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细胞质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3个籼质核的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和1个籼稻品种,与6个粳型广亲和品种配成正反交组合,通过比较杂种值与中亲值离差、配合力在正反交间的差异,分析了籼粳细胞质对杂种1代性状的状种优势表现及配合力的效应。结果表明,灿、粳细胞质的差异对杂种单株产量、株高、抽穗期的杂种优势表现和配合力有明显的影响,梗型细胞质有利于亚种间杂种产量潜力的发挥,同时延长了杂种的生育期并提高了杂种的株高。  相似文献   

2.
水稻粳爪交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3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1个保持系为母本,以3个粳型、4个偏粳型、1个籼型恢复系或广亲和系为父本,按NCⅡ设计配组32个F1杂种,以汕优63为对照,采用程氏指数分类法对12个亲本分类。研究了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F1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中亲优势1.09%~107.86%,平均33.46%,竞争优势-17.09%~82.70%;单株产量竞争优势-36.82%~33.58%,平均-2.38%;而结实率的竞争优势仅3个组合为正向,变幅为-23.47%~3.41%,平均为-7.44%;杂种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4个性状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都表现为粳×粳<粳×偏粳<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为上述趋势,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粳×籼<粳×偏粳;这5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都很明显。父本变量对杂种抽穗期、株高、穗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及产量的影响大于母本和互作变量。母本变量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父本和互作变量的总和。光敏核不育系4008S和恢复系培矮64、广亲和系YH101具有较好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是80-4B/YH101,其次是80?  相似文献   

3.
对水稻粳型亲籼系的应用价值及其选育体系进行了讨论。认为:1.粳型亲籼系与籼稻杂交是利用籼粳交F1杂种优势和培育籼粳交纯系品种的有效途径;2.粳型亲籼系应有较多的粳性状,与籼稻的亲和力高,配合力好,道理高,抗性好,适应性强;3.选育粳型亲籼系的亲本应以偏粳型或中间型为材料为主;4.育种方法应以杂交育种为主,后代鉴定与选择中,粳型性的鉴定应以形态指标为主,杂种亲和性鉴定应以结实率为主,杂种优势以产量为  相似文献   

4.
在三系杂交籼稻亲本中渗入部分粳稻血缘以扩大亲本遗传距离,增强杂种优势,以及利用粳稻优质特性,是杂交稻育种途径之一.但籼粳交后代分离世代长,育种周期长.采用籼粳交F1花药培养的方法快速育成保持系花1B,然后核置换育成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1A.使育种周期大大缩短.该不育系为籼粳中间型(程氏形态分类指数为12分),株叶态偏籼,粒形和米质偏粳,生育特性弱感光,异交特性好,配合力较高.已配制优质杂交稻组合花优63,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正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配组方式对两系亚种F1籼粳分类特性及杂种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个母本(7个光敏核不育材料,4个常规品种)和9个具有一定广亲和性的父本配制99个组合(按NCⅡ设计),根据“程氏指数法”和超父优势指数,竞争优势(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杂种的籼粳分类特性和12个性状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籼/粳杂种为偏籼(66.67%)和籼(33.33%)型,粳/籼杂种为偏籼(91.67%)和偏粳(8.33%)型,籼/偏粳杂种为籼(80%)和偏籼(20%),粳/偏粳杂种为粳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稻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以籼粳程度不同的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灿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发现,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而亲本籼粳程度、杂种超亲优势与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1992、1993年连续2a分别选用5个籼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TGMS)和6个粳型广亲和品种(WCVs),按Line×Tester交配方式,配成60个互交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分析了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和抽穗期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正(TGMS/WCVs)反(WCVs/TGMS)交组合单株产量的竞争优势分别为13.9%和20.4%;每穗粒数的优势最突出,竞争优势分别为26.8%和29.9%;结实率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为负值.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结实率和有效穗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正反交株高的竞争优势平均分别为-0.8%和-3.0%;抽穗期的竞争优势平均分别为-0.8%和-0.5%.单株产量主要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株高和抽穗期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提高结实率增加有效穗数,同时改善籽粒饱满度,是发挥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潜力的关键.选用株高一般配合力低(或负值)的亲本,可以起到降低亚种间杂种株高的作用;选用生育期一般配合力低(或负值)的亲本配组,对防止亚种间杂种生育期偏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籼粳正反交及诱导培养基对杂种F_1花药培养的反应花药培养可以克服常规籼粳杂交育种中存在的某些困难,籼粳杂种花粉植株遗传性纯合而稳定,结实正常。如何培养出大量绿色花粉株是发挥花培育种优势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就不同诱导培养基及籼粳品种正反交对水稻花药培养的...  相似文献   

