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β-伴大豆球蛋白通过上调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焦亡的作用机制。利用慢病毒转染IPEC-J2沉默目的基因NLRP-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目的基因沉默效果。慢病毒转染成功沉默目的基因NLRP-3后,将样本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未转染),B组为阴性对照组(转染慢病毒空载体),C组为干扰组(转染携带NLRP-3干扰片段的慢病毒载体),D组为β-伴大豆球蛋白调节组(转染携带NLRP-3干扰片段的慢病毒载体+10 mg/mL的β-伴大豆球蛋白)。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阳性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IL-1β和消皮素D(GSDMD)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组的NLRP-3 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C组细胞NLRP-3 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1)。2)与A组相比,C组细胞Caspase-1含量显著降低(P0.05),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NLRP-3、ASC、Caspase-1、IL-1β、GSDMD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3)与B组相比,C组细胞Caspase-1和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NLRP-3、ASC、Caspase-1、IL-1β、GSDMD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4)与C组相比,D组细胞活性极显著降低(P 0.01),IL-1β和Caspase-1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TUNEL染色显示细胞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可见D组细胞肿胀、细胞膜破裂、胞浆内容物流出,线粒体变性肿胀,NLRP-3、ASC、Caspase-1、IL-1β和GSDMD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β-伴大豆球蛋白上调NLRP-3表达,并通过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介导IPEC-J2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2.
3.
旨在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对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毒性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ELISA法检测Caspase-3含量,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变化,RT-qPCR法检测内质网应激(ERs)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12.5~50.0 μg·mL-1 ZEA显著抑制DF-1细胞增殖(P<0.01),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关系。25.0 μg·mL-1 ZEA处理细胞24 h后,上清液中LDH和Caspase-3含量显著升高(P<0.01);细胞中ROS水平和细胞凋亡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极显著降低(P<0.01)。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ax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Bcl-2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ERs相关基因GRP78、ATF6、ATF4、CHOP、PERK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综上表明,ZEA能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导致细胞凋亡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发挥毒性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ZEA对鸡细胞的毒性作用和解毒手段奠定基础,对相关禽类疾病治疗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塞内卡病毒A(SVA)作为一种新发病病原,致病机制仍不清楚。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SVA感染PK-15细胞后能使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细胞凋亡。为了深入研究SVA诱导凋亡的情况,在验证SVA各蛋白真核质粒正常表达后,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方法检测SVA各蛋白诱导凋亡的情况,Annexin V-FITC/PI和Hoechst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磷脂酰丝氨酸和核凝聚程度,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分析SVA-VP1对凋亡通路中主要调控分子Caspase3、Caspase8和Bax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影响,发现SVA-VP1能够显著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和晚期凋亡,并且能够促进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及Bax蛋白和mRNA水平的上调。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SVA调控宿主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致病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试验将F81猫肾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猫细小病毒(FPV)+利巴韦林)、病毒组(FPV感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Bcl-2、Bcl-xl、Bax和Caspase 3等凋亡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病毒组细胞凋亡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受到抑制,Bax mRNA和 Caspase 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药物组细胞的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且总体呈上调状态,但72 h时Bcl-xl表达量减少;而药物组的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 3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病毒组(P<0.05),48 h前,Bax 的表达量呈递减状态,72 h时检测结果显示药物组Bax表达量相比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但仍显著低于病毒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毒组和药物组Caspase 3的表达量在72 h时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利巴韦林可在基因水平通过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和下调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 3的表达来抑制FPV感染诱导的F81猫肾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核受体RORα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作用,实验使用褪黑素(MT)、核受体RORα拮抗剂SR1001、MT+SR1001、无血清培养液处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36 h,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可极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提高细胞活力及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量(P<0.01),抑制促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量(P<0.05);与MT组相比,MT+SR1001处理后细胞活力(P<0.05)及Bcl2表达量(P<0.01)降低,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上升(P<0.01),Bax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结果提示,褪黑素可通过RORα途径抑制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采用地噻咪松作为诱导剂,建立小鼠胸腺细胞体外培养的凋亡模型,培养基中分别补加1 000μmol/L的硫酸锌或蛋氨酸锌,培养16 h.测定细胞的凋亡率、DNA片段化以及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地噻咪松显著提高体外培养腺细胞凋亡(P<0.01),并上调Bcl-2、Bax、Caspase-3 3种基因的mRNA表达(P<0.01).硫酸锌和蛋氨酸锌对地噻咪松诱导的凋亡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并对上述3种基因表达的上调有抑制作用(P<0.01).蛋氨酸锌处理的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 mRNA表达均高于硫酸锌处理,Caspase-3mRNA表达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这表明,锌调控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细胞凋亡涉及到对基因转录水平的调节,2种锌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8.
