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牛奶孕酮的酶免疫分析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混合酸酐法合成孕酮-11-半琥珀酸-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酶标物),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作为酶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牛奶孕酮的固相微滴板酶免疫分析法。该法经方法学鉴定证明灵敏、可靠,适合于任何实验室和牧场应用。 采用这种方法测定101头奶牛配种期0~2天和配种后18~24天的乳汁孕酮含量,建立了牧场进行奶牛的发情检查和早期妊娠诊断的可行方案。有11头配种期乳汁孕酮含量皆大于3ng/ml,判未受孕,经配种后有无出现转发情及两个月摸胎核实,确诊率为100%。配种后第20~22天,乳汁孕酮含量皆大于3ng/ml者,为妊娠;连续两次小于3ng/ml者,为空怀;间或有一次小于3ng/ml者,为可疑;以这些为标准并结合配种期的结果进行判定,则诊断为妊娠和空怀的确诊率分别为92%和97%,可疑率为4%,总确诊率为90%。  相似文献   

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21头黑白花奶牛怀孕期间外周血浆和乳汁孕酮水平的变化和193头奶牛输精后21、24、28及56天奶桶混合乳的孕酮含量。结果表明,在妊娠期间,血浆和乳汁孕酮水平的变化呈高度正相关。分析193头母牛输精后21、24,28及56天的奶样查出。已孕和未孕母牛孕酮含量的临界值为6ng/ml;用这一数值作为诊断妊娠的标准。并以193头母牛的乳汁孕酮含量验证,其结果是输精后21、24及28天采样检查三次,诊断为妊娠的准确率为90.0%,未孕的准确率为95.0%.  相似文献   

3.
应用双抗EIA检测奶牛发情周期中奶孕酮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应用双抗EIA测定了14头奶牛发情周期中奶孕酮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配种后1—5天奶中孕酮含量较低,小干3ng/mL,配种后6-10天,奶中孕酮含量逐渐上升(>3-<8ng/mL),配种后11天,奶孕酮含量迅速上升,并维持到配种后19天,奶孕酮含量超过8ng/mL,配种后20天,未孕牛奶孕酮开始下降,并在21天陡降到低水平(<1ng/mL),配种后21—24天,孕牛奶孕酮含量显著高于非孕牛(P<0.01)。本试验表明:双抗EIA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具有实用价值。可用于奶牛早孕诊断。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妊娠早期母驼外周血浆中孕酮、17β—雌二醇的含量,并根据本试验的资料对应用血浆孕酮浓度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母驼妊娠早期孕酮水平在配种后第4天开始升高,怀孕头一个月内的峰值为10.59±8.43ng/ml;配种当天17β—雌二醇的水平为12.11±4.44pg/ml,第2天降为8.39±8.92 pg/ml(n=8),但第4天又回升到配种当天的水平,这种现象在其它动物少见。根据配种后第16天的血浆孕酮水平进行妊娠诊断,检出妊娠的准确率达100%。判定标准为1.0ng/ml,即≤1.0ng/ml 者为未孕。>1.0ng/ml 者为怀孕。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汁孕酮直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0头黑白花奶牛外周血浆和乳汁孕酮在一个发情周期中的变化。奶牛在发情时,外周血浆孕酮值为0.21±0.03ng/ml,奶桶混合乳中的孕酮值为1.28±0.22ng/ml;在发情周期的第14天,血浆孕酮值升至6.51±0.74ng/ml,奶桶混合乳中的孕酮值升至14.19±1.29ng/ml。奶桶混合乳孕酮的含量为外周血浆孕酮含量的二倍,二者之间相关性和回归关系极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6.
<正>预防奶牛不孕症,及时治疗不孕牛,对奶牛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从1986年起应用氦氖激光治疗西德黑白花不孕牛8头、本地黑白花不孕牛10头,均取得良好效果.所治的18头不孕牛均为一胎,产后3个月不发情或虽发情但配种3次以上不受孕.其中经多次直肠检查确诊为卵巢持久黄体的4头,不发情持续时间平均为153天(109—189天),空怀时间平均为346天(199—432天);确诊为黄体性囊肿的7头,不发情时间平均为281天(90~412天),空怀时间  相似文献   