9.
春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5个优质春小麦品种(系)与5个丰产春小麦品种,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25个组合,分别对生物学产量、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经济产量和收获指数等产量性状以及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⑴t测验结果表明,亲本与杂种两组群在生物学产量、穗长、穗粒数、经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上的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表明这些性状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⑵通过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分析,认为中8131和93 1039为2个优质亲本,武春1号、甘春16号为2个丰产亲本;杂种综合优势指数法和配合力分析表明,中8131×甘春16号、93 1039×张春9号、93 1039×武春1号、中8131×武春1号和93 1039×甘春16号等组合在丰产与优质结合方面表现突出。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基因型方差的比较表明,株高、穗长、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变异幅度远大于特殊配合力变异幅度,对于这些性状,针对一般配合力选择效果更好。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各性状,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更重要,其中,对株高、穗长、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蛋白质含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1992、1993年连续2a分别选用5个籼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TGMS)和6个粳型广亲和品种(WCVs),按Line×Tester交配方式,配成60个互交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分析了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和抽穗期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正(TGMS/WCVs)反(WCVs/TGMS)交组合单株产量的竞争优势分别为13.9%和20.4%;每粒数的优势最突出,竞争优势分别为26.8%和29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北方粳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籼粳成分与杂种产量和杂种优势的关系,以北方粳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及组合为材料,利用程氏指数法对亲本和杂种进行籼粳分类比较。结果表明,北方粳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程氏指数为16.92,偏粳;杂种的籼粳成分与父本呈极显著正相关;父本的籼粳成分与杂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不显著,母本的籼粳成分与产量杂种优势和穗粒数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亲本籼粳成分差异与产量及产量杂种优势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父母本的籼粳成分与杂种产量杂种优势呈二次曲线关系,存在临界极值。因此,北方粳型两系杂交水稻要获得产量杂种优势,父母本的籼粳成分要适度搭配。  相似文献   

12.
用BT型、红莲型、印水型、野败型4种胞质的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及相应的保持系六千辛B分别与8个粳型恢复系和12个籼型恢复系配成的100个组合对4种细胞质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细胞质对粳籼杂种F1的株高、每穗总粒数和播抽历期有显著的平均负效应,对穗长、单株有效穗的平均负效应不显著;不育细胞质对粳粳杂种F1的5个性状没有显著遗传效应。对于粳籼杂种F1的5个性状,4种胞质之间遗传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对于粳粳杂种F1的每穗总粒数、株高、播抽历期,4种胞质之间遗传效应差异极显著。根据4种胞质平均相对效应秩次总和排序,无论是粳籼还是粳粳杂种F1,都是印水型细胞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RFLP标记对两系杂交水稻及其亲本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及54个常规水稻品种(系),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用45个籼粳特异探针,对供试亲本材料进行RFLP分析;以籼粳特异RFLP标记及形态指数分类法分析供试亲本及杂种的籼粳分化程度,研究双亲籼粳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分类方法均可将亲本和杂种明显地分为籼与粳两群,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但也有分类结果不一致的亲本和组合,在亲本中有1.9%不一致,在杂种中有20.3%不一致。两种方法分类结果不一致的亲本为经多次籼粳交育成的品种,两种方法分类结果不一致的杂种多为籼粳交和籼粳中间型品种间杂种;强优势组合亲本之间不但在DNA水平上差异较大,而且形态差异亦大。  相似文献   

