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紫色硫细菌283-1的生物量,对其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采用单因子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法、最陡爬坡试验及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研究了乙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铵、硫化钠、硫酸镁和无机盐6个因子对菌株283-1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钠和硫化钠是影响该菌株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并获得了最佳培养基配方:乙酸钠1.45g·L-1,碳酸氢钠0.75g·L-1,氯化铵4.5g·L-1,硫酸镁0.5g·L-1,硫化钠1.05g·L-1,氯化钙0.19g·L-1,氯化钾0.34g·L-1,氯化钠50g·L-1,VB1220μg·L-1,无机盐溶液1mL·L-1。优化后菌株283-1的生物量提高了6倍,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近。  相似文献   

2.
金钗石斛类原球茎诱导及增殖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了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类原球茎(protocrom likebodies,PLBs)诱导及增殖适宜的培养基.以1/2MS附加8g·L-1琼脂为基本培养基,诱导以NAA、TDZ(噻二唑苯基脲,thidiazuron)、CPPU[N(2氯4吡啶基)N1苯脲]做三因子四水平试验,增殖则以NAA、BA、蔗糖、pH值做四因子四水平试验,根据L16(45)正交表设计,分别以PLBs诱导率和增质量率为指标,筛选了适宜于PLBs诱导和增殖的培养基.结果显示:1/2MS+30g·L-1蔗糖+8g·L-1琼脂+0.01mg·L-1TDZ+0.005mg·L-1CPPU,pH5.6的培养基适宜于PLBs诱导,1/2MS+20g·L-1蔗糖+8g·L-1琼脂+20g·L-1香蕉汁+1.0mg·L-1NAA+0.2mg·L-1BA,pH5.6的培养基增殖效果较好;诱导率和增质量率分别为46.00%和756.74%.在各因子中,NAA对PLBs诱导率的影响最大,并对PLBs的诱导起抑制作用;蔗糖质量浓度对PLBs增质量率影响最大,且较低的质量浓度更为适宜;筛选出的PLBs诱导和增殖培养基经重复试验,结果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杆菌摇瓶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法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高毒力菌株 TS1 6进行了摇瓶发酵培养基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 ,不同原料对发酵液毒力的影响相差很大 ,在几种培养基组分中以鱼粉对发酵液的影响最大 .试验所得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 :黄豆饼粉 3 2 g· L- 1 、玉米粉 1 4g· L- 1 、花生饼粉 3 2 g· L- 1 、鱼粉 1 4g· L- 1 、蛋白胨 4g· L- 1 、酵母 6g· L- 1 、Fe SO4 · 7H2 O 0 .0 4g· L- 1 、Zn-SO4 · 7H2 O 0 .0 8g· L- 1 .  相似文献   

4.
淡紫拟青霉FZ-0289产几丁质酶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对淡紫拟青霉FZ0289产几丁质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试验表明:100目几丁质粉末对菌体产几丁质酶的诱导性最强;添加蛋白胨能使产酶高峰提前,产酶量增加.多因素正交试验表明,在添加2g·L-1100目几丁质粉末、2g·L-1蛋白胨、1g·L-1KH2PO4、0.5g·L-1MgSO4、0.2g·L-1CaCl2和0.2g·L-1NaCl的培养基中接入经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活化10d的菌碟(接菌孢子量为6×109个·L-1,500mL摇瓶中培养体积为150mL),在28℃、150r·min-1的条件下培养3d,发酵液中几丁质酶活达到0.11U·mL-1.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SM96菌株利用紫苏油发酵生产Ara(花生四烯酸)和EPA(廿碳五烯酸)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几个基本参数,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发酵条件下,菌株SM96产Ara和EPA情况;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有利于SM96菌株产Ara和EPA的条件为接种量体积分数4%、培养温度25℃、初始pH为6.0、装液量20%;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为25g·L-1、蛋白胨为5g·L-1、紫苏油为35g·L-1、酵母膏为2g·L-1.  相似文献   

6.
太子参生长点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太子参0.2~0.5 mm大小的生长点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确定了茎尖诱导成芽初代培养基为MS+6-BA 2 mg·L-1+NAA 0.2 mg·L-1+GA3 0.1~0.2 mg·L-1+蔗糖30g·L-1;适于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增殖的继代培养基为MS+6-BA 1.5 mg·L-1+NAA 0.01 mg·L-1+蔗糖30g·L-1;再生植株的快速繁殖可通过愈伤组织不断分化不定芽和单茎节切段繁殖2种途径进行;单茎节切段快繁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适于试管微形参形成的培养基为MS+蔗糖60 g·L-1,pH 6.0,最适培养条件为20℃,光照16 h·d-1;生根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1.在气温15~20℃、空气相对湿度90%条件下,试管苗定植于细沙土中的成活率达98.6%;太子参茎尖组培苗田间花叶病发病率比普通苗低94.75%.  相似文献   

