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不同微生物制剂对马铃薯种薯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太抗几丁聚糖处理的马铃薯种薯原种表现出较高的结薯率;其次是太抗几丁聚糖+木霉菌的处理,能有效提高马铃薯种薯的结薯率,显著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混合使用对马铃薯种薯的生长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柠条生物量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自治区的常见灌木种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样本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利用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单株水平的地上生物量模型及其相容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并建立了基于平均植冠面积和密度或覆盖度的群落水平的总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植冠面积是影响单株生物量的首要因子,其次才是丛生枝个数;基于植冠面积和丛生枝个数的单株地上生物量模型,其确定系数能接近0.7,但地下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要低些,还不到0.5;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模型的平均预估精度均能达到90%左右,总生物量的平均预估精度能达到92%以上,完全可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柠条灌木林的生物量估计。以单株总生物量模型为基础,直接推导出不同密度或覆盖度的群落总生物量模型,可为建立群落水平的灌木生物量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0个马铃薯品种(系)的产量与相关的6个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大中薯率、分枝数、单株块茎重、生育期、单株块茎数、株高。  相似文献   
4.
5.
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其亲本的主要来源于瑞德黄马牙、旅大红骨、塘四平头,近年来又从省外引入和选育一批78599等改良种(P群)。重点介绍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特征特性和应用概况。通过改良Reid类群种质与塘四平头、旅大红骨、P群及其他类群组配的杂交种分析,阐述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杂交优势模式及该类群种质在河南省玉米育种和杂交种生产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1口蹄疫活疫苗 口蹄疫0型活疫苗,用于预防口蹄疫。注射前应充分摇匀,肌肉或皮下注射,4个月以下的羔羊不注射,4~12月龄注射0.5毫升,12月龄以上注射1毫升。  相似文献   
7.
Hus和Robbin于1947年提出了完全收敛性的概念,完全收敛比几乎处处收敛条件更严格。本文通过构造收敛鞅,证明了相依随机变量序列的完全收敛性。作为推论,证明了负相依随机变量序列的完全收敛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知识、尊重科技人才的社会风气正逐步形成,如何管好用活科技人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四化建设贡献其聪明才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体会,管理好科技人才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并采用如下三种管理方法。三条原则是:第一,激励原则在各种科学技术工作中,对科技人才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不断求新意识以及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支持和鼓励的愿望,应及时于以肯定或奖励,这样做定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一般情况下,激励形式有三种:一是…  相似文献   
9.
以文冠果、黄连木、乌桕为试材,研究其在盐碱地上的生长表现,探讨木本能源植物的耐盐性及在北方地区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乌桕生长最好,表现出新梢生长量最大、叶面积最大、茎最粗和黄化指数最低;其次是黄连木;表现最差的是文冠果.乌桕和黄连木的新梢生长量远远大于文冠果,是文冠果枝梢生长量的10倍以上.乌桕叶面积是黄连木的2.4倍,是文冠果的18倍.乌桕的植株平均茎粗是黄连木的2.1倍,是文冠果的5.4倍.建议进一步研究乌桕在北方盐碱地上的抗寒和抗抽条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经过调研,制定了一套多层次、多指标、综合分析的农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由于评价指标大多不易量化,所以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此种方法可以公正客观地评价农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从而全面客观地了解农科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创新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