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94份山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从100条引物中优选出24条引物,共扩增出352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44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7.7%.聚类分析结果将94份山药资源分为4类,第Ⅰ类为薯蓣群、第Ⅱ类参薯群、第Ⅲ类为山薯群、第Ⅳ类褐苞薯蓣群,各种类群的遗传距离依次为:0.053 8~0.088 4,0.035 3~0.068 2,0.053 3~0.138 2,0.054 2~0.126 6,说明4个类群内各资源间亲缘关系由远到近的顺序为:参薯>山薯>薯蓣>褐苞薯蓣.以遗传相似性为标准,以种群为单位,参薯群与山薯群亲缘关系最近;与薯蓣群亲缘关系次之;与褐苞薯蓣群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 6 个福建参薯品种的田间性状、抗性、产量等性状的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浙西地区栽培的福建参薯,以期丰富周边地区群众的菜篮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FSY-04 单株产量 2 787 g,比对照江山廿八都山药增产 267.1%,居第 1位,因其薯形块状,可考虑少量栽培,逐渐培养市场习惯;FSY-05,FSY-06特色鲜明,商品性好,薯形棒状,可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温州地区山药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调查及标本鉴定,发现温州地区主要栽种的山药为参薯Dioscorea alata L、褐苞薯蓣Dioscorea persimilis Prainet Burkill、山薯Dioscorea fordii Prain et Burkill.3种薯蓣属植物,参薯、褐苞薯蓣为主栽品种,山薯为20世纪60年代从广东引种栽培,栽培面积较小;参薯栽培变异种较多,有白圆参薯、白扁参薯、红圆参薯、红扁参薯等栽培类型,产区"真薯"植物名实为褐苞薯蓣,别名应为珍薯;山药在温州栽培历史悠久,当地冠于区域特色的温山药实则包含参薯和褐苞薯蓣2个栽培物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地区山药种质资源类型及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为山药品种选育、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44份山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条随机引物,8条引物扩增获得的总谱带数为87条,多态性谱带数为87条,多态性谱带比例为100%。聚类分析将44份种质资源分成4个类群,从结果看ISSR标记技术聚类分析与植物分类学进行的基原分类结果基本一致,44份山药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在0.0313~0.7216,以遗传距离为0.5618进行划分,可以将44份山药种质资源划分为5类,其中薯蓣与褐苞薯蓣亲缘关系最近,与山薯较远,与参薯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类型甘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传播途径分析、分类鉴定、有效利用及杂交亲本选择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利用其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通过DPS 7.05计算不同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并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以筛选获得的20条ISSR引物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23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0条,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9.14%,平均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11.60条条带.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5份野生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4637,124份甘薯栽培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805.野生种与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688、0.4618和0.4643;而在124份栽培种中,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0.2024),引进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1673),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可将野生种与栽培种完全区分开;5份野生种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又被划分为4个类别;124份栽培种在遗传距离为0.2000时可划分为6个类别,其中,新种花、福菜薯18号和黄皮9号3个品种各自单独组成一个类群(第Ⅰ、Ⅱ和Ⅴ类),金山57、豫薯8号和瑞薯1号组成第Ⅲ类;第Ⅳ类包含93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第Ⅵ类由25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结论]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地的甘薯种质资源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以野生种与栽培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而栽培种间又以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间差异较大,即地方品种资源在我国甘薯育种亲本选择利用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ISSR分子标记是一种适用于甘薯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理想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紫参薯及其同属植物铁杆山药中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新勇  宋曙辉  王文琪  罗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05-20007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紫参薯(Dioscorea alata Linn.)