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1篇
综合类   8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鹿血与鹿茸血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鹿血与鹿茸血之间的小分子代谢物组分差异,为鹿血、鹿茸血相关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采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PCA、OPLSDA)对鹿血与鹿茸血的整体代谢物组分进行比较,并进行定量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显示,鹿血与鹿茸血在X变量上区分明显,表明两者在小分子代谢物层面上是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代谢物的峰值共筛选出28种显著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脂类、核苷酸及天然抗氧化剂-麦角硫因在鹿茸血中含量较高。鹿血与鹿茸血的代谢组学分析能够为鹿血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5个家养雉鸡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家养雉鸡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为819 bp,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红雉鸡、日本绿雉碱基组成同源性较高;发现4个变异位点,其中823位置A-G互换,890位置A-G互换,1006位置T-C互换,628T-C颠换;定义了4个单倍型,分别为A1、A2、A3、A4;黑化雉鸡与其它雉鸡种群的遗传距离较大;构建了5个家养雉鸡种群的分子系统进化树,日本绿雉单成一个系,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红雉鸡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蛋氨酸水平对繁殖期蓝狐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雌性初产蓝狐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均为单笼饲养。Ⅰ、Ⅱ、Ⅲ、Ⅳ和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0.45%、0.70%、0.95%和1.20%蛋氨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2014年2月10日至2014年5月31日。结果表明:Ⅱ、Ⅲ和Ⅳ组蓝狐最先开始发情,也最早结束,Ⅰ和Ⅴ组蓝狐发情时间稍晚。受配率、受胎率均以Ⅱ组最高,Ⅱ组受配率分别比Ⅰ、Ⅲ、Ⅳ和Ⅴ组高出17%、3%、10%及14%。窝产仔数和初生个体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生窝重随着饲粮蛋氨酸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Ⅰ和Ⅱ组显著高于Ⅴ组(P0.05);Ⅱ组初生成活率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0.45%蛋氨酸,即饲粮中蛋氨酸水平为0.98%时,可满足繁殖期蓝狐对蛋氨酸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因测序方法,对3种东北梅花鹿的COⅡ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3种东北梅花鹿COⅡ基因片段长度均为740bp,A+T含量都大于G+C含量。3个品种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673~0.717),就单个品种而言,敖东梅花鹿的遗传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源及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铜代谢的影响。采用3×3+1双因素试验设计,设3种铜源(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和3个铜添加水平(10、25、40 mg/kg),1个对照组。选择60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美国短毛黑雄性水貂12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水貂的平均日采食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并且平均日增重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也呈线性增加(P=0.053)。2)水貂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并且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也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3)水貂铜摄入量、粪铜排泄量、尿铜排泄量以及铜沉积量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然而铜的表观吸收率却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降低(P0.01)。水貂对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表观吸收率极显著高于对硫酸铜的表观吸收率(P0.01)。水貂氮沉积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由此可见,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8.05 mg/kg时,饲粮添加40 mg/kg的铜能改善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提高水貂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育成期雄性水貂对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表观吸收率高于对硫酸铜的表观吸收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塔里木马鹿单倍型特性及其与产茸性状的关系,以马鹿Y染色体上的ZFY基因为候选基因,以塔里木马鹿为试验群体,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利用Y染色体ZFY基因片段对塔里木马鹿的单倍型进行分析,共定义了4个单倍型,单倍型Z1、Z2为优势单倍型,利用SAS9.3软件分析单倍型与产茸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ZFY基因对产茸性状有一定的影响(P0.2),其中单倍型2和单倍型3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应用冷冻切片法和石蜡包埋切片法,对水貂体组织进行切片后HE染色观察;并在冷冻切片方法中应用3种不同的固定剂,对固定剂的同定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蜡切片法更适合于脑组织,而冰冻切片法更适合于皮肤组织。冰冻切片方法中3种固定剂的固定效果比较,同定NA(无水乙醇80mL、甲醛10%10mL、冰醋酸10mL)优于固定剂C(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与固定剂B(甲醛40%15mL、无水乙醇85mL)。  相似文献   
8.
以与东北马鹿物种最近的牛(Bos taurus cattle,序列号为AB076403)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序列为模版,根据该基因保守序列进行引物设计,扩增产物连接入pMD18-T载体,克隆出3个外显子片段.根据5′-GU-AG-3′规则和同源基因比对拼接出带有部分5′、3′末端的cDNA,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蛋白质同源性比较和二级、三级结构等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序列全长为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具有较明显的螺旋、片层和无规卷曲等二级结构;有1个较明显的跨膜区和1个疏水区,并发现明显的信号肽和糖基化位点.三级结构同源建模预测结果显示与Human Activin A的相似性为42%.结果说明东北马鹿和其他哺乳类生物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之间关系密切,并同属于TGF-β家族.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一般线性模型,对5个水貂群体、300个个体的4个经济性状与16个微卫星遗传标记位点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珍珠色水貂的Mvi4013的AA和BB针毛长度差异显著,A基因起正面效应。珍珠色水貂Mvi586的BB和CC、BC和CC之间的针毛直径差异显著,银蓝色水貂Mvi4015的AA和BB基因型、AB和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之间差异显著,A基因起正面效应;Mvi4013的AA和AB基因型、AB和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之间差异显著,Mvi4001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B基因起正面效应。在金州黑水貂群体中Mvi4006的AC型与BD、CC型绒毛直径有显著差异,A基因起正面效应。在银蓝色水貂。Mvi2243的AA型和AB型绒毛直径差异显著,Mvi4001AA型绒毛直径和AB基因型差异显著,B基因起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获得5只绿头鸭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序列分析显示:绿头鸭D-loop区全长为1051bp,碱基A、G、T、C含量分别为27.97%、15.51%、25.21%、31.30%,A+T含量大于C+G;共检测到11个多态位点,其中转换10个,颠换1个,没有发现插入和缺失,核苷酸多样度为0.0046.结合GenBank已公布河鸭属鸭类D-loop区序列,基于邻接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河鸭属鸭类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绿头鸭、斑嘴鸭及家鸭三者关系密切,它们共同构成进化枝A,推测在家鸭的形成过程中,绿头鸭和斑嘴鸭都作出了贡献;其它河鸭类聚为进化枝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