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植物组织培养始于20世纪初,是以德国植物学家G.Haberlandt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植物快繁方式,植物组织培养具有普通繁殖方法无法比拟的技术和产量优势,在当前倡导高效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的形势下,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高质量的种苗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一直以来,植物组培产业流传着一句话就是“组培组培越组越赔”,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发展思路和经营不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组培成本太高,无法满足市场对高质量组培苗低价位成本的需求。因此,如何降低组培成本是决定组培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组培技术得以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本文对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开放组培技术和极具生命力的无糖暴露组培技术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千叶大学的Kozai教授在原有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组织培养方法——无糖组织培养(Sugar-free micropropagation),又称光自养微繁(Photoautotrophic micropropagation)。该技术是环境控制在农业生产中的典型应用,其特点是采用人工环境控制手段,用CO2代替糖作为碳源,提供适宜植株生长的光、温、水、气、营养等条件,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快速繁育。此法优点在于:培养基中不用添加糖和生长调节物质,只是通过提高培养器内的光照度、CO2浓度以及气流交换速度等来增强组培植物的光合速率。由于该技术尽可能多地依靠组培苗自身的光合能力,解决了传统组培技术由于培养器内CO2浓度过低、气体交换不足以及弱光环境等对组培植株的光合能力提升的制约,简化了培养程序,植物苗的成活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同时,该技术的应用也为组织培养的工厂化、规模化提供了契机。然而,良好的环境控制是该技术高效应用的前提,而目前我国对组培物理环境因子的调控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数研究集中于大型组培箱及其强制供气系统,组培间环境控制方面研究较少,有关组培室内物理环境综合调控技术的相关报道也比较欠缺。因此,有必要对组培室内温度、光照、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等物理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相互关系及其综合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光独立组织培养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普及。其中,首先应开发组培间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独立组织培养技术的实用化、规模化、自动化的商业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高光林  孙英  唐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296-8297,8302
国内外研究人员从培养基的改良、培养设备和环境的简化与替代等方面着手,针对降低植物组培成本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技术的开发更进一步地降低了组培成本;认为进一步降低植物组培成本的关键是研发新型的廉价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植物组织培养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组织进行培养。近年来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尤其在作物育种、马铃薯、甘薯、果树及花卉的脱毒和快繁等方面更具其它技术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虽然组织培养的操作并不难,但对一些技术环节的要求却十分严格,稍有疏忽便会延误实验进程甚至导致整个试验的失败,因而分析和探讨组培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旨在通过总结作者多年来从事组培工作的实践,对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1 培养基的配制可能遇到的问题1.1 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残留不溶…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中,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组培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对组培工艺流程熟悉且能进行流利的操作,这样才能与企业生产岗位要求相符合。本文旨在分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培养的重点在于操作,操作规范与否决定了组培工作的成败,该文就溶液配制、培养基制作、灭菌技术、接种及造成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组培日常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聚四氟乙烯树脂膜作为培养容器,外施CO2作为碳源替代蔗糖等组织培养新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包括光源对组培植物生长的研究进展、无糖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势及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巾新型培养容器的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传统植物组织培养设施与环境的诸多问题和缺陷,综述了国内外组培微环境单因子和多因子控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组培育苗微生态环境控制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细胞全能性理论基础是对植物组织培养的一种培养技术。根据研究啊,该实验技术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现状,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植物组培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木兰科植物无性繁殖研究概况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概述了近年来木兰科植物无性繁殖的研究进展.木兰科植物中,鹅掌楸、紫玉兰及含笑属中的一些种扦插已获成功,但该科中的常绿树种生根率普遍低于落叶树种;嫁接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组织培养较为薄弱,只见凹叶厚朴和鹅掌楸有组培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培养基组成对桔梗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S和N6为基本培养基,配置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以桔梗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比较培养基组成对桔梗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的组成和2,4-D浓度对桔梗组织培养的影响较大,以N6为基本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明显好于MS;低浓度2,4-D的培养效果明显好于高浓度的2,4-D;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培养效果明显好于茎段.因此,在桔梗组织培养中以N6为基本培养基,叶片为外植体,而生长素则以NAA或IAA来代替2,4-D,能够提高桔梗组织培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BROWN BL  FUERST R 《Science (New York, N.Y.)》1963,142(3600):1654-1655
Liquid ethylene oxide, which kills bacteria, yeasts, and molds, was added to a tissue culture medium instead of the usual antibiotics. With some limitations, the use of ethylene oxide sterilization of tissue culture medium has been shown feasible. Data indicate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in experiments involving the sterilization of test chemicals and components of the medium used for mammalian cells in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抗生素添加至不同方式处理下的MS培养基中进行对比,观察培养基及瓶苗抑菌情况,试验表明不经高温高压灭菌,直接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抑菌效果最好。抗生素是一种长效、广谱、高活性新型组织培养专用防污染杀菌剂,通过试验进而得到最适合马铃薯组织培养扩繁脱毒苗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多种培养成分组合,筛选出一个适合山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的培养体系。[方法]采用慢病毒作为载体,携带多能因子,采用多种培养成分(培养基、血清和细胞因子)的组合培养山羊i PSCs,优化其培养体系。[结果]用FBS代替KSR可以提高克隆的形成效率以及克隆的质量,而用DMEM/F12代替KNOCKOUT-DMEM,i PSCs克隆的形成效率和克隆质量没有明显的改善。带有β-FGF的培养体系可以保持i PSCs未分化的状态,而培养体系中只加LIF不能维持i PSCs未分化的状态。[结论]该研究成功诱导出山羊i PSCs,且能在体外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15.
