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用DRS—Ⅱ型超声波妊娠诊断仪对配种后21天以上的62头黑白花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试验,经直肠对照检查:妊娠和空怀的符合率分别为98%(50/51)和72.73%(8/11);总符合率为93.55%(58/62)仪检法与直检法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故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血小板计数对奶牛进行超早期妊娠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血小板计数对具有正常繁殖机能的249头黑白花奶牛进行超早期妊娠诊断的研究,结果较为满意。首先对51头黑白花奶牛进行最佳血检时间的试验,结果表明,30头妊娠母牛于配种后第7天血小板明显减少(p<0.01),而21头未妊母牛则无明显变化(p>0.05);根据妊娠母牛配种前与配种后第7天血小板数之差等于或大于70×10~3/mm~3为妊娠之标准,对198头母牛进行超早期妊娠诊断试验,经“直检”妊娠及空怀的符合率分别为80.67%(96/119)和89.87%(71/97);总符合率为84.34%(167/198)。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了不同受体品种、受体牛饲养方式和移植季节对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用于移植的冷冻性控胚胎由加拿大进口。移植的受体选用鲁西黄牛和西门塔尔牛。分析结果显示:受体牛品种对胚胎移植的妊娠率有一定的影响,鲁西黄牛的妊娠率相对较高(40.80%),而西门塔尔牛的妊娠率则相对较低(38.10%)。经卡方独立性检验受体品种与妊娠率之间无显著性关联(P〉0.05)。另外,受体牛饲养方式和移植季节对胚胎移植的妊娠率也有一定的影响,集中含饲条件下受体的整体妊娠率相对较高。秋季移植受体的妊娠率要比春季移植的相对稍高,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没有得到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M1和RSAD2在奶牛早期妊娠阶段外周血中的表达规律,于人工授精后0、14、18、21和28d采集奶牛外周血,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FITM1和RSAD2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化学发光法同步检测血清中孕酮浓度;并深入分析自然发情和同期发情2种状态下青年母牛外周血中RSAD2基因的相对表达及其在18d和21d外周血白细胞亚类(淋巴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中的相对表达。结果表明,妊娠牛与空怀牛血清孕酮在21d和28d呈显著差异。人工授精后14d和18dIFITM1基因在妊娠牛与空怀牛中都显著下调,但在空怀牛与妊娠牛间差异不显著。妊娠牛外周血中RSAD2于21d显著上调;18d时,RSAD2在妊娠青年牛外周血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空怀牛。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情条件下,妊娠牛外周血中RSAD2表达量显著高于空怀牛,同期发情条件下该基因在趋势上与之类似但统计学上不显著。人工授精后18d和21d,RSAD2在妊娠牛与空怀牛外周血淋巴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研究提示:IFITM1不适合用于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利用RSAD2的相对表达量可望对青年牛在18d做出早期诊断,具体判别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扩群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1头奶牛在配种当日至配种后31日乳汁孕酮含量,之后对123头配种后17、19、21、23和25天的乳汁孕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空怀牛和妊娠牛在配种后17—25天乳汁中孕酮含量有极明显差异(P<0.01),此差异可作为奶牛早期妊娠诊断的依据。根据123头奶牛分别于配种后17、19、21、23和25天5次采样测定孕酮含量的结果,确定以小于8ng/ml乳汁为不孕,大于11ng/ml乳汁为妊娠,其间为可疑。以此标准来判断奶牛妊娠与否,诊断妊娠的为74头,不孕为47头,可疑为2头。经配种后奶牛又出现发情及不再发情的母牛则在配种后4个月摸胎核实,总确诊率为91.8%,其中诊断为不孕牛的确诊率为100%,诊断妊娠的确诊率为89.2%。按配种后单次奶样测定结果诊断,配种后第23天诊断的准确性为最高,总确诊率为89.8%,其中诊断妊娠的确诊率为86.5%,诊断不孕的确诊率为100%。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检测牛白血病病毒(BLV)的抗体。以FLK-BLV细胞培养液制备的免疫扩散(ID)用的粗提抗原,经ConA-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或先经乙醚处理,再经Sephadex G-150层析等方法,分别提取了gp和p抗原。用gp抗原作ELISA,对91份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共67份,比微量免疫扩散(MID)高14%,两者的符合率为85%。用p抗原作ELISA对24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占162份,比MID法高12%,两者的符合率为87%。用gP抗原对33份样品和用p抗原对160份样品进行三次重复试验,它们的变异系数在10%以内的分别为100%和92.5%。ELISA抑制试验表明,p抗原和gP抗原对BLV抗体的特异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我区妊娠牛前胃疾病的发生率为8%~10%,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冬季发病高于其他季节。发病牛多以中老龄牛为主。发病突然,反应明显,个别牛如治疗不当易引起流产和继发感染而死亡。  相似文献   

8.