的营养成分,并将其与河南铁杆山药进行比较,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常规方法对不同产地紫参薯(浙江紫参薯、江西紫参薯、北京西郊农场紫参薯)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与2种河南铁杆山药品种(河南铁杆山药1、河南铁杆山药2)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结果]河南铁杆山药2的粗蛋白、粗纤维、铁、钾等含量丰富;河南铁杆山药1的脂肪、粗纤维、铜、钙、镁和硒等含量丰富;浙江紫参薯的铜、钙、锰、钾、葡萄糖和蔗糖等含量丰富;北京紫参薯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酸、磷和硒等含量丰富;江西紫参薯的Vc、磷和硒等含量丰富。[结论]不同产地的山药在其营养成分中具有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61份福建山药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用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山药种质资源的多糖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1份福建山药种质资源中,多糖含量为0.7288%~8.6377%,平均含量为2.4477%,极差为7.9089,采用类平均聚类法将61份福建山药种质资源按其多糖含量聚成3大类,分别为高型、中型、低型。对高、中、低型山药资源的主要统计参数进行考查,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57%、5.85%、5.59%,中、低2个类群中多糖含量的变异较为丰富。褐苞薯蓣和参薯在3个多糖群中均有分布,推测山药多糖含量的高低与山药类型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康冬丽  贾红辉  揭雨成  蒋建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54-19956,19959
利用ISSR标记对56个苎麻栽培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5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47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5.8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7.2条带。聚类图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635处的结合线可将56个苎麻品种分为5类。其中,湖南与湖北的51个苎麻品种聚为一类;贵州的2个苎麻品种聚为另一类;江西的2个苎麻品种和四川的1个品种各自成为一类。可见基本上相邻或相近地区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近,说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草本蔓生性植物。紫山药是山药的一个独特品种类型,其薯块富含花青素色素,在浙江又被称为莳药。它具有适应能力强、营养价值高、用途广等特点,既可以作佳肴,又可以作保健药材。随着紫山药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其种植面积也有所扩大。紫山药不像棒状山药那样,其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影响其销售,这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0.
33个三色堇品种遗传差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试验调查的33个三色堇品种的9个重要农艺性状,研究各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并采用欧氏距离和UPGMA法,对33个品种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33个三色堇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3.611,08-H2与09-C13之间遗传距离最大,为9.404,08-C2与09-C3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244;33个品种可被聚为4类,其中08-H2单独为一类,08-H5和09-H5聚为一类,09-C1单独聚为一类,其余品种聚为一类。聚类结果与品种地理来源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山药原植物薯蓣及其近缘种的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TAB法提取总DNA,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山药原植物薯蓣及其近缘种共10个种和1个变种的trnL-F和rbcL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薯蓣及其近缘种trnL-F序列长689~834 bp,当空位始终作缺失处理时,有变异位点67个,其中信息位点11个,占序列总长度的1.43%;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1.6%,其中转换率为0.6%,颠换率为1.0%;序列的G C含量为32.5%.薯蓣及其近缘种rbcL序列长1 096~1 160 bp,存在变异位点42个,其中信息位点10个,占序列总长度的0.93%;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0.6%,其中转换率为0.3%,颠换率为0.3%;序列G C含量为44.1%.基于2个序列分别重建了薯蓣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个系统树的结构基本一致,均支持经典分类方法对薯蓣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的划分.同时,本研究也证实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测定是鉴定山药原植物薯蓣及其近缘种的快速、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2007年制备的双单倍体牙鲆为材料,根据生长性状表型值分成快速生长组(Fast growth group,FGG)和慢速生长组(Slow growth group,SGG),进行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连锁分析.从牙鲆遗传连锁图谱选择40个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覆盖了24个连锁群中的...  相似文献   

13.
