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苍术与苍术素相关的ISSR-SCAR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鉴别茅山地区野生南苍术中高苍术素含量植株的分子学方法,为快速筛选高苍术素含量的植株提供理论依据,在茅山地区野外采集30株南苍术,提取根茎中挥发油,根据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挥发油中苍术素含量,筛选出5个高含量和5个低含量的单株,分别构建高含量和低含量植株DNA混合池,用于南苍术与苍术素相关的ISSR-SCAR标记研究。结果显示,在所选的29条ISSR引物中,引物ISSR-846(5’-CACACACACACACACART-3’)可以在苍术素含量高的南苍术中扩增出片段长度为948 bp的特异性条带。针对该特异性条带的序列,设计了正向引物(5’-AAGAGATCATTGGTATTAAAATTAAGTGTTATTAGTAG-3’)和反向引物(5’-CATAGATTCAATGGCAATCCTCACATCAACTTCAGATTCA-3’),验证发现,设计的ISSR-SCAR引物仅能在茅山南苍术高苍术素含量个体中扩增出条带,其他含量个体均未扩增出条带。认为本研究筛选的位点特异性引物,可用来快速鉴别高苍术素含量的南苍术植株。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盾叶薯蓣(Diosorea zingiberenzis C.H.Wright)4个居群29个单株根茎的单株质量、折干率、生长速率、薯蓣皂苷元含量检测,及其各生物学特征的差异的研究,探讨了薯蓣皂苷元含量及其它生物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武当山地区野生盾叶薯蓣根茎薯蓣皂苷元含量绝大多数在1.6%以上,含量超过2.0%的单株为79%,含量超过3.0%的单株为31%,最高含量达3.51%;武当山泰山庙盾叶薯蓣居群的根茎平均单株质量、平均生长速率、薯蓣皂苷元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个居群,折干率显著低于其它居群。盾叶薯蓣根茎的薯蓣皂苷元含量与根茎单株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078,与根茎折干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89,与根茎生长速率不显示显著的相关性;盾叶薯蓣根茎单株质量和生长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99;武当山泰山庙盾叶薯蓣居群为优良的盾叶薯蓣种质,武当山区适合建立野生盾叶薯蓣的种质保护基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甘肃大戟的分类学地位。[方法]根据野外调查、采集,结合标本观察,对江苏分布的乳浆大戟亚属的甘肃大戟(Euphorbia kansuensis Prokh.)和月腺大戟(E.ebraceolata Hayata)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江苏植物志》记载的月腺大戟和《中国植物志》的甘肃大戟在形态描述的被毛和根形态这2个重要特征上没有明显区别,且相互有交叉,故《中国植物志》认为月腺大戟是甘肃大戟的误用名是合理的,但是其形态描述应修订为:全株有毛或无毛;根为纺锤形至圆柱状;腺体为肾状长圆形。[结论]该研究对于理清甘肃大戟的分类学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主要产区何首乌以二苯乙烯苷含量为指标的种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我国几大主要产区的野生何首乌及部分栽培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特征性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6个野生居群和2个栽培居群以及同一居群同一生长环境不同年限的样品和同一居群同一年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样品。实验结果表明:采自广西的一种何首乌药材原植物是何首乌的一个变种棱枝何首乌(P.multiflorum Thunb.var angulatum S.Y.Liu),而且其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较低;贵州、湖北居群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一O—B—D-葡萄糖苷含量较高,四川、河南较低;另外还发现,种质的不同,年限的差异及不同环境是影响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积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徐长卿地上和地下部分丹皮酚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徐长卿根茎和茎叶中丹皮酚含量在1年生长期内变化幅度分别为1.44%~2.77%和0.023%~0.099%,最高含量出现在花果期后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其他生长期内变化不大,说明徐长卿采收期以花果期后期为宜;地上部分丹皮含量远低于地下部分,且含量和种类有较大差异,不宜入药。  相似文献   
6.
采用CTAB法提取总DNA,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山药原植物薯蓣及其近缘种共10个种和1个变种的trnL-F和rbcL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薯蓣及其近缘种trnL-F序列长689~834 bp,当空位始终作缺失处理时,有变异位点67个,其中信息位点11个,占序列总长度的1.43%;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1.6%,其中转换率为0.6%,颠换率为1.0%;序列的G+C含量为32.5%.薯蓣及其近缘种rbcL序列长1 096~1 160 bp,存在变异位点42个,其中信息位点10个,占序列总长度的0.93%;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0.6%,其中转换率为0.3%,颠换率为0.3%;序列G+C含量为44.1%.基于2个序列分别重建了薯蓣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个系统树的结构基本一致,均支持经典分类方法对薯蓣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的划分.同时,本研究也证实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测定是鉴定山药原植物薯蓣及其近缘种的快速、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肃大戟的分类学地位。[方法]根据野外调查、采集,结合标本观察,对江苏分布的乳浆大戟亚属的甘肃大戟(Eu-phorbia kansuensis Prokh.)和月腺大戟(E.ebraceolata Hayata)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江苏植物志》记载的月腺大戟和《中国植物志》的甘肃大戟在形态描述的被毛和根形态这2个重要特征上没有明显区别,且相互有交叉,故《中国植物志》认为月腺大戟是甘肃大戟的误用名是合理的,但是其形态描述应修订为:全株有毛或无毛;根为纺锤形至圆柱状;腺体为肾状长圆形。[结论]该研究对于理清甘肃大戟的分类学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半夏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并优化了半夏ISSR-PCR反应体系,为应用该技术进行半夏遗传多样性研究、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分析等提供试验依据。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Mg2 、dNTP、引物和DNA聚合酶4种因素3个水平,筛选并建立半夏的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并比较不同浓度甲酰胺、甘油和模板DNA的浓度对PCR扩增的影响。经过梯度PCR,确定适宜的退火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正交试验可以快速建立ISSR-PCR反应体系,经过24份半夏种质检验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可以用于半夏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9.
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产生于佛兰德和荷兰的油画是研究栽培植物发展的有用资料,他们显示了那一时期的文献所未描绘或者只是粗略地提及的许多蔬菜、水果和观赏植物。研究作物历史有多方面的资料,如从驯育到今天仍然生活和被保存的植物材料;在植物学和农业文献中的描述;插图等等。那些高度驯化的植物原始的和半驯化阶段的活材料极为稀少,人们可能偶尔在一些未充分发展农业的地区发现。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许多  相似文献   
10.
十字花科58属94种野生植物种子脂肪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十字花科58属94种野生植物种子进行了脂肪酸组分及含量测定,并对各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组分共有13个,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亚麻酸、芥酸、亚油酸、油酸.各脂肪酸组分间存在着棕榈酸与硬脂酸等10对极显著正相关、亚麻酸与芥酸等11对极显著负相关、棕榈酸与亚油酸等6对显著正相关及油酸与亚麻酸等4对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