7.
蝉拟青霉胞内几丁质酶、蛋白酶、溶菌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株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胞内几丁质酶、蛋白酶、溶菌酶的活力测定,从中筛选出酶活力高的菌株为GZDXIFR3716,并对3种酶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ZDXIFR3716产3种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g·L-1、酵母膏5g·L-1、K2HPO41g·L-1;其几丁质酶、蛋白酶和溶菌酶含量最高的发酵时间分别为48h、60h和84h;而3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40℃和40℃;3种酶的最适反应pH值分别为6.0、7.0和5.0.  相似文献   

8.
蛹虫草菌液体培养基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蛹虫草菌液体培养基不同营养成分对蛹虫草菌丝生长干质量的影响,以对蛹虫草液体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蛹虫草液体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2%、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维生素B110mg·L-1。蛹虫草菌最终菌体总干质量达到14.85g·L-1。  相似文献   

9.
对嗜水气单胞菌产弹性蛋白酶条件进行如下优化:用单因素法优化了氮源、碳源等培养基成分及温度和初始pH值等培养条件;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氮源浓度、碳源浓度、盐离子浓度进行优化.结果发现:较低浓度的氮源、碳源有利于酶的产生,表面活性剂能明显提高酶的产量.嗜水气单胞菌产弹性蛋白酶的最佳条件:胰蛋白胨5 g·L-1,蔗糖5 g·L-1,NaCl 2.5 g·L-1,K2HPO4 2.0 g·L-1,Tween-80 1 g·L-1,初始pH为7.5,28 ℃培养48 h.  相似文献   

10.
培养基种类和植物激素对丽格海棠微体快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探讨了MS、N6、H、B5四种培养基,大量元素和植物激素对丽格海棠在海棠微体快速繁殖中的分生倍数、生根和萌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殖培养时以MS+BA1·0mg·L-1+N从0.02mg·L-1+糖30g·L-1+琼脂7g·L-1为培养基,有利于提高丽格海棠的分生倍数;而生根时以1/2MS+1BA0.5mg·L-1+糖20g·L-1+琼脂7g·L-1为培养基,则有利于提高生根率.  相似文献   

11.
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1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DY-1菌株进行液体发酵配方优化,以期得到适合蛹虫草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以菌丝体干质量浓度为指标,首先采用单次单因子方法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最优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和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佳的碳氮比(C/N);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BP)设计筛选出影响菌丝体干质量浓度的关键因素,通过中心组合和响应面法确定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从而得到出菌株DY-1的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6.40 g·L-1,酵母浸膏粉5.00 g·L-1,硝酸钾1.00 g·L-1,硫酸镁0.20 g·L-1,磷酸二氢钾1.80 g·L-1,硫酸亚铁0.02 g·L-1。经验证,菌丝体干质量浓度为32.11 g·L-1,与模型的预测值基本一致。运用最佳培养基配方进行液体发酵,菌丝体干质量浓度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4.12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 faciens)DK-24发酵生产辅酶Q10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为辅酶Q10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Plackett-Burman design,P-B)筛选对辅酶Q10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因子,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主要因子的最优水平,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优化确定各主要因子的最佳质量浓度。【结果】根癌土壤杆菌生产辅酶Q10的4个主要影响因子为蔗糖、玉米浆干粉(CSP)、酵母膏和对羟基苯甲酸(PHB);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表明,根癌土壤杆菌DK-24发酵生产辅酶Q10的发酵培养基中,蔗糖、CSP、酵母膏和PHB的最优质量浓度分别为46.56,22.30,13.46g/L和52.38mg/L。【结论】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辅酶Q10产量可达24.97mg/L,较优化前提高了76.18%。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紫红红球菌的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腈水合酶产生紫红红球菌的发酵培养基。以天冬酰胺、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酵母抽提物、脲素、氯化钴为影响因子,以菌体干质量和酶活为响应值,进行多元二次响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优培养基为:天冬酰胺含量0.04%、磷酸氢二钾0.05%、磷酸二氢钾0.03%、酵母抽提物(FM818)5.48%、脲素0.55%、氯化钴0.01%;在摇瓶中进行验证试验,优化条件下菌体干质量为33.98mg·mL-1、酶活为167.57U·mL-1;对照条件下菌体干质量26.6mg·mL-1、酶活为125.63U·mL-1,此优化培养基使干质量、酶活分别提高了27.74%和33.38%。  相似文献   