柔嫩艾美耳球虫裂殖子对侵入细胞凋亡抑制通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lla)裂殖子入侵宿主细胞后对凋亡诱导的抑制通路,将纯化的裂殖子与牛肾传代细胞(MDBK细胞)共培养1.5 h。用含6%乙醇的完全培养基诱导细胞凋亡2.5 h,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标准试剂盒测定Cyto C,Caspase8,Caspase9,Caspase3的活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入侵裂殖子的细胞在诱导凋亡后其凋亡率为4.57%,而未感染的细胞其凋亡率达到23.69%,二者差异显著(P0.05),诱导凋亡的MDBK细胞早期凋亡率为19.50%,晚期凋亡率为4.19%,而感染裂殖子后诱导凋亡的MDBK细胞其早期凋亡率为3.53%,晚期凋亡率为1.04%,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裂殖子的入侵不但可以抑制细胞凋亡,还可以延缓细胞进入早期凋亡的时间。试剂盒结果表明,裂殖子使Cyto C,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下降,而Caspase3没有变化。根据上述结果初步判断,E tenlla裂殖子抑制MDBK细胞的凋亡是通过线粒体通路。  相似文献   

9.
10.
AMPK调控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AMPK在羔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采集3日龄羔羊背最长肌,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肌束膜中原代细胞。改变AMPK与Wnt信号通路的活性并诱导细胞成脂分化,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关键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应用油红O染色观察成熟脂肪细胞的油滴情况。结果表明,AMPK激活明显减少了油红的着色,极显著抑制了PPARγ、C/EBPα和aP2成脂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及降低了对应的蛋白含量(P0.01),而抑制AMPK活性则表现出相反的结果。激活Wnt信号通路活性抑制了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极显著降低PPARγ(P0.01)和C/EBPα(P0.01)mRNA表达,显著减少aP2的mRNA表达(P0.05),极显著降低了对应蛋白的含量(P0.01),而抑制Wnt信号通路活性则促进了细胞的成脂分化。AMPK的活性变化未影响β-catenin的转录,但极显著改变了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进一步研究表明,AMPK活化后极显著增加了GSK3β的磷酸化水平(P0.01),降低了其活性。结果显示,AMPK通过改变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影响胞内β-catenin稳定性,进而影响羔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牛磺胆酸(Taurocholic Acid,TCA)对NR8383细胞分泌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TCA对脂多糖诱导的NR8383细胞分泌IL-1βmRNA和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脂多糖(LPS)极显著增加IL-1βmRNA和蛋白含量(P0.01);1 000μmol/L TCA可降低LPS诱导的NR8383细胞分泌IL-1βmRNA和蛋白含量;500μmol/L、100μmol/L的TCA可极显著降低LPS诱导的NR8383细胞分泌IL-1βmRNA和蛋白含量(P0.01)。结论:TCA可降低经LPS诱导的NR8383细胞分泌IL-1β基因、蛋白水平含量,随着剂量的降低呈现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表明TCA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雌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凋亡及生长周期的影响。通过添加MAPK/ERK信号通路阻断剂探索雌激素调控BMECs凋亡及生长周期具体的作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变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l-2、Caspase3及CyclinD1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对照组BMECs凋亡率极显著低于BMECs+PD98059、BMECs+E_2+PD98059组(P0.01),Bcl-2 mRNA表达丰度极显著高于BMECs+PD98059组(P0.01),Caspase3 mRNA表达丰度显著低于BMECs+PD98059组(P0.05);对照组细胞比例在G1期显著高于BMECs+E_2组(P0.05),极显著低于BMECs+E_2+PD98059组(P0.01),S期细胞比例极显著高于BMECs+PD98059、BMECs+E_2+PD98059组(P0.01),G2期细胞比例极显著低于BMECs+PD98059、BMECs+E_2+PD98059组(P0.01);对照组CyclinD1 mRNA的表达丰度极显著高于BMECs+PD98059组(P0.01);BMECs+E_2+PD98059组的Bcl-2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BMECs+PD98059组(P0.01),Caspase3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MECs+PD98059组(P0.05)。