硫酸铜法对奶牛早期妊娠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硫酸铜法对人工授粗后16-40d的74头荷斯坦奶牛的124份乳样进行早期妊娠检测,其结果与人工授精后40-60d经直肠触诊结果核对,阳性符合率88.37%,阴性符合率87.09%,总符合率87.84%,此法对于判断胚胎早期死亡,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别对牛冷冻胚胎的解冻液、解冻后胚胎的质量评定、解冻后的胚胎处理,及受体牛的同步发情处理方法和移植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进口解冻液脱甘油的胚胎复苏率为76%(19/25),优于传统解冻液。(2)解冻后未作任何处理直接移植的妊娠率(68.4%),产犊率(47.37%)最高,切割未作培养的次之(妊娠率37.5%,产犊率25%,流产率33.3%),移植前切割培养的最差(妊娠率、产犊率均为9.09%);(3)受体黄体发育正常、同步发情率高达83%,妊娠率高达62.5%;(4)移植枪加套管受体妊娠率(52.9%)明显比不加套管的高。熟练的操作技术受体妊娠率较高(62.5%)。  相似文献   

10.
应用牛结核变态反应、PCR和分离培养3种方法,对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表明,1850头奶水牛中有78头奶水牛的皮内变态反应结果为阳性,而对变态反应阳性的牛样品进行PCR检测和分离鉴定,分别鉴定出4份和2份牛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以变态反应为最高(4.22%),PCR和分离鉴定的较低,分别为0.21%和0.11%。变态反应与PCR检测、分离鉴定的符合率较差,而PCR检测与分离鉴定的符合率相对较接近。因此建议,在对奶水牛群进行结核病检测时,应先以变态反应检疫牛群,再结合PCR检测进行综合诊断,更有利于奶水牛结核病的检测与净化。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SCD—Ⅱ型兽医用超声多普勒检测仪对483头乳牛进行了早期怀孕诊断。最早探测宫血音、胎心音、胎血音的时间分别为16d、50d、59d。宫血音在配种后16~30d、31~50d的符合率分别为92.93%(184/198)、97.91%(141/144),配种后51~79d及未怀孕的符合率分别为100%(116/116)、100%(36/36)。胎血音在配种后59~65d、70~85d的符合率分别为48.15%(13/27)、90.35%(25/27)。试验证明,检测宫血音的时间比胎心音、胎血音提前30~40d左右,并与直肠检查法相比较,其符合率高。因此,乳中的早期怀孕诊断可用宫血音作为判定怀孕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自然发情的鲁西黄牛为受体,移植经性控技术生产的高产奶牛7日龄雌性冷冻胚胎,共移植合格受体牛5 516头,移植后60~80d进行直肠孕检,怀孕2 228头,移植准胎率为40.39%;共繁殖奶牛犊牛1346头,其中母牛1 279头,公牛67头,胚胎性别控制率为95.02%.左侧与右侧卵巢排卵移植准胎率分别为35.14%和43.15%,差异极显著(P<0.01);春季与秋季的移植准胎率分别为36.93%和43.53%,秋季明显高于春季,差异极显著(P<0.01);黄牛不同黄体级别A级、B级、C级的准胎率分别为39.16%、41.70%和33.42%,A级与B级移植准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B级与C级移植准胎率差异极显著(P<0.01);移植单胚与双胚的受体牛准胎率分别为40.73%和38.24%,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绵羊早期妊娠诊断方法,提高母羊的繁殖效率,降低繁殖成本。[方法]选择1 317只母羊,为新疆地方品种多浪羊、策勒羊和卡拉库尔羊。于人工授精配种后16~30 d,采用血清酸滴定法进行了早期妊娠诊断。[结果]在试验绵羊中,共检出妊娠母羊1 128只,未妊娠羊189只。与实际妊娠结果相比,妊娠符合率为89.88%(1 013/1 128),未孕符合率为96.83%(183/189),总符合率为90.81%(1 196/1 317)。经卡方检验,这些指标在3个品种母羊或2个品种母羊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血清酸滴定法诊断时间早、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以用于绵羊的早孕诊断,极具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血清酸滴定法对配种后10~30d的20头梅花鹿和马鹿进行了早期妊娠诊断研究。受配25d以后,10头梅花鹿中8头有白色沉淀已受孕,2头空怀;10头马鹿中6头有沉淀已怀孕,2头未检测出,但1头怀孕,1头空怀,其余2头马鹿未做统计。表明,血清酸滴定法用于梅花鹿、马鹿的早孕诊断具有诊断时间早、方法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宜于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5.