为紫苏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利用14对SSR引物对13个紫苏品种(系)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从13个紫苏品种(系)中共检测出51条清晰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7条,占92.16%。2)13个紫苏品种(系)的遗传距离为0.086~0.576,平均遗传距离为0.336;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24~0.914,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54。3)在遗传距离(SM)为0.59时,13个紫苏品种(系)可聚为2类群。类群Ⅰ为开阳紫苏(CK)1个品种(系),类群Ⅱ包括奇苏1~6号及其原种1~6号共12个品种(系)。在SM为0.67时,类群Ⅱ又可分为2部分,第1部分包括奇苏1号和奇苏6号及其原种1号和原种6号共4个品种(系);第2部分包含奇苏2~5号及其原种2~5号共8个品种(系)。在SM为0.80时,原种2号、原种3号和原种4号的亲缘关系最近,但经系选改良后,其亲缘关系已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杂交大豆核心亲本的遗传多样性特点及群体结构特征,以来源中国东北和国外的100份杂交大豆核心亲本为材料,通过SRAP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SRAP标记共扩增出2 13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 130条,多态性位点占比99.76%,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的多态性谱带数为137~204条,平均为178条,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范围在0.074 0~0.153 7,平均值为0.125 7;2)根据遗传相似系数于0.450 0处划分为2个类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460 0处将类群Ⅰ划分2个亚群,又在遗传相似系数0.480 0处将类群Ⅱ划分2个亚群,并将主要来源于中国东北的保持系材料划分为类群Ⅰ,主要来源于美国的恢复系材料划分为类群Ⅱ;3)通过对10个已审定强优势杂交种的13个亲本进行分析发现,杂交种亲本间的遗传相似性多分布在0.329 2~0.637 6;4)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类群I与类群Ⅱ内遗传多样性相似,4个亚群中的亚群Ⅰ-1和Ⅱ-2遗传多样性均大于亚群Ⅰ-2和Ⅱ-1;通过主坐标分析,亲本同样被划分为2个类群,验证了聚类分析的结果。综上,基于SRAP分子标记成功将100份春大豆杂交种核心亲本划分为两大类群;其中,类群Ⅰ的中国东北材料与类群Ⅱ的国外材料之间杂交配制组合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豆腐柴叶干粉营养组分、抗氧化活性和适制性的影响。采用漂烫及不同干燥方式处理豆腐柴叶并分为新鲜组(F)、冷冻干燥组(FD)、热风干燥组(HAD)、新鲜漂烫组(FB)、漂烫+冷冻干燥组(BFD)、漂烫+热风干燥组(BHAD)6组。结果表明,与HAD组相比,FD组干粉色泽翠绿,且能维持较高的氨基酸、还原糖、总酚与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6.16 mg·g-1、61.98 mg·g-1、6.31 mg·g-1和106.56 mg·g-1。其中,FD组、BFD组和HAD组干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FRAP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采用不同处理的干粉制作柴叶豆腐,结果表明,BFD组干粉制作的柴叶豆腐色泽翠绿,凝固时间短,出品率高,渗出液少,且硬度、弹性、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指标高,感官评分为83.33±2.86。因此,采用漂烫+冷冻干燥的方式处理豆腐柴叶,其干粉既能保留部分的营养成分又具有强抗氧化能力,且能制作出品质较佳的柴叶豆腐。  相似文献   

16.
