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栽培措施(移栽密度、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品种云科粳 5 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方法】采用大田裂区设计,设置 4 个氮肥施用量(N 0、150、240、330 kg/hm2 )和 4 个移栽密度(24 万、30 万、 36 万、42 万苗 /hm2 )处理,测定稻谷产量性状、叶片 SPAD 值、糙米率、直链淀粉、精米率、垩白粒率、蛋白 质、胶稠度等,探究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粳稻云科粳 5 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 0~330 kg/hm2 范围内,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分蘖明显增加,高氮条件下个体分蘖数最高,达 18.80 个 / 穴;而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 分蘖逐渐降低;产量随着移栽密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各施氮量处理下,移栽密度为 24 万苗 /hm2 获得最高产 13 308 kg/hm2 。云科粳 5 号在 240 kg/hm2 高氮水平下易取得高产,配合适宜的移栽密度能够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 随着氮肥用量逐渐增加,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整体呈增加趋势,36 万苗 /hm2 移栽密度在各施氮量下精米 率整体较高,最高达 75.10%。整精米率在高氮和高密度下偏高,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在 240 kg/hm2 和 330 kg/hm2 高施氮量下较高,说明高氮肥会增加米质的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结论】在施氮量 240 kg/hm2 和移栽密度 24 万苗 /hm2 组合下,云科粳 5 号产量最高达 13 308 kg/hm2 ,米质综合判定二级,为最优组合,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
氮肥用量对江淮粳稻稻米品质及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个氮肥水平下(0 kg/hm2、150 kg/hm2、300 kg/hm2)江淮粳稻(镇稻88、南粳44)主要稻米品质指标和精米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稻米主要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显著,两个品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大小、垩白米率、垩白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但米粒的长宽比升高,外观品质改善的效应高于加工品质的下降效应,且在高氮水平下,整精米率、垩白米率显著下降,长宽比显著增加。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而蛋白质含量相反,且在高氮水平下,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精米中的主要矿质元素(Mg、Ca、P、Fe、Mn、Zn、Cu)含量,除Mn之外,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但有些矿质元素受到氮肥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上述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将影响稻米的加工品质和矿质营养水平,但外观品质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在施氮水平确定中,不仅要考虑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的协调,还应该兼顾产量与矿质营养品质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栽插密度(行距)和施氮量对超级稻南粳44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可以增加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一、二次枝梗数,但穗长、着粒密度和二次枝梗数又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栽插行距对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枝梗数的影响不同.施氮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本试验条件下,南粳44以氮肥用量300 kg/hm2、栽插行距为26.7 cm时产量最高,达11848.2 kg/hm2.  相似文献   

4.
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中籼稻汕优63和中粳稻武育粳3号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粒长宽比、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汕优63、武育粳3号施氮(纯氮)量分别为0~16和0~24 g.m-2,穗数、每穗粒数、产量、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消减值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汕优63、武育粳3号施氮(纯氮)量分别超过16、24 g.m-2时,结实率、千粒重、产量、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消减值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可将施氮(纯氮)量160和240 kg.hm-2分别作为籼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高产优质的氮肥施用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以粳稻品种龙粳20为供试材料,采取裂区设计,研究氮、镁耦合对寒地粳稻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单独施用时,增施氮肥使垩白率提高,施氮量与整精米率呈单峰曲线,施镁量与垩白率及整精米率均呈单峰曲线;氮镁耦合时,副处理镁对籽粒垩白率、整精米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主处理氮水平下,施镁225.0~337.5 kg/hm2范围内稻米的垩白率、整精米率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成都平原稻作区粳稻产量和品质与施氮量、栽插密度及其互作的关系,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生产.以粳稻D46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个氮水平(N 150、225、300 kg/hm~2)和3个栽插密度(20×10~4、26.67×10~4、40×10~4穴/hm~2),研究其对粳稻D4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均显著影响粳稻D4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P0.05)。在施氮量为225 kg/hm2和栽插密度为26.67×10~4穴/hm2时,水稻产量最高(7.58×103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稻米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施氮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施氮量225 kg/hm2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米的加工品质提高,垩白率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垩白度和食味品质降低;而当施氮量225 kg/hm2时稻米品质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提高栽插密度不利于稻米品质形成。本试验研究认为,实现成都平原稻作区粳稻D46高产与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密度为26.67×10~4穴/hm~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纯氮187.5 kg/hm~2、150.0 kg/hm~2、112.5 kg/hm~2)和种植密度(33.3万、20.0万、14.3万穴/hm~2)对优质食味水稻辽粳43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辽粳433穗数和单株粒重影响较大,增加施氮量和稀植有利于提高穗数,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千粒重和结实率,对单株粒重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减产;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提高会增加辽粳433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使稻米食味品质随之降低;纯氮用量为112.5 kg/hm~2、种植密度为33.3万穴/hm~2时,整精米产量最高,且食味较好,是辽粳433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最为适宜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施肥技术,在大田条件下,以迟熟中粳糯稻"皖稻6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产量有显著影响;[2]施氮量300.Okg/hm2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337.5kg/hm2处理产量次之,产量如果要获得10000kg/hm2以上生产水平,需施纯氮300.0~337.5kg/hm2;(3)在施氮量为300.0kg/hm2、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7:3、追氮时期在倒4叶至倒3叶期时,产量最高;(4)施氮量为300.0kg/hm2、基蘖肥和促花肥比例为7:3、氮磷钾比例在1:0.3:0.3~0.6时.有利于"皖稻68"高产.  相似文献   

