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山核桃油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尿素包合纯化山核桃油中亚油酸的工艺,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尿素包合反应中温度、时间、脂肪酸/尿素、甲醇/尿素等因素对亚油酸纯度及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脂肪酸)/m(尿素)为0.3,V(甲醇)/m(尿素)为2.5,包合温度为-5℃,包合时间为24 h的优化条件下,山核桃油中亚油酸的含量由23.80%提高到80.73%。  相似文献   

2.
松籽油的精炼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籽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松籽油精炼的工艺和条件,同时对精炼松籽油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40℃,加酸量4.0%,搅拌时间30 min;脱酸最佳工艺条件为碱炼温度80℃,碱液浓度8%,超碱量0.25%,碱炼时间40 min;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与活性白土复合脱色剂(1∶1),脱色剂用量7%,脱色温度70℃,脱色时间30 min;精炼后松籽油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主要脂肪酸为9种,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约为87.58%,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在46.32%。  相似文献   

3.
将西瓜子油皂化水解、尿素包合、纯化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尿素包合纯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工艺为:混合脂肪酸与尿素比值为1:3、尿素与乙醇比例为1:6(质量/体积)、包合温度14℃、包合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的碘值可达89.57 g/100 g,回收率为56.78%。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林蛙卵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安全性.[方法]通过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骨髓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研究林蛙卵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性.[结果]林蛙卵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一般状态没有影响,试验过程中未见小鼠死亡及其他毒性表现.林蛙卵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最大耐受剂量大于60 g/kg体重(小鼠,经口).根据急性毒性的分级标准,林蛙卵油PUFAs属于无毒级物质,安全性较高.[结论]该林蛙卵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为无毒级物质、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辣木籽油,以出油率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辣木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系统优化,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辣木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辣木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石油醚、液料比8∶1(m L/g)、提取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90 W、超声波频率40 k Hz、提取温度35℃,在此条件下,辣木籽的平均出油率为36.10%,提取率为96.50%。经GC/MS分析,辣木籽油中确定脂肪酸结构的有20种,包括9种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79.87%,其中,以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为主,且油酸的含量最高,为65.99%;还有一些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包括ω-6系列的亚油酸和ω-3系列的亚麻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由此揭示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辣木籽油是可行的,并为辣木籽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木瓜蛋白酶解法提取林蛙卵多糖的最佳工艺,测定提取的林蛙卵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林蛙卵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料(g)液(mL)比、木瓜蛋白酶加酶量、pH值和酶解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林蛙卵多糖的木瓜蛋白酶法最佳提取工艺;应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林蛙卵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木瓜蛋白酶提取林蛙卵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g)液(mL)比1∶20,酶添加量为每g样品70mg,pH 6.0,酶解时间2.5h,在此条件下,林蛙卵多糖提取率为2.67%。林蛙卵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为1.81mg/mL。【结论】木瓜蛋白酶法对林蛙卵多糖的提取效果较好,林蛙卵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法制备姜油树脂/β-环糊精包合物,以姜油树脂中姜酚的包合率和包合物的产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姜油树脂/β-环糊精投料质量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3个因素对于姜油树脂/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工艺影响,得到最佳的包合物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姜油树脂/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主客体投料比为1∶10(g/g)、超声温度为55℃、超声时间为21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验证,得到其平均包合率为54.64%,平均包合物产率为39.07%,平均综合评价值为48.41%。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微生物油脂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采用尿素包合法,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尿素包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花生四烯酸含量。试验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尿素:脂肪酸为4:1(W:W)、脂肪酸:乙醇为1:12(W:W)、包合温度为-15℃和包合时间为12h,微生物油脂中花生四烯酸含量为36.84%。通过方差分析和验证试验,数学模型可靠并且拟和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精馏技术,以林蛙卵油为原料,萃取获得林蛙卵油,以实现降低腥味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采用的萃取精馏条件下,林蛙卵油得率受到的影响最小,腥味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合技术制备水溶性蜂王浆的效果。【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β-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水溶性蜂王浆的工艺,并对包合产物的水溶性蛋白质稳定性及包合产物水溶性进行测定。【结果】温度、pH、β-环糊精添加量及反应时间能够显著影响包合产物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β-环糊精包合蜂王浆的最佳工艺为27℃、pH 8.7、β-环糊精添加量12.50 mg/mL及反应时间5 h,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包合产物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97.28±0.15)%;包合产物水溶性蛋白在酸、碱和热条件下能够维持较高的稳定性,-20℃和4℃条件下保存60 d其外观及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包合产物冻干品的水溶性极显著高于蜂王浆冻干品(P0.01)。【结论】β-环糊精包合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蜂王浆水溶性蛋白的稳定性及蜂王浆水溶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鲟鱼卵母细胞过熟的机制,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西伯利亚鲟鱼成熟及过熟卵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成熟及过熟卵都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胱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含量成熟卵显著(P0.05)高于过熟卵,酪氨酸、苏氨酸含量成熟卵显著低于过熟卵,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必需氨基酸总量成熟卵显著高于过熟卵,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含量2种卵间无显著差异。成熟卵中脂肪酸有13种,过熟卵中有12种(未检测出多不饱和脂肪酸C20:4n-6);饱和脂肪酸C18:0、多不饱和脂肪酸C20:2n-6、C20:5n-3和C22:6n-3含量成熟卵均显著低于过熟卵,其他脂肪酸含量2种卵间无显著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成熟卵显著低于过熟卵,而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2种卵间无显著差异。∑n-3PUFA含量和DHA/EPA比值成熟卵显著低于过熟卵。  相似文献   