25头怀孕7—9个月的奶牛及30头后备奶牛的14项血清肝功生化参数进行了比较测定。在六项肝功能试验中,有四项(胆红素定性、麝香草酚浊度、絮状试验及高田-荒二氏试验)为阴性,黄疸指数及硫酸锌浊度试验分别为1—6及5~20单位。三种血清酶除GPT没有测出外,GOT与LDH组间差异不显著,孕牛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血清总脂质均高于后备牛。但二组牛的白、球蛋白约各占总蛋白的50%,故白/球比值接近于1,差异不显著。文中最后讨论了GOT、LDH及白/球比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酶标双搞体夹心法分别测定未孕牛、妊娠早期(<100d)、妊娠中期(100~200d)和妊娠后期(>200d)的黑白花奶牛各10头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妊娠阶段各组与未孕牛差异不显著(P>0.05),这就说明了妊娠时母体外周血清中1L-2R阳性表达细胞无显著变化,从而抑制机体对胚胎或胎儿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21头黑白花奶牛怀孕期间外周血浆和乳汁孕酮水平的变化和193头奶牛输精后21、24、28及56天奶桶混合乳的孕酮含量。结果表明,在妊娠期间,血浆和乳汁孕酮水平的变化呈高度正相关。分析193头母牛输精后21、24,28及56天的奶样查出。已孕和未孕母牛孕酮含量的临界值为6ng/ml;用这一数值作为诊断妊娠的标准。并以193头母牛的乳汁孕酮含量验证,其结果是输精后21、24及28天采样检查三次,诊断为妊娠的准确率为90.0%,未孕的准确率为9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奶牛和绵羊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怀孕期的变化。[方法]采用磷酸苯二钠法,对33头荷斯坦奶牛和29只藏系绵羊不同怀孕期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酶保存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所有奶牛和绵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内,但奶牛怀孕中期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比未怀孕、怀孕前期、怀孕后期明显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保存率均低于26%,表明奶牛和绵羊血清碱性磷酸酶均来自骨骼。[结论]奶牛和绵羊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怀孕中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酒精阳性乳奶牛血清和乳Na、K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酒精阳性乳患牛血清和鲜乳的钠、钾含量的变化,探索了钠、钾与奶牛酒精阳性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68%的酒精全群检测酒精阳性乳,用72%的酒精测定68%的酒精阳性乳,再用75%酒精测定72%的酒精阳性乳,然后将其分为75%酒精阴性(对照组)、75%酒精阳性、72%酒精阳性和68%酒精阳性4个组,在每组牛群中选择产奶量、胎次、年龄、泌乳期相近的6头奶牛分别组成1、2、3、4组。连续3周对各组奶牛行采血和采乳,通过火焰光度计法测定血清和全乳中的钠、钾含量。结果:2、3、4组奶牛血清中钠、钾的含量显著地低于1组(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血清中钠和钾的含量均显著下降,故在临床治疗上可以通过饲料添加NaHCO3,NaCl或静脉输入5%的NaHCO3或NaCl,通过这些方法治疗酒精阳性乳患牛;全乳中钠、钾的含量降低使鲜乳稳定性降低,但并未失去利用价值,可以合理地利用。  相似文献   

20.
近三年,我们对闽北群牧黄牛的繁殖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闽北黄牛初情期为1.5~2岁,自然繁殖率为58%,可繁殖年限为13—15年,发情月份多集中在6—12月份,发情周期平均20.9±10.2天,发情持续时间为11.99±6.12小时,排卵时间在发情停止后9.32±3.97小时,适宜输精时机应掌握在母牛接受爬跨后的9—11小时,受胎率较高。母牛的类别、膘情、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输精的方法和部位对受胎率均有直接的影响,而情期内输精一次和二次对受胎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妊娠母牛有61%的胚胞附植在右侧子宫角。有18.42%怀孕母牛表现不规则的妊娠发情,妊娠期平均为270.9±6.6天。分娩过程持续时间平均为1.40±0.5小时,有53.7%母牛在白天分娩。公母犊性别比例接近1∶1,母牛有良好的保胎和护仔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