、叶底、香气、滋味等均呈现更好的品质,内含物质较多,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组分均较多。[结论]重杀青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茶叶加工品质,为绿茶加工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优化了滚筒、汽热和汽热-滚筒联合杀青3种方式的工艺参数,并比较了所制绿茶的感官品质、茶叶内含成分、色泽和香气。【结果】发现汽热-滚筒联合杀青时以蒸汽温度120℃,时间83s,热风温度190℃,时间145s,滚筒温度200℃,时间145s的参数组合的杀青效果最好,所制绿茶的感官品质得分最高,茶汤色泽最好(P0.01),干茶的酚氨比值最小(P0.01),香气物质含量和香气指数最高,偏栗香型的香气物质也最多;汽热-滚筒联合杀青的产能比汽热杀青提高了83.33%,每千克鲜叶杀青的能耗成本下降了28.44%,热效率提高了1倍。【结论】汽热-滚筒联合杀青集成了汽热杀青和滚筒杀青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点,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足火(干燥)工艺并降低其苦涩度,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茶汤苦涩味和干茶色泽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酚氨比、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最佳工艺参数为:杀青前茶坯含水量74%、杀青温度320℃、杀青时间8 min;足火前茶坯含水量15%、足火温度80℃、足火时间40 min。相比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利用优化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感官审评滋味评分提高了4分,酚氨比降低了0.22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376%,儿茶素总量增加了5.7%,苦涩味指数降低了1.12。该结果为扁形绿茶标准化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文冠果叶的经济价值,优化文冠果绿茶制作工艺.[方法]以文冠果叶为原料开发绿茶,采用手工锅式杀青和蒸汽杀青2种不同杀青方式,筛选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优化文冠果绿茶的加工工艺;通过对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方面进行感官审评,筛选出每种不同杀青工艺中的最优组.[结果]手工锅式杀青的炒青温度为180℃,炒青时间为2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蒸汽杀青的蒸青温度为118℃,蒸青时间4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相较于鲜叶,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了53.8%、59.2%,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6.7%、33.3%,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2.7%、33.2%,黄酮含量增幅不明显.[结论]文冠果叶可以加工成绿茶,并具有较高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4.
近五年茶鲜叶杀青工艺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青是绿茶加工重要工序之一,是形成绿茶特有"绿汤绿叶"性质关键所在。在概述鲜叶杀青工序前提下,主要介绍了滚筒杀青、热风杀青、蒸汽杀青和微波杀青等4种杀青方式以及杀青设备研制方面的进展,最后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对杀青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云南大叶茶树品种云抗 10 号加工成晒青毛茶及普洱熟茶的最佳加工技术,为实现云抗 10 号制成高品质普洱茶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设置3个杀青程度(嫩杀、适杀、老杀)及2个揉捻程度(轻揉、重揉),加工成晒青毛茶和普洱熟茶,检测分析其内含成分,并审评其感官品质。【结果】云抗10号采用嫩杀+重揉捻加工的晒青茶感官效果不理想,发酵成熟茶后感官符合普洱熟茶的品质特征。采用适度杀青+轻揉捻处理的晒青茶感官整体品质最佳(总评分为93分),发酵成熟茶(总评分为92.8分)次于嫩杀+重揉捻样品,但内含成分如氨基酸、咖啡碱、茶褐素、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56%、3.39%、18.56%、3.63%。【结论】加工云抗10号普洱茶原料采用嫩杀+重揉捻可行,适度杀+轻揉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绿茶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以秋茶和春茶为原料,通过改变杀青机的微波辐射功率和转速,并辅助远红外照射的方法,探索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处理,对秋茶、春茶鲜叶杀青效果及干茶品质的影响。秋茶试验表明,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时,在高微波辐射强度,高转速情况下,杀青效果较好,杀青效果较好的杀青叶含水量在61%左右。春荼试验表明,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时,在低微波辐射强度、低转速情况下,杀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嫩度的夏秋茶树鲜叶为原料,人工接种发酵金花散茶,分析了在14 d的发酵过程中,不同嫩度鲜叶发酵的金花散茶理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不同嫩度鲜叶发酵的金花散茶茶褐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他内含成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整体以嫩度高的鲜叶发酵的金花散茶内含成分含量更高。综合考虑,以一芽三四叶鲜叶人工接种发酵10 d,更有利于金花散茶的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采摘期(6—10月)鄂尔多斯地区俄罗斯大果沙棘和中国沙棘雌雄株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表明,7月俄罗斯大果沙棘雄株鲜叶总黄酮含量为1.72%、粗多糖含量为3.62%、咖啡碱含量为0.68%、总多酚含量15.7%,为最佳沙棘叶茶原料。以7月中旬俄罗斯大果沙棘雄株鲜叶为原料,进一步比较了热风杀青、微波杀青和烘青3种杀青工艺对沙棘叶茶品质的影响,并优化最佳工艺。主要生化成分分析与感官审评表明,热风杀青为沙棘叶茶最佳杀青工艺,工艺参数为:杀青时长120 s、杀青温度180℃、投叶量1.5 kg。  相似文献   

19.
分析碾茶加工中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探究主要呈味物质的变化规律,为碾茶加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黔茶1号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制成碾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碾茶加工中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碾茶加工阶段分别检测出18种氨基酸组分,6种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在加工过程中呈波动趋势,总量逐步下降,杀青阶段变化最为显著;呈味氨基酸含量整体下降,鲜、甜、苦味氨基酸在杀青阶段降幅分别为51%、54%、61%,说明呈味氨基酸对工艺的温度敏感性存在差异;儿茶素组分含量在加工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表儿茶素含量下降最显著;呈苦涩味的儿茶素在摊青及杀青阶段显著下降,尤以杀青阶段降幅较大。以黔茶1号为原料加工碾茶,摊青可有效降低碾茶的苦涩味,杀青会大幅降低氨基酸含量及儿茶素含量,进一步降低苦涩而显鲜爽,干燥阶段是固定已形成的良好品质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20.
杀青叶水分及品质与蒸汽杀青机优化组合工艺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L8(27)研究了滚筒连续蒸汽杀青机轴转速、筒转速和筒倾角的优化组合与杀青叶水分及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轴、筒转速大,杀青叶水分含量低,茶叶品质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