12.
山核桃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73-2474
[目的]分析山核桃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核桃仁油、红松籽油、接骨木油和橄榄油为材料,利用GC/MS对各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找出山核桃仁油的特色。[结果]共鉴定出山核桃仁油中的5中化合物,即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含量分别为63.48%、19.90%、11.96%、3.31%和1.35%;山核桃仁油中n-6:n-3脂肪酸比例为5.31,与我国推荐的n-6∶n-3脂肪酸比例(4-5)∶1非常接近;山核桃仁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4.3∶1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但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和a-亚麻酸,均为人体必须脂肪酸。[结论]山核桃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n-6∶n-3脂肪酸比例合理,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盐酸水解法提取林蛙卵黑色素的最佳工艺,并分析林蛙卵黑色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林蛙卵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盐酸浓度、原料与盐酸料(g)液(mL)比、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对黑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林蛙卵黑色素盐酸水解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应用DPPH法、邻二氮菲法及邻苯三酚自氧化检测法,测定林蛙卵黑色素对DPPH、羟基自由基和O-·2的清除能力。【结果】酸水解法提取林蛙卵黑色素的最佳条件为:盐酸浓度6mol/L,料液比1∶30,水解温度70℃,水解时间2h,在此条件下,林蛙黑色素提取率达7.02%。黑色素对DPPH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清除50%DPPH自由基对应的黑色素质量浓度为0.6 mg/mL;1.0mg/mL黑色素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65%;黑色素对O-·2的清除率不佳,最高达28.3%。【结论】盐酸水解法对林蛙卵黑色素的提取效果较好,林蛙卵黑色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人工圈养条件对林蛙输卵管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利用成年野生林蛙(Rana dyowskii)和成年圈养林蛙按传统剥油法获取输卵管并进行脂肪酸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蛙油与圈养蛙油中C18:0和C18:1的质量分数不同(野生蛙油分别为8.14%和12.85%,圈养蛙油则为10.12%和10.84%),野生蛙油中4种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比圈养蛙油的高3.51%;3种亚油酸的总质量分数为野生蛙油24.01%,圈养蛙油23.07%.  相似文献   

15.
以林蛙卵为原料进行林蛙卵油提取的研究。对影响林蛙卵油提取率的因素,如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料液比等条件进行研究,并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获得最大提取率的条件。即:以石油醚(60~90)作提取剂;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为5h;提取料液比为1:10。并对提制的林蛙卵粗油进行精制,得到透明浅黄棕色。  相似文献   

16.
以百香果(Passiflora coerulea L.)子油的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料液比、时间、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其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百香果子油的提取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所提取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m∶V),提取时间20 min,摇床温度23℃,此条件下百香果子油提取得率为22.37%。百香果子油中含有1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84.12%,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5.88%,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甲酯(60.51%)和反-9-十八碳烯酸甲酯(22.05%)。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的条件进行提取,可得到较高的百香果子油得率,通过GC-MS分析所得百香果子油的脂肪酸成分不被破坏,这是一种简单、高效且对有效成分无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尿素包合法富集红松子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尿素包合法(液料比为m(脂肪酸)∶V(乙醇)=1 g∶12 mL,m(脂肪酸)∶m(尿素)=1.0∶1.5),将红松子油中的皮诺敛酸进行富集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富集后混合脂肪酸中各个成分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经尿素包合法富集后的混合脂肪酸中,皮诺敛酸(C18∶3)甲酯质量分数最高达到45.8%,其次亚麻酸质量分数为16.32%、亚油酸质量分数4.88%。经纯化富集后的脂肪酸收率虽然较低,但对人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远志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选择对远志籽油提取率影响较大的三种因素: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远志籽油的提取工艺;按照国标方法对制备的远志籽油的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甘油三酯结构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气相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远志籽的含油量为35. 24%;超临界CO_2萃取法萃取远志籽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5 h,乙醇夹带剂用量25%,在此条件下远志籽油的提取率为95. 6%;制备的远志籽油的酸价为1. 79 mg KOH/g,过氧化值为5. 75 mmol/kg,其基本理化特性符合国家四级食用油的标准。通过薄层色谱法初步鉴定,远志籽油中含有甘油三酯和sn-2-乙酰基甘油三酯两种组分;气相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籽油含有6种脂肪酸成分,其中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1. 77%和49. 4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2%。该研究结果将为远志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八角茴香油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油β-CD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八角茴香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因素,并以包合物收率、包合物含油率和油的收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条件;然后以休止角和吸湿性为指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包合物进行验证,优选包合物胶囊的处方,并检查胶囊质量。[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八角茴香油:β-CD为1∶6,包合时间为2 h,包合温度50℃;在此条件下,包合物收率为89.84%,包合物含油率为15.93%,油的收率为72.63%。胶囊处方为:包合物200 mg,微晶纤维素100 mg,十二烷基硫酸钠5 mg,硬脂酸镁3 mg;制得的胶囊水分、装量差异和崩解时限均符合药典规定;影响因素试验表明,胶囊剂对高温、高湿度和强光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其物理混合物。[结论]八角茴香油包合物胶囊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籽油,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牡丹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夹带剂及用量条件下对油用牡丹籽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35 MPa、CO_2流量为25 g/min、时间2 h、温度40℃的萃取条件下,不同夹带剂使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带壳油脂提取率均有提高,乙酸乙酯提高了16.72%,石油醚提高了6.52%,正己烷提高了12.85%;综合考察3种夹带剂及其用量,乙酸乙酯的提高效果最好,其最佳用量为10%;牡丹油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牡丹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尤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8.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