14.
广恢128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籼型恢复系。用6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籼型两用核不育系,13个不同细胞质不育的三系与其测配,研究杂种F1表现。结果大部分组合生育期适中,结实率高,杂种优势强,米质较优,抗性好。表明广恢128恢复谱广,一般配合力强,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具有较强的恢复力。并初步鉴定出4个优良组合。  相似文献   

15.
利用4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籼粳型品系及1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与籼型光温敏不育系配组杂交,对籽粒充实度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偏籼型品系G2123、G2417-1和偏粳品系G3005-4-1的杂种F1籽粒充实度表现正常,而粳型品系G2615及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杂种F1籽粒充实度未达正常水平。G2417-1、G3005-4-1以及G2123具有较好的籽粒充实度一般配合力,而籽粒充实度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多数源于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利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可以克服杂种后代的籽粒充实不良现象。籽粒充实度的遗传力较高,且以基因的加性作用效应为主,父本即籼粳型品系的基因加性作用效应大于母本即籼型光温敏不育系的基因加性作用效应。试验表明籼粳中间型品系在克服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现象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以5个两用核不育系和9个籼粳程度不同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亲本籼粳特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F1杂种产量优势与亲本籼粳特性之间以第1~2穗节长鉴定的籼粳特性较好地表现出籼粳差异与产量优势的关系,父本籼粳特性是以籼性越强的杂种优势越大,母本则以粳性越强的杂种优势越大;粳性的增强是有利于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优势的提高,而籼性的增强是有利于每穗总粒数和着粒密度优势的提高;籼粳亚种杂种优势的利用应以培育粳型亲籼系不育系和优良的籼型恢复系(父本系),采用粳母籼父配组方式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耐冷性极强的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粳稻品种南34为亲本,将正反交杂合体在3个不同海拔试验点产生的F2群体种植在海拔2200 m试验点对其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及自交衰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和籼粳细胞质背景以及两者的互作均明显影响着F2群体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自交衰退。在不同海拔产生的F2群体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自交衰退差异,主要是由于海拔导致的环境温度变化对杂种F1的雄配子选择造成,而不存在明显的雌配子选择。然而,正反交F2群体间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自交衰退差异除由雄配子选择引起外,可能还由雌配子选择造成。  相似文献   

18.
籼粳交后代的育性是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难点与关键。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衍生的后代粳型亲籼恢复系为供试材料,在考察与5个不育系配组的258个杂种结实率基础上,筛选出10个育性亲和力好的株系,分析亲本和杂种的产量性状配合力,评价育种价值。结果表明:57个恢复株系及其杂种的主要产量性状存在明显差异,57个父本及其杂种的主要产量性状的频次分布图均呈正态分布,但杂种结实率明显偏低,受非加性影响大,双亲互作起主要作用。筛选出的10个株系结实率均值变幅为73.18%~82.49%。不同亲本在产量性状间的GCA存在明显差异,R9、R47、R52和R57的GCA较好,育种价值高。亲本GCA与杂代SCA无明显相关,根据性状特性的大量筛选可以获得所需的优势组合。产量性状狭义遗传率低,性状难以稳定,须在高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对用91-32S,1647S,C407S和18765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分别与14个水稻品种(系)配置的杂交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杂种产量都具有较明显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91-32S和1647S所配组合综合性状好;结实率和千粒重是影响4个光敏核不育系杂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两系杂交稻育应注意亲缘隔离,以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配爪哇型恢复系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亚种间F_1杂种优势在不同播期下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份籼型不育系和7份粳型或偏粳型广亲和系配制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将杂种F_1及其亲本在3个播期(早播5/20,中播6/10,迟播6/30)下试验.结果表明,籼粳交F_1在多数性状上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均随播期推迟而呈下降的趋势;F_1性状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显示了早播常出现植株偏高、剑叶披和生育期延长,而迟播导致主穗总粒数减少;F_1杂种在株高、抽穗天数、剑叶长、主穗长、主穗总粒数和着粒密度性状间均表现显著显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