小麦花药培养中,对培养介质中作为碳源供体的糖的种类的不同选择,可以产生不同的胚诱导率,用麦芽糖代替蔗糖,可以获得较高的胚产生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简化培养基成分,去除有机物,可抑制在长期继代培养中被茵类污染的试管苗;采用液体培养,可降低试管苗成本;用自然光代替日光灯,并结合黑暗培养,可减少设备投入,简化培养室条件,有利于工厂化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以机械剪切方式作为对照,使用以CO_2激光器在垂直照射、离焦量12 mm、光输出功率10 W的条件下的激光,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无接触式切割,并对激光切割和机械剪切后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激光进行马铃薯组培苗切割不会影响其生物活性;在培养21 d后,无论是单切口茎段还是双切口茎段,激光切割马铃薯组培苗的存活率、株高、节间数、节间长度、茎粗、根长、去根鲜质量等生长指标均优于机械剪切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以激光切割方式代替传统机械剪切方式进行马铃薯组培苗的无接触式切割,极大简化了组培苗移栽时的动作,能有效避免组培苗交叉感染,促进移栽的组培苗茎段成活。  相似文献   

18.
桉树组织培养中的"玻璃化"现象及其克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济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30-12930
[目的]分析桉树组织培养中的“玻璃化”现象发生的原因,探索克服或减少“玻璃化”现象的措施。[方法]以巨桉品种广林9为试材,基本培养基为:琼脂3.0‰,糖30‰、NH4+5.0ml、Ca2+10ml、水为自来水,针对组织培养中出现“玻璃化”现象设11个配方处理,研究改变培养基中琼脂、蔗糖、NH4+和Ca2+含量以及水质情况对克服桉树组织培养中的“玻璃化”的影响。[结果1研究提出一些克服或减少桉树组织培养中玻璃化现象的措施:配制培养基时固化剂的合适用量一般在3.5%。;培养基中蔗糖含量可适当增加10‰左右。以降低培养基的渗透势,阻逼培养材料过量吸收水分;培养基中Ca含量可增加1.5ml、NH4+含量可降低2.0moL/L;煮制培养基时最好用自来水。[结论]该研究为克服桉树组织培养中“玻璃化”现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降低半夏组织培养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方法]从培养基的组成、培养器皿的选择以及培养条件几方面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还研究确定了适宜半夏增殖的温度和光照条件。[结果]试验得出,采用食用白糖代替蔗糖、软化处理的自来水代替蒸馏水以及果酱瓶代替兰花瓶等措施进行半夏的组织培养,在生产中对半夏的生长无显著的影响,组织培养效果相似。[结论]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半夏组培苗时,采用效果相同但价格较低的替代材料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组培产业化生产中污染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植物组培产业生产中心的主要污染微生物的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从11个杀菌剂和消毒剂中筛选出了对污染细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蜡状芽胞菌(Bacillus cereus)和污染真菌指状青霉(Penicillum digitat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预防效果好,且对组培植物安全的药剂为乙蒜素和链·土霉素。乙蒜素可以在培养基分装前加入,与培养基同时灭菌使用;而链·土霉素在培养基使用前加入可有效预防污染物生长,该药剂对组培器皿和环境也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