7.
 特定电磁波(TDP)辐射器,通过电热激发,可产生2-25μm红外光谱,其峰值为9μm,具有对生物体有益的特异生物效应,目前在中国已广泛地应用。奶牛产后乏情达3个月以上且无卵泡发育者,用特定电磁波(TDP)居髎穴区照射,照射组(30头)在照射的21天内16头发情,对照组(30头)在此期间仅1头发情,两者比较,差异极显著;经3个情期配种,照射组16头发情牛中15头妊娠(第一情期配种8头妊娠),对照组1头发情牛经3个情期配种没有妊娠,两者比较,差异极显著。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经照射发情16头奶样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含量变化曲线与正常发情牛周期中两种性腺激素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对照组牛奶样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没有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牦牛乳汁中孕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对牦牛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乳汁中孕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在发情周期的1d和3d,礼汁中孕酮含量分别为0.4±0.08ng/ml和0.55±0.12ng/ml。而后开始显著升高,15d时达到峰值(21.37±6.58ng/ml)。随后出现下降,19,21d时降至发情之初的水平,分别为0.93±0.16ng/ml和0.42±0.07ng/ml。妊娠早期牦牛从发情配种开始到怀孕14d内乳汁中孕酮水平与发情周期牦牛乳汁中孕酮水平基本一致(P>0.05)。在怀孕的15d出现一短暂而明显的下降(15.47±2.68ng/ml)。而后含量继续升高。妊娠的19d,21d时,乳汁中孕酮含量分别为32.32±9.73ng/ml和36.45±7.56ng/ml,极显著的高于发情周期牛(P<0.001)随后妊娠早期的60d内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毛为样品,应用竞争性蛋白质结合分析法测定孕酮含量,进行摩杂一代水牛早孕诊断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授精后14天以前,孕与未孕牛的毛孕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16—18天差异显著(P<0.05),20—24天差异极显著(P<0.01)。据此,确定配种后24天的毛样判断妊娠与未妊娠的孕酮标准是:大于4.5毫微克/100毫克毛为妊酮,小于3.5毫微克/100毫克毛为未妊娠,介于两者之间为可疑。孕与未孕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9%和100%。  相似文献   

10.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头正常奶牛和临床确诊有子宫内膜炎的54头奶牛奶中孕酮含量变化的周期模式进行对比测定,发现正常奶牛奶中孕酮含量变化周期有规律,而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奶中孕酮含量变化无规律,波动大,脉冲式或发情后孕酮跳跃式上升到最大值。根据这一特点,对597头奶牛测定奶中孕酮含量变化的周期模式,诊断出142头奶牛有子宫内膜炎。经临床复核,准确率达98.6%。  相似文献   

11.
隋开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31-6132
[目的]为了解决奶牛的繁殖障碍,特别是高产奶牛产后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问题。[方法]介绍以牛欢氟孕酮阴道海绵栓为核心组合的“二次发情配种法”,综述氟孕酮在提高奶牛受孕率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结果]结果表明:奶牛第一情期受胎率达到65%左右,其余牛经1个情期后自然发情配种,2次总发情率95%,受胎率90%,效果明显。[结论]该技术值得推广,解决了奶牛的繁殖障碍问题,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86~1987年间测定了奶牛、黄牛和水牛的乳汁、唾液、血清和尿液中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性和孕酮(P)含量。结果表明:在排卵日和其后的8~16天NAG活性分别出现两个峰值,第一峰在奶牛乳汁和血清、黄牛和水牛唾液中分别为30.9±10.5,110.9±19.6和27.2±5.6U/L;第二峰在奶牛乳汁和血清分别为27.6±7.4和79.8±5.4U/L,受胎牛则此峰消失;其他时间内呈基础水平(乳汁:0~9.79U/L;血清:42.4±15.2U/L;唾液:0~15.33U/L)。与NAG第一、二峰相对应,奶牛乳汁孕酮含量分别达最低值和最高值(0.823±0.784和30.201±17.557ng/ml)。繁殖周期中母畜体液(除尿液外)NAG活性的测定可用于指示排卵时间和在配种后两周内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相似文献   

