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盐碱地土质差、水稻产量低的问题,以不施用腐植酸(A0)及化肥常规用量(B1)处理为对照,研究化肥减量[常规用量减量20%(B2)]配施不同类型腐植酸有机肥[粒状腐植酸有机肥(A1)、粉状腐植酸有机肥(A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盐碱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量水平下,A1处理明显增加水稻穗数,A2处理明显增加水稻结实率,从而2个处理较A0处理增加产量;不同类型腐植酸有机肥均可明显降低稻米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增加垩白度和垩白粒率,A2处理明显增加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评分,其中,食味评分较A0处理提高3.40%,但A2处理降低蛋白质含量。B2处理总体上可明显降低水稻穗数、穗粒数,降低产量,同时明显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增加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评分。A1B1处理可增加水稻净光合速率、穗粒数,进而提高产量,并明显增加糙米率。A2B2处理明显增加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降低外观品质,A2B1处理明显增加稻米食味评分。综上,A1B1处理产量最高,A2B1处理食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工匠精神"是现代学徒制的精髓。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和使命。为传承和培养农业工匠精神,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采取学校立德树人、企业传道授技、社会创造有利环境氛围等措施,使校企深度合作更加密切,培养了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人,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国提供了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基于盐碱地土质差、稻米品质低的问题,开展了增施腐殖酸及减施化肥对水稻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增施腐殖酸明显提高了垦粳7号糙米率、精米率,降低水稻直链淀粉,对整精米率、蛋白质影响不明显,腐殖酸A2(15.84 g/盆)显著提高了垦粳7号的食味评分,明显改善了食味品质;减施化肥明显提高了垦粳7号食味品质,以B4(减量30%)施肥水平的食味评分最高,且对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不明显,但增加了垦粳7号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导致稻米外观品质变劣。通过增施腐殖酸(15.84 g/盆)配施化肥(减量30%)可明显提升垦粳7号的食味品质,但降低了其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垦粳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叶面肥[雷力(0.45 L/hm~2)、战氏零农残(1.05 L/hm~2,简称战氏)、磷酸二氢钾(3.00 kg/hm~2)]及不同施用时期(2次:齐穗期、齐穗后15 d;4次:拔节期、齐穗期、齐穗后10 d、齐穗后20 d)对水稻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叶面肥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叶面肥的对照相比,施用4次雷力的一次和二次枝梗数,一次和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千粒质量均较高。不同时期施用雷力、战氏、磷酸二氢钾对水稻均有不同的增产效果,其中施用4次叶面肥处理的增产效果优于施用2次叶面肥处理,施用4次雷力、战氏、磷酸二氢钾处理分别较对照增产12.43%、10.59%、11.24%。品质方面,施用4次雷力对增加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效果最佳,施用4次磷酸二氢钾对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效果最佳。综上,在拔节期、齐穗期、齐穗后10 d、齐穗后20 d共4次施用雷力对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膜下滴灌旱种水稻适应品种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寒地膜下滴灌旱种的水稻品种,明确膜下滴灌旱种水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以94份寒地早粳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系数、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指数和综合适应能力,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水稻旱种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白15号、长白17号、吉旱1号和农大1025在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系数、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指数和综合适应能力上均表现为中度或高度适应。水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对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反应指数综合评价表明,理论产量、穗数、经济系数、成粒率和千粒重5个因子可作为膜下滴灌旱种水稻农艺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精米粒长、精米率、精米长宽比、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5个因子可作为膜下滴灌旱种水稻品质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垦粳5号为材料,设计3种土壤肥力(高、中、低肥力)和5种氮肥运筹模式[农民习惯施肥(M1)、V字形施肥(M2)、减氮施肥(M3)、减氮减磷施肥(M4)、前氮后移施肥(M5)],研究不同土壤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寒地水稻氮肥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稻米品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和氮肥运筹二因素互作对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利用影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模式产量(31.2 g/穴)最高,M1、M2、M4模式依次次之;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1模式产量(28.0 g/穴)最高,M2、M4模式依次次之;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1模式产量(26.7 g/穴)最高,M2、M4、M3模式依次次之。