应用石蜡切片法和透射电镜法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的五味子根、茎和地下横走茎的解剖结构,旨在分析地下横走茎发育过程,探寻地下横走茎与根、茎在显微结构上的异同。结果显示:①五味子地上茎与地下横走茎在发育过程上有很多相似点,都有原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等3个阶段。但在初生生长的超微结构、茎尖形态和次生结构上也有明显差别;地上茎尖第1层细胞外有明显薄膜,核膜发育完整、质体多、液泡相对较少。地下茎茎尖相对于地上茎尖生长缓慢,液泡多,营养多以脂滴形式存在;地下茎尖呈弯钩状,次生维管组织在横切面上的比例较地上茎尖小。②五味子根次生结构包括周皮、次生韧皮部、形成层和次生木质部。在次生生长的过程中,根中央有未木质化的薄壁细胞。地下横走茎初生木质部发育方式属于内始式,从本质上不同于根的初生结构发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昌鸡免疫性状与部分生长性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同批出雏文昌鸡80只,隔周称量体质量,并于49日龄均分为两组,分别腿肌注射25%绵羊红细胞(SRBC)悬液0.5 mL(A组)和1 mL(B组),56日龄翅静脉采血,检测异嗜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H/L)以及SRBC抗体滴度,分析生长性能和免疫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L值与相对生长率和日绝对生长量之间均呈负相关(r=-0.0370,r=-0.1180),A、B组SRBC抗体滴度值呈显著差异(P<0.05), A组与相对生长率和日绝对生长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3980,r=-0.4000),B组与生长性能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腿肌注射0.5 mL SRBC抗原能更好的评估文昌鸡的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提取地参三萜酸工艺,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为地参生物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及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醇提法提取地参三萜酸,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三萜酸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地参三萜酸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对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 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以抗坏血酸(Vc)作阳性对照。【结果】 4个因素对地参三萜酸提取效果的影响排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其中乙醇体积分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料液比和提取温度有显著影响(P<0.05),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地参三萜酸提取影响不显著(P>0.05);地参三萜酸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2.0 h、乙醇体积分数为95%、料液比1∶40、提取温度50 ℃,在此条件下,地参三萜酸提取量为1.9431 mg/g,与理论值(1.9440 mg/g)差异小。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地参三萜酸对DPPH·、 ABTS+和·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7.46%、97.57%和46.78%,虽然均较Vc清除率低,但仍具有抗氧化活性。【结论】响应面优化法提取地参三萜酸方法可靠,地参三萜酸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开发功能性产品。  相似文献   

19.
利用SRAP标记划分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SRAP分子标记研究了来自国内外50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品种的遗传变异,从12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带型稳定的15对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了140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数为9.3个,变化范围2~16个;平均PIC值为0.529,变化范围为0.27~0.73;遗传距离范围为0.0838~0.4326。经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将50份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群间遗传距离大于群内遗传距离,基本反映了品种的地源差异,表明SRAP标记可以有效地区分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划分结果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籽粒性状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小麦籽粒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控制小麦籽粒性状显著位点,为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改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在新疆种植的121份小麦为材料,利用小麦50K SNP芯片,对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籽粒面积、籽粒周长和千粒重6个性状进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LM(Q+K)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在不同环境间6个籽粒性状均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其中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13.91%—17.79%,各籽粒性状遗传力为0.85—0.90。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09—0.38,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值为0.05—0.50。群体结构分析表明,试验所用自然群体可分为4个亚群。GWAS结果表明,共检测到592个与6个性状显著关联位点(P<0.001),其中,涉及6个性状的29个SNP在2个及以上的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分布于1A(5)、1B(2)、1D、2A(5)、3B、5A、5D、6B(4)、6D、7B和7D(7)染色体上,解释9.3%—22.7%的表型变异。检测到6个与粒长稳定的关联位点,分布在1A、2A和7D染色体上,解释9.9%—22.7%的表型变异;检测到2个与粒宽稳定的关联位点,分布在3B和5D染色体上,解释9.6%—12.2%的表型变异;检测到6个与籽粒长宽比稳定的关联位点,分布在2A(2)、5A、7B和7D(2)染色体上,解释10.1%—19.4%的表型变异;检测到3个与籽粒面积稳定的关联位点,分布在1A、1B和1D染色体上,解释9.9%—18.2%的表型变异;检测到6个与籽粒周长稳定的关联位点,分布在1A(2)、2A、6D和7D(2)染色体上,解释9.3%—22.6%的表型变异;检测到6个与千粒重稳定的关联位点,分布在1B、2A和6B染色体上,解释9.7%—12.9%的表型变异。挖掘到5个控制小麦籽粒性状一因多效显著关联位点,分布在1A、2A(2)和7D(2)染色体上,解释9.9%—22.7%的表型变异。【结论】本研究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自然群体中共发现29个与6个籽粒性状在2个及以上环境中稳定显著的关联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