13.
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正常母牛配种当天,配种后20、21天和患有卵巢疾病牛的脱脂乳孕酮浓度.根据配种当天脱脂乳孕酮水平进行发情鉴定,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用20天、21天孕酮浓度判断空怀的准确率分别为86.96%和94.12%,判断妊娠的准确率分别为79.27%和89.00%,估测的早期胚胎死亡率为8.89%.15-甲基PGF_(2α)治疗黄体囊肿和持久黄体的效果与治疗的孕酮浓度呈正相关,治疗有效牛在治疗前后孕酮浓度差异极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奶牛产后体况与再次配种妊娠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最佳的体况评分。【方法】试验选取了同一栋牛舍不同胎次的120头泌乳牛作为研究对象,泌乳牛产后60 d自然发情配种,在配种日当天采用5分制的五部分综合评分法评定体况,并于授精后35d检胎,统计妊娠率。【结果】结果发现,高产奶牛群产奶量与妊娠率不存在显著相关。处于2.5~3分的泌乳牛妊娠率最高,且在所有的泌乳牛和1胎次泌乳牛中其均显著高于其他分值牛的妊娠率。【结论】奶牛体况评分影响配种妊娠率,在试验牛场最佳配种体况评分分值为2.5~3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测定乳汁孕酮的放射免疫方法。样品不经提取,直接进行测定。标准曲线的范围是0—1200pg。灵敏度为4pg。回收率91.6±3.17%。分析内 CV=4.4%(n=25);分析间 CV=7.5%(n=9)。共测定了7只奶山羊和3头奶牛的孕酮水平。其中16号羊产后的孕酮值是3.20±1.32ng/ml;6只羊发情时(0—1天)为0.83±0.23ng/ml;3头持久黄体牛为2.74±3.28ng/ml。并对测定方法作了较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孕酮含量和直肠检查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8头奶牛产后卵巢活动情况和卵巢囊肿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除1头奶牛卵巢静止外,27头在分娩后23.63 ±7.74天(13~46天)卵巢开始活动(卵泡发育),其中8头牛(占29.63%)有发情表现;第2~5次卵巢活动的时间分别为:分娩后45.67±8.92天,66.54±8.85天,88.37±11.71天和109.00±8.32天;分娩后60天内仅有60.71%的牛第一次发情;卵巢囊肿的发生频率为39.29%,其中卵泡囊肿8.93%,黄体囊肿16.07%,囊肿黄体14.29%。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酶联免疫(EIA)测定乳汁孕酮(P_4)含量结合直肠检查方法研究35头奶牛产后卵巢活动规律表明,奶牛产后27.63±10.78天即出现卵巢活动,50天内95%以上母牛卵巢进入活动周期,但60天内只有54.29%(19/35)的牛出现第一次发情。卵巢首次活动时仅有20%(7/35)的牛出现发情。代表卵巢周期活动的乳汁孕酮(P_4)水平变化范型可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6头版纳微型猪母猪发情周期外周血清中促黄体素(LH)、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和变化。血清 LH的含量,在黄体期其值很低,到发情开始后当天增至 3.85± 2.01ng/ml;孕酮含量的变化,在周期的黄体期,其值最高为22.0±2.54ng/ml,而在发情日最低,为0.183±0.023ng/ml;17β-雌二醇含量在发情前 1天达到高峰,为 39. 85± 12. 61ng/ml。  相似文献   

19.
用血清酸滴定法对配种后16—45天的67头黑白花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结果,妊娠牛和空怀牛的符合率分别为95.65%和95.24%;总符合率为95.52%,与直检法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0头中国荷斯坦牛产后23d内及发情前后12d内乳中的孕酮(P)和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表明:产后23d内不同胎次的奶牛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不显著,而产后不同天数之间的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胎次间发情前后12d内的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发情不同天数之间的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