14.
采用响应面法对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产葡聚糖内切酶(CMCase)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通过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以上因素,得到的优化发酵培养基为:麦秸23.18 g.L-1、麦麸30.00 g.L-1、酵母膏13.62 g.L-1、KH2PO44.60 g.L-1、NaCl 4.60 g.L-1、MgSO4.7 H2O 0.46 g.L-1。在此条件下,该菌发酵液中CMCase活力达2.80 U.mL-1,较优化前提高了2.18倍。  相似文献   

15.
百合幼胚离体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切花百合品种间杂交获得的胚龄为30~50d的幼胚作为外植体 ,进行离体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 :基本培养基对萌发率、成苗率、生长势的影响从好到差顺序为MS>N6>SH>LS>Monnier>DCR>改良White;碳源种类对萌发的影响从好到差顺序蔗糖、甘露醇、白糖、葡萄糖、果糖 ,胚的成活情况与渗透压密切相关 ;生长素(NAA)不同浓度对幼胚成活的影响从好到差顺序为0.001>0.01>0.1>1>0,细胞分裂素(6-BA)不同浓度对幼胚成活的影响从好到差顺序为0.001>0.01>0.1>1>0。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幼胚萌发率及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最优组合培养基为:糖60g·L-1+6 -BA0.1mg·L-1+NAA0.001mg·L-1+CH和VB6,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琼脂10g·L-1,pH值为5.0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发酵生产胞苷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二水平正交试验考察葡萄糖、玉米蛋白粉、玉米浆、K2HPO4、尿素、起始pH值和发酵温度对发酵生产胞苷的影响,利用极差分析寻找发酵生产胞苷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进一步考察主要影响因子并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的组成.结果表明,发酵生产胞苷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K2HPO4、玉米浆和葡萄糖.在优化培养基中,胞苷产量增加2倍,达到1.898 g·L-1,试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杨慧  包慧芳  王宁  王炜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2071-2077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黄色短杆菌c-11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L-丝氨酸产率.[方法]先采用Plackett - Burman实验法对发酵培养基8个因素(蔗糖、酵母膏、硫酸铵、KH2 PO4、MgSO4、生物素、VB1和碳酸钙)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主要因素.之后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主要因素(蔗糖、酵母膏和硫酸铵)的最大响应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Box - Behnken结合响应面法(RSM)确定主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并通过二次方程回归分析.[结果]蔗糖浓度为83 g/L、酵母膏浓度为31 g/L和硫酸铵浓度为29 g/L时,此时模型稳定点预测值L-丝氨酸产量为22.27 g/L,验证值为22.65 g/L,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结论]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使c-11菌株的L-丝氨酸产量提高了28.11;.  相似文献   

18.
淀粉液化芽孢杆菌抗菌脂肽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发酵产脂肽类抗菌物质的产量。【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 Design对影响B. amyloliquefaciens ES-2-4产脂肽类抗菌物质产量的13个因子进行筛选,在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再运用Uniform Design(均匀设计)对关键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通过回归方程求解得到最高产量时各关键因子的最优组合。【结果】影响抗菌物质产量的关键因子为葡萄糖、L-谷氨酸钠、转速和温度;获得最佳产量时关键因子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42 g•L-1)、L-谷氨酸钠(14 g•L-1)、温度(27℃)、转速(200r/min),在此条件下,产量从优化前的4.84 g•L-1 提高到了6.76 g•L-1,增长了39.7%。【结论】B. amyloliquefaciens ES-2-4抗菌脂肽发酵培养基筛选与优化的过程中,采用Plackett-Burman Design和Uniform Design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显著,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9.
修爽  祖国仁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729-7731
[目的]优化海洋细菌Vibrio agarivorans-1产琼胶酶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3个重要因子(琼脂、NaCl和酵母膏质量浓度),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3个因子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最佳营养组分为:琼脂粉质量浓度为3.9 g/L,NaCl质量浓度为45.2 g/L,酵母膏质量浓度为12.9 g/L,此条件下酶活力达到7.589 U/g,比优化前提高了3.35倍。[结论]该研究对提高海洋细菌Vibrio agarivorans-1产琼胶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玉米幼胚离体培养幼苗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6个玉米基因型的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幼苗分化试验,从培养基种类、基因型和细胞质效应、激动素、分化前最后一次继代培养基中2,4 D质量浓度、蔗糖质量浓度等6个方面分析了幼苗分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6和MS两种基本培养基之间以及激动素6 BA和KT之间对幼苗分化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6 BA质量浓度和其余4个因素对幼苗的分化都有较大影响.87-1×郑22在幼苗分化中是较为理想的组合,分化培养基中6 BA质量浓度为1mg·L-1,蔗糖质量浓度为50g·L-1,分化前最后1次继代培养基中2,4 D质量浓度为1mg·L-1时,有利于幼苗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