结果表明,MAPK/ERK信号通路参与BMECs的增殖及细胞生长周期调节的过程,且雌激素可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BMECs的凋亡,MAPK/ER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由雌激素调控的细胞生长周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3,6-二溴-beta-氟-N-(3-甲氧基苯基)-9H-咔唑-9-丙胺(P7C3-A20)对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PC12细胞)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修复作用。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0.03 μmol·L-1药物治疗组(C组)、0.3 μmol·L-1药物治疗组(D组)、3 μmol·L-1药物治疗组(E组)和药物空白组(F组),TBI细胞模型通过使用10 μL枪头划出横竖相间4 mm的直线来制备。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活性氧(ROS)情况,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血红素氧合酶1(HO-1)、NAD (P) 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TBI造模后细胞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0.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显著提高TBI后的细胞活力(P<0.05),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极显著提高TBI后的细胞活力(P<0.01)。TBI造模后细胞早晚期凋亡细胞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0.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显著减少TBI后的早期凋亡细胞比例(P<0.05),极显著减少TBI后的晚期凋亡细胞比例(P<0.01),0.3和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极显著减少TBI后的早晚期凋亡细胞比例(P<0.01)。TBI造模后活性氧细胞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0.03和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显著减少TBI后的活性氧细胞比例(P<0.05),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极显著减少TBI后的活性氧细胞比例(P<0.01)。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极显著减少TBI后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显著提升TBI后Bcl-2、HO-1、NQO1和GCLC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P7C3-A20对TBI后的PC12细胞有抗凋亡、减轻氧化应激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菌灵是桑园病虫害防治的常用农药,并用于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研究多菌灵对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毒性损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避免蚕区桑园用药污染环境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采用MTT法、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用质量浓度为50、100和200μg/m L的多菌灵药液分别与鼠源神经细胞PC12共同孵育48 h后,可极显著抑制PC12细胞的增殖(P0.01),诱导PC12细胞凋亡,特别是早期凋亡(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经50μg/m L多菌灵药液处理后培养48 h的PC12细胞内,促凋亡蛋白基因Bax和凋亡相关基因Cyt-C、Fas、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同时检测50μg/m L多菌灵药液处理组PC12细胞中Caspase-3的酶活性也极显著提高(P0.01)。研究结果显示50~200μg/m L多菌灵药液对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推测其可能通过启动死亡受体介导途径和线粒体介导途径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因此在桑园施用多菌灵时,应注意防护以及远离居住区。  相似文献   

15.