9.
胡鹏  杨友斌  程二卫 《农技服务》2012,29(5):554+560
以丰两优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明确该品种在安徽省巢湖市适宜的施氮量,达到高产与优质协调的目的。结果表明:随施氮量递增,稻谷产量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施N 14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352 kg/hm2。施氮处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蛋白质及其谷蛋白等品质指标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品质,该试验条件下的水稻种植以施N 140 kg/hm2,基肥:分蘖肥:花肥为6:2:2的施用方式种植最佳。  相似文献   

10.
氮肥水平对优质粳稻蒸煮食味品质与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质粳稻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055、武运粳27为材料,设置7个氮肥水平(0kg/hm2、75kg/hm2、150kg/hm2、225kg/hm2、300kg/hm2、375kg/hm2和450kg/hm2),研究其对优质粳稻主要品质特性与米饭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稻米加工和营养品质提高,外观品质呈先降后升趋势,蒸煮食味品质呈下降趋势,质构特性变差,口感偏硬。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南粳5055较武运粳27米饭的质构特性更稳定,品质更优。生产上南粳5055与武运粳27的氮肥水平宜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针对不同品种对氮肥敏感性差异相应调整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试验以浙江省3个具有代表性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嘉丰优2号、甬优7850、嘉优中科13-1为材料,研究75、150、225和300 kg·hm-2氮肥施用水平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氮肥对株高、穗数、单株重、结实率和每穗粒数、胶稠度、垩白率等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品种对氮肥的响应存在差异,整体而言,各品种的单株穗数均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每穗粒数则相反。单株产量、结实率、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基本呈上升或先升后降的趋势。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对氮肥的响应因品种而异,胶稠度和垩白率基本随氮肥增加而下降,消减值随施氮量增加上升,峰值黏度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崩解值随施氮量增加先降再升。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因素,认为嘉丰优2号和甬优7850的适宜氮肥水平是150~225 kg·hm-2,嘉优中科13-1的适宜氮肥水平为300 kg·hm-2,嘉丰优2号垩白率最低、甬优7850整精米率最高,较适合作商品米生产。  相似文献   

12.
水稻精确施氮与不同氮肥用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精确施氮与不同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粳稻(南粳46)施肥养分含量以纯氮240 kg/hm2、五氧化二磷75 kg/hm2、氧化钾90 kg/hm2是适宜可行的。在精确施氮试验中,精确施氮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在不同氮肥用量试验中,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水平产量、效益最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密肥条件对水稻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优质迟熟中粳稻"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N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施N量(0~450)kg/hm2范围内,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递减,当1hm2施N量≤337.5kg时,基本苗为13.5×106的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增至450kg时,降低基本苗则利于增产。生产收益在施N量(225~337.5)kg/hm2最高,当施N量225kg/hm2时,以基本苗9×106/hm2收益最大,施N量337.5kg/hm2时,以基本苗4.5×106/hm2收益最大。投N效益随施N量增加而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4.
施氮对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汕优 63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施纯氮量( 0 kg/hm2、150.0 kg/hm2、187.5 kg/hm2、225.0 kg/hm2、262.5 kg/hm2)对扬两优 6号产量及其对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以施纯氮225.0 kg/hm2处理最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扬两优6号的籽粒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益均高于汕优 63.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大田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条件下,研究氮肥施用量对优质粳稻新品种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显著水平,适量施用氮肥能明显增加南粳44产量,人工插秧方式氮肥用量为20.74 kg/667m2时产量最高,达到754.06 kg/667m2,而机械插秧方式最高产量为717.24 kg/667m2时的适宜氮肥施用量为18.59 kg/667m2;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在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处理间表现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进行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氮量的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连粳7号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等特性,在江苏淮北稻区产量在10 500 kg/hm2以上,播期范围为5月5-10日,栽插密度控制在30万~37.5万穴/hm2之间,适宜氮肥用量为纯氮337.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氮素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0、232.5、255.0、277.5、300.0、322.5和345.0kg/hm2纯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适宜氮素水平。结果表明,随氮素水平提高,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量为255.0kg/hm2纯氮处理下,产量最高为9 878.11kg/hm2,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分别为84.81%、72.85%和66.9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分别10.00%和2.86%,氮肥吸收利用效率较高,为41.34%。低氮肥和高氮肥处理,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说明,在适宜的氮肥水平下,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可达到协同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钵苗机插水稻的适宜施氮量,以期为当地钵苗机插水稻的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钵苗机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方法]在统一钵苗机插条件下,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4和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的氮肥水平N0(0)、N1(187.5kg/hm~2)、N2(225.0 kg/hm~2)、N3(262.5 kg/hm~2)、N4(300.0 kg/hm~2)、N5(337.5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2个水稻品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2个品种产量随氮肥水平的提高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N4水平下最高;移栽至拔节与拔节至抽穗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N4处理最大;2个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常规稻品种在N4水平下吸收利用率最高,杂交稻品种在N3水平下最高。[结论]在氮肥用量为300.0 kg/hm~2时,2种钵苗机插水稻各项群体指标较优,干物质积累多,有效穗数足,产量较高,氮素吸收利用率较大。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农科院育成的3个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半糯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产量构成因素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G7012’,‘G7020’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南粳9108’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最高。2垩白率和垩白度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3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直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糊化温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5随着施氮量增加,峰值粘度逐渐下降,消减值逐渐升高,热浆粘度、最终粘度、崩解值、回复值和峰值时间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在大田条件下,以辽粳294(直立穗型)和沈农8718(弯曲穗型)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粳294和沈农8718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190kg.hm-2和167kg.hm-2。两个品种的产量、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反应基本相同。增加施氮量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但同时也导致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减少,成粒率和千粒重下降。各品质指标中,氮肥对垩白率、垩白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蛋白质、脂肪酸含量和整精米率,对其他品质指标影响相对较小。随着施氮量增加,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糙米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下降,而整精米率、胶稠度则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