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珠兰叶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抑制酪氨酸酶法、抑菌圈法对挥发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珠兰叶挥发油中共检测出化合物55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2.60%;其中以烯类化合物相对百分比最高(60.46%),其次是醇类化合物(14.52%),其主要成分为1,5,5-三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14.58%)、二环大根香叶烯(11.12%)、(4E,6Z)-2,6-二甲基-2,4,6-辛三烯(4.40%)、桉油烯醇(3.81%)、α-异黄樟烯(3.47%)、d-杜松烯(3.20%)等.珠兰叶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4.112、3.766 g·L-1,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22.900 g·L-1,抗氧化活性及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与珠兰叶挥发油呈浓度效应.珠兰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及抑菌特性.  相似文献   
2.
3.
蓝莓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个蓝莓品种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花期在13—20d,时间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之间。果实生长发育有2个高峰期。海岸的平均单果重最大,高达2.55g;蓝雨最小,只有海岸的50%。蓝雨果实可溶性总糖最高,达到21.43%,分别高于奥尼尔、夏普蓝、海岸29.4%、25.0%、20.0%。蓝雨、海岸两品种花青素含量较高,分别达到1.699mg/g、1.681mg/g,比奥尼尔、夏普蓝高21.7%-68.8%,是提取花青素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北亚热带檫木天然次生林的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了海拔和坡向对檫木生长、空间结构和树种组成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拔1 000 m以上山地,檫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及胸径/树高均差于海拔1 000 m以下的山地,人工林造林地选择宜在海拔1 000 m以下;随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坡位变化,檫木生长量和胸径/树高呈逐渐减小趋势。阳坡和半阳坡差异不显著,是理想的檫木造林坡向;檫木纯林或者混交林可以采用均匀造林模式。在海拔500 m以下阳坡,可以实现混交增产造林树种的混交伴生树种为杉木、香樟和枫香;在海拔500 m以下半阳坡,混交伴生树种为杉木、亮叶桦、枫香和枳椇;在海拔500~1 000 m的阳坡山地,混交伴生树种为甜槠、枫香和木荷;在海拔500~1 000 m的半阳坡山地,混交伴生树种为木荷、麻栎、杜英、枫香和紫茎。初步解决了北亚热带山地檫木分布区划分、空间结构变化及互利混交树种等问题,可以为檫木人工造林的林地选择、造林模式和混交伴生树种选取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乌桕育苗及幼苗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乌桕种子育苗的方法及不同外界环境对幼苗年生长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桕幼苗苗高增长呈"S"型增长模式,苗木增长出现缓慢期、速生期和停滞期3个时期;苗高速生期起点为5月下旬,持续至9月中旬,在5月下旬出现苗高速生点;在种子的处理中,用洗衣粉加温水处理的比不加任何处理的发芽率要高;在不同施肥处理中,施尿素的植株长势最好,不施肥的植株长势最差;在不同光照处理中,光照强的植株比光照弱的长势好。  相似文献   
6.
对34个枫香家系段木栽培木耳的研究表明,不同家系木耳生产能力相差悬殊,34个家系均大于ck,增产幅度高达52.35%-504.71%。大于平均值25%-59%的家系有7个,大于平均值60%的有8#(77.99%)、52#(62.45%)、118#(98.53%)3个家系。但同一家系内不同株间,同一株内不同段木间,木耳产量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恢复系对不同胞质六千辛A的育性恢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种细胞质的六千辛A及保持系六千辛B分别与六千辛R、16个粳型恢复系、14个籼型恢复系及1个广亲和恢复系轮回422配制141个F1组合,研究不同籼、粳稻恢复系对同核异质粳稻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六千辛B细胞核背景下六千辛R能正常恢复BT型六千辛A,但不能正常恢复红莲型、印水型和野败型六千辛A;16个粳型恢复系中,10个能正常恢复BT型六千辛A,1个能正常恢复红莲型六千辛A,没有一个能正常恢复印水型和野败型六千辛A;14个籼型恢复系都不能正常恢复BT型、红莲型、印水型和野败型六千辛A;轮回422能正常恢复BT型和印水型六千辛A.说明同一恢复基因对不同胞质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不同,不育系的育性可恢性还受细胞核背景的影响;克服籼粳亚种间杂交F1植株的不育性,需要聚合广亲和基因和特定恢复基因.  相似文献   
8.
粳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5年和2006年调查了粳稻品种丙89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7:8和F8:9)370个株系主茎穗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的表型分布,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这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2年的数据均显示,一次枝梗数性状受2对连锁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和4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1%和41%;二次枝梗数性状均受2对独立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0%和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和12%。  相似文献   
9.
35个粳稻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用68对SSR引物扩增了35个粳稻品种(系)的基因组DNA,结果有46对引物在35个品种间具有稳定多态性.有6个品种可用单一特异的SSR标记加以识别,其余29个品种则需要不同的SSR指纹组合才能识别.用12对核心引物构建的SSR指纹图谱能将35个粳稻品种逐一区别开来.35个粳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27~0.98.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2处,可将35个粳稻品种分为4类.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依据系谱分析的品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选用日本、韩国、中国的粳稻品种30个,将1990年及以前育成的品种称为老品种,1991年及以后的品种称为新品种.比较新老品种株型性状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1)新品种比老品种株高低,穗角小,单株有效穗数少,每穗总粒数多,着粒密度大;新品种比老品种倒2叶基角大,倒3叶基角和张角小,倒3叶叶长短.(2)新老品种的10穴产量,穗总粒数,穗角及着粒密度差异极显著,新老品种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宽差异极显著.(3)根据通径系数,老品种中穗总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新品种中经济系数、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新老品种中着粒密度对产量的间接效应总和都为最大.新老品种的倒2叶宽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老品种的剑叶宽和剑叶基角对产量的间接效应总和较大;新品种的倒3叶宽和倒3叶基角对产量的间接效应总和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