用分离到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GBS)及标准菌株侵袭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建立体外感染细胞模型,并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同时,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细胞受到侵袭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炎性因子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标准菌株组(WL组)与空白组相比凋亡率差异极显著(P<0.01),分离菌株组(FL组)与空白组相比凋亡率差异极显著(P<0.01),分离菌株组与其标准菌株组的凋亡率差异也极显著(P<0.01)。qRT-PCR结果分析显示,标准株组TNF-α、IL-6及IL-8 mRNA转录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分离菌株组TNF-αmRNA转录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IL-6及IL-8 mRNA转录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与标准菌株相比,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侵袭和损伤能力较低,乳腺细胞的凋亡率也较低,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受到细菌侵袭的时候,细胞中IL-6、IL-8及TNF-α等炎性因子mRNA的转录水平都显著性提高,但在相同浓度下GBS标准株诱导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量显著高于GBS分离株。本试验结果为以后预防和控制GBS引起的隐性乳房炎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镉对胎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合酶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用不同浓度醋酸镉(0、5、10、20 μmol/L)染毒胎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12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镉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呈现升高趋势;染镉组细胞核皱缩,染色质致密浓染,甚至核碎裂;5、10 μmol/L组nNOS 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20 μmol/L组nNOS转录水平降低至对照组水平;20 μmol/L组iNOS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镉可诱导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并可调节nNOS和iNOS mRNA的转录.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通过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凋亡的调节。将UC-MSCs和BMECs利用TranswellTM小室双层共培养,以BMECs单纯培养为对照,给予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抑制剂AG1024进行干预,并用信号阻断剂AG490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UC-MSCs和BMECs共培养组BMECs的凋亡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UC-MSCs和BMECs共培养组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较BMECs组极显著上调(P0.01),Caspase-3、Bax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则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或P0.01);AG1024和AG490单独处理或二者共同处理升高了单独培养的BMECs和与UC-MSCs共培养的BMECs的凋亡率,并上调了Bax、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下调了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由此得出,UC-MSCs能够通过IGF-Ⅰ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调节BMECs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BMECs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黄素促进小鼠乳腺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浓度[0(A组)、48(B组)、88(C组)、128μmol/L(D组)]茶黄素处理小鼠乳腺肿瘤细胞(C-127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活性与坏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半胱氨酸特异性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活化后的Caspase-3(Cleaved-Caspase-3)、PI3K、Akt、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与A组相比,B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C组、D组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2)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3)与A组相比,B组Akt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PI3K、Bcl-2的mRN...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究死亡受体Fas在镉致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对线粒体通路的调控机制,用10 μmol·L-1镉处理Fas基因沉默的PC12细胞株12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H3相互作用域死亡激动剂(BID)、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的活化情况,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凋亡诱导因子(AIF)、核酸内切酶G(Endo G)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色素C(Cyt C)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IF核转位。结果显示,镉极显著上调tBID/BID比值和Bax/Bcl-2比值,诱导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激活caspase-9、caspase-3和PARP,增加AIF和Endo G蛋白表达水平(P<0.01),并诱导AIF核转位;沉默Fas极显著抑制镉引起的tBID/BID比值和Bax/Bcl-2比值升高,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caspase-3、PARP蛋白活化和AIF、Endo G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显著抑制镉激活的caspase-9(P<0.05),并抑制AIF核转位。综上表明,Fas通过调控线粒体通路参与镉致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通过氯丙嗪对颗粒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探讨氯丙嗪对雌性大鼠性腺毒性的作用机制。对未成熟的Wistar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不同浓度的氯丙嗪(0、0.1、1、10 μmol/L)染毒细胞,细胞培养24 h。染毒结束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荧光染料Hoechest 33258检测颗粒细胞的凋亡变化,RT-PCR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和P53 mRNA的表达。在本试验所设置的剂量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氯丙嗪能极显著促进颗粒细胞凋亡(P<0.01),呈浓度依赖关系;RT-PCR检测则显示氯丙嗪能引起Bcl-2、Bax、P53 mRNA表达水平和Bax mRNA/Bcl-2 mRNA值升高,除低剂量组的Bax mRNA表达水平和Bax mRNA/Bcl-2 mRNA值无明显改变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氯丙嗪可显著抑制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活力,诱导颗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