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4模式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M3和M4模式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中、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5模式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M1模式蛋白质含量较低。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M5模式的食味评分(84.11、83.30、83.36)较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1、M2模式的食味评分(85.49、84.47)较高;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1、M3、M4模式的食味评分(85.17、85.39、85.14)较高。M1模式茎秆抗倒伏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模式,其他模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4、M5模式氮肥贡献率较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各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2模式氮肥贡献率最低,其余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模式的地上部吸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51.46%)、氮肥吸收利用率(66.83 g/g)和氮肥偏生产力(131.52 g/g)最高,M5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134.54 g/g)最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5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58.29 g/g)、M4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104.05 g/g)、M1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100.18 g/g)最高,M2模式较高;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2模式的地上部吸氮量、M2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61.18 g/g)、M4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100.39 g/g)、M1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90.93 g/g)最高,M3模式较高。综合考虑,高肥力土壤采用M3模式、中肥力土壤采用M2模式、低肥力土壤采用M3模式有利于协调寒地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水稻的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d、11~20d、21~30d及1~30d,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kPa、-60~-65kPa的控水处理,收获后对优势粒、中位粒、劣势粒进行粒形和垩白测定,发现在不同土壤水分下S品种长穗期和抽穗后1~10d控水显著抑制了籽粒伸长,也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籽粒增宽和长厚,以S4处理受抑制的程度最为严重;Y品种主要是长穗期控水显著抑制了粒长、粒宽和粒厚;两品种的多数处理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粒厚,这在优势粒中更明显;土壤水分对粒长/宽的影响很小。S品种各处理垩白率、垩白度多低于CK,Y品种各处理垩白率、垩白度多高于CK。对两个品种来说长穗期是影响外观品质的主要水分敏感期,节水栽培应从品种选择入手。  相似文献   
8.
渗漏性及有机肥对盐碱地水稻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随机区组设计,探讨渗漏性和增施有机肥对盐碱土水稻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酸的基础上,通过增施有机肥、同时增强渗漏性,在pH 8.68的盐碱土上种稻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每昼夜渗漏1cm左右水层、每667 m2施有机肥50 kg的处理产量较无渗漏、单施化肥的处理极显著增产,这是由于有渗漏加施有机肥的处理增加了水稻穗长和一、二次枝梗数,提高了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各产量构成的变异系数为二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粒数、穗数>成粒率>千粒重,即以二次枝梗粒数的相对变异程度最大,千粒重的相对变异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9.
硅镁锌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垦粳1号、空育131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建立不同硅、镁、锌施用量处理的水稻群体,调查并模拟其品质性状及与产量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食味评分、蛋白质含量都与硅镁锌施用量呈二次曲线趋势,食味评分达到最大值时,需硅、硫酸镁240kg/hm2,而锌肥需求量不同,空育131需要较多的锌肥。施硅318.75kg/hm2、硫酸镁240kg/hm2、硫酸锌44.55kg/hm2时,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小值。在三种肥料中,硅肥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镁肥。垦粳1号的食味评分与每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严格监测土壤水势,用2个生育期相同的品种垦鉴稻5号和垦稻12号在防雨棚内进行盆栽控水试验.水稻返青至成熟进行-8~-10 kPa的间歇控水处理,较系统地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进行-8~-10 kPa的间歇控水,加速了2个品种的叶龄进程;使2个品种株高增加;使2个品种茎数减少;减少了2个品种收获的每穴穗数,且垦稻12号的穗数降低达到极显著水平;提高了2个品种的穗粒数、结实率;增加了2个品种各粒位的籽粒千粒重(垦稻12号的优势粒除外);提高了垦鉴稻5号的经济产量,降低了垦稻12号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